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編輯的信息化能力培養

2016-01-26 05:48紀憲禹常學莉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學術期刊稿件學術

紀憲禹 常學莉

學術期刊編輯的信息化能力培養

紀憲禹 常學莉

在信息化環境下,學術期刊編輯承擔著較之以往更多的信息加工處理工作。編輯具備“信息”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所編輯內容的學術質量和期刊的長遠建設發展。所以期刊編輯要調整工作思路,加快實施編輯工作的信息化,要不斷探索信息化環境下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需求,切實提高編輯的信息應用能力、信息甄別能力和信息拓展能力,以實現傳統期刊媒體與現代化信息網絡媒體的融合,從而形成自己新的辦刊特色,創新和構筑自身新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和互聯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期刊編輯的信息素養也日益成為編輯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刊作為一種傳播媒體,具有其特有的社會功能,它對傳播各種信息,交流大眾思想,起著宣傳和導向作用。而編輯工作者承擔著對大量信息加工處理的工作,對其編輯能力的要求較之以往更為強調“信息”能力。學術期刊編輯的“信息”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所編輯內容的學術質量的高低,以至于期刊的長遠建設發展的好壞。[1]期刊的編輯過程實為對稿件的處理過程。因此,必須不斷探索信息化環境下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需求,尋求全面提高編輯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培養編輯的信息應用能力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報紙、網絡雜志紛紛亮相,并以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信息量大得到大家的青睞。許多期刊已入選各類數據庫,實現了電子期刊發行或網上交流,有利于擴大期刊的社會影響和學術價值的更好利用。許多編輯部已開通遠程投稿系統,便于作者投稿、專家審稿,縮短用稿周期,以最短的時差刊發最新科研成果。

因此,期刊編輯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掌握豐富的網絡知識,如計算機的使用、網絡信息發布與下載技術等。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工具傳輸文件,通過網絡途徑發布選題、約稿及組稿的相關信息,隨時與作者和讀者聯系與溝通,了解作者與讀者的需求,利用網絡的交互性特點,及時掌握和反饋各方面的信息。還可通過專業網站獲知相關專業領域專家的信息及其最新研究情況,可以向這些專家約稿,請他們審稿,從而使得組稿、審稿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減少盲目性和無效勞動,從而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

(二)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編輯對網絡平臺運行、編輯程序運用、各類信息處理中所產生的安全問題或安全隱患、應具有防范意識和采取應急措施的能力。

編輯要做反映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的稿件,就要對稿件內容的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做出正確地評價,這樣才能實現對稿件論文的準確把關,才能使稿件編輯加工更完美,使刊出的稿件具有學術價值、創新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以免刊登低層次的論文。

同時,要避免刊登重復的論文。隨著我國科研發展不斷深入,杜絕抄襲成為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之必需。而抄襲行為現在卻仍是學術期刊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編輯作為打擊抄襲現象的先鋒,需要承擔起學術“守門人”的責任。[2]所以編輯要善于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和數據庫技術去檢索論文的抄襲行為,并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防范于未然。

二、培養編輯的信息甄別能力

(一)信息辨識力

1.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

編輯的信息意識是指編輯對信息的敏感度,尤其是對與職業相關信息的敏感度,承認信息的重大作用,感受到自己對信息的需求,并有將有效信息融合于期刊編輯中的意識。

編輯人員是期刊編輯活動全過程的直接責任人,對保證和維護期刊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術期刊的選稿、定稿需要編輯人員具有較高的學術意識,對審稿更應具備敏銳的學術眼光,對學術論文的編輯加工更離不開學術眼光。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具備學術鑒賞力、學術判斷的知識力,因此學術期刊的編輯人員應從提高學術素養、掌握學術動態、強化責任意識等方面來培養敏銳的學術眼光。

2.具備高尚的信息倫理道德

信息倫理道德是指在獲取、使用、生成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應遵循的倫理道德規范,包括不危害社會,尊重他人信息產權等合法權益等。這就要求期刊編輯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信息獲得的過程中,應對良莠不齊的信息進行選擇,對負面信息加以抵制。[3]

——近日,針對中國醫學學生的培養問題,以及“60萬醫學生僅10萬從醫”這樣的新聞,浙江大學醫學院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陳作兵在《光明日報》上發文說

編輯的倫理道德建設對于提高學術期刊質量至關重要。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職業素質是學術期刊編輯倫理道德建設的重要標準,良好的編輯人員的倫理決策能力、熟練的信息化編輯技能、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編輯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3.具備嫻熟的信息選擇能力

編輯的信息選擇能力是指編輯的信息判斷、搜集、批判能力。信息判斷能力是指編輯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選擇判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是指編輯根據自身的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批判能力是指編輯客觀地了解信息的生成過程,并探討信息的信度與效度。

編輯工作的重點是鑒別稿件的優劣,在稿件中捕捉到有用的值得提倡的觀點,也就是說選取的稿件應具有價值性和實用性。學術期刊編輯的職責就是要在眾多的稿件中,根據自己刊物的特點和刊物的個性特色準確地組織選擇,恰當地取舍,采用那些能反映學術科研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剔除那些一般的、無特色的甚至平庸的稿件,這樣的編輯所編輯的刊物才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水平。因此,有人形象地把編輯比作心靈手巧的裁縫不無道理,編輯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嫻熟的文筆,通過審讀、刪削、正誤調理、潤色手段等,將一塊塊瑕瑜互見的“璞玉”雕琢成流光溢彩的語言文字藝術品。簡言之,學術期刊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稿的質量。由此看來,對作者的作品進行編輯、整理、加工、修改的編輯,其水平應該高于作者,這個結論當然不能絕對化,但起碼編輯應該有高過作者的地方。比如,編輯在學識水平上往往不一定高過專家學者,但在信息把握的水平上卻常常具有高于作者的優勢。

