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士其:不屈的“科普戰士”

2016-01-18 12:24尹傳紅
知識就是力量 2016年1期
關鍵詞:科普科學

尹傳紅

為紀念高士其先生的110周年誕辰,“弘揚高士其精神 繁榮科普創作座談會”于2015年12月7日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

高士其被譽為“中國科普的一面旗幟”。他年紀輕輕就不幸遭受病魔的摧殘,生生地被囚禁在輪椅上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可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他,卻寫下了洋洋數百萬字的科普著作。他的作品通俗易懂,深受群眾歡迎,影響了好幾代人。

自然的熏陶與社會的洗禮

1918年的一天,福州明倫小學年僅13歲的學生高士其,“享受”到了省長親自接見的殊榮。因為,這位學生參加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的福建省招生考試,考了全省第二名,而中文單科分數則是全省第一。全校師生都為他感到光榮和自豪。

經過清華留美預備學校(自1930年起改為清華大學)的復試,高士其插班進入中等科二年級,開始了長達7年的清華園“預讀”生活。他求知欲強,愛好廣泛,也熱衷于社會活動。入學第一年,他就加入了“童子軍”。在這個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組織里,他學會了打旗語、收發無線電,懂得了基本的救援、醫療和護理知識,還掌握了搭帳篷、挖地溝宿營、看風向、繪地形圖、夜間辨識方向等生活技能。

有一陣,高士其幾乎都是在帳篷里生活。白天常伏在木板床上寫信,或是看課外讀物;晚上則點手提煤油燈,看斗轉星移,聽蛙鼓蟬鳴,其樂融融,好不愜意。

除了自然對他的熏陶之外,也有社會對他的洗禮。1919年5月4日清晨,14歲的高士其與同學們一道,舉著小彩旗,呼喊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打倒列強,為國除害”等口號,從清華園一路徒步到天安門,親歷了中國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五四運動”。1922年,高士其以清華童子軍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沈陽舉行的華北運動會。1923年夏天,他在廣州與一批青年學子受到孫中山的親切接見,并聆聽了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的演講,激動得熱淚盈眶。

高士其學習的熱情也一直高漲。在清華的課堂上,他第一次接觸到顯微鏡,并通過它邁進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門。這時候的他只要一有機會,就“纏著”那個神奇的物件,仔細觀察各種“小生靈”的形態和變化。有一天,他透過鏡片,看到了一個個瘦瘦長長、像根小棍似的“小魔王”,不禁黯然神傷,那是早些年害死他小弟弟的白喉桿菌;而他在6歲那年,也曾患上白喉,差點喪命。

過后不久,老師又將一種奇特的寄生蟲阿米巴引入了課堂。這種靠偽足運動或捕食的小動物,綽號叫“變形蟲”,因為它的身體形狀時常發生變化,適應力和生命力都非常強。高士其迷上了這種蟲子,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的身影觀察,久久都不變姿勢, 自此他有了一個別號——“阿米巴高”。倒也是,他在班上年齡最小,個子也小,個性又活潑,且富有頑強的毅力,還真像阿米巴。

跟“小魔王”打交道

在清華學習期間,高士其獲得了英語、國語、化學、博物各科的優等獎章,但他的最愛是化學,那時候他的理想就是要當一名化學家。1925年上半年,高士其以優異成績結束“預讀”,被送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學系公費留學。

1928年夏天,高士其進入芝加哥大學暑期班,因學習成績出眾而被正式錄取,轉入該?;瘜W系和細菌學系四年級學習,并于次年春獲得學士學位。正當他準備報考化學系研究生的時候,父親的一封信傳來了一個噩耗:比他年長一歲的姐姐被虎烈拉(即霍亂,一種由蒼蠅傳播的急性傳染?。Z去了性命!

? ?高士其與少先隊員們

“我原擬報考化學系研究生,但痛定思痛、冷靜思考后,我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毅然放棄我所喜愛的化學專業而轉向醫學?!备呤科渫砟昊貞浀?,“那是因為我考慮到,當今中國首要的還不是化學救國,而是要把千萬勞苦大眾從瘟疫的死亡線上拯救出來。這樣,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昌盛就有了保證?!?/p>

高士其恨透了害死他姐姐和弟弟的“小魔王”。在學業和事業的追求上,他一心效仿的偶像,是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

1928年,23歲的高士其被芝加哥大學聘請為細菌學系實驗室助理。他最初的研究課題所涉及的“小魔王”,是“食物毒細菌”。為了更好地進行研究,他竟然親口吞食減毒的食物毒細菌做自身傳染試驗。這年暑假之后的一天,他在返回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研究腦炎病毒時,實驗室里一個盛著過濾性腦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此時高士其正值左耳發炎,病毒順耳膜侵入他的大腦,不久即顯現腦炎病的癥狀,以致變得越來越嚴重,最終造成了他終生不治的殘疾。

