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
——以施元孚等10位浙江籍作家為中心

2016-01-23 07:43朱則杰

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8)

?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
——以施元孚等10位浙江籍作家為中心

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從清代詩歌(包括散文)文獻學的角度來說,代表了迄今為止該領域學術研究的最高成就。以該書作為基準,對其中難免存在的若干舛誤與疏漏進行訂正與補充,從而使之更趨完善,也就成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同時,這些遺留下來的問題,其難度相對來說也是最大的。根據平日讀書所得,對其中10位浙江籍作家的有關問題予以訂補,供編著者及其他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清人別集總目》;清詩;浙江籍作家;訂補

在清代詩歌(包括散文)的文獻學研究領域,近年相繼出版了李靈年、楊忠兩位先生共同主編的《清人別集總目》①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②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兩本巨著。兩書均為16開三大冊,各著錄清代作家近2萬人,別集約4萬種。特別是《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以下簡稱《提要》),可以說是后出轉精,代表著目前該領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但不難想見,涉及這么多對象,即以《提要》而論,其中的各種疏忽、缺漏乃至錯誤,自然也是難以盡免的,并且遺留下來的這些問題,一般說來,其難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訂正和補充,正可以使兩書更趨完善。特別是關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詩》《全清文》等內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問題,③《清人別集總目》按作家姓氏筆畫排序,但各家小傳也力求注明生卒年。更是解決一處是一處,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筆者在日常讀書的過程中有所發現,即隨時將它們記錄下來,并陸續整理成文,相繼分組發表,提供給編著者以及其他有關讀者參考。本篇取10位浙江籍作家,仍舊按照《提要》著錄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時涉及《清人別集總目》的問題,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施元孚

(卷二十三,上冊,第596頁)

施元孚,《提要》已定其生年為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而“卒年不詳”。按今人整理的《高誼集》(詳見后“高誼”條),其中《薏園續文鈔》卷二有《施六洲先生墓志銘》,敘及:“先生生康熙乙酉十月,卒乾隆己亥九月,年七十四?!?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11頁。這里“己亥”為乾隆四十四年(1779),施元孚(六洲其號)即卒于此年。唯按照古人以虛歲計年齡的習慣,其享年應該是七十五歲?!肚迦藙e集總目》于施元孚生卒年均缺,*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2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4頁。則可據此補足。

二、成城

(卷二十五,上冊,第634頁)

成城,《提要》定其生年為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依據是:

同里錢琦《齒會詩》,作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序稱此年集會時成城年六十七。

按這里所說的錢琦《齒會詩》,見于錢琦《澄碧齋詩鈔》卷十二,凡四首,其一尾聯云:“正及天家開壽宴,白頭都合醉堯衢?!鄙暇溆凶宰⒄f:“明年歲紀五十年,有旨特開‘千叟宴’?!?錢琦:《澄碧齋詩鈔》,出自《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1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82-383頁。這個“明年”明確指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屆時朝廷將舉行“千叟宴”*朱則杰:《清代“千叟宴”與“千叟宴詩”考論》,《明清文學與文獻》第一輯,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77-308頁。??梢?此題詩歌及其小序,實際乃作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因此,成城的生年,也應當推后五年至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才是?!肚迦藙e集總目》成城小傳,*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1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6頁。亦可據此補充。

三、朱琰

(卷二十五,上冊,第646頁)

朱琰,《提要》以“朱炎”立目,與《清人別集總目》均缺生卒年。*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1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7頁。按已故朱彭壽先生所著《安樂康平室隨筆》卷四著錄“十六世族祖笠亭公所藏”《松風管弦圖》有關注釋說:

公名琰……卒于阜平縣署,在乾隆四十五年,時年六十有八。*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舊典備征〉〈安樂康平室隨筆〉》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33頁。據此推算,朱琰(笠亭其號)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卒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享年六十八歲。又朱彭壽先生編著《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同樣記載有朱琰的生卒年,*朱彭壽:《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版,第463頁;第851頁。與此完全一致?!短嵋繁揪韺⒅扃笾職w入“生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四年(1711—1715)”者,范圍正合;唯稱其《笠亭詩集》“詩止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時年近六十”,則實際已經是六十一歲。