(二)信息理解力

1.具備積極的信息情感

信息情感是指使用信息技術獲得信息的愿望,這種愿望的迫切程度反應了信息情感的強度。期刊編輯應具備獲取信息的積極態度,努力尋求自己所要利用的信息。

編輯作為社會人,必然帶有社會人的共性特征和自我的個性色彩,在思想、行為上難免將自己的情感成分帶入編輯活動。正確地引導編輯的這種情感參與不僅不與客觀公正地處理稿件絕對矛盾,還會使其成為編輯活動中的一種積極因素。

2.具備較強的信息加工能力

在信息生成的過程中,編輯應自覺對正面的、積極的信息加以加工、合成,生成有益于大眾的信息。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編輯應將不良信息加以過濾,同時具備信息判斷能力。

編輯的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對期刊的質量至關重要。當前新形勢下,學術期刊工作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高素質的學術期刊編輯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要有把握論文稿件質量的水平,包括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做好稿件的加工工作,要有較強的編輯加工業務能力,確保高質量的學術期刊按時、按量出版。編輯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學術期刊工作的需要,以增強期刊的競爭力。

3.具備基本的信息科學常識

出版業中編輯加工、排版、校對一體化,以及編輯工作流程無紙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期刊編輯應掌握基本的信息科學常識。

學術期刊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種期刊的科研實力與學術水平。而學術期刊編輯作為學術期刊的活動主體,他們的編輯活動對學術期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名優秀的學術期刊編輯在具備基礎的嘗試與知識之后,還應對自身工作有著清醒而準確的認識,并有足夠的見識與膽識,挑選、審閱、編輯出既有學術價值又有思現實意義的優秀稿件。也就是說, 學術期刊編輯應該具備“五識”,即常識、認識、知識、膽識和見識。

4.具備熟練的信息編輯能力

編輯的信息編輯能力是指編輯的信息處理、生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是指編輯對獲得的信息加工、合成的能力;信息生成能力是編輯在信息搜集的基礎上,能準確地概述、綜合、改造所需要的信息,并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產生新信息的生長點,從而創造新信息的能力。

三、培養編輯的信息拓展能力

優秀的學術期刊編輯不能僅停留在對信息選擇、整理的低級層面上,而應追求能對信息進行優化、再生、增值的高級目標,由傳播信息上升為生產智慧?,F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不斷產生,知識更新速度在不斷加快。要適應這一形勢要求,編輯應進行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以達到知識結構的及時更新和優化,全面提升編輯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4]

在信息時代,網絡中蘊含著無窮的學習資源,顯現出巨大的學習優勢,在網絡環境中開發、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終身學習的觀念將成為新時代的主流學習觀。因此,編輯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達到終身學習、不斷發展的目的。

作為學術期刊編輯,僅僅成為“雜家”還遠遠不夠,還要具備一定的科研學術能力,努力達到既“精”又“?!?,了解本學科發展歷史與現狀,了解本學科解決了哪些方面問題,還存在何種質疑與焦點問題,把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并有自己的認識與觀點,能做到立文建言。在學術研究上,不僅講究科學性,更要追求創新性、前瞻性。學術期刊編輯要堅持在一定學術水準的基礎上,不滿足于現狀,在保證對過去和現在編輯經驗總結和對創新點的保持敏感的前提下,以創新的意識進行對作者所表達信息內容的審讀和優化,準確把握讀者的新需求,達到編輯信息拓展能力的突破和提高。

總之,信息化、知識化已經在現代社會各個領域觸角無所不及,信息化環境下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信息工作不再僅僅是編輯活動中一項單一的工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它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已經貫穿于編輯活動的始終,對各種信息的辨析、判斷、選擇、獲取、利用、加工和傳播,便構成了編輯工作的全部流程。編輯部是生產信息、傳播信息的部門,[5]要利用好優勢條件,把握住信息化機遇,突破已有的工作模式,有效改進工作流程,實現全方位創新,從而形成自己新的辦刊特色,創造和提升自身新的核心競爭力。

[1]唐基蘇.學術期刊編輯職業素養三論[J].桂海論叢,2005(2):92-94.

[2]王立欣.當好學術“守門人”:論學報編輯在防范學術論文抄襲剽竊中的作為[J].編輯學報,2007,19(2):139-140.

[3]呂淑珍.論學術期刊編輯的信息素質[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5):150-151.

[4]張積玉.編輯學新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6-28.

[5]張覺明.現代雜志編輯學[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7:39-45.

(本文作者紀憲禹系遼寧北方期刊出版集團《中國數學教育》編輯;常學莉系遼寧北方期刊出版集團《中國數學教育》編輯)

猜你喜歡
學術期刊稿件學術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本刊稿件體例要求
本刊稿件體例要求
本刊稿件體例要求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動態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