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消費主義的價值觀批判

2016-01-19 14:18劉冠君
社會科學研究 2015年6期
關鍵詞:消費文化消費主義意識形態

劉冠君

〔摘要〕消費主義作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消費文化,已經伴隨著經濟、文化的全球化進入中國社會。當前,消費主義價值觀念的商品拜物教、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構成了嚴峻挑戰。避免消費主義不良價值觀的侵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消費文化。

〔關鍵詞〕消費主義;意識形態;消費文化;價值觀批判

〔中圖分類號〕C9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5)06-0143-05

當代中國社會正在從生產主導型社會向消費主導型社會過渡,消費需求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雖然目前仍然存在著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也在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地區之間有所差異,但是伴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消費的迅速膨脹,消費社會的特征正在中國逐步顯現。在這一社會轉型中,除了作為生產者而存在,人們作為消費者的身份認同感正在不斷增強。與之同時,消費早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對有形物質產品的感性占有,即對各種以商品形式出現的“物”的日常消耗的含義;而更多地指向在基本生存需要既已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從更加隱蔽的層面上實現對人的生活實踐現實意義的“占有”,即將人對擁有商品的直接滿足同對某種“生活意義”,比如自我肯定、地位、時尚的追求掛鉤,以物質占有形式來實現某種精神層面的意義滿足。同這層含義相對應,消費對象從物擴大到了物所包含的某種非物質形態的價值和隱喻意義,消費也就更加傾向于法國社會學家波德里亞提出的“符號消費”。消費已經不單純是一種經濟行為,而向文化領域不斷延伸。消費文化成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分支,表達并傳承了一定的價值、意義和規范。伴隨著全球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經濟、文化的緊密交流和頻繁互滲,以及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消費文化擴散到了今天的中國社會。消費主義作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消費文化的一種,也混雜在各種西方思潮中進入中國人的生活,并顯示出它巨大的影響力。

一、消費主義的產生與傳播

消費主義最早產生于美國,是一種超越人們實際生活需求,過度追求物質占有和享受,并將高消費視為人生根本目的和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代表了一種不斷膨脹卻難以徹底滿足的購買欲望和消費激情,以炫耀性消費、超前性消費、過度消費等為表征。20世紀2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經濟逐步脫離了初級工業化階段,社會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資本積累已經不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不斷刺激并擴大消費成為資產階級獲取利潤的關鍵所在。由此,生產力發展和資本增殖的需要促成了消費主義的出現,消費主義成為一種被大力提倡的新的文化意識形態。

除去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時期進行生產擴張的必然要求,消費主義在西方的盛行還具有更深刻的社會文化原因和人類先天的本能心理因素。

就社會文化層面來看,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產階級出于資本積累初級階段的需要,奉行新教倫理、清教徒精神,否定世俗享樂主義。馬克斯·韋伯曾指出,禁欲主義鼓勵人們工作和投資,不消費創造的剩余利潤,推動了現代理性資本主義的發展。他認為節制、禁欲等新教倫理才成為資本主義的精神,而“貪得無厭絕對不等于資本主義,更不等于資本主義精神”?!?〕換句話說,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消費是生存手段,而非生活方式。但是,同時我們應認識到,自文藝復興以來,社會文化的日益世俗化是西方歷史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近現代的西方文化強調人對神、人對自然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強調對個人奮斗追求幸福生活行為的肯定和個人享受的優先等等。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傳統宗教和道德觀念對人們思想的控制力大大減弱。人們因過度追求物質利益而可能帶來的宗教、道德的罪惡感被削弱,而追求物質享受的欲望卻被大大激活。消費主義強調消費,崇尚享樂主義,本質上與傳統的新教倫理提倡的資本主義精神形成極大的矛盾對立,卻順應了社會文化世俗化和欲望非道德化的發展趨勢。消費主義自然而然成為與新教倫理斗爭的有力武器,青年知識分子在消費主義傳播過程中充當了主力軍,他們在攻擊傳統的清教徒生活方式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消費觀念,要求享樂、放縱和游戲,實際上是追求一種個人欲望滿足的價值觀念和消費至上的生活方式。

