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期刊編輯研究綜述

2016-01-26 05:48
中國期刊年鑒 2016年0期
關鍵詞:科技期刊選題學報

吳 丹

2015年期刊編輯研究綜述

吳 丹

期刊編輯研究是期刊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2015年,我國期刊編輯研究依舊以編輯主體、編輯工作為兩大研究對象,結合新形勢下大數據、媒體融合、數字出版等發展趨勢,探討編輯定位的轉變和對編輯素質的新要求,并對具體編輯工作、編輯質量控制與提高進行了新的研究。本年度的期刊編輯研究注重對目前出現問題的分析與總結,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但實證性的調查分析依舊較少。期刊編輯研究較之往年,更注重結合時代新背景進行討論,因而具有更深層次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編輯角色研究、編輯工作研究、編輯質量控制與提高三方面對本年度的期刊編輯研究進行綜述。

一、編輯角色研究

1.編輯定位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期刊的制作流程、存在形式、地位功能、傳播銷售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期刊的編輯者——編輯的角色定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學者們結合數字化、大數據時代、媒體融合趨勢等不同背景對編輯定位進行了研究。

(1)信息加工者與傳遞者?;ヂ摼W時代充斥著海量良莠不齊的信息,要篩選、整合出有價值的信息,需要編輯有更高的信息分析、概括、提煉能力,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編輯行業漸漸彌漫起浮躁的作風,因此不少學者重申,編輯要明確自身作為信息加工者的定位。陳海燕指出,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信息壟斷,重要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信息服務,如信息的選擇、整合、按需供應、私人定制、出版中介、協助傳播等,因此編輯要變身為信息服務者,為讀者提供服務,滿足其由閱讀衍生的需求,同時為作者提供服務,助其提升作品水準(互聯網時代的編輯新思維,《中國編輯》,2015.3)。毛瑞興對高校學報編輯作出了新定位,高校學報作為知識發表與交流的平臺,發揮著傳播學術知識、引領學術前沿的作用,因而把編輯定位為知識的生產者、知識分子的代言人、知識產品的經營者(高校學報編輯的角色變遷及其基本定位,《赤峰學院學報》,2015.12)。林江嬌則從科技期刊編輯的角度出發,認為其扮演著信息加工者與信息傳遞者的角色,因而編輯要在學習、實踐、培訓和總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素質和職業能力(全媒體出版趨勢下科技期刊編輯的能力與素養,《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5.1)。

(2)引路人。然而,不少學者根據目前數字化和媒體融合趨勢,對編輯的角色定位進行了新的討論。甄真結合當今媒體整合趨勢,認為編輯要從“把關人”逐漸轉變為“引路人”,即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者、豐富溝通與交流的組織者、受眾信息需求的服務者,以求通過更多的媒介傳播方式,更快更好地傳遞最多、最新的信息和知識給更多的受眾(媒體融合時代期刊編輯的角色轉型,《科技傳播》,2015.1)。李海峰指出,大數據下,編輯應成為知識消費和共享過程中的“意見領袖”,成為數字出版生產過程中的設計組織者,學會挖掘數據資源,參與知識生產的設計和營銷,建立讀者數據庫,分析用戶的偏好程度,獲取他們的信息反饋,成為數字內容的深加工者(大數據下數字出版編輯的理念和職能創新探析,《寧波大學學報》,2015.3)。劉金榮則針對全媒體時代,數字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出版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情況下,對編輯角色做出了新的定位——周全的策劃者、嚴謹的把關者、標準的技術加工者、諳熟市場的推廣者(論全媒體傳播對期刊編輯角色的定位,《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6)。

