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的形成、收藏現狀與整理措施

2016-02-12 20:53暨南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6年4期
關鍵詞:東南亞

王 華(暨南大學圖書館)

?

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的形成、收藏現狀與整理措施

王華(暨南大學圖書館)

摘要: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晚清民國以來,隨著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人口的不斷增長,海外華人社會逐漸形成,宗親社團以編修譜牒文獻傳承中華文化,國內僑鄉的譜牒文獻亦收錄東南亞宗族親人的相關信息?,F存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譜牒文獻主要收藏于國內外各大文獻機構之中,為促進相關研究與文獻工作,提出加強征集、工具書編制、數字化、網絡化、商業化以及交流與合作等整理措施。

關鍵詞:譜牒;華僑華人;東南亞

東南亞是當前全球海外華僑華人最為集中的地區,現有華僑華人3600多萬,約占東南亞總人口的6%,占全球6000萬華僑華人的60%。[1]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是指有關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的族譜、族史等歷史資料,主要以一種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文獻,既包括海外編修的譜牒文獻,也包括國內僑鄉編修的相關譜牒文獻。譜牒文獻的編纂者可能是族人,也可能是委派指定的人士,內容有關華僑華人的宗族或家族的起源、繁衍、播遷與發展,形式上主要有總譜、宗譜、分譜、支譜、家譜、房譜、家乘等名稱,版本上主要有抄本、活字本、石印本、鉛印本、復印本、數字印刷本等多種類型。[2]

1 研究意義

譜牒是中國歷史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個方面均有一定研究價值。粱啟超以為“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顧頡剛認為“我國史籍之富,舉世無比?!裎覈穼W領域尚有待開發的二個‘大金礦’,即地方志和族譜”[3]。由此可見譜牒文獻重要的學術研究和社會利用價值,而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譜牒文獻除了上述價值之外,還具有自身獨特的研究意義。

1.1海外華僑華人尋根問祖的主要依據

華僑譜牒文獻續寫著家族的繁衍史,記載著家族遷移的過程與華僑華人的海外移民史。家族淵源和世系圖表是譜牒文獻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也是海外華僑華人尋根問祖的主要依據。譜牒對于海外華僑華人來說是根的象征,特別是在廣東、福建等地僑鄉,尋訪家族譜牒是華僑歸鄉后要做的一件大事,譜牒已成為海外華僑華人與僑鄉鄉親之間的一個重要感情聯絡載體。

1.2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譜牒文獻大都包含家規族訓的內容,對于規范人生和教育子女有著積極的意義,古代顏氏家訓、柳氏家訓等即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海外華僑華人遠離故鄉文化環境,為了讓下一代傳承勤勞節儉、互幫互助等中華文化傳統,譜牒就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由于當前海外華僑華人新生代對譜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參與熱情不高、家族意識日漸淡漠,因而更需要加強修譜意義的宣傳,激發新生代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1.3增進海外華僑華人的民族認同感

中國傳統社會主要以家族為社會基礎而構成,對家族的認同即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通過譜牒文獻辨別宗族成員間的血緣疏密、長幼尊卑的次序,將有利于增進海外華僑華人的宗族認同感,進而增進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從而加強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的聯系與溝通,促進中外友好關系以及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編修族譜家譜等成為僑鄉聯系海外華僑華人的“統戰家書”。[4]

2 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的形成

華人移民海外歷史悠久,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諶離國……”[5]說明華人自西漢即已交通東南亞,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通航,華人零星地流落于東南亞各地。至唐末歷經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由于社會動蕩,迫使東南沿海大量人口為避戰亂旅居東南亞一帶,而大規模移民東南亞則始于17世紀,盛于20世紀上半葉。至清末鴉片戰爭前夕,東南亞華人人口已達150萬之眾,特別是清廷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被迫簽署《中英北京條約》,允許華工出洋,到20世紀前期,先后有200萬華工前往東南亞一帶謀生。據學者估計,至20世紀20年代,東南亞華人約有510萬人,主要分布于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移民的祖籍地以廣東和福建居多。[6]

