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世印教授臨證運用經方經驗*

2016-01-27 11:57王雪梅
中醫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經方經驗教授

王雪梅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河南 鄭州 450003)

?

·名師高徒·

周世印教授臨證運用經方經驗*

王雪梅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河南 鄭州 450003)

摘要周世印教授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50余年,精研《傷寒論》,擅長使用經方治病,深得仲景制方法度嚴謹、遣藥有序之旨,臨床用藥經驗豐富,靈活巧妙,常獲佳效。周教授臨證運用經方經驗主要包括經方加減、經方與經方合用和經方與時方合用。周教授強調:在臨證治療時要積極拓寬經方運用范圍,不能墨守成規,要把經方的組方原則、基本規律與臨床疾病的證候、病機等聯系起來,方能提高療效。

關鍵詞周世??;教授;經方;經驗

周世印教授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50余年,精研《傷寒論》,擅長使用經方治病,深得仲景制方法度嚴謹、遣藥有序之旨,臨床用藥經驗豐富,靈活巧妙,常獲佳效。筆者有幸成為周教授的學術經驗繼承人,受益匪淺?,F將周教授臨證運用經驗介紹如下。

1經方加減

1.1甘草瀉心湯加減治療狐惑病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病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曰:“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蝕于上部則聲嘎,甘草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焙蟛∨c現在的白塞氏病類似,為免疫系統疾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為病理基礎,以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色素膜炎、皮膚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復發性疾病,可累及多個系統[1]。該病病情呈反復發作和緩解交替過程,部分患者遺有視力障礙,除少數因內臟受損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預后良好。狐惑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有濕毒、濕熱、虛熱、火毒、蟲蝕之說[2]。周教授認為:狐惑病主要是由濕熱內蘊所致,涉及肝、腎、脾經;治療應以祛濕解毒為主,病久耗氣傷陰者要兼顧益氣養陰、扶正與祛邪并重。

例1?;颊?,女,64歲,2013年11月12日初診。主訴:口腔與外陰潰瘍反復發作5 a?;颊? a前無明確誘因出現反復口腔潰瘍,經多種藥物治療(具體不詳)效果不佳;之后出現外陰、肛門部反復潰瘍,有時頭暈、疲乏、咽干,在某醫院診斷為白塞氏病,但患者拒絕運用激素,一直口服中藥(具體不詳)治療,口腔潰瘍有所減輕,外陰肛門部潰瘍1~2個月發作1次?,F癥:舌下及唇黏膜4處潰瘍,形狀不規則,上覆蓋白苔,肛周1處潰瘍,面部毛囊炎,眼睛干澀,納差,胃脹,睡眠一般,大便溏,小便調,舌淡紅,舌體稍胖大,苔薄、微黃、中間稍厚,脈細弦。西醫診斷:復發性口腔潰瘍。中醫診斷:狐惑病,辨證為濕熱熏蒸。治宜清利濕熱。方予甘草瀉心湯加減,處方:生甘草30 g,黃連6 g,黃芩10 g,西洋參10 g,干姜10 g,半夏12 g,大棗6枚,佩蘭20 g,白術15 g,焦三仙各20 g,郁金10 g,白花蛇舌草30 g。7劑。每日1劑,水煎服。同時給予中藥外洗,處方:苦參30 g,白礬10 g,土茯苓30 g,地膚子20 g。7劑。1劑/d,水煎,外洗。11月19日二診,患者外陰、肛周潰瘍好轉,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睡眠可,胃脹好轉,大便稍成形、1~2次/d,小便調,仍有頭暈、疲乏、咽干,但癥狀較初診時減輕,舌淡紅,苔薄白、稍膩,脈細弦。守上方,加石斛15 g、麥冬15 g,繼服7劑。外洗方同上,再用7劑。11月26日三診,患者外陰、肛周潰瘍未再發,口腔潰瘍僅余舌左側1處,正在愈合,其余癥狀均明顯好轉,納可,睡眠可,大便成形,小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守上方,繼服10劑。隨訪2個月,未復發。