2.編輯素質研究

在我國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的新形勢下,編輯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工作浮躁、把關不嚴等問題,同時,學科發展的交叉化、綜合化、邊緣化,學術研究方法的跨學科、跨專業,對期刊編輯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1)責任意識。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編輯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的問題,孫菊提出了編輯人員要以知責的心態做人,悟責的狀態務本,盡責的姿態敬業,爭當奮進求為的編輯人才,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繁榮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科技期刊編輯要把“學習上的缺點”當缺點,《編輯學報》,2015.4)。肖旭芳認為,數字化時代,高校學報編輯面對的信息密集度高、含量大、更新快,作者和讀者群的文化層次也高,這就要求高校學報編輯增強責任意識,在稿件的專業性、知識性和規范性等方面嚴格把關,杜絕抄襲和剽竊等現象,保證和提高高校學報質量(高校學報編輯應對數字化出版的轉型研究,《出版廣角》,2015.7)。姚青群指出,出版高質量的學術期刊,這是學術期刊編輯最基本的職業要求和責任,編輯工作者要將這種理念內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動,積極主動傳播前沿科技、先進思想,推動社會科技文化之進步,以此實現學術出版者的倫理責任(學術期刊出版倫理的困境研究,《編輯之友》,2015.8)。

(2)開放意識。當前各種媒介不斷融合的趨勢激發出互聯網思維,給傳統媒體發展帶來巨大挑戰與機遇,這需要編輯積極主動進行思維轉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王守兵提出,編輯要擺脫傳統生產、管理、營銷模式的羈絆,積極進行思維轉型,以開放的心態改造編輯業務結構與功能,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和平等對話,關注以內容為核心的全流程數字化再造(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編輯思維轉型及其策略選擇,《中國編輯》,2015.3)?;ヂ摼W時代下,不少編輯仍固守傳統的編輯思維,秉持著互聯網“工具論”思想。陳海燕指出,互聯網絕不僅僅是工具,而是編輯出版取之不竭的內容富礦——可以發現選題、作者、讀者、商業模式等,因而編輯要“善于通過互聯網來思維”(互聯網時代的編輯新思維,《中國編輯》,2015.3)。

(3)學術素養。期刊專業化的發展趨勢需要編輯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而學術水平重要的提升方式便是參加學術會議和相應的培訓。趙艷靜、洪瑞等學者認為,編輯要通過參加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增進編輯學術素養的同時,加強與相關學者的交流,以進一步提高稿件質量,增加期刊在領域內的影響力(編輯素質在提高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中的作用解析,《編輯學報》,2015.12)。陳美華從學術期刊編輯的角度,認為編輯要有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和濃厚的職業興趣,運用好自己手中的學術權力,為專家學者做好學術服務和保障工作;應與一切凌駕于學術之上的不法行為做斗爭,堅決捍衛學術的神圣地位。編輯更應與周邊同仁建立良好關系,團結努力,積極營造學術氛圍,共同提高辦刊、組稿的能力,為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論學術期刊編輯的職業要求與追求,《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在當今數字技術變革給期刊傳統出版模式帶來巨大挑戰和機遇的背景下,學者認為編輯應具備多種多樣的能力。沈秀提出,編輯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專家學者保持密切的聯系,以便組織優秀稿件,或獲得請求專家學者擔當審稿專家或欄目指導的機會(論數字時代學術期刊出版編輯力的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1)。洪瑞認為,媒體融合時代更需要編輯加強協同工作能力,協調作者與自身、審稿人與文章審稿周期、雜志社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培養,《知與行》,2015.11)。胥橙庭、孫松茜等認為,海量的信息鋪天蓋地席卷而來,編輯需要對之進行研究、分析、篩選、甄別,以整合、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這就對編輯的信息處理和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時代編輯的信息獲取能力初探,《科技與出版》,2015)。而李海峰認為,數字出版編輯除具備傳統編輯知識能力外,還需了解或掌握數字媒體開發和應用技術,具備跨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成為既掌握專業知識,又懂得出版流程,同時還能運用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大數據下數字出版編輯的理念和職能創新探析,《寧波大學學報》,2015.3)。

