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大學生職前理解學生能力的培養研究

2016-02-13 05:46岳文晉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師范大學支教師范生

岳文晉

(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

師范大學生職前理解學生能力的培養研究

岳文晉

(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臨汾041004)

理解學生的能力是指教師對教育對象的個性特征、心理素質、道德行為、學習能力以及身體狀況等方面具體把握的能力,是新世紀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而師范大學生作為未來的教師,也必須要具備理解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教師的前提條件。然而,近年來,由于多方面原因,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的能力普遍比較低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如何提高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的能力十分必要。

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能力;實習支教

師范大學生是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主力軍,是理解學生的主體。所以,新時期只有培養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的意識,不斷提高他們自身的理論修養和理解學生的能力,才能幫助他們在未來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教師。

一、理解學生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一)理解學生的內涵

理解學生既是教育的工具,又是教育的本質特質之一。理解學生這個概念,最早在教育學領域提出,主要包括非判斷性理解、發展性理解、教育性理解、形成性理解等內容。非判斷性理解,其主要特征是耐心聆聽學生訴說,不作任何判斷。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自我方向感以及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發展性理解,其主要特征是運用心理學、兒童發展學、青年社會學等方面的理論解讀學生的內心世界。其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是要能讀懂學生的心理差異和一般發展階段;二是教育者要能仔細而敏銳地觀察到學生認知和道德發展的典型階段。教育性理解,其主要特征是在評價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和潛力,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各門課程。形成性理解,其主要特征是對學生的生活和特別之處全面關心,既要與學生保持親密關系,又要有適當的距離,以便更客觀地理解學生和讓學生有適宜的自主空間。

這四個方面的理解有各自的視角:非判斷性理解強調的是傾聽,發展性理解要求知曉學生的身心特點并給予恰當幫助,教育性理解旨在正確評價學生并引導他們善于學習,形成性理解的目的是在親近與疏遠的平衡中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同時它們又是有內在聯系的:傾聽是理解的基礎,無論什么形式的理解都離不開傾聽,這意味著理解學生僅從外部觀察是不夠的,因為很多學生把真實的想法藏在心底。因此,要在傾聽與觀察統一的基礎上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既親近又保持適當距離的情況下,發展積極因素,轉化消極因素。

(二)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在實習期間與學生和諧相處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建立在與學生溝通、交往的基礎上,有效的溝通和交往可以提高師生雙方的悅納度,產生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減少師生沖突。師范大學生作為未來的教師,在畢業之前大部分人都要去進行實習支教,由于實習支教的時間較短,當地的學生在心理上很難快速地與實習支教老師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難免會產生壓力和逆反心理,而如果師范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解學生的能力,就可以克服這一困難,實現與學生的和諧相處。

2.有利于促進師范大學生的自我理解

每一個人都是在理解自己的周圍世界和理解他人中理解自己的。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最終尋求的不是對學生的一般認識,而是要獲得自身作為教師的存在意義的理解,即教師的自我理解。師范大學生在學校和實習期間提高理解學生能力的同時,擴展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會不斷地增長、豐富、更新作為一名準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促進他們的自我理解和進步。

二、促進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能力發展的策略

(一)師范大學生自身方面

1.樹立理解學生的意識

如果師范生不具備理解學生的意識,便不能運用這種意識去指引自己的行為。因此,師范大學生必須從思想上認識到理解學生對他們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要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理解學生。首先,師范生要知道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有哪些,比如理解學生的能力;其次,師范生要利用平時的假期等閑暇時間多參加教學工作,比如家教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感悟、理解學生的重要性;最后,師范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與老師交流,讓老師幫助自己逐步形成專業意識。

2.學習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

一個教師只有在理解學生理論知識的指導下,才可能做到理解學生。因此,師范大學生應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以不斷提高理解學生的能力。具體的途徑包括:師范大學生應經常翻閱一些關于理解學生方面的書籍,如《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生生理發展》等;多參加一些學術講座,尤其是關于理解學生方面的學術講座,從中了解更多的關于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充分利用學校訂購的教育類報刊雜志,學習每期里面有關理解學生方面的知識,將自己置身其中,以教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多參加學校舉辦的教育研討會,了解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教育發展動態,以擴大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知識面。

3.在實踐中增強理解學生的能力

一名教師僅僅有一些理論知識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不夠的,還應該通過多種實踐途徑去理解學生。具體的途徑包括:在實習支教的過程中,認真觀察學生的言論及行為;耐心聆聽學生的訴說;與學生保持適當距離,以便更客觀地理解學生;與其他老師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等。在實習支教后,通過看書、上網、與老師交流等方式堅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理解學生的能力。這樣,就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的能力。

(二)師范院校方面

1.從學生角度出發,開設相關課程

學校應該設置專門的課程,如《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等;安排專業老師教授這些課程,提高師范大學生在理解學生方面的理論水平;還應在平時的學習中教授師范生一些具體的理解學生的方法,如觀察法、談話法等。此外,如《教育學》《心理學》等公共必修課,應適當多增加一些課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對該門課有很大程度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進一步鉆研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奠定基礎。對于書中關于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方面的知識,老師要重點強調,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要多設計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2.盡可能舉辦多種教學實踐活動

對于全程實踐教育等實踐性強的課程來說,應該使模擬教學活動也盡量逼真些,讓同學感受真正課堂的效果;指導老師在評課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師范大學生逐步具備教師專業能力,尤其是理解學生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利用師院附中這種便利條件,讓師范生多去參加見習,使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能感受真正的課堂,而不是模擬的。而在教學活動或實習之后,學校應該安排課程對學生的教學實踐情況進行系統的總結,安排專業老師解答同學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使學生在與老師的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三)實習支教方面

1.當地學校為實習支教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實習支教學校要經常安排實習支教生參與當地舉辦的教師培訓活動,提高實習支教生的教師意識與素質;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實習支教生在實習期間也能學到相應的理論知識,如讓支教生多閱讀些教育類圖書,創設良好的上網學習環境等;多聽實習支教生講課,并指出其不足,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定期安排交流會,及時解決實習支教生在教學及管理上遇到的困難等。

2.當地學校的教師要發揮好榜樣示范作用

首先,實習支教學校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好指導作用,認識到理解學生能力對于師范大學生專業化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重視對于師范大學生理解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要主動與實習支教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使他們與新課改接軌,盡快地成長起來;其次,當地學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要積極地幫助和引導實習支教生理解學生,與支教生分享自己在理解學生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實習支教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當支教生在實際理解學生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給予幫助。

[1]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洪顯利.教育心理學的經典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唐恒鈞.頂崗實習中師范生專業素質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

[4]李國棟,陶建清.實習支教:優化師范生專業素質結構的有效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0(4).

[5]王卓亮.師范大學生職前內隱勝任力的結構與培養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25(3).

[6]張澤洪.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背景下師范院校教育類課程體系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2012(6).

G642

A

1673-0046(2016)5-0151-02

猜你喜歡
師范大學支教師范生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華南師范大學作品
重視首因效應,引導支教初見
重視首因效應,引導支教初見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糧儲扶貧 支教圓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