隨著海外華僑華人人口的不斷增長,清末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會逐漸形成,華人社會有固守傳統的習慣,在語言文字、教育、風俗習慣上沿用祖(籍)國的傳統,主要通過宗親社團開辦宗族華文教育、編修族譜、舉辦民俗活動等進行文化傳承。宗親會是從19世紀初東南亞華人社會中的“館、堂、會、祠”發展起來的,是以姓氏為紐帶組成的血緣性組織,與同鄉會、商會、同業公會等共同構成海外華人社團。宗親會視編修族譜為宗族大事,規模較大的宗親會內部再劃分各族分支,每個分支都嚴格按照族譜中的繼承順序及有關規定,設有各自的祠堂、財產和祭拜禮儀。[7]根據美國學者斯金納的調查報告,在爪哇有幾千個華人追溯其祖先時可達12代,只是1740年荷蘭對華人大屠殺及后來的動亂才使家譜的記載中斷。[8]東南亞一帶的宗親組織譜牒文獻有兩種類型,其一是超地域的血緣組織,無論來自何地,只要是同宗同姓均可參與組織并可被族譜收錄,如,南洋江氏總會的《江氏族譜》、新加坡顏氏公會《顏氏宗譜》;其二是基于血緣與地緣相結合的宗親組織譜牒文獻,如,同美社的《同美社家譜》、新加坡黃氏公會的《瓊崖潘氏族譜》等。[9]東南亞一帶產生的譜牒文獻記載了一些重要的海外華僑華人生平經歷,為補證史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如,《東山薛氏家譜》記述了19世紀初新加坡福建幫開山功臣薛佛記(1793~1847)興建恒山亭的經歷與貢獻,《海澄峨山陳氏家譜》則記錄了19世紀中期陳篤生(1798~1850)創辦天福宮以及行善濟世的事跡,譜中載“特授英國實叻甲爵”[10]。實叻即今日新加坡,甲爵即太平局紳,陳篤生是新加坡華人受英國賜冊為太平局紳的第一人,也是早年福建幫地位最為顯赫的領袖。族譜還記載了陳篤生的后人的名表與生卒年月日,對于研究這位在新馬社會曾有過重大影響的大家族的歷史提供重要的線索。

與此同時,華僑華人的移出地——僑鄉的譜牒文獻也對家族海外移民的具體信息甚至是海外華僑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都有所記載。如,《魯國顏氏譜史宗親錄》記載:僅僑鄉福建永春東平鎮顏姓在東南亞一帶的人口就有八百多戶六千多人,親錄中還記載了海外鄉親的生卒年月、性別、年齡、婚姻、家庭、社會地位、直系親屬以及再遷移去向等詳細信息,據不完全統計,類似譜牒文獻僅永春一地就有四十部以上。[11]再如僑鄉海南文昌中臺村的《吳氏家譜》中也記載了大量吳氏宗親下南洋的歷史信息,“世澤,生:同治壬戌年(1862年)十二月二十日子時;卒:暹羅寒瑤港,于光緒癸巳(1893年)十月初八亥刻,葬:揀葬東邊,坐西……”譜中記載客死南洋的宗親比比皆是,僅清代中后期被收錄譜中、有名可考的就不下30人。[12]至此,海內海外兩地記載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譜牒文獻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

由于東南亞的華僑華人移民歷史悠久、人口眾多,而華人社會較其他移民地區更注重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一些在大陸地區已經失傳的民俗甚至可以從當今東南亞國家中去尋找發現。近年來,東南亞華僑華人新修、補續家譜的風氣日漸濃厚,尋根問祖活動頻繁,特別是一些宗親社團為增進宗族情誼、求本聯親,編修譜牒成為社團的一項重要任務。東南亞宗親社團編撰的今譜在內容編撰上趨于譜牒合一,不另立“世系圖”,在每人的名下即作簡介,如生卒、婚姻、學歷、經歷等等,詳略不均,一目了然。

3 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的收藏現狀

現存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譜牒文獻主要收藏于國內外各大文獻機構之中,其中,國內部分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港澳臺地區,國外部分主要分散于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等地。

《中國家譜總目》中的統計表明,上海、臺灣和北京是收藏中國譜牒文獻最多的三個地區,其中涉及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總量達一半以上。在國外,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以及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等國均有中國家譜的收藏。[13]上海圖書館共收藏有約22,000種、110,000余冊譜牒文獻,是國內外收藏中國家譜(原件)數量最多的單位,其中有關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譜牒約為10,000種,該館還開發了家譜數據庫供海外華僑華人在線查詢。[14]國家圖書館譜牒文獻收藏總量超過3000種,其中,福建、廣東兩省僑鄉的家譜有25個姓氏40余種,涉及地域包括福建的晉江、福州、閩侯、長樂、浦城、傅巖、侯官、平潭、武平、梅溪、邵武、閩清、莆田、上杭、惠安、崇安和廣東的潮州、香山、嘉應、順德、曲江、番禺、龍川、恩平、南海等地,涉及地區大多數是著名的僑鄉。根據《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閩粵僑鄉卷》(17~34冊)一書記載,對研究清朝至民國間福建、廣東等地的社會狀況、宗法制度、人口變遷、人物傳記以及中外交通史、海外華人移民史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5]中山圖書館館藏譜牒文獻1100多種、4000余冊,館藏廣東、廣西、海南境內僑鄉多種譜牒文獻。大陸境內的浙江圖書館、福建圖書館、海南圖書館以及東南亞沿海僑鄉各級各類文獻機構均收藏有數量不等的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臺灣地區主要有臺灣故宮博物館圖書文獻館、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圖書館、臺灣“中央”圖書館、《聯合報》國學文獻館等機構;香港主要有香港歷史檔案館、香港大學圖書館、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等機構。[16]港澳臺地區的譜牒文獻與大陸東南亞沿海地區聯系密切,由于該地區海外移民活躍,其中涉及東南亞華僑華人的文獻數量比例很高。