3.編輯心理研究

2015年,編輯職業倦怠依舊吸引了不少學者的關注研究。職業倦怠引起的煩躁、焦慮、敷衍等情緒,直接影響著編輯的工作質量和刊物的學術質量。楊懷玫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術期刊編輯的情緒管理和解決心理罷工的方式做了相應的調查,并依據調查結果從編輯自身、編輯單位兩個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編輯人員做好自我心理調適,編輯單位做好干預和引導工作,加大政策的支持,加強對員工的人員關懷,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以預防、緩解甚至消除編輯的心理罷工問題(學術期刊編輯心理罷工的調查與分析,《編輯學報》,2015.2)。姚仁斌等則采用社會支持量表、職業倦怠量表和90項癥狀量表對安徽省高校學報編輯職業倦怠、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進行問卷調查。實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和職業倦怠各因子都不同程度影響編輯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會支持、減少職業倦怠可提高編輯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安徽省高校學報編輯職業倦怠、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編輯學報》,2015.8)。徐銘瞳對倦怠現狀作了主客觀的原因分析,認為編輯要加強自身的職業認同感,明確自身定位,調試心理情緒,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除此之外,出版環境的改善、獎勵機制的建設對于緩解編輯職業倦怠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學術期刊編輯職業倦怠的原因與對策,《龍巖學院學報》,2015.2)。

二、編輯工作研究

編輯工作相關研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者工作研究、讀者工作研究、選題工作工業、欄目設置工作研究、編輯加工研究。

1.作者工作研究

作者作為期刊稿件的提供者,其稿件決定著期刊的辦刊質量。因此,如何維系編輯與作者間的關系,成為了編輯工作中的重點問題之一。

(1)重視作者權益。李輝從利益性分歧、觀念性分歧、風格性分歧、傳播性分歧等方面全面深入分析了學術期刊作者與編者間的分歧現象與解決對策。編者不能忽視作者應有的權益,任意提高版面費,也不能對作者的正當要求漠然置之,甚至侵犯作者的著作權;編輯與作者間觀念性的沖突,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而定,兼顧多方面的考慮,力求實現較佳的折衷;風格上的分歧,只要作品內容符合辦刊宗旨,學術理論水平達到發表要求,編輯都應該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予以采納刊登,或者應該給作者進行修改的機會。傳播上的分歧方面,編輯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收發稿程序與制度,提高審稿效率,調節出版時滯(學術期刊作者、編者、讀者的分歧研究,《天津科技》,2015.1)。由于現有的編輯流程存在局限,難以確保審稿的完全公正、客觀。鐘羨芳指出,構建作者異議制度,即作者對審稿意見提出異議,對于保護作者創作的積極性,使期刊真正成為學術交流的平臺具有重要的作用(學術期刊構建作者異議制度芻議,《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8)。

(2)加強溝通、公平對待。編輯要與作者構建和諧的關系,加強與作者的溝通,公平對待每一位學者的來稿。李春華、丁迎春等提出,科技期刊編輯除了要做到自我和諧、善于與作者溝通之外,在與作者的交往過程應中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篇來稿,堅守“不以權威取稿,不以資歷定稿”的原則,對于新作者和年輕作者的來稿要多一點關注和重視,要善于慧眼識珠,甄別有價值的稿件,對于有潛質的作者更應多一點扶持(科技期刊編輯與作者和諧關系的構建,《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6)。沈秀也指出,學術期刊要在內容上制勝,堅持傳播那些既體現一定的理論價值、實際價值,又要體現一定的學術創新性的上乘的學術成果,并不完全是論文的作者身份地位、基金項目級別和由此帶來的光環與虛榮(論數字時代學術期刊出版編輯力的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1)。在數字出版環境下,數字版權易引起各方糾紛,郭立偉指出,這需要編輯加強與作者的溝通,以盡量縮小版權糾紛(數字化與轉企改制背景下編輯創新能力的提升,《出版廣角》,2015.8)。

2.讀者工作研究

編輯作為讀者與作者的中介,負有調節和控制期刊質量的職責,對企圖蒙混過關的“職稱稿”“投機稿”必須能洞察鑒別,對讀者的短淺目光和片面認識則應采用各種方式進行引導與溝通。

