?

從成員異質性到組織同一性: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演進機制研究

2016-01-15 09:10覃杰袁久和朱騰
中國市場 2016年3期
關鍵詞:同一性專業合作社異質性

覃杰+袁久和+朱騰

[摘 要]組織同一性是組織所具有的核心性、持久性和獨特性特征,組織同一性解釋了組織為什么存在的根本特征,比如組織信仰、成員價值觀等。組織演進的實質就是組織同一性創造、培育和價值整合的過程。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成員人口統計特征、資源稟賦和角色、風險承擔與期望、成員能力存在的異質性,必然導致合作社成員的價值觀、利益期望、要素稟賦、個人能力與合作社的形象認知、合作社管理以及合作社功能的沖突。通過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拓展合作社的功能,培育合作價值觀,增強對合作社的正面認知,實現成員與合作社的價值契合,重塑合作社的組織形象等途徑,是推動我國異質性成員結構下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異質性;同一性;專業合作社;演進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013

1 組織同一性理論

1.1 組織同一性的內涵

組織同一性的核心性是指能夠解釋組織為什么存在的根本特征,比如組織信仰、成員價值觀等;組織同一性的獨特性是指組織相對于其他組織的獨特的社會定位;組織同一性的一致性是指組織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要素。

組織同一性整合了組織內部不同成員對組織的性質和功能的回答,組織同一性與組織的戰略、核心業務、技術、知識基礎、組織管理以及控制結構等相聯系,起著維持組織內部利益平衡以及與利益相關者建立持久關系的重要作用。[1]同時,組織同一性也有利于解決成員沖突、取得競爭優勢以及增強組織適應能力。[2]

1.2 組織同一性的內容

組織認同是一個由異質性到同一性的演進過程,需要通過成員差異和沖突來完成認同構建。這種組織認同構建的有效性取決于組織與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可以降低異質性成員組織認同的不確定性。

組織形象是組織同一性的外部情境。組織同一性是組織文化與組織形象相互作用的中介。組織同一性的演進要經歷:與組織形象的一致性、同一性反思、組織文化形成過程。當這幾個過程處于均衡時,會形成積極的組織同一性,有利于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Huff(1998)通過研究提出了管理組織同一性的六種策略:包容、消除、忍受、尋求元同一性、創造同一性、忽略同一性。一方面,組織內外的核心成員和關鍵要素的分布會對組織同一性數量的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不同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以及成員的同質性程度會影響組織的協同程度。

1.3 組織同一性的功能

組織同一性的功能與其內涵有關。首先,組織同一性是組織成員尋求目標價值和采取行動的核心根源,也是組織能夠以彼此關聯和相互一致的方式向外部表述自己的基礎;其次,組織同一性界定了組織與成員之間的關系、組織內部與組織外部的關系;最后,組織同一性也是組織演進的動力和約束機制。

2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異質性表現及其原因

2.1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異質性主要表現

(1)成員人口統計特征的異質性。合作社成員人口統計特征的異質性是農民參加合作社以前就具有的屬性,包括成員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家庭結構與規模、收入水平、受教育情況、宗教信仰、種族、籍貫等。合作社成員的人口統計特征提供了影響成員行為和動機的重要信息,中小社員普遍呈現出文化水平低、年齡大、受教育程度低、參與式管理等特點,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決策能力影響著合作社的發展和走向。

(2)資源稟賦和角色的異質性。合作社參與成員的資源稟賦差異主要體現在自然資源、資本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等方面。中小社員相對于核心成員,主要擁有流轉緩慢、規模經營程度低、相對分散的土地資源,缺乏發展現代農業所需的技術、資金、管理等關鍵要素,在合作社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主要充當惠顧者、參與者的角色。而擁有資本、技術、管理以及社會網絡等關鍵要素的涉農企業、農村基層組織、生產運銷大戶等,出于各自的動機和需要,自然而然地成為合作社的創建者和管理者,同時也是合作社的主要受益者。

(3)風險承擔與期望的異質性。合作社的中小社員,對合作社承擔的風險非常少,核心成員作為合作社的主要發起者和管理者,則需要承擔合作社更多的風險。由于中小社員僅是合作社的惠顧者,合作社的存在與否對他們影響不大,除非合作社的利潤返還額度非常有吸引力,而作為合作社的核心成員和管理者,他們為了實現成立合作社來獲取經濟利益或政治利益的初衷,對合作社的期望程度非常高,會更多地致力于改善合作社內部治理績效。

(4)成員能力的異質性。合作社不同的參與成員的個人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別,這主要與成員個人的成長背景、經歷和經驗積累有關。在一個規范有效運行的合作社組織系統內部,成員的能力與其對合作社的貢獻、獲得的收益是正相關。如果成員認為個人能力與應得收益不符、管理者高估計個人能力或者社員間的能力相對同質時,合作社組織的基礎就受到了威脅。[3]