按周教授認為:本病例為濕熱邪毒熏蒸所致,患者口腔潰瘍、面部毛囊炎、脈弦均為濕熱熏蒸之表現。濕熱邪毒內蘊脾胃,故見納差;大便溏、不成形,提示中陽不足;濕熱循經上擾清竅,故睡眠差;患者患病日久,耗氣傷陰,故有氣陰兩虛之候。給予甘草瀉心湯寒熱并用,攻補兼施;同時加以益氣養陰藥物,使疾病得以痊愈。

1.2烏梅丸加減治療慢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的常見炎性腸疾病,癥狀主要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有時便下黏液、便秘或泄瀉交替出現、時好時壞、纏綿不愈,反復發作[3]。一般情況下,本病的發生與感染、細菌變態反應、酸堿失調、精神刺激等因素有關。該病屬中醫學“臟毒”“瀉泄”“久痢”“久瀉”范疇[4]。周教授認為:該病病機主要是本虛標實、寒熱錯雜。

例2?;颊?,男,40歲, 2013年3月5日初診。主訴:間斷腹痛、腹瀉5 a?;颊咂剿仫嬍巢灰幝?,喜飲酒,5 a前在當地某醫院行經纖維腸鏡檢查診斷為慢性結腸炎,反復西藥(具體不詳)治療無效?,F癥:腹痛,腹瀉,大便7~8次/d、質稀、黏滯不爽,瀉后腹痛稍減輕,腹瀉與進食無明顯相關性,舌質淡暗、根部稍黃,苔白,脈弦細。西醫診斷:慢性結腸炎。中醫診斷:泄瀉,辨證為寒熱錯雜。治宜補虛清熱。方予烏梅丸加減,處方:烏梅20 g,細辛5 g,干姜10 g,黃連10 g,當歸10 g,附子6 g,川椒10 g,桂枝10 g,黨參10 g,黃柏15 g,草豆蔻10 g,防風 10 g。1劑/d,水煎服。服藥7劑,患者腹痛、腹瀉減輕,大便2~4次/d、質稀、黏滯不爽,舌質淡暗、根部稍黃,苔白,脈弦細。上方加薏苡仁20 g、柴胡12 g。繼服7劑,患者腹痛、腹瀉明顯好轉,大便1次/d、可成形,舌質淡,苔白,脈細。再服7劑,癥狀緩解。隨訪3個月,未再復發。

按《傷寒論》第338條曰:“蛔蟩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薄夺t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曰:“蛔厥主以烏梅丸,又主久利者,以此藥性味酸苦辛溫,能解陰陽錯雜,寒熱混淆之邪也?!敝芙淌谡J為:仲景用烏梅丸治療蛔蟩僅僅是為了舉例,主要還是說明該方是用來治療厥陰病寒熱錯雜的主方;在辨證時要注意脾腎陽虛是關鍵,寒熱錯雜為特點,久泄久利為前提。本例患者虛實并見、上熱下寒、寒熱錯雜,與烏梅丸攻補兼施、寒熱并用、苦辛同進之功能相符。

2經方與經方合用

2.1吳茱萸湯合當歸四逆湯治療厥陰頭痛

頭痛是臨床常見癥狀。引起頭痛的病因眾多,大致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類。前者不能歸因于某一確切病因,也可稱為特發性頭痛,常見的如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等;后者病因可涉及各種顱內病變如腦血管疾病、顱內感染、顱腦外傷,全身性疾病如發熱、內環境紊亂,以及濫用精神活性藥物等[5]。中醫病因病機亦較為復雜,臨床上主要分為外感和內傷2類。外感頭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臨床常見者多為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痛等類型;內傷頭痛主要是臟腑氣血失調所致,臨床常見者主要有肝陽頭痛、血瘀頭痛、痰濁頭痛等[6]。周教授認為:厥陰頭痛的病因乃厥陰受邪、邪從陰化、濁陰循經上逆于巔頂而發??;病機主要在肝;治療以吳茱萸湯合當歸四逆湯療效較好。