(1)加強溝通互動。對讀者與編者之間的分歧,李輝認為,首先應通過期刊媒體以適當的形式向讀者闡明本刊的學科定位,介紹常設的主要欄目和讀者對象;其次要冷靜慎重地對待讀者的反饋意見,結合當前科技出版的整體形勢統籌考慮,對于較有代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提案可嘗試改弦易轍、以觀成效(學術期刊作者、編者、讀者的分歧研究,《天津科技》,2015.1)。張建升認為,期刊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資源優勢,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術成果分享,實現編輯策劃的自然延伸,既符合用戶體驗要求,又能夠獲準確的信息導向,增強選題策劃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實現期刊平臺與用戶的深度溝通互動(“互聯網+”時代法學期刊編輯須培養的五種意識,《新媒體研究》,2015.12)。

(2)樹立讀者意識。學者認為樹立讀者意識主要表現為市場意識、公眾意識。讀者作為期刊的閱讀對象和銷售對象,對于編輯過程和編輯內容具有重大的決定性作用。莊智象則從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的角度,提出當今編輯做好出版工作,研發貼近讀者、貼近市場、貼近社會的優質產品,改變產品研發與市場營銷、與市場相脫節的狀況,就要培養編輯自身的市場主體地位,努力研發和制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產品,做好輔助營銷工作如產品宣傳、推廣等(大力營造編輯的市場主體地位,《編輯觀察》,2015.3)。王燕在當前學術刊物缺乏公眾意識、文化傳播力不足,公眾淺表化、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的背景下,提出學術期刊與公眾交互的優化策略,通過樹立期刊的公眾意識,幫助讀者建立深刻的認知圖景,對期刊內容進行精深加工,改變學術論文發表后就一次成型的傳統做法,結合公眾的接受特點對論文內容進行二次深加工,使其產生新的利用價值和傳播價值。改革期刊的語用方式,建立新型學術語言,以貼合公眾閱讀(社科學術期刊與公眾交互的可行性研究,《編輯之友》,2015.10)。

3.選題工作研究

選題工作研究方面,學者們從選題策劃的重要性、方法、重點等進行了相關的討論。

(1)選題策劃的作用。選題策劃是爭取優秀稿源、提升期刊影響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肖旭芳認為,選題策劃在形成期刊顯著的個性與特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高校學報數以千計,質量參差不齊,高校學報之間選題撞車、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導致學報的辦刊的水平整體不高(高校學報編輯應對數字化出版的轉型研究,《出版廣角》,2015.7)。徐瑩則從學術期刊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出發,闡述選題策劃的根本指向:論社會進步之道、開學術研究之新(論道與開新:社科類學術期刊選題策劃的根本指向——以《史學月刊》為例,《南都學刊(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5.9)。

(2)選題策劃的方法。郝麗芳、陳宏宇、武文結合《生物工程學報》近年來策劃出版了20期??膶嵺`,探討了科技期刊編輯提高選題策劃能力的途徑,即通過網絡檢索關注學術動態、參加學術活動掌握專業信息、加強科研交流積累專家資源(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提高選題策劃能力的重要性和途徑,《編輯學報》,2015.12)。王守兵基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提出編輯可借助人物中心、事件中心、輿情監管等模塊,創建重點人物與中心事件,實現人物和事件信息的即時爬梳與抓取,為選題策劃提供準確、及時、動態的信息流,構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信息庫(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編輯思維轉型及其策略選擇,《中國編輯》,2015.3)。

(3)選題要注重創新性、針對性。李輝結合選題策劃工作實際,認為抓好選題策劃要運用奧卡姆剃刀定律,重點保留特色彰顯的選題、緊貼時代前沿的選題、針對性突出的選題(軍隊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應把握的幾個社會學定律,《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6)。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媒體競爭環境,編輯工作的側重點應放在選題的創意和策劃上。在選題策劃、稿件加工、版面制作的三個編輯環節中,選題策劃無疑是最重要的。魏光指出,在選題時,同樣的題材,編輯應該突出反映對信息的價值判斷和深度解讀上,同時編輯要有創新性組稿的思維意識(期刊選題如何來保證稿件質量,《科技傳播》,2015.5)。

