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吊腳樓建筑藝術研究

2016-01-16 09:42龔燕貴
魅力中國 2016年23期
關鍵詞:吊腳樓湘西空間

龔燕貴

(吉首大學 湖南省 張家界市 427000)

湘西吊腳樓建筑藝術研究

龔燕貴

(吉首大學 湖南省 張家界市 427000)

立足于湘西傳統建筑最為杰出的代表之作土家族吊腳樓,探討其建筑藝術的成就以及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首先是建筑空間組合,包含空間平面布局、豎向組織、空間演變及院落形式;其次分析基于內部空間發展的外部藝術形象,立面處理方式,局部裝飾細節等;然后從建筑整體出發,主要以選址、營建、組群關系來詮釋吊腳樓與環境的融合。最后對如何保護與傳承地域建筑藝術做了總結與展望。

吊腳樓,建筑藝術,空間,形象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四省交界之處,少數民族聚居之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吊腳樓此類建筑形式的產生,勤勞的人們將建造技藝代代相傳,溪流上、峻嶺間,廣布于村寨、集鎮的吊腳樓向過往的人們展示著營建智慧與藝術精華,吊腳樓建筑藝術不僅體現在最直觀的立面形象中,更包含于無限可能的空間組合里、建筑與環境的完美結合中。

一、建筑空間組合

1、平面空間組織

相對平坦和坡度不大日照充足的地塊被用來種植糧食作物,而棲身之所的建造之處只能在各種復雜的地勢中不斷開墾。由于地理、經濟條件的限制,建筑的平面有演變的過程。最基礎的平面是三連間,三間相等或當心間稍大,中間是全宅的中心堂屋,對外設置大門,兩側為臥室、火塘,火塘兼具廚房的功能,家庭的全部活動在三間屋內展開,布局十分緊湊。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稍顯局促時,會考慮依附于主體建筑在一側搭建輔助用房,也就是常說的偏廈,將廚、廁、儲藏部分功能移到此處。確保室內外空間有一定的過渡,堂屋的墻體會向內凹進一段距離,即退堂。幾代同居則需要更大的空間,平面會不斷的擴大,由原來的三間發展到四間甚至是五間之多,也可在兩側添建廂房。呈現出來的平面布局為占地不等的一字型、L型和U型。

2、豎向空間組合

利用斜坡或山地建起的吊腳樓,底層局部架空,不僅可以防潮使得上部空間的使用更為舒適,還可以將空間圍合,飼養牲畜、家禽或是存放勞動用具。架空部分之上便是挑出的廊道,造型精美、視野開闊,建筑的點睛之處。主體建筑內部豎向空間的處理也是和生產、生活習俗密不可分,視覺上的單層建筑,在內部用木質板材做分隔,產生了夾層,四壁有通風口,設置樓梯或預留洞口放置木梯可攀爬而上,夾層部分主要用于儲藏,將農具、糧食存放于此。

3、院落空間形成

在湘西的廣大村寨,標準的院落式建筑數量不多。每戶房前的空地,用于晾曬作物,有的完全開敞,部分用綠籬、藤條、竹條與外部進行簡單分隔,在當地,將它稱之為曬壩。院落空間多為堂廂式。一正一廂形成一個形狀規則的院落,一正兩廂則是典型的三合院。多進院落常見于城鎮的大戶之家,如鳳凰古城陳斗南故居,設計用材考究,體量大保存好。

二、藝術形象表達

1、立面效果

立面效果是藝術形象最直接的傳達,不僅是功能空間的外在表現,圍護材料、結構形式、建筑樣式也都能體現。吊腳樓為木結構或磚木混合,但承重體系都是木構架,部分磚墻也只起到圍護和分隔的作用。在建筑側面中,穿斗式木構架暴露在外,幾榀屋架的組合構成了建筑的開間數。作為第五立面的屋頂,采用坡面,多為五分水,利于雨水排放避免積水,懸山屋頂出檐深,保護墻面,歇山檐角上翹。檐下可設計柱廊,轉角樓等。吊腳樓的形式多樣,根據地形條件不同,有一頭吊和雙頭吊,建于平地之上的則為平地起吊式,平地起吊式布局規整,吊腳部分多為兩層,正屋地坪略高。幾類不同形式的吊腳樓在湘西很多村落中均可見到實例。

2、細部裝飾

吊腳樓細部裝飾主要體現在門窗、圍欄、馬頭墻、屋脊等處。幾何圖案門窗樸素大方,雕花門窗寓意美好,描繪著一幅幅生動畫面,有的還配以吉祥文字;欄桿造型各異,豎直的桿件或復雜組合,與檐柱巧妙組合,柱下有吊瓜;馬頭墻層層收進,灰墻勾白邊,端面繪圖案;屋脊兩端上翹,中部疊瓦,脊飾考究。精美的裝飾與匠師高超的工藝密不可分,繪畫栩栩如生、雕刻生動傳神。

三、融入地域環境

1、房屋建造

選好建造基地后占相定位,確定建筑具體的朝向,擇吉日動土。建造過程中沒有大型機械設備的參與,延續著傳統的營建技藝,匠人們將構件組合、起架,所有部件的拼合全部用榫卯結構完成。建造材料來自當地,省去了運輸的大額費用,匠師多是本地人,對場地熟悉,對材料把握精準,效率高,可縮短施工工期,主體完工后再輔以圍護結構,房屋四周的木板、門窗和屋頂的小青瓦。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已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成后房屋背靠大山,視野開闊,雖然建筑用地有限,但合理分配,利用恰當,還給未來的拓展留有空間。

2、建筑群效果

沒有前期的規劃,沒有嚴格的房屋間距,也不能保證每一戶都有充足的日照,互不影響又互為因借,整體的和諧出乎意料。在特定環境中建筑不斷生長,呈現出自身特有的肌理與脈絡,與山水環境完美的融合,體現了自然之美、氣勢之美。

四、保護與傳承

湘西吊腳樓建筑藝術成就頗大,但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原有的自然與和諧難免遭受新事物的沖擊。經濟全球化、新型城鎮化,交通越來越便捷,傳統村落受到外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空心村造成了很多年代久遠的建筑無人居住,新建筑形式的出現,樓房在村中拔地而起,打斷了原有的生長脈絡,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很難尋求到平衡點。應結合村落特點進行合理的規劃,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如何開發要做好定位。劃定保護區域,對傳統建筑嚴格進行保護與修繕,提煉傳統建筑的元素、符號、色彩等,運用于新民居的建設中,打造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樓慶西.鄉土建筑裝飾藝術[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柳肅.湘西民居[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8王其鈞.中國民居[M].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1

湘西自治州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委托課題

課題編號:SK201602

猜你喜歡
吊腳樓湘西空間
空間是什么?
苗族吊腳樓在民宿設計中的應用
創享空間
巴渝文化——吊腳樓
吊腳樓(外三首)
歡樂湘西
傳統吊腳樓營造技藝之景觀價值探討
走進湘西鳳凰城
湘西 國畫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