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小熱昏”的遺存與考察

2016-02-03 17:11劉廷新劉永慧
北方音樂 2016年20期
關鍵詞:梨膏遺存常州

劉廷新劉永慧

(1.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2.常州市龍錦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江蘇“小熱昏”的遺存與考察

劉廷新1劉永慧2

(1.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2.常州市龍錦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小熱昏”俗稱“賣梨膏糖的”,是長三角地區民間的一種曲藝藝術?!靶峄琛闭f、唱結合,形式自由簡潔,常以單檔或雙檔表演,說唱內容以時事新聞和故事笑話為主,唱詞通俗詼諧,表演風趣幽默,深受民眾喜愛?!靶峄琛毙纬捎谇迥?,曾在蘇州、無錫、常州及揚州一代盛行?,F今,無錫、常州二地的“小熱昏”仍在流傳,但蘇州“小熱昏”已難得一見,揚州“小熱昏”早已消失殆盡。

江蘇“小熱昏”;遺存;考察

“小熱昏”是伴隨著蘇南一帶流動商販兜售梨膏糖而產生的,當初的賣糖人為了聚集人氣,吸引路人頓足關注,便采用說笑話、唱新聞、講故事的形式進行表演。每到關鍵時刻,眾人正聽得興起之時,藝人便停止說唱,開始兜售梨膏糖,并說吃了糖有許多種好處。待其賣出適量糖塊后再接著表演,這樣反復數次后,糖塊就賣完了,賣糖人也便結束表演收攤回家。后來,這種以說唱來賣梨膏糖的方式被廣泛采用,其表演形式經過不斷加工、提煉,演變為成熟的曲藝(說唱)藝術。

“熱昏”在吳方言中的意思是“因高燒發熱、頭腦發昏而胡言亂語”,有貶人之意。當初,“小熱昏”藝人說唱的內容大多揭露社會時弊,嘲諷當局的陰暗面,有時也有表演者隨意杜撰的內容和情節,以增加趣味性。為了逃避當局的迫害和問責,賣糖人便稱自己是“熱昏”了,不要把說唱的內容當真。清末民初,杭州賣糖藝人杜寶林自取藝名“小熱昏”,由于杜寶林說唱技藝出眾,表演逼真生動,在杭州、上海兩地演藝界聲望很高,弟子遍及江浙滬地區。于是,江蘇賣糖藝人也稱自己表演的是“小熱昏”,久而久之,“小熱昏”便成了這種藝術形式的稱謂,并一直沿用至今。

進入21世紀以來,常州、無錫等地對“小熱昏”進行了搶救式挖掘和保護,在做好普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展開“非遺”項目的申報工作。從2006年至今,“常州小熱昏”先后被確立為國家、省和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無錫“小熱昏”也成了無錫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一、江蘇“小熱昏”的遺存

自19世紀末“小熱昏”產生以來,江蘇“小熱昏”曾流行于無錫、常州、蘇州、揚州等地的廣大地區。但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蘇州“小熱昏”幾近消失,已難得一見;揚州“小熱昏”也不見了蹤跡,早已失傳。具體的流傳和遺存情況各有不同,分述如下。

(一)常州小熱昏的遺存

常州“小熱昏”是江蘇“小熱昏”的優秀代表,不僅是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而且在民間還有一定數量的老年觀眾。歷代“小熱昏”傳人包云飛、吳金壽、范兆余、吳品貴、趙啟明、葉莉莉、蔡茂山、張怡、唐寅、洪平、蔡亞鋼等人在困境中堅持著這門技藝,延續了“小熱昏”藝術在常州的遺存。

(二)無錫“小熱昏”的遺存

無錫“小熱昏”的第一代傳人是周福林,藝名“小福林”,周福林的女兒周仁娣和女婿尤茂盛是第二代傳人,后輩傳人還有陶希賢、徐鳳英、楊菊芬、尤洪泉等。其中年齡最小的已60歲,目前尚沒有青壯年從事這一技藝,傳承人令人擔憂。

