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喪葬淺議

2016-02-13 13:58王金格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子貢莊子天地

王金格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710100)

《莊子》喪葬淺議

王金格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710100)

本文以《莊子》中的喪葬現象為研究對象,梳理出了《莊子》文本中的五處喪葬書寫,分別是秦失吊老聃、子貢吊子桑戶、孟孫才葬母、莊妻之死、莊子將死。這五次喪葬活動,體現出薄物質、薄程序和薄情感的薄葬觀念。這種喪葬觀念根植于《莊子》的死亡觀:死生一體、死是復歸自然、死是解脫。死亡觀又是其宇宙觀的反映,《莊子》的宇宙觀從時間和空間兩大維度折射出大宇宙背景下個人生命的存在狀態與價值,具有強烈的現代意義。

《莊子》;喪葬;喪葬觀;死亡觀;宇宙觀

“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濒斞赴选肚f子》置于如此高的地位,卻并無夸張之嫌。先秦諸子散文莫不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與哲學價值,《莊子》的獨特性在于它能夠出“奇”致勝,從語言到內容到思想,無不透露出一種反叛者的奇譎氣質。筆者把關注點置于頗能體現《莊子》之奇的“喪葬”現象之中,試圖通過《莊子》中的數次“喪葬”描寫來探求莊子的喪葬觀,進而上升到他的死亡觀,乃至宇宙觀。

一、《莊子》中的喪葬書寫

喪葬是指人死后的尸體處理及其有關的禮儀習俗?!肚f子》中的喪葬書寫有五處,分別是秦失吊老聃、子貢吊子桑戶、孟孫才葬母、莊妻之死、莊子將死。其中,“莊子將死”一處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喪葬敘述,但它和喪葬又高度相關,直接展現的是莊子對自己葬禮的要求,最能體現莊子的喪葬理念,故將其也歸入《莊子》的喪葬書寫中。

秦失吊老聃主要講了老聃死、秦失往吊的故事,秦失作為老聃的方外之友,在其葬禮上三號而出,引起弟子之疑,故起門人之問。秦失的回答先從那些號啕痛哭的眾人入手,指出眾人的行為是“遁天倍情”,接著由老君之死推演至普遍意義的死亡,提出了“薪盡火傳”的觀點。具體如下:

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言而言,不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生主》)

子貢吊子桑戶的故事涉及到了孔子及其得意門生子貢?!肚f子》中的孔子及孔門弟子形象研究是莊學研究的一大重點,可以肯定的是,《莊子》中的孔子形象并不完全是孔子的真實形象,它隱含著莊子及其后學出于本門需要而進行的種種藝術化處理。本文的著力點不在此,而單就這則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來說,他是個能充分認識己身不足甚至甘愿自貶為“天之戮民”的人。子桑戶死,孔子派子貢往吊,子貢認為桑戶之友編曲又鼓琴的行為不合于禮,歸來向老師匯報,孔子非但不為弟子辯護,反而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疣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異物,于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ā洞笞趲煛罚?/p>

孟孫才葬母的故事被內嵌于孔子和顏回的對話當中。如果說子貢吊子桑戶的故事中孔子的形象被扭曲了,那么和顏回對話中的孔子形象則更多的是被“莊子化”了,也就是說,他的言論更多地代表了莊子的觀點。顏回認為“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便是缺少了處喪的基本要素,而孟孫才卻在缺少這三要素的前提下成為了以善處喪聞名于魯之人,顏回不解,求問于師,孔子答:

夫孟孫氏盡之矣,進于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烏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于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大宗師》)

莊子妻死、莊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廣為流傳,成為《莊子》最具代表性的寓言之一,最能凸顯莊子的不拘氣質,具有深刻的哲學意蘊。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距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保ā吨翗贰罚?/p>

莊子將死之時和弟子的對話,最為直接地展現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如果說《莊子》中他人的喪葬不足以體現莊子獨特喪葬觀念的徹底性,那么無論是前面面對妻子的死亡還是這里面對自己的死亡,都使得其理論在保持著浪漫氣質的同時也更加令人信服和感嘆。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鼻f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列御寇》)