另外關于朱琰的卒年,曾見已故鄧長風先生所著《明清戲曲家考略三編》第十七篇《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清代珍本知見錄之三》,最末“附記”依據吳騫《拜經樓詩集》卷一《聞朱笠亭大令之喪歸自阜平,詩以哭之》二首在集內的編排次序,*吳騫:《拜經樓詩集》,出自《續修四庫全書》第145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頁。推測為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秋季以前)。*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6頁。但《拜經樓詩集》本卷所收作品,只有一個大致的范圍“起乾隆乙酉[三十年,1765],盡甲午”,頭尾跨越十年;該題之前僅五題詩歌,而該題之后,緊接下去卻還有《桃溪歲晩,雜興二首》、轉年《歲初,泊舟雙橋,拓國山碑,連日風雪,同舟皆有寒色,戲占一絕示之》等三四十題詩歌,*吳騫:《拜經樓詩集》,出自《續修四庫全書》第145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13頁??梢娫擃}至少不會像鄧先生推測的那樣作于本卷的最后一年“甲午(1774)”。這也就是說,吳騫該題的編排本身肯定存在著問題,不能作為依據。倒是鄧先生在該篇第七條“笠亭詩集”敘及“朱琰的生卒年待考”時,*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2頁。有一段對應的尾注——其中雖然如“朱琰……授職直隸阜平,當在乾隆三十九年甲午春”之類的推測不夠準確(參見下文),但提到“《阜平縣志》中應有記載,待查”,*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6頁。卻對筆者啟發很大。經查同治《阜平縣志》,卷三《人物·上》“職官·國朝知縣”關于朱琰及其前后兩任的記載如下:

田壯:□□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任。

朱琰:□□人,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任。

王元位:□□人,乾隆四十五年任。*《阜平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36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頁。

這里其他毋論,朱琰后任的起任時間,與前述朱彭壽先生記載的朱琰卒年恰好相同,可以作為佐證。

又,《提要》在敘述朱琰“官直隸阜平知縣”之后接寫“晚年主講金華麗正書院”,容易使讀者誤解為“官直隸阜平知縣”發生在“主講金華麗正書院”之前。

四、平恕

(卷三十一,上冊,第818頁)

平恕,《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已定其卒年為嘉慶九年甲子(1804),而生年尚缺。*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1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頁。

按齊學裘《見聞續筆》卷四有“平侍郎前身是僧”條:

山陰平寬夫侍郎(恕),乾隆壬辰[三十七年,1772]二甲一名進士。初,封公與高僧友,叩其清修何益,曰:“愿與我公做兒子?!狈夤詾閼蜓?。[僧]卒,封公夢僧來:“愿往[住]公家五十七年,官二品?!币钊斩汤烧Q降,一生畢驗。*齊學裘:《見聞續筆》,出自《續修四庫全書》第118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頁。

《見聞續筆》卷四至卷六,據交代均錄自方士淦《蔗余偶筆》*方士淦:《蔗余偶筆》,出自《明清未刊稿匯編》初輯第五種方濬頤《方忍齋所著書》附,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版;此條見第21冊,第7504頁,方括號內“僧”“住”二字即據該本???。。此條內容總體上固然有迷信之嫌,卻無意中敘及平恕(寬夫其字)享年五十七歲。平恕《留春書屋詩集》卷首王家相、顧皋兩篇序文,說平恕“嘉慶甲子春正月”“年未六十,遽攖疾,易簀于暨陽使院”,*平恕:《留春書屋詩集》,出自《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0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57頁。與此大致相合。由此逆推,平恕蓋出生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

