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經濟與資源環境、社會進步

2016-01-19 13:50羅靜鄭曄
社會科學研究 2015年6期
關鍵詞:資源環境

羅靜+鄭曄

〔摘要〕農村綠色經濟發展落后不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本文以我國農村綠色經濟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表明:資源環境和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之間的協調性不理想,資源環境對農村綠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有很大約束,而農村綠色經濟發展與農村社會進步之間的協調性較好。目前我國農村存在的諸多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包括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方式落后、環境污染等嚴重阻礙了綠色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村綠色經濟發展必須改善資源環境,降低其對綠色經濟發展的約束力。

〔關鍵詞〕農村綠色經濟;資源環境;農村社會

〔中圖分類號〕F32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5)06-0049-06

一、文獻回顧

歐盟統計局(Euro stat)2007年對部分歐盟國家的綠色經濟發展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并頒布了《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改進》的評估報告。該報告的主要目的是評估未來的綠色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問題。研究表明,在對綠色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上,歐盟各國差異較大,在指標數量方面最少為12項,最多則高達187項(拉脫維亞)。雖然各國差別較大,但其指標數量及體系與該國綠色經濟發展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對綠色經濟發展指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趙永香在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的基礎上,以模糊數學和層次分析法作為分析工具構建了綠色經濟評價體系,并通過數據推理驗證了模糊數學和層次分析法在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非常有效這一結論。國內一些學者從經濟和資源角度出發,深入分析了綠色經濟發展的效率問題,得出綠色經濟是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最有效的結合體的結論?!?〕高春玲認為,在評價綠色經濟發展時,除了應將社會、經濟和人口因素考慮在內,還必須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例如環境的容納能力、容量等?!?〕李志霞以山東省為研究對象,認為評價區域綠色經濟發展時,必須從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方面考慮,其中環境要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在綠色經濟發展影響因素和評價指標體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豐富的,研究的層次也較為深入,但是,大部分研究只針對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地區,將綠色經濟發展與中國農村經濟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則少之又少。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綠色經濟的構建非常重要。本文將綠色經濟發展理論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探討中國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問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農村現狀的描述性分析

1.資源與環境狀況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范圍十分廣泛,本文所討論的自然資源僅選取其中相對重要的部分。

(1)耕地面積和農作物播種面積。截止2012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達到2.31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在2014年達到165,446.25千公頃,說明我國近些年來在農業耕地和農作物播種面積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圖1),但上升幅度是微小的,也不能說明耕地狀況是良好的。其中尤為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大量農民喪失土地,但這部分土地并沒有荒廢,反而是在農民人數下降、耕地面積基本不變情況下引致了人均耕地面積上升。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由于人均耕地面積2013和2014年的數據統計部門沒有進行統計,因此文中未列示。

(2)水資源總量。我國的水資源總量總體上是比較缺乏的,從2004-2014年,我國水資源總量呈現下降趨勢(除去2010年我國水資源總量達到30,906.00億立方米以外),人均水資源量自2004年以來則呈現波動態勢,見表1。整體而言,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基本維持在2000立方米水平,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為世界上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加之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水資源浪費等原因,使我國水資源日益短缺,給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一些地域出現人畜飲水困難。水資源缺乏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乃至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

(3)環境污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主要省份的污染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東部沿海和直轄市的污染情況最為嚴重?!?〕

2.人口和教育發展

農村人口眾多和教育水平低下,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從圖2可以看出,雖然我國農村人口自2004年以來持續下降,但是2011年仍然達到65,656萬人,基數非常大,致使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在農村教育經費方面,盡管普通初中和小學的教育經費在逐年增加,但相對于整個教育經費的增長趨勢是非常微弱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與整個教育經費投入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致使大部分農村適齡兒童不能得到良好教育,農民素質難于提高,導使綠色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

圖2我國農村人口和教育經費情況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三、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農村綠色經濟發展進行研究,以SPSS17.0軟件作為分析工具。首先計算出二級指標的得分,進而計算出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綜合得分;其次運用回歸方程的形式對二級指標進行協調性檢驗;最后將協調性檢驗結果與主成分分析結果相結合,得到資源約束下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總體評價。

1.評價指標

綠色經濟發展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體系,尤其是農村綠色經濟發展涉及范圍更廣,因此在評價農村綠色經濟發展時首先需要確定合理的評價指標,只有評價指標合理科學,才能真正反映我國農村綠色經濟發展情況。國內學者對綠色經濟發展評價指標有著豐富的研究。張小剛(2010)以長株潭為研究對象構建綠色經濟評價指標時,經濟發展指標選用了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發展指標選用了人口自然增長率等;環境質量指標選用了綠地面積、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等?!?〕本文在學者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確定農村綠色經濟發展二級指標及其下屬指標,如表3所示。