例3?;颊?,男,59歲, 2014年3月18日初診。主訴:發作性頭痛2 a,加重3個月?;颊? a前因勞累出現頭暈、眼花,后逐漸出現頭痛,以頭頂部為主,呈陣發性,疼痛不劇烈,隱痛,有時悶痛,每次持續2~3 h,有時嘔吐清水,休息后可自行緩解;近3個月來無明確誘因間隔3~5 d發作1次,于某醫院行詳細檢查后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診斷為腦動脈供血不足,給予活血化瘀藥物(具體不詳)及頸部、頭部針灸推拿治療,后口服養血清腦顆粒、加巴噴丁膠囊半個月,稍有好轉,但停藥后10 d又出現頭痛發作,癥狀同前?,F癥:頭痛,以頭頂部為主,飲食尚可,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舌質淡暗、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緩弦。神經系統檢查陰性。西醫診斷:偏頭痛。中醫診斷:厥陰頭痛,辨證為肝寒上犯。治宜溫中降逆,通脈止痛。方予吳茱萸湯合當歸四逆湯,處方:吳茱萸15 g,黨參15 g,生姜15 g,大棗5枚,當歸15 g,桂枝10 g,白芍15 g,細辛5 g,通草10 g,炙甘草10 g。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7劑,患者頭痛較治療前好轉,疼痛發作間隔時間長,7 d內僅發作1次,且持續時間較短,1~2 h,未出現嘔吐清水,睡眠稍差,舌質淡暗、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緩弦。上方黨參改為30 g,生姜加至20 g,加珍珠母20 g。繼服7劑,患者頭痛明顯好轉,睡眠好轉。停藥10 d,期間頭痛發作1次,持續約1 h,癥狀較輕,睡眠一般,舌質淡暗、邊有齒痕,苔薄、稍黃,脈緩弦。上方加石膏20 g。服藥7劑,未再復發。

按厥陰頭痛出自《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為三陰頭痛之一?!短m室秘藏·頭痛門》曰:“厥陰頭項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薄独鋸]醫話·頭痛》曰:“厥陰脈會于巔頂,巔頂部頭痛,亦為厥陰頭痛之證候特色?!敝芙淌谡J為:吳茱萸湯合當歸四逆湯治療血虛寒厥證,用于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邪入經、血行不暢所致手足厥寒、頭痛、肩背痛等癥,其配伍特點為溫陽與散寒并用,養血與通脈、祛寒與降濁兼施,溫而不燥,補而不滯,是厥陰受邪、邪從陰化、濁陰循經上逆于巔頂所致頭痛的最佳選方。本例患者為肝胃虛寒,以肝為主,濁陰上逆之證。肝胃虛寒,胃失和降,故出現嘔吐清水或干嘔;厥陰之脈夾胃屬肝,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胃中濁陰循肝經上擾于頭,寒邪凝滯肝脈,惡寒肢冷,脈沉細而弱,故巔頂頭痛;舌淡、苔白滑、脈緩弦等均為虛寒之象。故采用吳茱萸湯合當歸四逆湯溫肝益胃,散寒降逆,養血祛風,使邪去正復、營血得充、腦絡得養,則頭痛得愈。

2.2豬苓湯合真武湯治療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為主,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脂血癥的一組臨床癥候群[7]。腎病綜合征屬中醫學“水腫”范疇。歷代醫家認為:該病病機特點為正虛邪實,正虛主要包括肺、脾、腎失調以及脾腎虧虛、肝腎陰虛等,其中以脾腎虧虛為主;邪實有風邪、水濕、濕熱、瘀血等[8]。病初虛實夾雜,以標實為主;病至后期,肺、脾、腎俱虛,以正虛為主。