又,平恕《留春書屋詩集》卷五《東坡先生生日(十二月十九日)》二首之二,起句“飛騰四十景偏遒”自注敘及:“今年余四十矣?!?平恕:《留春書屋詩集》,出自《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0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12頁。據其前第八題《丁未七月五日,即事次韻》、第四題《九月,慈壽寺塔,用蘇韻》等推測,*平恕:《留春書屋詩集》,出自《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0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11-512頁??芍渫饔凇岸∥础?,亦即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此逆推平恕生年,也正是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

《提要》本卷將平恕大致歸入“生于乾隆六年至十年(1741—1745)”者,相差很小。

五、茹蕊

(卷三十六,中冊,第1021頁)

茹蕊,《提要》缺少生卒年。按潘衍桐輯《兩浙輶軒續錄》卷二十四所錄杜煦《自題五庚圖》詩,小序說:

余周甲初度,比鄰傅君香泉倩章子蘭洲繪《五老圖》為贈,而摹余小影于其中,余既感且愧。繼思彼四老者,茫無平生,曷若以同庚者易之?而章子蘭洲,實同吾以庚子降。此外少相知、長相契,居相鄰、境相似者,莫若李望樓孝廉(釗)。于是乞章子自繪其容,并圖李君,如龍眠之圖“西園雅集”。方擬更取同庚子者兩人,以足“五老”數;兒子寶辰避席請曰:“大人于戚友,誼莫摯于陳蕓圃丈,丈今年七旬;交莫深于茹韻香先生,先生今年八旬?!健?皆大人同‘庚’也。請邀二老入圖,可乎?”余拊掌稱善,亟命辰兒往求陳而余自請茹,屬章子重繪,而名之曰《五庚圖》。在斯圖者,皆余平生歡也。爰系以詩而征和焉。*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錄》,出自《續修四庫全書》第168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3頁。

這里敘及五個生年干支同為“庚×”的人物,其中兩人明確與《提要》相關。一是杜煦本人,出生于“庚子”,即乾隆四十五年(1780),《提要》已見記載。*《提要》卷三十八,中冊,第1138頁。再就是茹蕊(韻香其字),據此可知其出生于“庚辰”,亦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杜煦“周甲初度”寫作此詩的當年——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已經“八旬”?!短嵋繁揪韺⑷闳锎笾職w入“生于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1766—1770)”者,相差不是很大。

又關于茹蕊的謝世,《提要》稱其“卒年八十余”,但《兩浙輶軒續錄》卷十四茹蕊小傳之后摘錄其“家傳”,說他“年八十卒”*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錄》,出自《續修四庫全書》第168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54頁。。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茹韻香先生”條,也說是“年至八十”*平步青:《霞外捃屑》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8頁。。如此看來,茹蕊大約就卒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具體則應該在杜煦的“初度”日——六月二十五日之后。*杜煦生日可見《續碑傳集》卷七十八所收宗稷辰《杜征君墓志銘》,出自《清代碑傳全集》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6頁。

另外,《提要》本條提到茹蕊詩集曾經“囑杜尺莊付刊”,“尺莊”系杜煦別號,因此最好改稱其名。

六、高誼

(卷三十六,中冊,第1039頁)

高誼,《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著錄其《薏園文鈔》六卷及《嶺南吟草》一卷,*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2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7頁。但作者或沒有介紹,或僅僅依據版本信息推測為“字薏園,浙江人”。

按高誼詩文集,今人高益登先生已經整理為《高誼集》,收入《樂清文獻叢書》第二輯,內容除已知兩個小集之外,還包括《薏園續文鈔》二卷以及《輯佚》等。據該集《前言》第一部分介紹,*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1-2頁。高誼出生于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小名仁榮,字步云,號心博,一作性樸;后改今名,字儲庼,號薏園,浙江樂清人。清末廩生,曾留學日本,執教兩廣方言學堂。民國時期,在家鄉創辦學校,從事教育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被推薦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1959年逝世,享年92歲。