2.2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異質性的原因分析

(1)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構成合作社成員異質性結構的體制原因。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2條規定:“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普通農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農業發展空間難以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而拓展。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壓力下,單個農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需要采取聯合中介組織來幫助農民進入市場,進而有效地保護農民自身的利益。[4]

(2)農村市場化改革是合作社異質性成員結構形成的外部約束。1978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8年國家將土地承包延長30年,2002年,國家又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把家庭經營權長期化、法律化,農業經濟管理逐步由計劃導向轉向市場導向,農業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業產業鏈的聯系愈加密切,農業產業化經營趨勢明顯。

隨著1978年農村家庭經營制度改革,以逐步取消國家對農產品統購統銷制度的農業市場化改革也同時啟動,國家逐步放開少量小宗農副產品集市貿易。國家定價的農產品由1985年的38種減到1991年的9種,到1993年,我國絕大多數地區農副產品交易90%實行了市場定價或者以市場為基礎的價格,到1998年,除了糧食、棉花、食油等主要大宗農產品外,其他農副產品基本上實現了市場定價,1999年國家又放開了棉花的購銷價格。隨著農村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絕大多數農產品的供求關系總量基本平衡,買方市場特征日益明顯。

(3)農村階層分化是合作社異質性成員結構形成的內在動因。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農村社會階層持續分化,出現了農業勞動者、農民工、雇工、農村知識分子、個體從業者和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鄉鎮企業管理者、農村管理者等社會階層。[5]在農村階層分化的過程中,以職業為導向、以占有資源和取得利益為動力,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階層關系演變成利益關系。

3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異質性與合作社組織同一性沖突

3.1 成員異質性價值觀與合作社的組織認同沖突

成員異質性價值觀與合作社組織認同的沖突主要體現在:一是他人導向價值觀與民主決策。是指在參與合作社民主決策時,可能會較多地依賴于他人,并認為成員個人的成功是更多地依賴于與他人特別是核心成員的合作。黃勝忠(2008)通過設計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認同研究中認為在成員異質性條件下,核心成員更傾向于對合作社追求產品價格、成員控制和職業化管理為主的功利主義認同,而中小社員在組織認同上會屈從于少數核心成員,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功利主義導向。[6]

二是環境導向價值觀與風險承擔。反映了成員對其與合作社的經濟、技術和外部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看法。強調問題解決、風險承擔和以追求績效為目標的合作社經營機制,顯然有別于為一個以安全、地位和等級為導向的合作社經營機制。

三是自我導向價值觀與主人翁意識。自我導向價值觀反映了合作社成員認為應為之追求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方式。孫亞范(2011)對于江蘇省2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問卷調查得出,由于農民專業合作主體具有明顯的異質性,相當部分的中小社員利益關注停留在價格改進的層次,對于合作還缺乏穩定、長期的利益預期。[7]

3.2 成員異質性期望與合作社形象沖突

合作社形象是社會公眾對合作社綜合評價后所形成的總體印象。組織內部的制度結構、組織規模、組織績效問題直接影響著合作社的組織形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由于中小普通成員充當的是合作社的惠顧者,因此合作社形象的存在與否對他們影響不大。而合作社的核心成員對合作社的期望程度非常高,有較強動機致力于不斷改善合作社內部治理問題,提升合作社的組織形象。

3.3 成員能力異質性與合作社管理沖突

社員能力異質性必然導致其在合作社中的角色差異,對于轉型時期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而言,成員的異質性能力結構將深刻影響合作社的組織管理和組織功能。能力不同的社員,借助合作社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成員異質性能力與合作社管理沖突表現在:

一是使用者所有的沖突。農民專業合作社“使用者所有”原則強調使用者是主要的資本貢獻者和風險承擔者,農民專業合作社資本主要由社員出資、入社費和惠顧者留存等構成,隨著合作社經營規模的擴大和實力的增強,合作社可能會吸納非使用者成員,在合作社異質性成員結構下,由于利益訴求的不同,合作社成員如何分配出資額面臨沖突。

二是使用者控制的沖突。農民專業合作社“使用者控制”原則要求合作社使用者掌握合作社的管理決策權,也可以把決策權委托給理事會間接管理合作社。傳統的合作社為確保成員對于合作社的實際控制權,堅持只有使用者才有投票權,并充分體現民主性原則。但在合作社成員異質性條件下,絕對的“一人一票”原則會出現“合謀”而產生少數成員侵占其他成員的利益現象,也會產生合作社在重大問題方面產生意見沖突和決策困難。

三是使用者受益的沖突?!笆褂谜呤芤妗痹瓌t意味著惠顧者是否是分配合作社剩余的主要主體。在成員異質性結構下,不同成員要素投入不同,對于盈余分配的動機也不同,而且,對于公共積累的任何分配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都會增加度量的問題,加上合作社的控制權分配不平衡,不同成員獲得未分配股份收益的可能性也不一樣,還可以出現部分成員利用相對控制權進行合作社內部的尋租行為。