4.欄目設置研究

期刊欄目設置反映了期刊的辦刊宗旨,是其內容、性質、特色、風格的集中體現。欄目設置對保持與提升期刊的持續競爭力優勢具有重大的意義。期刊欄目設置過程是個動態、不確定的信息控制過程。它需控制論思想來指導,可從信宿與信源、信道和媒介環境與信息編碼、解碼三個角度對欄目設置進行控制。劉思文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普通期刊年度欄目總體設置數量介于10-35個之間;欄目名稱字數從2-10個字不等,學術期刊欄目字數類型比其他期刊欄目跨度大(控制論視角下的期刊欄目設置規律研究,《出版廣角》,2015.10)。

(1)欄目設置重要性。任忠欽通過介紹《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的《名醫經驗》特色欄目設計思路、編輯心得等方面的實踐與體會,重申了精品欄目作為品牌期刊的重要載體,期刊特色的重要體現,反映學術期刊辦刊質量和學術水準的重要指標的重要性(循學科特點、創期刊特色欄目,《編輯學報》,2015.2)。王樹槐也指出,隨著期刊競爭的不斷深入,在期刊總體編輯宗旨和編輯方針不變的前提下,重視欄目策劃已成為大多數期刊不斷創新的策略。因此,期刊編輯在辦刊過程中,要推陳出新,費盡心血策劃欄目、包裝欄目,讓期刊欄目成為市場賣點(期刊欄目如何策劃成市場賣點,《編輯之友》,2015.6)。

(2)欄目設置策略。余志虎以沃納菲爾特和巴尼等人為代表的持續競爭優勢理論——資源基礎觀為依據,論證特色欄目建設對提升學術期刊影響力、保持其持續競爭優勢的原理及路徑,探析學術期刊所擁有的社會環境資源、學科專業資源、地域歷史資源和人本資源等及其特性,提出以時代發展、環境變化為契機,以突出異質性資源、辦刊宗旨、人本觀念為出發點,創建特色欄目(基于資源優勢的學術期刊特色欄目建設,《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6)。高雪山、鐘紫紅則通過對四大國際醫學期刊欄目設置的對比分析后提出,我國醫學期刊應增加固定欄目的比例,以保證期刊的穩定性及延續性。同時,應加強研究類、述評類文章的組稿工作,適當增加通信類以及人文類稿件,以突出期刊特色,提高期刊的質量,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國際著名四大醫學周刊欄目設置及對我國醫學期刊的啟示,《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8)。王樹槐從把欄目策劃成市場賣點的角度,提出四個策略:一是呼應辦刊宗旨,用主題詞串起所有欄目,通過有特色的重復來抓住讀者;二是精心設置板塊,切合讀者閱讀心理,通過有吸引力的板塊來抓住讀者;三是圍繞重點欄目,精心組織系列文章,通過做足刊物特色來抓住讀者;四是突出重頭文章,滿足讀者快速瀏覽需求,通過提示文章內容精華來抓住讀者。(科技論文插圖的可讀性編輯加工,《編輯學報》,2015.8)

5.編輯加工研究

編輯加工是稿件撰寫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編輯從宏觀上把握寫作的整體,對文章進行判斷和分析。2015年在編輯加工研究主要集中在編輯加工原則、方法、加工業務外包方面。