該集最末附錄之二,為整理者所編《高誼先生年譜》,但比較簡略。而關于高誼的生年,集內也有不少地方涉及。其中提法較為籠統者毋論,如《薏園文鈔》卷首孫延釗序稱“乙亥[民國二十四年,1935]……先生時已六十有八”*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5頁。;《輯佚》“文”內《重修前黃楊氏譜敘》末尾署款:“薏園老人撰,時年七十二。民國二十八年[1939]夏歷二月十五日?!?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44頁。又《倪砥如六十六壽言》末尾署款:“民國三十三年甲申[1944]五月吉日,愚高誼撰,時年七十有七?!?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49頁。逆推確實都是同治七年戊辰(1868)?!短嵋繁揪韺⒏哒x大致歸入“生于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1766—1770)”者,相差很大。

附帶關于該年譜,在譜主歲數的標注等方面存在不少的疏誤。一是“光緒二十二年(1896)丁酉,三十二歲”條,*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95頁。這里“丁酉”應作“丙申”,“三十二歲”應作“二十九歲”;二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壬寅,三十三歲”條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三十六歲”條,*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95頁。每年都應當增加兩歲;三是“民國二十九年(1940)庚辰”條,*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98頁。應當補注歲數“七十三歲”;四是“民國三十四年(1945)乙酉,七十九歲”條至“一九五一年辛卯,八十五歲”條,*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398-399頁。每年都應當減去一歲。

另外,《薏園續文鈔》卷首李洣序,曾經提到“胥庵少薏園四歲”*高誼:《高誼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257頁。。這里“胥庵”為黃式蘇別號,但黃式蘇出生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參見《黃式蘇集》附錄之八《黃式蘇年譜》,線裝書局2009年版,第696頁;朱則杰:《清詩考證》第一輯之三《〈清人別集總目〉零札》第十三條“黃迂”,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版,上冊,第80-83頁。實際小于高誼六歲。

七、張恕

(卷四十,中冊,第1250頁)

張恕,《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著錄有兩人,*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2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1頁。各以籍貫相區別。這里所說的是浙江鄞縣人。

關于張恕,兩書均定其生卒年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至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亦即享年八十五歲。筆者曾經根據其友人戈鯤化《戈鯤化集》內的有關敘述,推測張恕卒年應當不早于光緒四年戊寅(1878),享年則在八十九歲以上。*朱則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陳廷敬等九人為中心》第四條“張恕”,《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第69頁。

又筆者在該條文字寫成之后,從《晚清四部叢刊》第五編第104冊、第105冊分別讀到張恕《南蘭文集》《長春花館詩集》,發現兩集不僅有很多地方可以反復佐證其生年,而且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推測其卒年下限,乃至確證其卒年。例如《南蘭文集》卷二《書五魁堂張氏歷代遺墨后》,末尾署款說:“光緒元年[乙亥,1875]春三月,后學張恕敬題,時年八十有六?!?張恕:《南蘭文集》,出自《晚清四部叢刊》第五編第104冊,臺灣文聽閣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61頁。這就證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之后張恕確實還在世。特別是《南蘭文集》卷首第一篇寧波知府宗源瀚序,據文末署款作于“光緒五年冬”*張恕:《南蘭文集》,出自《晚清四部叢刊》第五編第104冊,臺灣文聽閣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3頁。,而其中逐年敘及:

光緒丁丑[三年,1877],予方守湖,奉檄調寧波……明年[四年,1878]春,予蒞郡,詢知先生固無恙,惟閉關謝客已十余年。受事兩月余,走訪先生……時予謀治城河……[陳]魚門議稍取市廛屋租為經費,先生首列名具牘,時先生已將九十……舉事甫數月,先生遽已下世……今年[五年,1879]……*張恕:《南蘭文集》,出自《晚清四部叢刊》第五編第104冊,臺灣文聽閣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1-2頁。