3.4 成員要素異質性與合作社功能異化

選擇什么樣的組織形式受成員實際擁有的資源和要素所制約,資源的類型和數量決定了擁有者所處的經濟地位,該地位同時決定了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取向。轉型時期,我國農村生產要素市場不發達,生產要素自由組合的基礎仍較薄弱,客觀上不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獨立自主地發育成長,專業合作社成員的要素異質性,決定了合作社功能的多樣性與變異性。與經典的合作社功能相比,合作社成員異質性導致合作社的資本控制,由此產生合作社功能的弱化或者異化。

4 促進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同一性演進的機制

4.1 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增強對合作社的正面認知

一是要健全合作社內部的人、財、物等各項管理制度。對合作社的重大決策和關系到成員特別是中小社員的切身利益時,確保民主決策、有章可循,明確核心成員和中小社員彼此的權利與義務,規范參與成員的行為;二是增強農民在合作社中的主人翁意識。要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科學有效的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三會”制度和利益分配機制,構建合作社核心成員和中小社員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增強社員特別是中小社員在合作社中的主人翁意識;三是要加強成員異質性結構下的合作社的監督。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要對合作社建立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強化合作社的社員監督權,充分保障合作社監事會的監督作用,避免合作社淪為少數成員或組織牟利的工具。

4.2 拓展合作社功能,重塑合作社的組織形象

政府和合作社的管理者要不斷拓展合作社的功能,在充分發揮合作社為弱勢群體自我發展的基本的經濟功能的同時,高度重視利用合作社在實現農村社會、環境發展目標方面的潛力和貢獻,特別在減少貧困,創造有效率的就業機會以及促進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功能。要通過合作社倡導團結互助、誠實、公開、社會責任和關心他人的集體主義的道德準則,通過成員聯合的行動和相互擔責,充分體現合作社的基本理念,重塑合作社的組織形象。

4.3 宣傳合作知識和合作價值觀,擴大合作社影響

農民專業合作社廣泛分布在種植、畜牧、農機、漁業、林業、民間傳統手工編織等各個產業,入社農戶收入比非成員同業農戶收入高出20%以上。各級政府和專業合作社要廣泛宣傳合作社為農服務、誠實守信的合作價值觀,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合作社發展的新成效、新經驗,普及合作社知識,大力宣傳合作社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所創造的精神財富,不斷提升合作社的組織形象。讓更多的農民了解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各級涉農部門要加強對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引導,提供多種綜合服務,增強農民對于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同一性認知。

4.4 增強合作社同一性認知空間,提高成員的參與度和互信度

一是要構建合作社信息溝通的平臺。成員與合作社、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不完全和不對稱信息會影響成員做出準確的判斷和理性的選擇,進而影響合作的績效。因此,應構建合作社的信息溝通平臺,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知識、法規的宣傳力度,把合作社的規章制度、運行機制、收益分配以多種方式告知成員,增強成員對合作社組織管理的了解。

二是培育真正具有“公心”的合作社管理者。通過培育具有“公心”的合作社管理者,逐步實現依賴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為基礎的情感信任轉向依靠人格魅力、專業技術、知識水平、服務意識等為基礎的信任,最終走出合作社的以“經濟利益+情感聯系”為紐帶的封閉信任圈。

三是推進專業合作社廣泛參與的新農村建設。農民以合作社組織形式參與新農村建設,不僅突出了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而且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組織,培育了農民的組織同一性認知和合作價值觀,而合作精神正是新農村建設中極為重要的內容。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參與新農村建設,有助于改變農民狹隘的社會交往和封閉意識,建立起適應工業文明的合作、開放的業緣關系,增進成員的幸福感和互信度。

四是通過社員大會密切社員和合作社的關系。作為合作社的管理者應提供參與成員溝通的空間,增加成員交流的渠道,通過定期組織開展社員大會、集體活動、專題講座及其他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社員間的交流和溝通,密切社員和合作社的關系,形成每個參與成員可以在合作社自由、健康、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郭金山,芮明杰.當代組織同一性理論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6):2-3.

[2]Corley K.G.,Gioia D.A..Identity Ambiguity and Change in the Wake of a Corporate Spin-off[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4,49(3):175-206.

[3]韓喜平,李恩.異質性視角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協同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1(6):166-167.

[4]袁鋮.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統”與“分”結合問題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1(3):46-48.

[5]孔繁金.當前農村階層關系的內在矛盾及其解決路徑分析[J].農村經濟,2011(8):99-101.

[6]黃勝忠.轉型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行為研究——基于成員異質性的視角[D].杭州:浙江大學,2007:118-123.

[7]孫亞范.社員利益需求、行為激勵與農民合作組織的制度分析——基于江蘇社員農戶的調研數據[J].華東經濟管理,2011(1):33-34.

猜你喜歡
同一性專業合作社異質性
麥金太爾對現代性自我的批判
淺探《安恩與奶?!返墓陋毿耘c同一性
現代社區異質性的變遷與啟示
1949年前譯本的民族性和異質性追考
從EGFR基因突變看肺癌異質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