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藏醫治未病的體質分類與辨識研究

2016-01-27 12:12扎西東主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6年12期
關鍵詞:藏醫體質分類

扎西東主

(青海大學藏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

基于藏醫治未病的體質分類與辨識研究

扎西東主

(青海大學藏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

目的:以藏醫“治未病”學的理論體系與核心內容以及情器世間、身心原理的認識,預防時令、邪氣(突發因素)、飲食、起居四大因素等藏醫“治未病”的根本方法。在“治未病”原則的指導下進行人體體質的分類、辨識及實施個體、人與人之間、群體之間的“治未病”方法,從而達到無病-延年-正果-財富-安樂的藏醫“治未病”學的最高目的及意義。方法:通過文獻研究方法,將藏醫經典內容的體質分類與辨識的特色為側重點,對藏醫體質相關文獻進行相互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尤其對中藏醫體質、氣質、性格、人格、血型之間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藏醫認為健康與疾病的區別在于發病條件緣遇或不遇而定,是通過(望、觸、問)三診辨證理論綜合分析后判定是否健康,在藏醫體質分類與辨識中健康與疾病不能分離體質,體質歸根結底分為身、心兩大體質,身、心體質合二為一,通常外部環境與教育等可以改變體質。人體體質可分為七大體質,細分有無數種。體質分類的原理為(望、觸、問)三診辯證相結合,其中“問”為重要的辨識方法。體質五欲養生是藏醫“治未病”的根本原則,而體質養生的養則與養法是體質辨識的最終目標。

藏醫;治未??; 體質分類; 辨識; 體質養生

藏醫藥學是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她以悠久的歷史和完整的理論體系而舉世聞名 ,尤其在“治未病”及治病方面擁有豐富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優勢。以藏醫學經典著作《四部醫典》以及古代藏醫大家所著文獻建立的藏醫 “治未病”(奈邁財桑Nadmed Tsesang Rikpa,藏語音譯,奈邁即無病,財桑即延年之意)理論的哲學原理和實施方法為基礎,以藏醫“治未病”學的理論體系與核心內容即2個原理(情器世間、身心原理)和4個因素(時令、邪氣、飲食、起居)的治未病思想,以及情器世間、身心原理的認識,預防時令、邪氣(突發因素)、飲食、起居四大因素等藏醫“治未病”的根本方法。在“治未病”原則的指導下進行人體體質的分類、辨識及實施個體、人與人之間、群體之間的“治未病”方法,從而達到無病-延年-正果-財富-安樂的藏醫“治未病”學的最高目的及意義。

1 研究藏醫體質分類與辨識的意義

藏醫藥學具有兩大目的,即治未病 (無病延年)及治病。無病延年是藏醫“治未病”學的主要內涵。藏醫“治未病”學是藏醫學數千年發展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它是藏醫藥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治未病”以人類身心合一的生命為出發點,特別講究天地人和,辯證而又科學地闡釋了人體各個系統在客觀環境中所處的功能,從人體的整體性及其同外界環境的辯證關系出發,闡述了人體生命活動和外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講述如何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健康“治未病”知識。為人們保護身體、“治未病”、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藏醫“治未病”學不僅對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著現實作用,而且對藏醫學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將藏醫藥學的核心內容“治未病”的原理普遍平衡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使世界各族人民及在青藏高原居住的人類獲得無病健康和延年益壽、安樂、正果、財富,以及今世的幸福與后世的善報。藏醫體質分類與辨識是藏醫“治未病”理論實踐的入門,藏醫把人類的體質分為七大類,即單性隆性體質、赤巴體質、培根體質三類,混合性培赤體質、培隆、隆赤體質三類,隆赤培根三聚一類。依據藏醫“治未病”原理建立健康與疾病的標準來豐富藏醫“治未病”內容、從而完善藏醫“治未病”理論體系。其目的歸根結底有3個:即首先豐富藏醫藥經典《四部醫典》內容,其次為建立健康與體質辨識標準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最后是為了藏醫“治未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偠灾?,對藏醫藥學基礎理論指明了創新與發展的方向,豐富藏醫“治未病”理論和完善藏醫臨床實踐體系,促進與多學科的交融、實現與其他醫學的對話等目的及其重要意義。為突破于藏醫體質分類與辨識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依據藏醫特色理論判定健康標準、藏醫體質的概念、形成,制定藏醫體質辨識的初步量表,以及不同區域、性別、年齡等的體質差異,采用體質五欲養生、體質養生等方法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文獻研究方面查閱《月王藥珍》、《八支精華》、《四部醫典》等藏醫學經典著作以及相關經典注釋、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論》,現代中醫體質大家王琦教授編著的《中醫體質學》、《中醫體學研究與應用》、現代醫學文獻《醫學心理學》等古今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將藏醫經典內容的體質分類與辨識的特色為側重點,對以上文獻進行相互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尤其對中藏醫體質、氣質、性格、人格、血型之間進行比較研究。

