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萍计诳嗄昃庉嬄殬I發展狀況問卷調查與分析

2016-01-26 05:48劉曉涵張鐵明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科技期刊學報編輯部

劉曉涵 張鐵明

高??萍计诳嗄昃庉嬄殬I發展狀況問卷調查與分析

劉曉涵 張鐵明

為了解中國高??萍计诳嗄昃庉嬋藛T的職業發展情況與需求,采用問卷法對青年編輯的“基本情況”“所處的組織制度環境”“工作情況”“學習研究情況”“對期刊改革與自我發展的看法”5個方面進行調查與分析,得出中國高??萍计诳嗄昃庉嫛奥殬I發展現狀良好但尚存在若干問題”的結論,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發布平臺,青年編輯是高??萍计诳l展的生力軍,其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萍计诳奈磥韀1-3]。2015年,中國高??萍计诳芯繒嗄旯ぷ魑瘑T會(以下簡稱“青委會”)進行了關于“高??萍计诳嗄昃庉嬄殬I發展現狀與需求”的問卷調查,調查是在數字化、網絡化已成為大數據時代高??萍计诳l展的必然趨勢,青年編輯作為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力量、任重而道遠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了解青年編輯職業發展的現狀及需求,促使他們做好應對期刊改革的準備,并為各有關部門制訂方針政策,開展教育、培訓、交流、學術研究等各項活動提供參考依據?,F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期待引起有關部門及青年編輯的關注,共同努力推進高??萍计诳嗄昃庉嬯犖榈慕ㄔO與發展。

一、調查說明

調查日期2015-05-26~2015-08-26。

調查對象中國高??萍计诳?0~40歲青年編輯人員。

調查方式采用隨機問卷調查方式[4-5],網絡與現場發卷相結合??偣舶l放問卷140份,收回答卷137份,回收率97.86%。其中有效答卷110份,有效率80.29%。

調查內容圍繞“基本情況”“組織制度環境”“工作情況”“學習研究環境”“對期刊改革與自我發展的看法”5個方面進行調查,共提出47個大問題。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況

參加回答問題的青年編輯來自重點本科院校(占44.55%)、普通本科院校(38.18%)、高職高專院校(2.73%)等高校。有59%被調查青年編輯所在編輯部40歲及以下成員占總人數一半以上,表明青年編輯在高??萍计诳犖橹兴急壤^高,是科技期刊發展的主力軍。

女編輯占大多數(61.82%);年齡以31~35歲居多(40.91%),其次為36~40歲(33.64%)。被調查的青年編輯中博士占21.82%,碩士64.55%,學士12.73%,即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占86.37%。與廖燦平等[6]1996年報道的24%相比,青年編輯中研究生比例大幅度提升。編輯專業背景以理、工、醫學居多。編齡以5~7年居多(24.55%),接下來依次為1~2年(22.73%)、8~10年(18.18%)、11~15年(17.27%)。職稱以中級居多(55.45%),其次為副高(24.55%),說明高??萍计诳嗄昃庉嫷穆毞Q還有較大的提升余地。

(二)組織制度情況

69.09%的青年編輯所在編輯部為專職模式,29.09%為專兼結合、以兼為主。72.73%青年編輯所在編輯部對編輯進行績效考核,考核指標包括工作量和工作效益(88.75%),論文、科研情況(78.75%),思想政治道德素質(70%),以及單位與個人獲獎情況(70%)等。87.27%的青年編輯認為激勵編輯長期從事編輯職業最有效的措施為提高經濟、福利待遇,81.82%認為是解決職稱評定和職務(級)晉升,60.91%認為是完善激勵機制。59.09%編輯所在高校把編輯列為教輔崗位,13.64%列為行政崗,15.45%列為其他崗(出版、技術、科研等)。職稱評定組織為所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的占54.55%,本校的占37.27%。青年編輯認為晉升職稱難的排前3位原因分別為與高校里其他系列(如工程、情報等)一起競爭校內出線名額、難度加大(46.36%),開展學習研究難(30%),崗位設置不夠(12.73%)。

上述結果表明:大部分高校編輯部對編輯進行績效考核,不再是以前的“吃大鍋飯”形式;除考核工作量和工作效益,論文、科研情況外,思想政治道德素質也是一項重要指標,說明編輯部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態度與能力同樣重要。職稱評定和職務(級)晉升在激勵青年編輯長期從事編輯職業中起著重要作用;現行職稱評定制度相對公平,但晉升難度較大。如何采取積極措施為青年編輯爭取正當權益,促進隊伍穩定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工作情況