現在,周仁娣、尤茂盛夫婦盡管已86歲高齡,確是目前江蘇“小熱昏”最活躍的藝人,憑著對家傳技藝的熱愛,只要不是雨天和雪天,夫婦倆都會到錫惠公園的龍光洞前免費唱上兩個小時,這樣已經堅持了19年之久。他們說唱的段子除了父親周福林當年自編的絕唱之作外,還創作了很多結合當前時事的新段子,表演滑稽幽默,令人捧腹,內容寓意深刻。

為了不讓“小熱昏”這項民間傳統藝術失傳,周仁娣一家三代都在為“小熱昏”的傳承作努力,周仁娣和尤茂盛每天上午在錫惠公園免費演唱,下午回家做梨膏糖;兒子尤紅泉、女兒尤春仙和孫子尤璐,則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設攤賣梨膏糖。有時應顧客要求,三人也會臨場唱上幾句,通常會引來諸多好奇者和陣陣掌聲。目前來看,無錫“小熱昏”是保存最好,技藝最正宗,唯一還能經常表演的江蘇“小熱昏”了。

(三)蘇州“小熱昏”的遺存

蘇州“小熱昏”的歷史最為悠久,是江浙滬“小熱昏”的源頭,最早約出現在清光緒年間(1885年左右)。當時的買糖藝人周阿福為了招攬路人,便開始說唱新聞和笑話,利用表演的間歇售賣梨膏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之后,這種方式得以延續,傳到了浙、滬和蘇錫常各地。后來,在蘇州老城的玄妙觀前,又有陳少亭、李阿土等說唱藝人以“小熱昏”買糖,生意很是紅火??箲鸨l后,“小熱昏”收到時局影響,十余年間銷聲匿跡。新中國成立初期,傳承環境得到改善,在玄妙觀前偶有藝人說唱。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常能看見民間買糖藝人的“小熱昏”表演,后因老藝人相繼去世,“小熱昏”逐漸少見。目前,尚有數名能說唱“小熱昏”的老藝人在世,但已基本不操此業,蘇州“小熱昏”幾近消失。

二、江蘇“小熱昏”的考察

“江蘇小熱昏的遺存及現狀考察”項目獲得立項后,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江蘇“小熱昏”的現狀,課題組師生利用業余時間分別對常州、無錫和蘇州的“小熱昏”進行了考察,通過看表演、與藝人交談以及同民眾訪談的形式,收集了一些相關資料,了解到三地“小熱昏”的基本狀況。

(一)無錫“小熱昏”考察

2015年6月7日是個周末,天氣晴朗,我們師生一行5人乘車來到無錫,首先在錫惠公園觀看了周仁娣、尤茂盛夫婦的“小熱昏”表演,表演結束后對二位老藝人進行了專題采訪,二老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從二位老人的口中,我們得知了許多有關無錫“小熱昏”的情況,老人還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然后,我們隨老人來到其位于惠山古鎮步行街的“梨膏糖”路邊小店,老人的兒子、無錫梨膏糖和“小熱昏”傳人尤洪泉經營著這個店面。明白我們的來意后,尤師傅甚是高興,便說唱“小熱昏”賣起梨膏糖來。一段說唱后,尤師傅告訴我們:現在梨膏糖的生意不好做,受各種藥品和食品沖擊大,大多是本地老年人和部分好奇的游客賣梨膏糖,但銷量不大。好在有說唱“小熱昏”生意好點,不過做這個生意并不靠它賺錢養家,主要是祖上和父母的一份技藝想把它延續下去而已……。