從人類先天的本能心理因素上看,人類的欲望本身具有無限的指向性,會自然而然去追求、模仿高層次的、更好的東西。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來說,當今經濟、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的空前繁榮,已經滿足了構成社會大眾的絕大部分人的基本衣食住行和其他一些享樂的欲望。甚至西方現代文化原先所設計的許多目標,作為人類理性能力所能達到的極限,都已經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而超前實現了。人們極大限度地享受著充裕的物質生活,普通人通過努力,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住房、汽車、娛樂及休閑服務,能夠對較高社會階層的生活方式進行模仿,并接受較高社會階層的消費觀念,以達到與他們外在的、表面上的平等。由此,基于人類先天的模仿和追求平等的心理因素,在其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后,繼續追求不斷翻新、更高層次的享受成為必然,消費主義文化及其表征出的奢侈性消費、炫耀性消費等變成廣泛的社會現象。

現代經濟條件的成熟和社會文化的世俗化發展為消費主義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消費主義最終取得合法性地位并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擴散卻是經由大眾傳媒來完成的?,F代社會的大眾傳媒憑借其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廣泛而密集的信息網絡、高覆蓋率的發射系統,成為社會的輿論中心和文化傳播中心,滲透到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充斥于人們所有的閑暇時間,左右著人們的思考甚至生活方式,影響力毋庸置疑。大眾傳媒以引導和刺激消費為切入點,源源不斷地策劃、生產、復制、傳播各種社會信息,消費觀念、消費商品幾乎都是通過大眾媒介來傳播。通過在現實世界中制造出一個模擬世界,大眾傳媒消弭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不僅向消費者制造了商品使用的愿望而且制造出消費對象的價值,賦予原本以使用價值為重的消費對象以各種各樣的符號意義,催生出整個社會對某種風格、美學、品位的追求。具體來看,大眾傳媒對消費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首先是對具體、個別商品的購買和消費引導;其次是對生活方式消費的組織和引導;最后是開辟新的生活風尚和消費領域?!?〕通過電視、網絡、雜志中充滿視覺沖擊力的誘人形象,種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消費體驗不僅會給消費主體帶來精神、物質的雙重享受和欲望滿足,更重要的是,擁有這些意味著消費主體具備了代表更高級社會身份和更高雅審美風尚的“符號”??梢?,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之下,消費者把大眾傳媒及其所宣揚的商品消費當成易于得到的、構建群體身份和個人身份的唯一參照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所取代。

二、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屬性

哲學范疇的“意識形態”含義復雜多變,在歷史上曾被眾多學者以不同方式使用。最早使用這一概念的是18世紀法國哲學家特拉西,他把意識形態看作中性概念,認為人的思考和感覺與利害相聯系,由此出發研究觀念實際意義的科學就是意識形態。對意識形態概念的使用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馬克思在不同時期使用這個概念時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用論戰的方式以意識形態來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思想局限性,他們將觀念、思想、概念等意識的產物看成是獨立自主的?!豆伯a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人類社會只有實現這種社會狀態,人才能得到全面解放和自由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必須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從而為真實的革命做好思想準備。馬克思認識到,每個階級都有為本階級所服務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東西,為了推翻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改變資產階級“把自己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從歷史的,在生產過程中是暫時的關系變成永恒的自然規律和理性規律”〔3〕這種現狀,需要建立新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馬克思呼吁“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以便在推翻德國的反動階級之后立即開始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斗爭”?!?〕也就是要重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從思想上進行革命。到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把意識形態看作由生產關系和經濟條件決定的,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觀念體系??傮w上看,馬克思主要將意識形態作為批判性的負面概念來使用,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是虛假意識,是對社會現實扭曲的一種反映,其本質是顛倒社會存在、制造幻象、掩蓋真實的現實關系的精神力量。在此基礎上,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可以被理解為“在階級社會中適合一定的經濟基礎及豎立在這一基礎之上法律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而形成起來的,代表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觀念的總和,其基本的特征是自覺或是不自覺地用幻想的聯系來取代并遮蔽現實的聯系”?!?〕馬克思之后,列寧對意識形態的理解是中性化的,列寧明確提出“科學的意識形態”概念,并對其給予重新界定,認為意識形態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統治的思想體系。列寧倡導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抗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把意識形態作為經濟基礎之上的觀念上層建筑進行理解。先有經濟基礎的變更,才會有上層建筑的變革。意識形態是為每個獲得國家政權的階級服務的,必須與當時社會的經濟基礎相適應,否則就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梢?,意識形態是文化的內在核心,具有給政治行為提供合法性依據的功能。意識形態通過合法性論證影響社會公眾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使公眾認同既定的社會秩序,從而自覺自愿地接受和服從統治階級的管理。意識形態控制是最終實現社會控制的重要途徑。