如此排比,可以確切知道張恕即卒于光緒四年戊寅(1878),享年為八十九歲?!短嵋繁緱l雖然也曾引及此序中的評論文字,卻對上文有關卒年的敘述未予注意,想來是輕信了某種工具書。

八、葉正陽

(卷五十,中冊,第1732頁)

葉正陽,《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著錄其《鹿跡山房詩草》一卷,*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1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頁。但作者都沒有介紹。

按葉正陽詩文集,今人黃岳清先生已經整理為《鹿跡山房詩文集》,包括《鹿跡山房文集》《鹿跡山房詩集》《葉曉園詩稿》以及《補遺》各一卷,收入《樂清文獻叢書》第二輯。據《前言》有關介紹,*葉正陽:《鹿跡山房詩文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1頁。葉正陽字春華,號曉園,浙江樂清人。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恩貢生,曾執掌當地梅溪書院。卒年不詳;咸豐元年辛亥(1851)尚在世,享年在七十一歲以上。

該集最末附錄之二,為整理者所編《葉正陽簡譜》。第一條關于生年及生日,有編者按語,*葉正陽:《鹿跡山房詩文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275頁。引據《葉曉園詩稿》內《壽林禮門先生八十》四首之四尾聯上句“我亦老夫思附驥”自注“時年七十一”*葉正陽:《鹿跡山房詩文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212頁。,結合林啟亨(禮門其號)生年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參見《林啟亨集》附錄之二《林啟亨簡譜》,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282頁。林啟亨生年在其集內佐證很多,可以確信無疑;唯所含《禮門詩文集·禮門詩錄》倒數第二題《寄贈玉環州來其山館張氏諸昆玉》題注“咸豐辛亥[元年,1851],時年八十一”,“一”字當系衍文,見第87頁。推得葉正陽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這確實很不容易,值得取信;但接下去說:

案其《五十自述》詩中“百花生日是花朝。二月春風為誰媚,我比花朝早六宵”句,江南花朝節系二月十二日,則知其于二月初六誕生。

《五十自述》也見于《葉曉園詩稿》,凡八首,其三上截原文為:

百花生日是花朝,我早花朝度六宵。

二月春光為誰媚,一生福分也應饒。*葉正陽:《鹿跡山房詩文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229頁。

可見按語所引這三句,不但次序亂套,而且錯字不少。另外《葉曉園詩稿》緊接下去為《六十自述》四首,其一起句即云:“二月初逢第六辰?!?葉正陽:《鹿跡山房詩文集》,線裝書局2013年版,第232頁。這比借助“花朝節”的日期來推算葉正陽的生日為該年“二月初六”(公元1781年2月28日),無疑也更加直接、可靠(江南“花朝節”不一定都定在二月十二日)。

《提要》本卷將葉正陽大致歸入“生于道光十六年至二十年(1836—1840)”者,相差較大。

九、曹文昇

(卷五十六,中冊,第1979頁)

曹文昇,《提要》著錄其《耕心堂集》鈔本,但作者缺少生卒年,并且籍貫稱作浙江永嘉。

按曹文昇乃浙江樂清人。其《耕心堂集》今有樂清吳小如先生點校本,即收入《樂清文獻叢書》第二輯。該叢書所收各家詩文集,最末往往附有整理者新編的年譜,但《耕心堂集》此項闕如。關于曹文昇生卒年的介紹,僅《前言》開頭有括注“1863—1912”*曹文昇:《耕心堂集》,線裝書局2011年版,第1頁。,亦即清同治二年癸亥至民國元年,享年五十歲整。但是,卷首原載劉之屏所撰《曹志丹先生行略》,敘及時任樂清縣大荊區官的曹文昇(志丹其號,亦作志旦、子丹)被土匪殺害,接下去說:“此壬子二月二十一日也……年五十有三?!?曹文昇:《耕心堂集》,線裝書局2011年版,第5頁。這里“壬子”即民國元年(1912);而據享年逆推,則曹文昇應該出生于清咸豐十年庚申(1860)。此集整理者,很可能漏看了這里“年五十”之后的“有三”二字?!短嵋繁揪韺⒉芪臅N大致歸入“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者,相差不是很大。