然而,堅強的高士其還是堅持讀完了醫學研究院的博士課程,并在1930年返回祖國。起初,他在南京中央醫院任檢驗科主任,可不久就因為看不慣院長的貪贓枉法,憤而辭職。隨后,他做過翻譯和家庭教師,又在上海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一起創辦了兒童科學通訊學校,參與編寫《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高士其從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雜志上看到一個新鮮的欄目“科學小品”,便萌生了創作科學小品,以科學和文學結合推動社會進步的愿望。在友人的鼓勵下,他一口氣發表了《細菌的衣食住行》《我們的抗敵英雄》《虎烈拉》三篇文章,并把自己的名字從“高仕錤”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錢”,決心與舊制度徹底決裂。

在1935年到1937年兩年多的時間里,身殘志堅的高士其克服重重困難,發表了近百篇科學小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1937年11月25日,他歷盡艱險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個紅色科學家”。從1949年到1965年間,高士其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寫下了60多萬字的科學小品和科普論文,創作了2000多行詩歌,出版了20余部作品。在后來的歲月里,他的作品數量,仍在不斷地增長……

? ?高士其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的代表當選證書

奔騰不息的生命激流

在人們眼里,高士其的一生是苦難而悲壯的,但他卻從來沒有在他的言語中和文章里表露過自怨自艾、絕望沉淪的情緒,也從來不甘心向命運強加給他的厄運屈服。許多年以前,他的一位老朋友常常跟他談起,生活的重壓、環境的迫害,常常使自己覺得到了“非要持刀殺人便不能忍受的地步”。他卻安撫朋友說:“我比你更苦,因為連持刀削蘋果都很困難?!?/p>

高士其的確太不簡單了,決不是僅僅用“身殘志堅”就能概括的。他剛患病的時候,一個外國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5年??珊髞?,人們看到了“奇跡”!在評價藥物、營養等所發揮的作用時,我們也許都低估了這個不同尋常的病人軀體內所蘊藏著的巨大的意志力。他的輪椅碾碎了半個世紀的凄風苦雨,他的著作也處處閃耀著自強不息的光輝。

高士其的兒子高志其早時常為父親傷心、遺憾,感嘆“他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啊”:想做什么都不能自己去做,生活對他是一種苦難和折磨。然而,在高志其眼中,父親卻又活得十分樂觀。他的話別人聽不懂,自己也說得十分費勁,他就笑稱自己的話是“高語”;他寫的字別人看不懂,自己看了也發笑,就戲稱自己的字是“天書”。

平日里,每當兒子給他洗臉手重了一點兒,他就會笑著抗議道:“這不是擦地板??!”有一次,他在衛生間解手,因為便秘,時間較長,致使身體傾斜,頭磕在暖氣片上,流了好多血。送到醫院后,一位外科醫生給他包扎完畢,向實習醫生講解說:“這是典型的帕金森氏綜合征,這樣的病人臉上缺乏表情?!痹捯魟偮?,頭上還纏著繃帶的高士其禁不住“呵呵呵”地笑出聲來,引得大家也哈哈大笑。

“生命啊,你是一部寫不完的史詩?!痹趧撟饔凇胺浅q月”的一首長詩《生命進行曲》中,高士其這樣寫道。他非常珍惜他的工作權利和有限的生命。當他需要掛點滴治療時,他總是要求掛在左手上,盡管左手的靜脈已經扎得不能再扎,他也不愿意伸右手。他說:“右手是要工作的,誰也不能剝奪我工作的權利?!庇谑?,醫護人員和病友們常常能夠看到的一幕是:他左手打著點滴,右手還在顫抖著寫字。這位極其勤奮的病號,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看在眼里的人。高志其則從父親身上,看到了“熱愛生命的全部意義”。

“從1979年起,我的生命煥發了青春,雖然生活仍不能自理,但我打破了以往任何年代的口述記錄,而能親自握筆寫字了……我為能被稱為科學家、科普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感到光榮和自豪?!?982年高士其寫道。同年,他寄語《青春》雜志的青少年讀者:“我已經78歲了,已在垂暮之年,更需要抓緊我的時間,留住每一寸的光陰。誰說年老之軀沒有生命的朝氣,不能熾烈奔放?不!讓生命繼續閃耀火花,去點燃人們思想的燈!讓點點火花,形成熊熊燎原的烈火,去照亮探索自然、征服宇宙的道路?!?/p>

1984年12月,高士其又親筆寫下了自己的座右銘:“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無窮的。從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當盡力使有限向無窮延伸?!边@的確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中國科普的一面旗幟”

學習科學、研究科學、傳播科學,一直貫穿在高士其漫長的病殘生涯里。他為科學文藝的通俗化和大眾化,奉獻了成功的、極具說服力的范例。即便是在文革期間,高士其也沒有放棄創作、讀書和思考,同時還向全國人大、國務院和政府有關部門寫了十幾封建議書,要求恢復備受摧殘的科普事業和科協工作。