本部分就青年編輯入行初衷、從業后感受、工作內容與壓力、收入待遇、身體狀況等提問。30%被調查者是因為興趣與特長而從事編輯工作的,有26.36%的人是因為服從調動、分配、借調,25.45%是因為編輯工作穩定、待遇滿意。在從事編輯工作后,有28.18%的人愛上編輯職業,打算終生從事;59.09%的人認為在擔任編輯期間,要盡職盡責;表示有適當機會就轉行的只占6.36%。65.45%的青年編輯能感受到從讀者、作者處得到的肯定與尊重;近一半的青年編輯認為工作內容可控、環境穩定;39.09%的青年編輯認為工作很有意義;認為工作內容枯燥乏味和工作任務太重的青年編輯分別占30%;還有個別人有所顧慮,如擔心中文醫學期刊前路不明,編輯工作難以取得突破且讓人容易形成較真的職業病。53.64%的人認為編輯工作壓力一般,40.91%認為壓力較大;分別有63.64%、51.82%、51.82%的青年編輯認為職業壓力主要來源于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不足、自身素質與工作需要之間存在差距、上升空間有限。53.64%的青年編輯1周工作時間為31~40h,34.55%的青年編輯為41~50h,工作量基本適度;每天工作內容主要是編輯校對稿件(90%),與讀者、作者、審稿人聯系溝通(82.73%),審閱稿件(79.09%),處理編輯部日?,嵤拢?7.27%),其中55%的青年編輯校對稿件所花時間占總工作時長的一半以上。53.64%的青年編輯月收入在5001~8000元,31.82%的青年編輯在3001~5000元;相對所做出的貢獻,對自己收入比較滿意的有12.73%,認為還可以的占48.18%,不太滿意的占30.91%。

被調查的青年編輯多出現與職業有關的不適癥狀,如肩頸腰痛(73.64%)、視物模糊(13.64%)等,只有6.36%的人沒有不適。27.27%青年編輯每周鍛煉1次,22.73%則從不鍛煉。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以興趣與特長為擇業初衷的高??萍计诳嗄昃庉嫳壤?0%)比20年前的11%有大幅提升,表示有適當機會就轉行的青年編輯比例則大幅下降(由69%降為6.36%)[6]。這表明年輕的從業人員加入期刊編輯行業是憑著志趣愛好而做出的主動選擇,且多數人責任感和忠誠度很強[7],這是編輯隊伍穩定的重要基礎。大多數青年編輯能從工作中得到社會認同、價值感與安全感,但工作強度大、內容枯燥也成為部分編輯部不可忽視的問題。有將近半數的人感到工作壓力較大,且壓力主要來源于自我提升過程中遇到阻礙,表明青年編輯對自我要求較高,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與可塑性。青年編輯大部分工作時間花在編校、處理瑣事等傳統內容上,沒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與國際出版新技術有關的工作。青年編輯雖然年紀不大,但身體狀況不太理想,應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四)學習研究情況

就青年編輯學習氛圍與習慣、參加培訓與教學科研情況、發表論文情況、外語素質等提問。59.09%的人評價所在部門整體學習研究環境一般,33.64%認為學習氛圍好。27.27%青年編輯所在部門每月學習1次,20%每半年學習1次,35.45%只是偶爾學習。73.64%的青年編輯每周自學時間在5h以內,排名前5名的學習方式分別是參加出版崗位培訓和編輯專業培訓班(64.55%)、閱讀圖書報刊(63.64%)、利用網絡與數據庫平臺(58.18%)、參加各種會議(50%)、撰寫論文(39.09%)。64.55%的人所在編輯部領導對青年編輯參加各種培訓、年會、學術會議非常支持。有20.91%的青年編輯近3年參加過1次編輯業務骨干培訓,29.09%的參加過1次青年編輯培訓,31.82%參加過3次繼續教育培訓。35.45%被調查的青年編輯所在高校對聘期(3~5年)內有具體的科研要求,多為每年要求公開發表論文1~2篇;32.73%的青年編輯在做好編輯工作的同時也參與教學或科研工作。39.09%的人有1個或以上研究項目(2人4個、5人3個、13人2個、23人1個),其中20%的人有各類協會課題,15.45%有校級項目,14.55%有省市級項目。近5年19.09%的人在CSSCI等學科級核心期刊發表1~2篇編輯學論文,12.73%發表3~5篇;17.27%在普通核心期刊發表1~2篇編輯學論文;19.09%在一般期刊發表1~2篇編輯學論文。65.45%的青年編輯已通過CET六級考試,24.55%通過CET四級,有2人通過專業英語八級;63.64%的青年編輯自認英語水平一般,23.64%認為自己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很強,只有4.55%的青年編輯認為自己英語聽說能力很棒。