附帶關于這篇《曹志丹先生行略》,又見于劉之屏《盜天廬集》卷一,*劉之屏:《盜天廬集》,線裝書局2012年版,第13-16頁。標題作《曹子丹先生行狀》,正文文字也略有出入。特別是“年五十有三”這一句,為《盜天廬集》本所缺,應該是《耕心堂集》原先的編纂者所補。

又關于曹文昇的忌日,《耕心堂集》附錄之一“資料”所收劉紹寬《曹先生祠堂記》、高誼《祭曹子丹先生文》都說是“夏建壬子二月二十五日”“二月廿五日”*曹文昇:《耕心堂集》,線裝書局2011年版,第246頁;第253頁。;并且從有關各文的署款來看,寫作時間以高誼祭文“民國元年三月□日”為最早,因此似乎更加值得取信。

十、沈焜

(卷五十七,中冊,第1981頁)

沈焜,《提要》曾據其《一浮漚齋詩選》卷中《辛未元日》“飲罷屠蘇剛六十”*沈焜:《一浮漚齋詩選》,杭州古舊書店1982年4月復制《南林叢刊》本,第13a-b頁。,指出這個“辛未”為民國二十年(1931),而逆推其生年為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但江慶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同樣據此逆推,所得生年卻是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8頁。從古人按虛歲計年齡的習慣來看,應該以后者為是。

又沈焜卒年不詳,但《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該處還注有一條實際未用的資料——《一浮漚齋詩選》卷首劉承幹序。有關文字,大致是:

醉愚于宣統己酉歲[元年,1909]辭武進盛氏館而來依余治筆札,晨夕晤言,訖于其卒蓋三十年……歲丁丑[民國二十六年,1937],兵戈倏起,余與倉皇訣別,竄身村舍。逾年,始會合滬上。雖殘息之俱存,悵人間之何世。向日意念中所不能忘懷而期欲一至者,皆已化為烽煙金革之區而無所錯足。余復語醉愚:“異日即獲澄清,吾與君暮景侵尋,恐不復能相待矣?!毕嗯c欷歔久之。乃別未旬日,而訃遽至。*沈焜:《一浮漚齋詩選》,杭州古舊書店1982年4月復制《南林叢刊》本,第1a-b頁。

此序一直敘述到劉承幹為沈焜(醉愚其字)選錄此集而托付周延年(字子美)印入《南林叢刊》,據署款乃撰于“己卯”亦即民國二十八年(1939)的“天貺節”(農歷六月初六)。因此,沈焜應該卒于上引“逾年”也就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之內或者二十八年(1939)的上半年,而以前者的可能性居大?!肚宕宋锷淠瓯怼凡蛔鼋Y論,可能是出于審慎的考慮。

至于《清人別集總目》沈焜名下缺少小傳,*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第2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3頁。則應當酌予補充。

(責任編輯金菊愛)

Correction and Supplement of Summary of Qing Poetry ContentCollection: Focusing on Shi Yuanji & Other Ten Zhejiang Writers

ZHU Zejie

(MediaandInternationalCulture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8,China)

Abstract:The recently written book Summary of Qing Poetry Content Collection by Ke Yu-chun represents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philology of Qing poems and prose. Thus it is meaningful to correct some unavoidable errors and supplement missing information to make the book perfect. However, the left problems are also very difficult. This paper corrects and supplements some problems of the ten Zhejiang writer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author and other readers.

Key words:Summary of Qing Poetry Content Collection; Qing Content Collection; Qing poem; Zhejiang writer; correction and supplement

收稿日期:2015-12-08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3YJA751074);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1362);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3NDJC024Z)

作者簡介:朱則杰,男,浙江永嘉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研究方向:清代詩歌。

DOI:10.3969/j.issn.1671-2714.2016.01.013

語 言 與 文 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