3 研究結果

藏醫認為健康與疾病的區別在于發病條件緣遇或不遇而定,是通過(望、觸、問)三診辨證理論綜合分析后判定是否健康,在藏醫體質分類與辨識中健康與疾病不能分離體質,體質歸根結底分為身、心兩大體質,身、心體質合二為一,通常外部環境與教育等可以改變體質。人體體質可分為七大體質,細分有無數種。體質分類的原理為(望、觸、問)三診辨證相結合,其中“問”為重要的辨識方法。體質五欲養生是藏醫“治未病”的根本原則,而體質養生的養則與養法是體質辨識的最終目標。

4 研究結論

人體體質是由母血、父精、胚胎期間母親生活習俗,出生時間、氣候,環境,因緣及靈魂心靈的參與而形成,對身心健康及發病有著重要的關系,人體體質可分為身、心兩大體質,以及藏醫七大體質、中醫九大體質等分類,按照藏醫(望、觸、問)三診辨證理論全面辨識體質、并采用體質養生領悟身心本質、內外情器世間關系、因果、四緣的規律等,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最終目的。其結論通過因明辨析歸納為:①藏醫體質的分類與辨識是藏醫“治未病”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入門;②健康與疾病不能分離體質,分為七大體質,歸結為身、心兩大體質,與血型、氣質、中醫體質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互促進;③外部環境與教育等可改變體質,即體質可調;④藏醫體質辨識的方法以“望”、“觸”、“問”全面思維并主要“問”診為主。⑤以體質五欲養生是藏醫“治未病”的養則,指定體質養生的養則與養法是最終目標。⑥藏醫體質的分類與辨識在藏醫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⑦基于古今有關體質文獻豐富藏醫體質學內容及其研究方法,在深入研究藏醫體質學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1]月王藥珍[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2] 達瓦俄噶.八支精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 宇妥云丹貢布.四部醫典[M].拉薩:西藏民族出版社,1982.

[4] 旦正加.藏醫身心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 貢卻堅贊.藏醫養生保健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6]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7]王琦.中醫體質學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4,74-82.

[8]李杰.中藏醫體質學內涵比較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10.4-7.

[9]次仁德吉,占堆.藏醫體質學的研究和應用價值[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6(7)447-449.

[10] 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11] 王琦.中醫體質學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2016年4月24日收稿

歡迎訂閱2017年《內蒙古中醫藥》雜志

《內蒙古中醫藥》雜志系綜合性中醫藥學術期刊,立足本區,服務全國,面向基層,注重臨床,適宜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閱讀和交流。本刊為大16開,每冊定價6.00元,國內統一刊號CN15-1101/R,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6-0979,國內郵發代號16-78,國外發行代號6367/Q,歡迎大家訂閱。若有脫訂者可直接向編輯部辦理郵購。

地址:呼和浩特市健康街11號 郵編:010020 電話:(0471)6920167 信箱:nmgzyyhhht@126.com

△青海省中藏醫藥研究課題項目(2015204)

扎西東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藏醫養生學

R291.4

B

1006-6810(2016)12-0004-02

猜你喜歡
藏醫體質分類
基于藏醫經典古籍《四部醫典》的文獻傳承發展研究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基于數據挖掘的藏醫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選穴規律
分類算一算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分類討論求坐標
藏醫臨床課教師面臨的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
數據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