以上統計結果顯示,約有1/3的青年編輯在做好編輯工作的同時也參與教學或科研工作,說明青年編輯注重將編輯工作與專業研究工作結合起來,以達到“編”和“研”的統一,這對青年編輯提高學術水平、擴大學術視野、加強與讀者作者的聯系非常有益。大部分青年編輯所在單位領導對編輯參加各種培訓、會議非常支持,這為青年編輯的交流溝通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大多數青年編輯除了必要的繼續教育,很少參加針對業務骨干、青年編輯等的培訓,推測可能與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對培訓內容興趣不大等原因有關。青年編輯自發學習時間不多,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提高。青年編輯的外語讀寫優勢未能與實際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屬于資源浪費;要走科技期刊國際化道路,青年編輯的英語聽說能力有待加強。

(五)對期刊改革與自我發展的看法

就青年編輯對當前高??萍计诳母镄蝿?、自我發展方向、編輯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想法進行摸底。認為自己的刊物在引領所在學科領域“創新驅動”中能發揮重要作用的占43.64%,不重要的占30%,非常重要的占7.27%,沒想過的占19.09%;58.18%的人關注高??萍计诳霭骟w制改革問題,23.64%的人偶爾關注,17.27%的人高度關注;當被問到高校主辦的科技期刊出版單位走市場化道路是否可行時,50.91%的人認為應視具體情況而定,39.09%的人認為不可行,9.09%認為可行;對如何走好高??萍计诳霭骟w制改革之路,26.36%的人建議基本維持現有體制,24.55%認可學術與經營分開,21.82%贊同編輯與出版分離,13.64%的人傾向獨立設置具有法人資格的科技期刊出版單位,也有人提出全國性整合出版資源、期刊專業化與集團化發展的建議。

在個人發展方面給青年編輯帶來困擾的問題有:職稱晉升很難(64.55%)、因缺少有效指引導致職業素養提升緩慢(54.55%)、收入偏低(43.64%)、才能無法施展(25.45%)等。39.09%的青年編輯認為自己適合當學術型編輯,33.64%認為自己適合做復合型編輯,15.45%的認為自己適合做文字型編輯。專業學術知識扎實被83.64%的青年編輯認為是核心競爭力,70.91%的人認為是現代傳播規律指導的內容組織和加工能力強,60%的青年編輯認為是人脈廣、溝通能力強,59.09%的人認為是編輯與出版業務強,47.27%的人重視市場營銷意識和能力。74.55%的青年編輯感興趣的培訓內容為國際出版新技術,71.82%的人對如何做學術編輯最感興趣,60.91%對編輯學論文與科技英文寫作技巧感興趣,56.36%對編輯出版知識、編校質量業務能力的培養最有興趣,42.73%的人迫切渴望學習期刊經營與管理知識。

根據以上統計分析,大多數青年編輯還是關注并思考過高??萍计诳霭骟w制改革問題的,并沒有置身事外,若加以適當引導,應該能撞擊出不少靈感火花。大多數青年編輯有著強烈的專業深造動機與愿望,并期望自己的付出與貢獻能得到相應回報,期待與其能力、貢獻相符的職稱、待遇。專業學術能力、現代傳播規律指導的內容組織加工能力、編輯出版業務知識是青年編輯自我提升過程中關注的焦點。青年編輯們對研究會青委會有著相當高的信任度與需求度,這是青委會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

三、建議

基于以上數據反映出來的青年編輯的職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現提出如下建議:

(1)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設置編輯職稱系列的歸屬,不應局限于某一種系列;并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設定職稱評定的具體條件,盡量避免編輯人員職稱晉升滯后現象,保證與教學、科研人員職稱的基本同步。高校學報的主管部門、高??萍计诳芯繒谡{查研究的基礎上,與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教育廳、科技廳等相關部門協商,通過設立國家、省、市級編輯專項軟課題,將學報獲得的政府獎納入教學、科研成果獎之列等舉措,體現職稱評定公正、合理的原則,調動廣大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積極性。

(2)各高校期刊社、編輯部高度重視對青年編輯的培養,建立并完善對青年編輯的人才培養機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各高校期刊社、編輯部可制訂統一的期刊或編輯部建設標準、指南等,用具體指標考核刊物或編輯部,以促進青年編輯的發展;重視青年編輯的專業素質,鼓勵編輯參加專業領域的課題研究,取得成果也納入職稱評審考查體系,并設定具體要求促成編輯專業知識更新。

(3)中國高??萍计诳芯繒约扒辔瘯扇∠盗写胧┐龠M青年編輯的成長。譬如:編寫青年編輯教材與常見問題答疑手冊,制作編輯精品課件,推廣實用性強的審讀、編校軟件等,為青年編輯的培養提供系統的理論支撐,提高其工作效率;每年組織至少1次為期3~5d、符合青年編輯自我發展需求的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重點提高其專業學術能力、現代傳播規律指導下的內容組織加工能力、輯出版業務水平、論文寫作技能與外語素質等;通過舉行全國、全省編輯技能競賽、征文等方式,提高青年編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線下活動,以多種形式豐富青年編輯的編外生活;構建青年編輯交流平臺(重點建立微信平臺),為青年編輯搭建一個融工作、學習、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溫馨家園。

(4)青年編輯要重視自我學習與自我完善,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8-10],不斷學習和深造,提高自身的編輯基本素養,緊跟大數據時代下科技期刊的發展趨勢。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硬”能力(如選題策劃能力、內容組織加工能力、編輯出版能力、信息設備操作能力等)與“軟”能力(如組織、協調、溝通、經營管理能力等)。根據所處發展時期的不同,制訂入職初期、上升期、穩定期、成熟期等階段性的學習計劃,促進自我發展[11]。抓住機會、利用各種渠道,如在編輯工作中累積知識與經驗,閱讀書刊、瀏覽網站、撰寫論文、申報課題、從事編輯出版研究活動,與良師益友面對面或網絡交流,內省與思考等開展學習;同時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11-12],加強體育鍛煉與情緒疏導,做好與編輯有關的職業病的防治工作。

對本文工作,清華大學出版社顏帥編審,《西安交通大學學報》趙大良編審,《武漢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編輯部唐紅波副主任,《第三軍醫大學學報》欒嘉編輯,《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翟自洋編輯,《中國天然藥物》丁佐奇副編審,《實用臨床醫藥雜志》錢鋒副編審,成都體育學院期刊部王宏江副編審,《北京工業大學學報》張蕾編輯,《廣東藥學院學報》王昌棟、陳翔、幸建華編審給予了大力支持,謹致謝意。

[1]李娟.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培養[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4):65.

[2]劉韜.試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培養和發展[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5):38.

[3]黃萍,羅彥卿,陳強,等.芻議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的成長[J].編輯學報,2012,24(增刊1):S83.

[4]安德列耶娃.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84:59.

[5]湯興華,李若溪.科技期刊編輯職業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編輯學報,2005,17(2):135.

[6]廖燦平,游蘇寧.要重視青年編輯隊伍建設:45位青年編輯的問卷調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6,7(3):32.

[7]蔣偉,黃冬華,曹兵,等.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狀態問卷調查及分析:Ⅰ.工作狀態分析[J].編輯學報,2007,19(2):123.

[8]王景輝,王豐.談談科技期刊編輯人才的培養機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5):119.

[9]梁麗.自主學習:科技期刊編輯再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J].編輯學報,2014,26(5):488.

[10]孫高霞.科技期刊年輕編輯自我成長的摸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204.

[11]劉曉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事編輯工作5年的體會[J].編輯學報.2015,27(2):202.

[12]米加德.編輯心理健康研究進展[J].出版科學,2010,5(18):23.

(本文摘自《編輯學報》2016年第3期)

猜你喜歡
科技期刊學報編輯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計算機應用》獲評“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科技期刊的分類
致敬學報40年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編輯部的春天日常
瘋狂編輯部之鴨腿飯(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