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大學生人格教育的現實之思

2016-02-13 13:58鄒歡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健全人格人格價值觀

鄒歡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廣州510631)

對大學生人格教育的現實之思

鄒歡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廣州510631)

健全人格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當前,我國大學生人格現狀總體是好的,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但隨著社會轉型期帶來諸多動蕩的因素,給大學生人格扭曲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的任務迫在眉睫。同時,人格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文章通過對人格教育與個人價值追求關系的探討,實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人格發展的規律來推進高校大學生的人格魅力的塑造。

價值;大學生;人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教育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梢?,愛因斯坦對學校的教育功能的理解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和諧的、健全人格的人。然而,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原有的道德體制也遭遇了沖擊,社會上不時出現某些大學生抑郁、自殺、傷害他人事件的報道。這不由得讓我們反思,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格的缺失,都值得我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性思考。

一、人格和人格教育

(一)“人格”詞義的闡釋

“人格”是一個詞意豐富的詞,最初來源于拉丁文的“person”,原意是古希臘、羅馬時期演員表演時戴的面具。后來,心理學沿用“面具”的涵義,轉用為人格。據張岱年先生考證,在我國古代典籍中也沒有“人格”這個詞的解釋,但有“人品”“品格”等,中國講的“格”強調的是做人的方式。我們現在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真理,也要靠“人格的力量”。目前,在我國理論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和使用人格:1.中國典籍中提到“人之格”的,見于《禮記·緇衣》,“言有物而行有格”“行有格”即是行為有方式,等于做人的“規范”。在中國道德教育中,把“人格”看成是一種代表“為人”的形式。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把培養完美的圣賢、君子人格作為最高的追求境界。2.在倫理學上,作為一個范疇,是道德上的權利和義務的主體,一般認為高于個性的概念。它的普遍意義大于個性,但個人的人格相同而個性則相互有差異。此詞義常用以表明人的道德品質。在這里,人格是個人以特定的行為模式表達出來的關于自身精神價值(在一定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統一體)的自覺意識,或者說人格就是一個人做人的資格和為人的品格的總和。就這個意義上而論,它是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形成的。3.在法律范疇內,人格是人的一種權利,即“人格權”表示法律給予不可分割的權利。同時,法律人格的另一面是作為公民去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即人格是權利和義務的統一。由上可見,“人格”是一個具有多重性的概念。從上面的論述來看,人格是用來規定人或描述人的,而人是一個完整的、立體的、現實的主體,因此,我們應該從人的各種規定性出發來抽象概括出人格的含義。

筆者認為,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一種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在適應環境時所呈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動機等情感方面的一個有效的整合,是個人在社會化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個人特色思想、情感及行為的模式。

(二)“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應有之義

二、當前大學生人格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理想、信仰的缺失

理想是人為之奮斗的目標,信仰是表達人們行為對象的名詞,是人們至愛的情感、至信的知識、至誠的價值觀念所組成的思想觀念體系,是我們持之以恒的動力。大學生是當代知識青年的主體,肩負著建設偉大中國夢的重任,當前我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追求的是共產主義信仰。但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一些大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而且,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都很重要且當前人類文明視如珍寶的事物,那就是我們的大學生冷落了信仰。

(二)社會責任感的淡化

國家是由個體組成的,國家的發展與每個人對社會的關注是分不開的。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個體健全人格的標志之一。我們的社會正處在利益深刻變動的轉型期,價值取向的天平倒向了個人利益的一邊,使得一些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遭到侵蝕,政治冷漠、愛心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心理素質的弱化

穩定的心理素質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關鍵。而現在的一些大學生卻缺乏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緒經常起伏波動,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極端。大學生中抑郁、自殺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有因其論文答辯未能通過,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有因承受不了就業壓力而結束自己生命的;也有因自卑心理而把屠刀伸向同學的。我們在惋惜的同時,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更多的是擔憂。

(四)人際關系的扭曲化

人際交流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與他人聯系的重要的互動形式,我們常說,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交流。在家庭因素、社會環境的影響下,不少大學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自卑或者自大的人格傾向。而且,大學生群體思維開闊、個性獨立,但也往往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性。如果不能適時、適當地引導大學生人格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痛心的莫過于“同室操戈”的悲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上演。諸如網絡上的流行語“感謝室友四年的不殺之恩”,就是一個典型的人格缺失的縮影。

銀杏外果皮是銀杏種子硬殼外面的肉質皮層,俗稱白果衣胞[3],通常情況下只取其仁,而將外果皮丟棄,既污染環境,又浪費了資源,因而有必要對其開展研究,實現其綜合利用。目前有關銀杏外果皮研究多側重于非揮發性化學成分,從中分離得到黃酮、脂肪酸、銀杏酚酸等多種類型化合物,而對其揮發性成分的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則鮮有文獻報道[3-5]。筆者對銀杏外果皮揮發性化學成分的組成及生物活性開展了研究,旨在為更好地利用銀杏外果皮提供依據。