2.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所選取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4),但由于各個指標的原始數據較多,未在文中列出。

3.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降維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為了更加精確地分析所要研究的問題,往往將多個分析指標簡化。

(1)相關系數矩陣

在運用主成分分析法之前,首先對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關聯關系分析,主要目的是確定該方法是否能夠適應所要分析的問題。運用SPSS17.0軟件得出了各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其中,經濟子系統相關性矩陣系數為0.993,社會子系統相關性矩陣系數為0.984,資源環境子系統相關性矩陣系數為0.954,說明三個子系統的相關性較好。

(2)提取主成分

本研究對資源環境、社會進步和綠色經濟發展三個子系統做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變量,運用SPSS17.0軟件對子系統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如下:

從表4中可以看到,前兩個指標的特征根明顯大于1,因此本文在進行主成分分析時選取的是特征根大于1的變量,用這兩個特征根大于1的變量代替原有的7個變量進行分析,以簡化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農村綠色經濟發展變量的載荷因子如表5所示。

從表5我們可以看出,F11、F12、F21、F22、F23不管是在第一主成分中還是在第二主成分中都占據較高載荷,說明這些指標對農村發展綠色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F11(人均GDP)、F12(農村居民消費)、F21(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F22(農村從業人數)、F23(農村人均衛生支出)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中與農村綠色經濟發展呈現正向關系,說明人均GDP等的增加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而F32(農作物受災面積)在第一主成分中和第二主成分中都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說明農作物受災面積會阻礙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

(3)主成分表達式

要得到主成分表達式,首先必須獲得每一個主成分指標所對應的系數,該系數又稱特征向量值,進而才可獲得主成分表達式。本文運用SPSS17.0軟件求得的兩個主成分系數分別為C1和C2。

由此可以得到兩個主成分表達式:

F1=0.399F11+0.374F12+0.429F21+0.489F22+0.389F23+0.487F31+0.578F32

F2=0.578F11+0.492F12+0.523F21+0.533F22-0.324F23+0.682F31+0.595F32

將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根λ占所有主成分特征根之和的比例作為綜合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系數,即:

F=λ1λ1+λ2×F1+λ2λ1+λ2×F2=0.7667F1+0.2333F2

由此得到主成分綜合分析模型:

F=0.7667F1+0.2333F2

4.實證結果分析

根據主成分綜合分析模型可以獲得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和資源環境子系統綜合主成分得分值,分值如下:

對表6中所體現的分值情況進行分析,我們認為,2004年以來,我國農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綜合發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經濟子系統和資源環境子系統綜合得分在近些年來一直處于穩定上升態勢,整體上變化幅度不大;社會子系統在2004-2009年得分上升幅度比較大,在2009年以后趨于平緩,說明社會經濟子系統近些年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綜上所述,經濟子系統和資源環境子系統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趨于平緩,是影響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主要部分;而社會子系統自2004年以來對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在逐步加強,且越來越大。

5.子系統協調性檢驗

介于某一個子系統最優并不是整體的最優化,只有子系統之間能夠相互協調和配合才是整體最優,因此本文將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對子系統之間的協調性進行驗證?!?〕

(1)資源環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協調性檢驗

首先使用SPSS17.0軟件繪制資源環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散點圖(圖略)以便分析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線性關系。通過分析得知,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再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歸回便得到如下結果,見下表。

說明:表7、表8、表9中Model的“1”表示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關性分析。本文的思路是先對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關性做分析,然后對資源環境與社會(“2”)的相關性做分析,最后對社會與經濟(“3”)的相關性做分析。由于資源環境與社會、社會與經濟的相關性分析和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關性分析原理一樣,因此在下文中對資源環境與社會、社會與經濟的相關性分析的具體過程不再贅述,僅列示分析結果。

從表7可以看出,R2為0.875,R2——為0.809,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能夠滿足分析的需要。

從表8可以看出,回歸模型的F值為36.896,P值為0.000,小于1%的水平,說明該模型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由于在該模型中只有一個自變量,因此對該模型進行檢驗相當于對該模型的回歸系數進行檢驗,其檢驗結果如下:

從表9可以看出,回歸系數的t值為6.713,P值為0.000,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得到回歸方程為Y=0.621X+ (4.586E-7),即X變動一個單位,資源環境變量變動0.621個單位,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比例為0.621。