消費主義作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消費文化,已經上升為一種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屬性。消費不僅僅是具體的行為,更代表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從生產領域轉向消費領域的控制,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價值增殖的需求。消費主義的背后是資產階級思想,體現出按照資產階級意愿,利用混淆同一和差異的方式,使人們在消費中陷入對身份歸屬的虛假幻想,建構起有利于維護權力和資本統治關系的認同。英國社會學家斯克萊爾在《全球體系的社會學》一書中,把全球性的消費文化視為消費主義文化——意識形態。他認為,在資本主義體系的全球化實踐過程中,決定消費者欲望需求的已經不再是經濟領域里的因素,而是由文化或意識形態領域所控制。消費主義代表了特定意識形態在社會公眾日常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中對大眾道德、思想、觀念的主宰。

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運作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首先,消費作為滿足需要和價值、意義建構的行為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愉悅感為意識形態發揮作用奠定了基礎,這使得消費能夠以非暴力的,更易為社會公眾所接受的方式達到服務于權力和資本統治的目的。消費主義采取溫情脈脈的誘惑性消費手段把資產階級的特殊利益演變成一種普遍化的共同利益,通過培育和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改變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習慣等,把以物質為目的的消費本身變成了人自身的一種精神需求,讓社會公眾感覺不到其中的內在支配關系,把大眾變為資本需要的消費者。其次,消費主義提供了一種多元化的虛假認同。消費認同在這一多元化認同模式中與其他諸如階級、民族、性別等群體的身份認同糾纏在一起,使得權力和資本可以操縱、利用社會公眾在消費中獲得的認同感,來換取他們不自覺地放棄其他重要身份認同關系中對支配、壓迫的反抗和對真正權利、自由的追求。由于商品可以被賦予多樣化的符號價值,消費行為也可以被幻化為相應的價值獲取方式。消費者平等自主、消費行為自由自愿的幻象由此生發出來,其他真實、客觀發生作用的社會身份則被掩蓋和忘記。也就是說,如果公眾根據商品生產者和大眾傳媒人為制造的符號價值將自己劃歸到某種相應的消費者共同體中,就很容易忘記其他真實、客觀的身份差異所造成的不平等鴻溝。消費者也因此對壓迫視而不見,心甘情愿在消費主義的物質享受面前放棄反抗的權利,社會矛盾從而化解,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因此增加,這是消費主義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最為期望的效果。

三、當代中國消費主義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

任何社會都存在著主流意識形態和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一個社會思想文化的靈魂,形成一個民族精神信仰的載體,起著擴大政治認同、規范政治行為、增強政治體系合法性、維護政治穩定的作用。在我國現階段存在著多種意識形態成分的情況下,主流意識形態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重要內容和理論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消費主義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在當代西方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消費主義已經發展為主導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主流意識形態。消費主義所崇尚的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不僅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嚴重阻礙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消費主義及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同樣影響到當下的中國社會,一方面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為西方消費主義的輸入和蔓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具有的現代市場經濟共性成為消費主義的現實基礎。此外,改革開放以來消費管制政策的解除,國家退出對私人生活的干預帶來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色彩的淡化,社會階層的重組使一些人的身份認同和表達需要變得突出,這些因素客觀上也會使西方消費主義及其倡導的生活方式更容易對社會公眾造成影響。在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作用下,消費主義通過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進而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導致主流意識形態的弱化和消解,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構成嚴峻挑戰。具體來說,消費主義對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商品拜物教不可避免導致人的異化,背離了社會主義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意識形態。馬克思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人的個性發展的最高形態,是人從自然、社會和人自身中獲得解放而對自己本質的全面占有、豐富和完善,是共產主義理想的最高追求和價值目標。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觀以提倡人的全面發展為主旨,反對異化和片面畸形發展;提倡人的行動自覺自愿自主從而自由,反對物統治人和客體支配主體;提倡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反對與之分裂對立;提倡人的創造性能力充分發揮?!?〕但是消費主義意識形態控制下脫離客觀實際條件的炫耀性消費和超前性消費,把個體的存在和價值確證維系于對物的占有和享受,將消費欲望的滿足作為個體自我滿足和快樂的第一位要求,實際上造成人與自我的異化,與馬克思提出的“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背道而馳。我們承認,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不斷提高的消費,然而在消費主義拜物教的影響下,部分人尤其是部分青少年的生活中,消費已經不再是為滿足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精神需要,物質享受變成最緊要的事情,只有物質財富才是人生意義和價值的象征。這最終導致部分人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的失衡,在物質和財富面前,人變得極其渺小,情感、道德、真理、身體都變成物質交換的對象,理想的追求、價值的實現被拋在一邊。在為物質所控制的異化狀態下,人們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需求,從而喪失了自我發展的能力。

