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黏膜的組織病理檢查意義

2016-01-23 02:45孫志軍李和明賴學佳
浙江臨床醫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膀胱炎肥大細胞間質性

孫志軍 李和明 賴學佳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黏膜的組織病理檢查意義

孫志軍 李和明 賴學佳

目的 探討將膀胱黏膜上皮組織形態學的特征及改變用于間質性膀胱炎(IC)診斷療效觀察中的價值。觀察IC患者膀胱黏膜上皮和膀胱黏膜肥大細胞浸潤及脫顆粒情況。方法 對28例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的IC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膀胱黏膜的組織形態學檢查。參試者分別接受膀胱灌注治療、口服藥物治療、膀胱水擴張治療等方法之一或聯合治療,于治療前、后分別接受膀胱黏膜病理檢查,采用普通光鏡觀察膀胱黏膜上皮和黏膜肥大細胞浸潤情況。并在治療前后同一時間窗進行盆腔疼痛和尿頻/尿急癥狀評分(PUF)。結果 治療前后膀胱黏膜上皮斷裂缺失情況與PUF評分的一致性比較:r=0.739,P<0.05;肥大細胞浸潤情況與PUF評分一致性比較:r=0.827,P<0.05。 結論 膀胱黏膜組織病理學檢查和PUF評分有一致性,可用于間質性膀胱炎療效觀察,評估相關治療方法的療效,為患者后續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客觀的依據。

間質性膀胱炎 膀胱黏膜 黏膜損傷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征(IC/BPS)是泌尿外科常見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原因尚未明確,好發于中年女性群體,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和慢性膀胱及盆腔疼痛[1]。目前已知其主要特點是膀胱壁層的進行性纖維化伴膀胱容量縮小,發病率約52~67/10萬[2],其病理改變主要是膀胱黏膜通透性增加,膀胱壁肥大細胞浸潤。目前研究認為感染因素、免疫病變及心理作用是IC的主要病因[3]。發病機制不明確導致缺乏能夠提供有效的客觀依據的手段評估各種治療手段的臨床療效,目前臨床多采取盆腔疼痛和尿頻/尿急癥狀評分(PUF)間接評價患者病情。本文通過對比28例IC患者治療前后的膀胱黏膜組織病理改變,探討膀胱黏膜組織病理檢查在IC療效觀察中的意義,為臨床診斷和評價IC病情提供新的思路。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28例來就診的女性IC患者,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伴恥骨上或會陰部疼痛,尿常規及尿培養均為陰性且反復抗感染治療無效,麻醉下水擴張試驗陽性,年齡24~58歲,平均(41.1±5.73)歲。實驗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已簽署實驗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28例患者分別接受膀胱灌注治療、膀胱水擴張治療、口服藥物治療等方法之一或者聯合治療,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分別接受膀胱黏膜組織病理檢查,在膀胱擴張時取活檢,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全部蠟塊連續切片行HE染色,常規膀胱黏膜上皮的病理組織學檢查,并且每例標本隨機抽取10個高倍視野觀察并記錄平均肥大細胞數。并在治療前后相同時間窗進行盆腔疼痛和PUF評分,>13分者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5.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后膀胱黏膜損傷情況變化與 PUF 評分變化情況相關性統計結果如下: 膀胱黏膜上皮斷裂缺失情況與PUF評分的一致性比較:r=0.739,P<0.05,兩者之間有相關性;肥大細胞浸潤情況與PUF評分一致性比較:r=0.827,P<0.05,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3 討論

