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建設

2016-02-03 07:06徐禮平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人文社科部
浙江檔案 2016年11期
關鍵詞:互聯網+兒童

徐禮平/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人文社科部

1 引言

2013年,教育部等五個部門聯合發文指出“要全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1]。據報道,我國農村有三千多萬兒童跟隨其監護人流入城市,成為隨遷兒童,他們在融入新生活和新環境的過程中,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2],面臨著一系列的心理、行為、學習、文化方面的社會適應問題,如何消解這些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加強現代網絡技術與隨遷兒童社會適應檔案的融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促進隨遷兒童的社會適應性具有重要意義。

2 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問題的基本特點

綜觀文獻,我國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一是心理適應堪憂。隨遷兒童進入城市后,城鄉生活環境的巨大差距導致其內心難以平靜,往往伴隨著激烈的思想沖突,進而會產生非理性的認知和情感,其中自卑、失落等情緒較為突出。研究發現,隨遷兒童與流入地的融合度較低,表現為內向、自卑、孤獨、退避、疏離感和受歧視感等心理問題,也正是由于這些心理問題,隨遷兒童在適應社會環境的過程中困難重重[3][4]。

二是行為適應偏離。研究表明,隨遷兒童內、外化問題行為的自我報告率分別達到了31.0%和20.1%,與城市兒童相比,隨遷兒童的內化問題行為較為突出[5];同時,隨遷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28.2%;在性別方面,隨遷男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28.9%,位列前三的分別是強迫、交往不良和多動,隨遷女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27.5%,位列前三的分別是違紀、性問題和多動[6]。

三是學習適應不良。學習適應是指根據主體自身學習和所處環境的需要,調整自我狀態,以實現自我與學習環境平衡的心理與行為過程。研究表明,不少隨遷兒童進入城市后,一方面不會說甚至聽不懂普通話,存在較為嚴重的語言交流障礙,最終表現為學習興趣減弱、學習動機漸失、學習效果差,學習適應問題突出,另一方面,教學方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迥異,學校氛圍、師資狀況和人際關系的變化也使其產生了諸多學習適應問題[7]。

四是文化適應欠佳。農民工子女跟隨父母進入城市后,他們在語言文化、教學環境、生活習慣、價值觀、倫理規范、社會規則上與城市狀況相差甚遠,此外因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較差,與同輩群體關系較為疏遠,有時甚至遭到城市兒童的歧視和欺負,以上都可能導致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問題的出現。研究表明,隨遷兒童在社會文化認同中表現為自我否定、城市適應困難[8]。

3 建立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的意義

“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意味著互聯網產業時代的到來,在未來數年至數十年間,各行業如制造、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都將被互聯網化”[9]。在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隨遷兒童人口基數龐大且其社會適應狀況不容樂觀的今天,筆者認為依托于“互聯網+”思維和數字信息化技術構建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迫切且勢在必行。具體而言,建立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的意義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學校實現動態管理提供便利。建立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控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基本特點及發展變化,特別是隨遷兒童由于父母工作不穩定而頻繁變更學校和調動檔案,較之于紙質檔案,電子檔案具有易于攜帶、保存和提取的特點,為學校對其動態管理提供了便利。

二是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建立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教師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通過網絡平臺及時掌控隨遷兒童社會適應的基本特點,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式、展現更為科學的教學內容,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三是便于個體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教自律[10]。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的建立為個體深刻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和完善自我提供了有利平臺,隨遷兒童通過網絡平臺查閱、了解檔案中有關自我社會適應狀況的基本特點,可更加清醒地認識自我優勢和不足,進而在學習生活中揚長避短,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四是有利于為決策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當前我國共有隨遷兒童三千多萬,為其建立社會適應電子檔案并完善相關數據平臺,能夠使決策部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全面掌握全國隨遷兒童的基本情況,為決策部門制定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資料信息,便于決策部門制定并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進而逐步解決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問題。

4 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的主要內容

本文將隨遷兒童電子檔案的主要內容歸為三個方面,即基本資料、社會適應狀況和相關建議。一是基本資料。主要考察其人口學資料、隨遷基本信息、家庭生活環境以及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等方面的內容。其中,人口學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戶口性質及所在地、出生地、當前就讀學校、年級、家庭住址、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內容;隨遷基本信息包括隨誰遷入、居住年限、搬家情況、擇校頻次、回戶籍所在地頻次、是否曾為留守兒童(留守年限、由誰監護、留守年齡階段、與父母聯系的頻次)等內容;家庭生活環境包括監護人職業類型、文化程度、家庭結構和規模(如家庭子女數、是否為單親)、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庭教養方式、監護人對子女教育的信念和期望、對子女學習的監管、與學校的互動、是否具備獨立的學習空間等內容;而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則包括學習習慣、學業成績、思想品行、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等方面的內容。

二是隨遷兒童社會適應狀況。在社會適應基本狀況方面,主要考察其心理適應、行為適應、學習適應以及文化適應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心理適應問題主要包括自尊水平以及是否有孤獨自卑、焦慮和抑郁傾向的狀況;行為適應問題主要包括人際交往、有無違紀和攻擊性等方面的情況;學習適應主要包括如學習成績、學習自信心、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方面的表現;文化適應則主要包括語言、生活飲食、制度規范、社會規則、城鄉文化等的適應情況。

三是相關建議和對策。即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適應呈現相關的閱讀書目或相應的應對策略,如,針對心理適應問題,借助轉移法、合理情緒療法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干預;針對行為適應問題,采用行為干預、團體輔導等;針對學習適應問題,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相關的學習理論、學習方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熱情;針對文化適應問題,通過對不同文化領域或層面的多方了解,逐步調整認知,進而客觀認識和評價不同文化。