1974年,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籌備期間,周恩來總理親自提名:“高士其代表科普?!痹谔旖蛉舜蟠磉x區的小組討論會上,高士其給周總理遞了一張條子,上面寫道:“科學普及工作現在無人過問。工農兵群眾迫切需要科學知識的武裝,請您對科學普及工作給予關心、支持!”周總理對此予以高度評價,并做了貫徹落實的指示。幾年過后,在高士其的提議、支持下,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后更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得以成立,隨后又創建了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后更名為中國科普研究所)。德高望重的高士其,成了“中國科普的一面旗幟”。

然而,多年來我們所了解或理解的,似乎只是“科學的和科普的高士其”,對“文化的和哲學的高士其”卻知之不多。今天,常聽人感慨中國的科普好像再也沒有出現“春天”,老有人叩問當今時代為什么產生不了高士其這樣的科普大家?這,是不是應該從“文化的和哲學的高士其”上去探尋呢?

高志其說,他的父親早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念化學時就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的高士其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但同時也深受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他一度試圖把基督教的精神與共產主義的理想結合起來。這其實是高士其的一種哲學思考和探索。歸國后,他與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相識并成為朋友,開始了對馬克思哲學和自然辯證法的學習。艾思奇用哲學思想指導他的創作,而他則用科學知識充實艾思奇的哲學框架,兩者相得益彰。

實際上,高士其在文化、科學和哲學這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所以說,他的成長及其作品“層次”的提升,是由文化所孕育、科學所奠定、哲學所指導的。他的成功,是文、理、哲三者并重的結果。

1988年12月19日凌晨,高士其與世長辭,享年83歲。黨和國家按國家領導人規格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確認他為“中華民族英雄”。

1999年,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于1981年發現、國際編號為3704號的小行星獲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正式命名為“高士其星”。這個命名只授予那些為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士。當年12月13日,中國科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高士其星”命名儀式。

今天,我們追憶高士其,既為他崇高的理想、執著的追求和驚人的毅力而震撼,也為他淵博的學識、高超的筆法所折服。他是用人類的科學、文化和哲學全副武裝起來的科學家、作家。也唯有如此,才能成為指引成千上萬人走上科學道路的教育家。

少年當讀幾多書—— 高士其成長經歷對青少年的啟發

撰文/王直華

“我自幼愛好讀書,養成朗誦的習慣,這對我以后的成長的確是大有裨益的?!薄呤科?/p>

在高士其留給我們的百萬多字的作品中,有不少談論如何讀書的文字。高士其不僅閱讀數量驚人,而且閱讀體驗深刻。高士其認為:“愛看小說是少年兒童的天性!”

他說:“尤其是幼時,要多讀、多看、多聽。長大后,自然就會寫作,這就是下筆如有神了?!边@是高士其的肺腑之言,也是他的經驗之談。

那么,小學生時的高士其都讀過哪些書呢?高士其不僅在自己的書房中,找尋很多書看,包括:《說岳全傳》《包公案》《施公案》《儒林外史》《子不語》《三國演義》《封神榜》《水滸傳》等,還到明倫堂后面的一間“看書室”借書。據高士其介紹,“明倫堂”三個字是朱熹所題。高士其閱讀的《小說月報》《福爾摩斯偵探案》等,都是從這里借的。當然了,高士其讀的書遠不止這么多。他的成長經歷,在流行“碎片化閱讀”的今天格外有啟發意義。

我印象中的高士其先生

撰文/高紡云

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高士其老先生的事跡就像春風一樣傳遍了祖國大地。他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曾經激勵幾代人為報效祖國而刻苦學習,努力鉆研。他以傷病之軀,毅然放棄美國的安逸生活,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被譽為“紅色科學家”;他鍥而不舍、不計名利地從事科普事業,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父親隨同高士其先生一起工作,我的心里充滿自豪感。從父親那里,我不斷地了解到高士其先生自強不息、身殘志不殘的事跡,對高先生更是由衷地敬佩和尊敬。

高士其先生不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猶記得當時,我的小伙伴和我商量,想見見這位心目中敬仰的老人。我跟高老說了這件事,他非常高興,滿足了幾位同學的小小心愿。因此,我在同學之間也成了最守信用的人。當時,高老見到我們高興極了,笑得臉上放著光彩,嘴里不停地“咿咿呀呀”,這時,我就盡我所能轉達高老的意思,高老聽后一個勁兒地點頭。這次拜訪,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最近,60多歲的我們再相聚,談起此事還是津津樂道。

我所認識的高士其先生不僅是青少年的大朋友,而且成為廣大青少年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的榜樣。他的精神世界充滿了正能量,使我終生受益匪淺。

猜你喜歡
科普科學
科普達人養成記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科學拔牙
微科普
微科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