聽了尤師傅的話,我們深受感染,便掏錢每人買了一份梨膏糖,算是對“小熱昏”支持和對尤家幾代人操守“小熱昏”的一份敬意吧。

(二)常州“小熱昏”考察

2015年4月12日、6月26日和12月11日,我們課題組一行分別到位于常州市天寧區的百草梨膏糖店、鐘樓區的蔡氏梨膏糖店和天寧區乾盛蘭庭社區,觀看了常州“小熱昏”的表演,并與葉莉莉、蔡亞剛等常州“小熱昏”傳人進行了交流。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各自梨膏糖的生產和銷售情況,以及常州現存的10余個梨膏糖的私家作坊概況;盡管大家用現場表演“小熱昏”等各種辦法進行售賣,但大都銷量不大,利潤不高,基本維持作坊的運行而已?!靶峄琛笔〖墏鞒腥巳~莉莉告訴我們:常州“小熱昏”是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自己又是省級傳承人,為了傳承好“小熱昏”,她會繼續支撐自家的梨膏糖店,并全力培養傳承人,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老人家還告訴我們,現在常州已有幾名中青年傳承人會表演“小熱昏”了。得知這個消息,我們頓感欣慰,覺得常州“小熱昏”后繼有人。

(三)蘇州“小熱昏”考察

2016年3月12日,我們課題組師生前往蘇州市繁華的步行街——觀前街考察“小熱昏”的遺存情況。之前我們通過資料了解蘇州“小熱昏”已基本消失,難得一見。因此,我們這次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到當年“小熱昏”起源的地方——玄妙觀附近走走看看,希望能有收獲。當我們行走到距觀前街不遠的一條小巷口時,看到不遠處有一售貨小店上掛著一面小彩旗,上寫“姑蘇一怪:小熱昏、梨膏糖”。我們高興地跑上前,見一老人守著小店買梨膏糖,便先給老人作了介紹和說明,想了解蘇州“小熱昏”。老人見有人對“小熱昏”感興趣,便告知蘇州“小熱昏”的大致情況。

老人名叫徐洪發,已77歲了,自小學習梨膏糖制作。為了生意興旺,每天多買些糖品,后又拜師學唱“小熱昏”,學成后便常用文賣(邊說唱“小熱昏”邊售賣梨膏糖的藝人)的形式售賣梨膏糖。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已是蘇州成里有名的梨膏糖藝人。但后來“梨膏糖”受到沖擊,許多做梨膏糖的人轉去臨近的大上海,因那里市場大、生意有保障,比蘇州賺錢多。而另外一部分梨膏糖藝人則改行,被安排到廠礦或公司中工作,放棄了原來的“小熱昏”技藝,徐洪發本人就是這種情況。因此,到解放后不久,蘇州一帶就很少有人做梨膏糖了,“小熱昏”也淡出了蘇州城鄉。至上世紀末,老人退休在家,覺得閑著無事可做,出于對老行當的眷戀和不舍,便又撿回丟棄多年的梨膏糖制作技術,在繁華的觀前街租了間小店面售賣梨膏糖。遺憾的是,由于多年未操練這一技藝,老人說唱“小熱昏”的水平已大不如前,所以平常很少說唱著售賣,如果有特殊需要才會說上一段。

從徐洪發老人口中得知,目前蘇州城內除了他自己,還有一位可以說唱“小熱昏”的藝人——他的師弟張志良老人,張老的年齡與徐師傅相仿,二人還在偶爾說唱“小熱昏”?,F在,盡管蘇州還有不少人在做梨膏糖,但大都不會說唱“小熱昏”了。

我們想:若徐、張二位老人離我們而去,那么他們也帶走了珍貴的“小熱昏”技藝,蘇州城內再也聽不到“叮當”有序的說唱聲了,“小熱昏”這一技藝將消失殆盡。我們為此感到惋惜,有種心酸的感覺……。

猜你喜歡
梨膏遺存常州
從佛教文化遺存看天水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常州的早晨
雪梨膏
常州非遺 燦爛多彩
淘氣的我
遼代契丹貴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遺存和祭祀遺存初探
愛心滿滿秋梨膏
浙江安吉漢代土墩遺存
常州梳篦
一等聰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