日本、美國和東南亞各國是國外譜牒文獻收藏較為集中的國家和地區。日本主要有國會圖書館、東洋大學圖書館、東洋文庫;美國主要有美國猶他州家譜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機構,其中,猶他州家譜圖書館一館即收藏中國譜牒文獻達17,000種以上,其中約略有2/3的譜牒文獻與東南亞華僑華人有關。東南亞一帶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相關文獻收藏較多,以公藏文獻機構與宗親社團收藏為主。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館藏為例,該館收藏有《賴氏淵源考》《陸氏族譜》《王氏立姓開族百世譜》《南洋吳氏宗譜》《嵋山田內呂氏家譜》《砂羅越彭城劉氏族譜》及《福建省安溪縣榜頭白氏族譜》等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百余種。[17]

綜觀海內外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的收藏現狀,隨著國內外文獻利用需求的增長、專家學者的日益關注,業已形成一批重要的文獻收藏重鎮,但總體來說國內的譜牒文獻整理與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相關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譜牒文獻散布于海內外各大文獻機構。由于譜牒文獻多為私修,印數不多,產生于民間也主要保存于民間,有的甚至秘不示人,雖然民間收藏的總量不小,但尚無明確統計?,F存于世的東南亞華僑華人譜牒文獻多為晚清民國時期所編修,經歷多次戰爭、水火蟲蛀以及人為破壞,一些譜牒文獻散佚嚴重,急需加強整理與妥善保管。

4 整理措施

4.1加強收集力度,擴大收集范圍

文獻機構在收集譜牒文獻過程中,除了要加強對公開出版文獻的采購力度,還應熟悉其他館藏并建立合作機制,進行復制、交換等資源共建共享。此外,由于譜牒文獻的私家性,一些譜牒文獻難以通過購買等方式進行收集,這就必須加強譜牒文獻重要性的宣傳,特別是要加強對海外華僑華人的宣傳,鼓勵民間捐贈,并設立獎勵制度以此推動捐贈行為持久廣泛地深入。

4.2編制專門的目錄、索引等工具書

充分利用《中國家譜總目》等現有大型工具書,開發東南亞華僑華人專門的譜牒文獻目錄、索引、指南等多類型工具書??砂春M庖泼駚碜缘淖婕?、住在國、再遷移國以及重要人物等主題編制工具書,詞條內容與索引更為詳細,線索更為明確,以便不同的需求與利用。此外,針對僑鄉大量散布的民間收藏,考慮到文獻的征集難度,應首先注重對相關文獻進行全面統計、編制詳細目錄,去除重復與冗余,為以后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征集打下基礎。

4.3譜牒文獻的數字化、網絡化勢在必行

為方便海內華人查找利用譜牒文獻以及更好地保存與利用文獻的目的,加強譜牒文獻的數字化、網絡化勢在必行。當前,大型文獻機構的館藏譜牒文獻的數字化、網絡化工作較有起色,但一些地方文獻機構和散布于民間的譜牒文獻限于人力財力等原因,文獻保存現狀不容樂觀,急需加強投入來改善保管條件與進行數字化工作。此外,由于相關東南亞的華僑華人譜牒文獻呈現跨國、跨機構散布的特征,為便于檢索利用,建立一個網絡聯合目錄很有必要。

4.4加強譜牒文獻的信息挖掘

首先,應對譜牒文獻中蘊藏的各類信息進行深入挖掘與標引揭示,對每種譜牒文獻的譜籍、姓氏、題名、主題、編修者、編修時間、版本、堂號、卷冊數、裝訂形式、始祖、始遷祖以及分類號、索書號、財產登記號等信息進行詳細著錄。此外,應對一些信息量較大的譜牒文獻進行內容提要著錄,對文獻中的華僑移民經歷、知名僑領信息以及蘊藏的書法、繪畫、文藝、地理等信息進行充分揭示。如,一般譜牒文獻大都有先祖或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的畫像、禮贊、小傳、列傳等,這些繪畫、書法和傳記作品富含一定的文學與藝術價值,值得揭示與挖掘。其次,結合華僑志、地方志、人物志以及其他文獻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跨庫文獻多途徑檢索,以方便使用者在查找利用時進行文獻的相互印證與比對。