(1)編輯加工原則。文雙全認為,編輯加工過程中要遵循“和”“理”“實”三個原則:與作者的意見一致、和諧,對稿件的修改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改動之處必須能實實在在提高稿件文字質量和學術水平。在提高編輯加工質量的策略方面,文雙全指出,編輯要縱覽全局提取作者觀點,微觀層面采用精讀的策略消除文章中的錯漏,同時要把握好“度”,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于應該改動的如觀點、方法等內容,編輯就應讓作者自行修改,切不可越俎代庖(提高高校學報編輯加工質量的思考,《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謝文亮指出,在分散統一辦刊的經營模式下,編輯部要堅持兩個不動搖:一是堅持選題策劃不動搖,二是堅持“三審制”不動搖,以加強對稿件的評審和錄用的控制和把關(學術期刊建立分散與統一的運營模式探討,《編輯之友》,2015.8)。

(2)編輯加工方法。學者們對編輯加工方法的討論體現在各個方面。論文題名在論文中起著綱領性作用,反映論文最重要和核心的內容,是讀者獲取論文信息的關鍵。李小萍、黃建松等從兩方面探討醫學論文題名的常見問題與編輯加工:一是單純題名編輯加工;二是調整或修改正文標題、文字后題名編輯加工(醫學論文題名的常見問題與編輯加工,《編輯學報》,2015.6)。文中提出,在進行編輯加工時,可以通過研究被引頻次較高的論文標題,總結其被引頻次高的規律,以此幫助稿件作者探尋完整標題的思路。

引文分析是編輯加工中的重要環節,李艷提出加工整理文稿時,要注意分析引文“對不對”,防止以訛傳訛,分析引文“全不全”,避免斷章取義。編輯應以對讀者負責、對作者負責、對刊物負責的精神,自覺認真地做好引文分析工作,絕不可掉以輕心,不能以“文責自負”為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學術論文編輯加工中的引文分析,《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插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技論文的可讀性。陳愛萍、趙惠祥提出,編輯應從提高可讀性的角度修改插圖,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科技論文插圖的可讀性編輯加工,《編輯學報》,2015.8)。

(3)編輯加工業務外包。編輯加工業務外包是指將排版、印刷、校對、裝幀、發行業務等交由社會力量處理的一種經營模式。目前我國大多數期刊采取編、排、校一體的作坊式出版模式,出版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不利于出版效率的有效提升。不少學者和編輯從業人員提出將編輯加工外包的思路引入出版流程,以提升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殷建芳以中國激光雜志社旗下三本中文刊《光學學報》《中國激光》和《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為例,分析了編輯加工外包的機制和流程,并通過中國激光雜志社在編輯加工外包的實踐,證明編輯加工外包能有效提高發文效率、保障編校質量、培養優秀編輯人才(中文科技期刊編輯加工外包與質量控制實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謝文亮在借鑒國外期刊的經營模式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分散統一的期刊經營模式,形成編輯部和出版集團兩大系統,編輯部專注于選題、組稿、審稿、發展作者和擴充稿源上,出版集團則統一負責編輯加工、排版、印刷、發行等,利用出版集團專業化水平和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使得期刊編輯部能緊緊地把握學術出版的靈魂和核心業務,提高學術期刊的辦刊效率(學術期刊建立分散與統一的運營模式探討,《編輯之友》,2015.8)。