5 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平臺建設

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平臺是一種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針對性和獨特性于一體,包括在線社會適應測量、線上虛擬仿真、社會適應檔案、社會適應圖書館等模塊,同時具有完備的配套服務如APP軟件系統、云平臺的電子檔案數據平臺。該平臺具有隱蔽性、滲透性、便捷性、及時反饋以及數據永久儲存性的特征,是一種便捷、高效、全面、立體地反映隨遷兒童社會適應發展狀況的電子檔案優勢平臺。

一是在線社會適應測量。該模塊中導入《隨遷兒童基本資料表》和《少年兒童社會適應量表》,隨遷兒童在網上回答測量問題,網上電子檔案平臺自動保存答題內容,后臺結合《隨遷兒童基本資料表》《少年兒童社會適應量表》自動分析,并針對分析內容結果自動推介相關隱性教育游戲或在線圖書館中的相關匹配書目。二是線上虛擬仿真。它是指“利用網絡媒介模擬產生的虛擬三度空間環境,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聽、觸等知覺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或與之進行交互作用”[11]。平臺設置反映人際交往(師生交往、學生關系)、與人合作、學業動機和認知、文化認同的虛擬仿真卡通游戲,了解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及發展的特點。三是個人社會適應檔案。首先,檔案模塊主要呈現隨遷兒童歷次在線測量、線上模擬仿真以及班主任或責任老師登記評價的結果,具體主要通過數據、表格、圖式、案例資料等方式呈現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及其某一適應性方面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同時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呈現隨遷兒童社會適應總體情況和某一方面的情況。其次,檔案平臺中一方面會呈現隨遷兒童基本信息的情況,另一方面還會呈現個體社會適應基本情況及其與整體社會適應情況的比較結果,由此可看出個體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且針對不同個體和部門呈現不同建議,如,針對政府決策部門主要呈現宏觀指導性意見,針對教師主要呈現如何開展有的放矢的教育策略,給隨遷兒童如何進一步提升的建議。四是在線社會適應圖書館。該模塊收錄有關社會適應的書目和專家建議,并設置在線專家答疑功能,幫助隨遷兒童盡快適應社會。

此外,還需解決和關注的幾個關鍵性問題:一是電子檔案平臺應是全國性的,國內所有中小學都是平臺資源的使用者、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二是積極推進學生學號終身制,同時學生以學號、身份號碼、姓名作為登錄賬號,密碼由自己設定;學校登錄賬號由電子檔案平臺的開發或教育主管部門分配,通過輸入學生學號,學??梢匀我庹{出隨遷兒童基本信息檔案和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此外,可根據本校學生的基本情況調出學生資料,組成隨遷兒童管理檔案群,電子檔案管理群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和刪減成員、增加學生基本信息、錄入學生社會適應基本狀況,同時還可添加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成績、家庭狀況等一系列情況。這樣就確保了電子檔案信息的動態性發展,為政府決策部門、學校和學生自己及時了解其社會適應性發展提供了便利。三是要增強隨遷兒童青少年的媒介素養,即認識、理解、分析、批判、把握、使用媒介的能力。研究表明,我國隨遷兒童媒介素養還很低[12],提高其如何使用基本電子檔案平臺的能力,對于準確掌控其社會適應具有重要意義。四是各中小學對電子檔案平臺采用專人負責制,同時形成隨遷兒童社會適應發展的臺賬制度,要求班主任定期匯報反映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基本特點或典型案例的臺賬,以便錄入個人電子檔案,為相關部門和個體開展動態教育、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

綜上,本研究初步構建了“互聯網+”隨遷兒童社會適應檔案平臺,該平臺的建設對于消解我國隨遷兒童乃至一般兒童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身體健康等健康發展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然而,筆者雖然就電子檔案平臺的模塊提出了一些設想,但依然較為淺薄。期待相關研究者在下一步研究中進一步厘清理論基礎、豐富數據庫模塊,建立健全全國隨遷兒童社會適應電子檔案數據平臺,切實為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為個體不斷完善自我以及為決策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有效服務。

注釋與參考文獻:

[1]林紅.同筑關愛工程 共建愛心檔案——四川省留守兒童檔案工作實踐與思考[J].中國檔案,2015(3):38-39.

[2]徐禮平.珠三角地區隨遷兒童社會適應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 2016(15):29-32.

[3]熊少嚴.城市流動兒童的社會整合與學校教育的指導策略[J].廣東社會科學,2006(1):165-169.

[4]徐禮平.動態生命歷程視角下“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問題及其對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 30(5):1-3.

[5]李曉巍,鄒泓,金燦燦,等.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與人格、家庭功能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 24(2):54-59.

[6]張麗,張建華,欒筠竹,等.廣州市白云區流動兒童行為問題特征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5):2950-2952.

[7]徐禮平.隨遷兒童學習適應問題非智力影響因素的個案研究[J].教學與管理, 2016(24):29-32.

[8]王中會,藺秀云.流動兒童心理韌性及對其城市適應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12(12):12-18.

[9]陳國嘉.互聯網+傳統行業跨界融合與轉型升級新模式[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12.

[10]王素紅.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建設研究[J].蘭臺世界, 2010(10):12-13.

[11]Unity Technologies.虛擬仿真與游戲開發使用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1.

[12]鄭素俠.參與式傳播在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教育中的應用——基于河南省原陽縣留守流動兒童學校的案例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4):79-88.

猜你喜歡
互聯網+兒童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