4.5推進譜牒文獻利用的商業化進程

除了要推進公藏機構對譜牒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譜牒文獻商業化是滿足當今社會多樣性需求的一個重要趨勢。當前,世界各地從事譜牒文獻的商業機構規模較大的達數十家,以家譜網(Ancestry.com)為例,該網站去年營業收益達5.4億美元,其主要業務是面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華僑華人提供尋根服務。[18]而歐洲也產生了諸多提供譜牒文獻查找與利用數據提供商,提供包括全球華僑華人在內的婚姻、死亡和人口普查資料。相比之下,國內的譜牒文獻商業化進程還遠未滿足社會需求,除了資源建設之外,管理手段與服務方式還需要向國外公司學習與借鑒。只有推動公私兩方面的譜牒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共同發展,才能相互促進,從而保障社會需求。

4.6增強海內外交流與合作

1976年美國出版了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所寫的一部家史小說《根》,作者經過12年的考證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祖先,自此全球掀起了一場“尋根熱”。隨后世界各地成立了一些譜牒文獻研究機構、譜牒研究刊物,并召開多次譜牒研究大會。如,宗親會刊和1984年成立的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于1980年召開“世界族譜會議”,1983年以來臺灣召開過5次“亞洲族譜學術討論會”等,而全球收藏華人譜牒文獻最多的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圖書館正在籌備建立全球華人家譜數據庫,制作了“個人祖先檔案”軟件,并提供中文版本供華人自行編制家譜。[19]為了更好地推動東南亞華僑譜牒文獻的交流與合作,當前應注重東南亞宗親社團、譜牒文獻機構、專家學者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特別是要加強僑鄉與東南亞地區之間官方與民間的多層次交流,在譜牒文獻編修、資料交換、資源共享、學術交流等方面增強彼此間的聯系與合作。

[參考文獻]

[1]莊國土.世界華僑華人數量和分布的歷史變化[J].世界歷史,2011(5):4-14.

[2]沈新軍.試論家譜的基本特征[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63-65.

[3]尤蔚.家譜檔案,淵源及拓展[J].上海檔案,2010(12):31-32.

[4]楊寧,吳亞博.修續家譜,華人架橋傳血脈[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4-25(12).

[5]朱杰勤.中外關系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4-29.

[6]莊國土.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J].南洋問題研究,2008(1):69-81.

[7]石滄金.馬來西亞華人社團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23-27.

[8]G·W·Skinner.Chinese Societyin Thailand:An Analytical History[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1957:46.

[9]紀寶坤等.族譜與海外華人移民研究[M].新加坡:華裔館,2002:68-70.

[10]王岳紅.譜牒學論叢·第二輯[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102-113.

[11]林金枝.從福建僑鄉族譜看南洋華僑史的若干問題[J].歷史研究,1984(4):59-79.

[12]鄧玲.海南家譜與漢文化南遷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35.

[13]上海圖書館.中國家譜總目(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3.

[14]王鶴鳴.史界瑰寶不朽盛業——近百年來開發中國譜牒資源簡述[J].圖書館雜志,2001(4):15-18.

[15]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閩粵僑鄉卷(17-34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137-139.

[16]張廷銀,石劍.包蘊豐富又瑕瑜互見的家譜文獻[J].圖書與情報,2007(1):113-122.

[17]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福建省民俗學會.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M].晉江:晉江市譜牒研究會,福建省民俗學會,2005:23-25.

[18]加小雙,鮑文涵.Ancestry.com的興盛原因及相關啟示[J].浙江檔案,2014(7):16-17.

[19]王錦貴,林杉.家譜資源的發展與利用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1(2):1-4.

Formation,Collection Status and Consolidation Measures of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Wang Hua

Abstract:Research on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Since late Qing Dynasty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has gradually formed along with the growing popul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Clans compiled genealogy to heritag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re are lot of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about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n home town of overseas Chinese.Relevant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began to be produced and the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iterature organizations of domestic and abroad.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Keywords:Genealogical Literature;Oversea Chinese;Southeast Asia

中圖分類號:K82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8214(2016)04-0103-0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晚清民國華僑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4BTQ06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華(1972-),男,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公開發文40余篇,參著7部。

[收稿日期]2015-06-16[責任編輯]李金甌

猜你喜歡
東南亞
東南亞瑤族研究回顧
活捉一只“怪怪蟲 ”
戰后初期的泰國與東南亞民族解放運動
東南亞戲劇的概況與特征
閩菜“太平肉燕”飄香東南亞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奇幻迷香 尋味東南亞
美俄聚焦東南亞
東南亞標準鉀肥價格上行
東南亞鉀肥市場交投活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