三、編輯質量控制與提高

如何提高期刊編輯質量,一直是近年來學界研究的熱點。2015年,學者們主要從加強策劃、抵制學術不端、加強審稿工作三方面對編輯工作中質量的控制與提高進行了研究。

1.加強策劃

加強策劃意識,對于堅持期刊“內容為王”的原則和提高期刊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技期刊目前正從編輯出版朝著策劃出版的方向發展,張揚認為,科技期刊只有有意識地在出版和經營中積極策劃,發揮特色,才能在變革和挑戰中占據主動。對科技期刊進行豐富多樣的策劃,對于最終提高辦刊質量、創造經濟效益都是有益的嘗試。未來的科技期刊策劃,應更多地融入互聯網思維,以順應發展需要(科技期刊辦刊中的“全策劃”理念及實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1)。整體策劃在期刊的編輯出版、生存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是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活動的重要環節,而且是體現辦刊宗旨和突出刊物特色的主動性活動。潘偉、石朝云等從科技期刊策劃與組稿的基本概念入手,對整體策劃的四個方面即期刊品牌策劃、選題策劃、組稿策劃、欄目策劃和發行策劃等方面進行了內涵與具體方法的探究,對當前期刊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關于醫學期刊整體策劃與組稿的再思考,《編輯學報》,2015.4)。數字化時代對欄目策劃作出了新的要求。沈丹、張福穎指出,欄目策劃的根本在于編輯以欄目為核心,以問題化的研究吸引學者關注,形成穩定的學術小共同體。編輯要研究讀者的檢索習慣、閱讀偏好,通過精煉標題、關鍵詞和摘要、采用欄目主持人制度、主動推送等手段加強欄目策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堅持期刊的學術定位與辦刊理念,不能盲目為提高下載量而進行欄目策劃(學術期刊的欄目策劃如何應對數字化挑戰——從檢索和閱讀習慣的變革談,《出版科學》,2015.6)。

2.抵制學術不端

學術不端現象叢生,是目前學術道德失范,價值觀念趨向功利化,學風浮躁的具體表現。在數字化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學術不端行為多變,一稿多投、署名混亂等現象叢生。這對學術期刊編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學術不端的表現。馮昱旻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學術期刊在出版過程中學術不端的體現,如一稿多投,第一作者、掛名等署名混亂現象,關系稿或人情稿的刊載。學術期刊還是利益沖突地,由于各方的利益沖突,不客觀研究結果的刊載、為保障學術利益而隱去其核心研究成果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著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學術期刊在出版過程中的學術不端現象及應對措施,《新聞研究導刊》,2015.5)。禤展圖認為學術道德的嚴重缺失具體表現是抄襲、剽竊、粗制濫造、數據造假、一稿多投、一稿多發等。其中又以抄襲、剽竊為甚?;蜃晕页u,自我復制;或干脆直接施以伎倆,剽竊他人成果(學術期刊在學風建設中的把關作用探析,《肇慶學院學報》,2015.5)。

(2)學術不端的應對措施。陳志賢提出,科技期刊編輯在防范學術不端工作中要發揮主體意識:收稿前對作者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初審時通過多種途徑查詢學術不端;對發表前的稿件再次把關;主動借助社會監督;對有學術不端行為者進行懲治(學術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編輯的主體意識,《編輯學報》,2015.4)。孟美任等采取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中文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調查各期刊采用作者貢獻聲明、采用潛在利益沖突聲明、要求研究數據公開、要求責任編輯公開的情況。結果表明,我國中文學術期刊很少采用國際通用的學術誠信控制機制。因此作者建議學術期刊應全面采用學術誠信控制機制,提高對學術誠信進行細化、可操作、可檢驗、可比較以及可問責的檢驗能力(中文學術期刊學術誠信控制機制應用現狀調查,《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2)。

除了實證的研究方法外,亦有學者通過個案分析法研究學術不端論文的甄別與解決對策。徐海麗結合工作經驗,從編輯角度分析,提出三種有效預防學術不端行為的措施,一是建立責任心強、專業過硬的期刊人才隊伍,二是建立期刊人自己的監督培訓機構,三是建立相應的懲罰和案例處理機制,以有效預防學術不端現象的發生(學術不端行為及其預防措施,《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6)。吳艷妮、周春蘭則以《護理學報》為例,總結科技期刊編輯審稿過程中對學術不端論文的識別方法。對于“槍手”論文,可從與作者電話溝通中識別,從審稿費匯款信息識別,從網站投稿注冊信息識別,以及從作者所在科室與論文研究方向吻合度識別;對于篡改或偽造數據論文,可通過仔細審查文章數據,分析數據與所得統計結果之間是否存在漏洞或矛盾之處,若有質疑則要求作者提供數據輸入統計軟件的原始表格及統計軟件所導出的原始分析結果;對于抄襲中文論文者,可通過多個學術不端文獻檢測軟件結合網絡平臺進行多重檢測;對抄襲外文論文者,可通過論文的語言表達、與作者交流等途徑識別(科技期刊編輯對學術不端論文的識別——以《護理學報》為例,《編輯學報》,2015.8)。