三、人格教育對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人格是由現實的我、真實的我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個健全自我的外在表現形式,是真、善、美的凝結,是生活環境和社會關系的化身。健全、理想人格的塑造,對于大學生追求人生價值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為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價值實踐的可能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價值層面上的要求,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的提煉。它覆蓋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我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規范,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行為的標準。而個人的行為正是個人人格特征的體現,如果一個人沒有健全的人格,就不會做出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事情,也就不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同,更談不上為建設偉大中國夢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們要重視人格教育,把人格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位置,把塑造個體健全人格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從而為塑造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價值實踐的可能。

(二)人格教育使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價值主體成為可能

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里,人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主體,要取得成功,往往取決于一個人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自身角度來看,人格素質的高低對個人的成長和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堅忍不拔的品質、強烈的責任感等人格因素在個人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這些特質雖然不如其他顯性的因素明顯,但正如我們熟知的“冰山理論”一樣,作為人格特質的這些因素往往是淹沒在水平面之下,是我們平時看不見的,然而這些卻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全的人格品質,哪怕知識再高、技能再強,他取得的成就也是短暫的,也難以維持。因此,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關鍵差異不是智力、能力的差別,其人格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F實社會中,我們都渴望成功,但有時又找不到成功的立足點。既然人格因素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就必須得到重視。只有發展健全人格的個人,才能更好地促進人自身這個價值主體的發展,為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價值主體的可能。

四、人格發展規律對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啟示

健全人格是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同時,人格教育活動是一項完善個人價值觀的價值實踐活動。如何遵循人格發展的規律來引導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實踐活動,是當前高校教育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人格發展的階段性

人格的形成與發展是伴隨人生階段的。西方的學者對人格發展的階段性研究有許多觀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段論、國內學者人格發展十階段等等。人格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個體生理規律下的必然特征。但是,無論人格發展到哪個階段,我們要做的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特定階段的人格教育作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他們正處在一個既想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展示自己獨立人格的一面,但社會的消極影響也極其容易誤導他們的價值取向,從而形成扭曲的人格形態。對此困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突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格教育,通過在課堂內外的教育,把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擺在核心位置。

(二)人格發展的目標定向性

目標定向性的作用普遍存在于對模范人物或英雄人物的崇拜上。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獨立的人格日益增強,獨立行動的欲望也在增強。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常常遭受失敗??墒?,他們內在的本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于是他們就不斷樹立起模仿的人物。俗話說“身教重于言傳”。人格發展的目標定向性,提示我們把模范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樣板和標準樹立起來,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良好人格的影響和感染,進而建立起與榜樣一致的良好人格。尤其在學校中,特別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人格對學生心靈感染,進而影響他們人格的塑造,這是任何教科書、道德格言、獎懲條例所不能代替的。正如俄國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教師的人格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力量”。

(三)人格發展的自我需要性

個性鮮明是人的特性,也是我們人格發展里面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我們每個人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的人格發展需要也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人的需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大學生在人格塑造的過程中,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或者不同的人在同一時期對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個人的潛能、創造力、理想、信念等需要的實現與人格形成有密切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施教,以達到最優效果。

(四)人格發展的可塑造性

高校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們接觸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希望能夠獨立地參加到社會實踐中。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否就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一經形成就無法改變?馬克思認為:人與環境都是人的實踐的產物。實踐是人的本質規定性,人在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實踐的存在物。人的行為、態度和心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來源于社會,根據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經驗不斷地形成符合自己的人格特性。也就是說,個體人格的形成是可以根據社會的實踐活動塑造的,那么,如何利用人格發展的可塑性規律來實現對個人正確價值觀的教育,是我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五、結語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作為價值主體的人是必不可少的,而人格素質又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格教育如何利用人格發展規律的特點來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說它是理論問題,因為我們只有在理論的高度上去探討人格教育,才能為高校的人格教育提供理論指導;說它是實踐問題,因為我們只有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才能不斷地發現人格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大學生的人格提供一個正確的發展模式。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3]馬兆明,王彩云,潘恩群.人格教育[M].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7. [4]許惠英.人格教育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5]賈馥茗.人格教育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6]榮敏.論人格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J].煤炭高等教育,2008(6).

[7]張道明,劉福芳.論人格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8(12).

[8]楚群山,廖小燕.試論人格榜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1):40-43.

[9]童茜.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6).

G641

A

1673-0046(2016)10-0052-03

猜你喜歡
健全人格人格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列寧的偉大人格及其當代意義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之探微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