例4?;颊?,男,55歲,2013年11月5日初診。主訴:患者全身浮腫2 a?,F癥:全身浮腫,頭暈,心悸,小便不利、澀痛,少腹脹滿,口渴,心煩,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西醫診斷:腎病綜合征。中醫診斷:水腫,辨證為脾腎陽虛。治宜溫腎健脾,化濕利水。方予豬苓湯加減。處方:豬苓15 g,茯苓15 g,澤瀉10 g,生姜10 g,滑石20 g,白術15 g,附子10 g,赤芍15 g,阿膠15 g。1劑/d,水煎服。服藥7劑,患者浮腫、小便不利、澀痛、口渴癥狀減輕,仍有頭暈、心悸、少腹脹滿、煩躁等癥狀。上方加大腹皮15 g、黃芪20 g。繼服14劑,患者全身浮腫基本消失。再服14劑,病情穩定。

按《傷寒論》曰:“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庇衷唬骸吧訇幉?,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痹僭唬骸疤柌“l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敝芙淌谡J為:本病病程日久,脾腎俱虛,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水氣流于下,而成水腫。本例患者治予豬苓湯合真武湯,豬苓湯溫陽化氣、利濕行水,真武湯溫補脾腎之陽、化氣行水,2方聯用,有協同作用。方中附子、桂枝溫腎助陽化氣,兼溫脾土;茯苓、白術健脾利濕;生姜助附子溫中散寒、溫散水飲,合茯苓、白術行水氣;赤芍行氣活血化瘀;黃芪補氣健脾;大腹皮行氣寬中,行水消腫。周教授認為:腎病綜合征為臨床常見病,而且是疑難病,中醫辨證治療對于改善蛋白尿、祛除水腫方面有較好的療效。

3經方與時方合用

3.1酸棗仁湯合天王補心丹治療失眠癥

失眠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是一種常見病[9]。失眠可導致患者日間功能下降,引起嗜睡、疲勞、焦慮或抑郁,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心理負擔,還會因為濫用失眠藥物而損傷身體,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率[10]。中醫學稱該病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等。

例5?;颊?,女,60歲,2012年3月2日初診。主訴:失眠20 a?;颊?0 a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失眠,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或眠后易醒,甚則徹夜難眠?,F癥:失眠,伴頭昏,心煩,燥擾不寧,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細弦。西醫診斷:失眠。中醫診斷:不寐,辨證為陰虛火旺。治宜養血安神,滋陰除煩。方予酸棗仁湯合天王補心丹,處方:酸棗仁30 g,川芎10 g,知母12 g,茯苓20 g,黨參20 g,玄參15 g,丹參15 g,桔梗12 g,遠志20 g,當歸15 g,五味子9 g,麥冬12 g,天冬12 g,柏子仁20 g,生地黃15 g,甘草9 g。1劑/d,水煎服。服藥7劑,患者失眠好轉,能入睡3 h,睡后易醒,煩躁,舌尖稍紅,苔薄黃,脈細弦。上方加柴胡12 g。繼服7劑,患者失眠癥狀明顯好轉。再服10劑,并囑患者避免情緒激動,同時口服解郁安神膠囊2個月。隨訪至今,未再復發。

按《傷寒論》曰:“虛煩虛勞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彼釛椚蕼髦胃窝蛔?、虛熱內擾證。天王補心丹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校注婦人良方》謂其治“婦人熱勞,心經血虛,心神煩躁,頰赤頭痛,眼澀唇干,口舌生瘡,神思昏倦,四肢壯熱,食飲無味,肢體酸疼,心怔盜汗,肌膚日瘦,或寒熱往來”。2方同屬滋養安神劑。天王補心丹重在養心腎之陰、安神定志,配酸棗仁湯調肝陰不足、心血虧虛所致虛煩失眠。2方合用,有養肝腎之陰、增強除煩安神之效。且重用酸棗仁,使辛散與酸收并用,補血與行氣互動,有養血、調肝之妙。