3.加強審稿工作

審稿是保證期刊學術質量的核心環節。編輯和同行審稿專家如何對稿件內容的學術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審,是科技編輯界和科技管理部門關注的重要課題。

(1)審稿規范化。為避免非學術因素對編輯審稿工作的障礙,確保稿件質量,目前編輯審稿逐漸向規范化方向發展,學報編輯部根據自身刊物欄目設置特色與容量,對每期擬刊發稿件的主要內容、形式規范、篇數篇幅、版式樣式等都有著約定俗成的規范。但熊偉也指出,多元化的審查方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審稿中可能出現的獨斷行為,利于約束編輯的審稿權力,但同時也造成了編輯本應肩負的稿件審讀責任的分解,使其責任意識趨于單薄,易使審稿工作流于形式化,失去其原本應有的作用(學報編輯審稿工作的規范化與形式化趨勢,《編輯之友》,2015.8)。

陳先軍根據信息質量的PSP/IQ模型,結合論文的特點和初審實踐,從中歸納概括論文信息質量的維度,從而形成編輯初審的“論文信息質量5維法”,即關乎學術規范的政治正確性和讀者期望的相關性的論文適用性、創新性、真實性、時效性、可讀性審查(基于信息質量理論的編輯初審方法,《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1)。在對以往在審稿不同方法、視角、途徑或策略的研究上,朱大明基于一個新的視角,針對學術論文中所包含的基礎知識內容、引用文獻內容和學術創新內容的不同性質,分析其內容構成及其內在關系,并提出相應的審稿和評價要點的審稿方法,對于作者撰寫學術論文也有一定的價值(基于學術論文內容構成分析的學術質量鑒審,《編輯之友》,2015.5)。

(2)提高審稿效率。為提高審稿的效率和質量,學者們結合具體類別的期刊和實踐經驗,提出了不同側重點的評審指標和層面。肖元春認為參考文獻是評價學術論文質量的重要依據,因而提出從參考文獻的學術性、權威性、時效性、全面性、數量、語種分布六個角度,在初審時判斷作者的研究水平、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度,是否掌握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比較準確和客觀地評價論文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從參考文獻評價學術期刊論文質量,《出版廣角》,2015.3)。對于醫學期刊的審稿方法,方紅玲、劉雪立提出醫學期刊編輯審稿時要了解稿件的一般情況,如作者研究經歷、研究機構背景、基金資助情況、論文復制比、參考文獻等,并對選題屬性、選題質量和選題的影響力及傳播力進行判斷,大力提高編輯審稿質量(醫學期刊編輯審稿方法與高影響力論文的策劃,《編輯學報》,2015.10)。

針對同行評議的現狀及學術期刊編輯缺乏專業知識的問題,季魏紅等提出批注式審稿的概念,并論述其在提高審稿質量、幫助編輯提高專業素養、增強學術期刊的可讀性方面的優勢。并建議引導審稿專家采用批注式審稿方法,以提高學術期刊的整體質量(利用批注功能提高學術期刊審稿效率,《編輯學報》,2015.10)。她也指出,批注式編輯可以有效提高編輯效率和作者修改效率,有助于編輯知識的更新和作者寫作水平的提高,促進編輯與作者的交流以及編輯之間的相互學習(合理利用批注、提高編輯效率,《編輯學報》,2015.2)。提高評審效率,對于調節期刊出版時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葛都提出,除了優化內部管理外,還應充分利用增刊、國際出版機構和國際會議的合作平臺、同行評審的評議資源調節出版時滯,以縮短論文發表周期,保證學術研究的時效性(如何充分利用軟資源調節學術期刊出版時滯,《研究與教育》,2015.4)。

(作者單位系暨南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科技期刊選題學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計算機應用》獲評“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科技期刊的分類
致敬學報40年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談詩詞的選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