第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帶來的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觀與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意識形態相矛盾,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扭曲。集體主義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是根本對立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區別于一切舊道德的本質特征。集體主義反映著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集體主義集中體現了無產階級的優秀品質和為人類解放而奮斗的犧牲精神,最高原則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所追求的享樂主義同西方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個人主義價值有著密切的聯系,與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意識形態截然相反。個人主義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突出人的個性,表現在消費領域,就是將物質享受視為個人成功的證明,極度突顯消費的符號性質和享樂功能,主張以個人為本體和基礎的消費體制,要求滿足自己的欲望生活。物質利益的實現由此成為自我選擇的出發點,占據了社會價值觀中的主導性地位。消費領域的個人主義與公共領域或社會整合之間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受其影響的消費者越來越關心自己的消費和私人利益,對社會公共事務和他人疾苦漠不關心,更多地把情感投向物質和消費品,導致崇高理想的失落,帶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人際關系弱化,人際情感淡化。這些思想和行為無助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嚴重腐蝕了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意識形態。

第三,消費主義提倡的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構成嚴重挑戰,違背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笔舜筇岢龅摹鞍焉鷳B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等思想,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新理念,也指明了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消費主義與之所倡導的高生產高消費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恰恰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愿景構成極大威脅。不可否認,消費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消費主義意識形態把物質的占有和享受作為惟一追求,鼓動人的欲望無限膨脹,強調消費資料的個人所有權和排他性,勢必會導致人們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無限索取,不可避免地造成資源的大量消耗和廢棄物的大量排放,甚至已經超出了我國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當前我國出現的一系列環境污染、生態危機等事件都是消費主義影響的結果。事實證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是不適合中國國情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四、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消費文化

避免消費主義不良價值觀的侵害,鞏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消費文化。

第一,重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思潮的引領作用。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不能僅僅依靠政治統治來維持,它的運轉與維持需要通過社會公眾的積極認同才能實現。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文化和社會思潮的引領作用;強化實踐教育,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說服力;完善公民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通過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引導人們看清西方消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理性對待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摒棄消費主義價值觀。

第二,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意識形態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則是意識形態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價值理念的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區別于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實質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中華文明的新形象。這種新就在于它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并以多種文化形式實現著人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追求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要繼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社會輿論的積極導向作用,構筑起堅固的“精神長城”,以抵御和消除消費主義的不良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消極影響。

第三,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消費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反映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的核心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消除消費主義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不良影響,避免消費主義對人、社會、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的種種危害,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消費文化,引導全社會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要大力倡導適度的、可持續的綠色消費觀念,崇尚節儉、反對浪費的理性消費觀念,注重消費在協調社會和諧與人類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使消費與現有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協調,真正實現消費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彭強,黃曉京,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5.

〔2〕蔣原倫.媒體文化與消費時代〔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134.

〔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7,434-435.

〔5〕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1.

〔6〕陳剛.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觀及其當代意義〔J〕.江蘇社會科學,2005(6).

(責任編輯:謝科)

猜你喜歡
消費文化消費主義意識形態
王碩小說的消費主義特征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兇猛
最高衣櫥
再生與異化的悖論:消費文化驅動下歷史街區商業化改造的機制解析及應對
略論消費文化視域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城市大眾消費文化的狂歡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