3.2四逆散合參苓白術散治療老年脘腹脹滿證

老年脘腹脹滿證以脘腹部痞悶、脹滿不舒、觸之無形、按之柔軟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學“痞滿”范疇[11]?,F代醫學多見于胃腸功能紊亂。中醫學認為:該病病機主要為中焦傳化失司,氣機壅滯,水濕內停,肝氣郁結,升降失常。

例6?;颊?,女,68歲,2014年1月4日初診。主訴:脘腹滿悶1 a,加重1個月?,F癥:脘腹脹滿,痞悶不舒,喜溫喜按,不喜飲水,頭部昏沉,身體困重,納呆食少,大便稀溏、3~4次/d,舌質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西醫診斷:慢性胃炎。中醫診斷:痞滿,辨證為脾胃虛弱、水濕內停。治宜溫中健脾,化濕利水。方予四逆散合參苓白術散加減,處方:柴胡12 g,白芍15 g,枳實9 g,茯苓20 g,黨參20 g,白術15 g,大腹皮15 g,白扁豆15 g,枳殼10 g,木香10 g,陳皮15 g,砂仁10 g,甘草6 g。1劑/d,水煎服。服藥7劑,患者脘腹脹滿明顯減輕,頭身困重減輕。上方去桂枝,加黨參15 g、肉桂6 g、川厚樸10 g。服藥10劑,上述癥狀明顯減輕。再服10劑,未再復發。

按四逆散為《傷寒論》治少陰類證名方,功能為疏肝和脾、解郁透熱,主治少陰病,陽郁于里,致患熱厥,以及肝失條達,氣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脈弦細。該方以疏肝和脾、升清降濁、轉運樞機為特點,屬和解之劑,為理氣之祖方。方中柴胡配枳實一升一降,使清濁各走其道,以利肝脾之樞機;芍藥配枳實疏暢氣機,行中有守,以緩肝急;芍藥配甘草能守能收,能緩能斂。4味合用,寄寓升降開合之妙。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脾虛濕盛證。老年人脾常不足,更怕伐傷。參苓白術散可健脾和胃,滲濕而助運,使肝脾胃得調,消化功能得以恢復。周教授強調:治療脘腹脹滿證要注意溫調陽氣,健脾和胃,暢通氣機,化濕利水。本例患者病程日久,故2方合用,療效甚佳。

4小結

周教授強調:在臨證治療時要積極拓寬經方運用范圍,不能墨守成規,要把經方的組方原則、基本規律與臨床疾病的證候、病機等聯系起來,方能提高臨床療效。

5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白塞病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1,15(6):345.

[2]王承德,沈丕安,胡蔭奇.實用中醫風濕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94.

[3]李澤恩,劉通.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總結[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28(4):76-77.

[4]邱志濟,朱建平,馬璇卿.朱良春治療慢性結腸炎臨床經驗和特色[J].遼寧中醫雜志,2001,28(7):399-400.

[5]鄺賀齡,胡品津.內科疾病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34-960.

[6]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288-291.

[7]葛俊波,徐永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71-484.

[8]潘鈺婷.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研究進展[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9]劉敏.中藥治療失眠的研究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9):16-17.

[10]梁政亭,張星平,安艷麗.原發性失眠中西醫研究概述[J]. 新疆中醫藥,2013,31(1):72-76.

[11]何國強,張和平.周世印治療老年病胃腹脹滿證的經驗[J]. 四川中醫,2004,22(12):7-8.

(編輯顏冬)

文章編號:1001-6910(2016)03-0045-05

中圖分類號:R249.2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24

作者簡介

王雪梅(1978-),女(漢族),河南睢縣人,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經方治療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疾病。

(本文承蒙周世印教授指導,特此謝忱!)

* 基金項目:河南省中醫藥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3ZY02072)

收稿日期:2015-10-14;修回日期:2015-11-10

猜你喜歡
經方經驗教授
對經方薯蕷丸的認識及臨床思考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經方辨證治療慢性蕁麻疹經驗
運用經方治療疼痛驗案舉隅
經方教學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