IC/PBS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其病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隱匿性感染;遺傳因素;膀胱黏膜屏障破壞;神經源性炎癥反應;肥大細胞活化;自身免疫性疾??;尿液的毒性作用等[4]。近年來,被廣泛接受的兩個觀點:(1)IC/PBS是由于膀胱黏膜上皮的黏液層中黏多糖復合物(GAG)缺乏造成的[5]。正常的膀胱黏液層(GAG層)能阻止尿液及其中毒性物質損傷膀胱內壁肌肉層和神經的作用[6],各種原因導致膀胱黏膜損傷,GAG層的缺失,使膀胱內壁上皮滲透性增加,尿液以及其中以鉀離子為主的潛在毒性物質滲透至黏膜下層,引起接觸性損傷,導致感覺神經去極化,引起尿頻、尿急、尿痛等臨床癥狀[7]。(2)肥大細胞的增多和激活。IC/PBS患者膀胱內皮細胞通透性的增高,導致鉀離子、化學物質、藥物、細菌等進入膀胱壁內,從而引起肥大細胞激活,引起炎性細胞趨化、滲出、血管擴張、充血等。肥大細胞是多功能免疫細胞,激活的肥大細胞通過脫顆粒釋放介質發揮Ⅰ型超敏反應;肥大細胞在宿主對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應以及機體的免疫調節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表明IC患者膀胱壁肥大細胞增多,可以作為IC的診斷和評價指標。進一步研究表明,潰瘍型IC患者膀胱黏膜層肥大細胞數量有6~10倍的增加,非潰瘍型有2倍的增加。

在IC/PBS治療方面,方法多樣,口服藥物、膀胱藥物灌注、膀胱水擴張等都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各種方法治療原理及效果各異,有時根據臨床需求,可聯合多種方法共同治療,但是,如何評估臨床治療效果卻是比較棘手的問題。目前主要依靠PUF評分、O'Leary-Sant 癥狀和指數評分等主觀依據,缺乏有效的客觀依據。PUF評分及O'Leary-Sant 癥狀和指數評分均為癥狀學指標,患者的文化程度或心理狀態均會直接干擾療效的觀察結果,因此,在IC/PBS臨床療效觀察過程中,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提供確切客觀依據的方法。

通過本次臨床研究,作者發現膀胱黏膜病理檢查在IC療效觀察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膀胱黏膜病理檢查的主要表現是治療前光鏡下IC/PBS患者膀胱壁形態改變,包括膀胱黏膜上皮剝脫或潰瘍形成、黏膜層斷裂缺損等。治療后訴述情況有好轉;治療前黏膜肥大細胞表達比治療后明顯活躍(P<0.05)。并且訴述指標與PUF評分有相關性,參考意義重大。后期研究可進一步借助透射電鏡等儀器檢查進一步探究膀胱黏膜病理改變與PUF評分等患者主觀癥狀之間的相關性,結合目前的主流GAG層損傷理論,可考慮應用GAG類藥物灌注修復黏膜損傷層并探究其病理改變,應用透明質酸或可取得一定療效。

1 Hanno PM,Burks DA,Clemens JQ,et al.AUA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J Urol, 2011,185(6):2162~2170.

2 HannoP. Intersitital cystitis: epidemiology, diagnositc criteria, clinical markers. Rev Urol,2002,4(suppl 1):S3~S8.

3 杜鵬,喬永忠,朱緒輝,等.膀胱灌注透明質酸鈉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臨床研究.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9,30(9):599~601.

4 劉哲,周航,謝科,等.間質性膀胱炎病因學及治療.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9(12):70~72+78.

5 徐剛,張勇,馮志駿,等.間質性膀胱炎的早期診斷治療.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學術年會,2009.73.

6 楊勇.膀胱疼痛綜合征/間質性膀胱炎臨床研究進展.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33(9):705~707.

7 Goin JE,Olaleye D,Peters KM,et al.Psyc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terstitial Cystitis Scale:implications for use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Urol,1998,15(9):1085.

315020 浙江省寧波市第九醫院泌尿外科(孫志軍 賴學佳)

315010 浙江省寧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李和明)

猜你喜歡
膀胱炎肥大細胞間質性
間質性肺炎知多少
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對間質性肺疾病的治療效果評價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間質性肺炎的臨床特點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行為治療在非潰瘍性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
肥大細胞活化綜合征
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骨組織肥大細胞增生及其病理學意義
電切鏡聯合輸尿管鏡在腺性膀胱炎中尋找困難輸尿管開口的應用
三種人易患膀胱炎
肥大細胞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