(2)資源環境與社會、社會與經濟系統的協調性檢驗

使用上述分析方法可以得到資源環境與社會、社會與經濟系統協調性之間的關系。

對于資源環境與社會子系統的協調關系,通過回歸分析得到的F值為34.633,P值為0.000,小于1%水平,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t檢驗得到的t值為0.559,P值為0.000,回歸系數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由此可以得到回歸方程Y=0.559X+(1.312E-7),二者之間的協調比例為0.559。

同理可得社會與經濟系統之間的協調比例為0.653。

(3)協調性檢驗結果分析

經濟子系統與社會子系統之間的協調性是最高的,說明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社會也隨之進步,即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的進步;根據以上檢驗結果,協調性次高的是資源環境與經濟,為0.621,說明農村綠色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資源約束的力度相對而言是很高的,農村綠色經濟每增加一個單位就受到0.621個單位的資源環境約束,資源環境成為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資源環境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協調性為0.559,對農村社會發展的阻礙也是很大的。

綜上所述,資源環境對農村綠色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都具有很大的約束;而農村綠色經濟發展與農村社會進步之間的協調性比較好。促進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必須改善資源環境,降低其對綠色經濟發展的約束力?!?〕

四、農村綠色經濟發展思路

1.建立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機制

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受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影響非常大,需要重視并建立三者之間協調發展的管理和決策機制。第一,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的轉換器。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不僅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而且能夠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目前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存在農重工輕現象,農業經濟結構所占比重仍然是最大的,而農村工業比重較低,鄉村企業發展滯后,這種產業結構已不能完全適應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發展農村綠色經濟必須抓住市場經濟發展機遇,按照全國經濟發展的區域分工進行農村產業結構區域性分工,將資源、社會和經濟發展有機整合起來,改變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第二,注重農村科技和教育發展。由于農村教育普遍落后,教育普及率較低,造成農民的思想觀念較為落后,農村人口素質普遍較低;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文化素質較高或專業技能較強的農村勞動力大多流向了城鎮,留在農村的人口其素質普遍低下,生態保護意識較差,大部分人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注重長遠發展,人為破壞環境的事件層出不窮,難以在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上形成協調機制,致使農村綠色經濟難以開展?!?〕必須提高農民的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普及率,同時加大對農村的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化水平。一方面這可以使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獲得必要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又能夠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人力素質水平,真正實現農村經濟的綠色化發展。第三,提高農民的生態和環保意識。由于農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較低,導使生態和環保意識較差,這是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培育農村居民在生態環保方面的危機意識,從而能夠自覺地參與生態環保行動。其次,可以通過政府制定人才引進和稅收優惠政策,吸引一些有專業技能或文化層次較高的人才到農村,為農村綠色經濟發展提供經驗和技能,也可以通過逆向培養方式,為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儲備人才。

2.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但是任何一種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支撐,科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目前我國農村綠色經濟發展中大多以資源和區位作為支撐,忽視科技的重要作用,致使農村經濟發展仍然采用粗放的方式。必須放棄這種犧牲生態環境和資源換取農村經濟發展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將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村經濟增長中,形成綠色經濟發展模式,以科技帶動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

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是發展農村綠色經濟的重要舉措??梢詮囊韵聝蓚€方面入手:第一,植樹造林。植樹造林可以有效地吸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實驗表明,產生900克氧氣需要造一公頃的樹木,而一公頃的樹木卻可以吸收600克的二氧化碳。通過在農村一些無法耕種的土地上植樹造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有毒氣體,起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目的。第二,合理布局產業區。目前農村大部分的廠區布局仍較為分散,給環境治理帶來一定困難。在對農村工業進行區位布局時,應集中建設標準化工業區域,同時采取先進的生產和管理手段,將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此文得到牛玉韜老師的技術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6〕張小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群綠色經濟發展研究——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5):101-104.

〔2〕高春玲.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綠色經濟發展綜合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

〔3〕紀明輝.以低碳經濟推動綠色發展——以吉林省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4(11).

〔4〕張首先.生態文明:內涵、結構及基本特性〔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1).

〔5〕謝高地,曹淑艷.發展轉型的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過程〔J〕.資源科學,2010(4).

〔7〕崔如波.綠色經濟論〔J〕.延安大學學報,2002(2).

〔8〕張雪花,張寶安.基于系統學的區域綠色經濟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初探〔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1558-1560.

〔9〕賈根良.美國學派的生態經濟學先驅思想及對我國的啟示〔J〕.社會科學戰線,2011(10).

(責任編輯:張琦)

猜你喜歡
資源環境
吉林省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吉林省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推進資源環境審計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巖佐茂的循環型社會思想研究
綠色會計若干問題的原因及探析
淺談綠色金融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創新對策
淺析資源環境是海南可持續發展強大優勢
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概述
循環經濟: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驅動力
中國區域環境效率與環境全要素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