二、《莊子》的喪葬觀

上文所梳理出的《莊子》的五次喪葬活動,都透露著一股強烈的反叛氣息,隱藏在《莊子》另類喪葬活動之后的是其與眾不同的喪葬觀念,這種觀念歸納說來就是主張薄葬。

考察莊子時代的喪葬之禮,可以從《墨子》、三《禮》等入手?!赌印返摹豆澰嵯隆穼Ξ敃r的喪葬之禮有如下描述:“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如果將這樣的葬禮追求歸于物質層面的無限度投入,必須指出,當時人們的要求可不止于此,他們還要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哭泣不秩聲翁,垂涕,處倚廬,寢苫枕塊,又相率強不食而為饑,薄衣而為寒,使面目陷陬,顏色黧黑,耳目不聰明,手足不勁強,不可用也?!薄赌印分卦诿枋龊裨岈F象,從而批駁之,所以讀者看到的多是一種全景式的葬禮概說。要了解莊子時代葬禮的具體儀軌,便要參考三《禮》了。

從三《禮》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套完整周密的喪葬制度大致分為以下兩類:喪葬之禮和喪服之禮。喪葬方面的規定體現為程序化的橫向規定,按照逝者逝去之后的時間走向,一步一步地完成整套禮儀。從人初死之時的招魂,到為死者凈身的浴尸,到給死者口中放入或貝或米的飯含之禮,再到小斂、大斂,再到朝夕奠、朔月奠、薦新奠,再到為死者擇地擇日的卜筮葬居葬日之禮,再到葬日前兩天夜里的既夕哭,再到葬前一天的朝祖廟,再到他人向死者贈送陪葬之物的贈之禮,最后到埋葬死者的大遣奠,十分繁復。喪服之禮主要表現為等級化的縱向規定,按照與死者關系的親疏遠近劃定不同的等級,再由等級決定所衣之服。喪服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形式。

與《墨子》中的描述和三《禮》中的規定相比,《莊子》中的喪葬顯得十分獨特,是典型的薄葬。這薄葬不僅是薄物質投入,更是薄程序、薄情感。世人所遵循的一套禮儀制度,到了莊子這里,完全浪漫化。世人之葬需要棺槨,莊子干脆就把寥廓之天地作為自己的棺??;世人之葬需要連璧和珠璣等陪葬之物,莊子索性就把日月星辰以及天地間的萬物作為自己的陪葬;世人害怕死后為烏鳶食而深埋于穴,莊子卻像個頑皮的孩子,率性地捅破這層人們用來自欺欺人的窗戶紙:“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鼻f子身體力行地去消解死后世界的神秘,引領人們正視死亡這一不可避免的事實。既然喪葬無需神秘而隆重,那么喪葬之禮也就不必大費周折了。薄情感比薄物質、薄程序的含義更進一層,即要求人們不要為逝者的離去而過分悲傷。秦失認為,哭老聃的眾人是遁天倍情,不知安時而處順,所以遭受著使悲哀浸透心靈的遁天之刑。孟孫才為社會環境所拘,故在禮儀上遵照通行的喪葬之禮,從而贏得那些只看表面現象的人們的贊譽,但他深諳死生不二的道理,明了隱藏在死亡背后的“化”的內蘊,故能做到不哀不戚。不哀不戚尚不能達到薄情感的最高境界,《莊子》更指出了要為逝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歡喜。這是《莊子》喪葬最大的反叛性和創新性之所在。子桑戶的兩個好友在桑戶的葬禮上編曲鼓琴,莊子在妻子的葬禮上鼓盆而歌,無不展現著臨喪而喜的姿態,這種喜并非源于對逝者的憎惡,而是發自內心地為其重返于天地之真而欣慰。這是參透死生玄機、天地奧妙的智者之所為。

三、《莊子》的死亡觀

莊子薄物質、薄程序、薄情感的薄葬觀念背后,是其超脫的死亡觀念。莊子的死亡觀,可以從其五次喪葬活動中概括出三點來,分別是死生一體、死是復歸自然、死是解脫。這三點又可以和《莊子》一書中的其他論述互證。秦失吊老聃之時認為“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養生主》)。適來指老君之生,適去指老君之死,能做到安時而處順是因為填平了生死之間的溝壑,把死生看成了一體,正如以禮葬母而中心不戚的孟孫氏的“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他用一個“化”字,強化了死生的浪漫色彩,又用“覺夢”來比“死生”,消解了死生的神秘意義。死生在他們眼中,或者說在莊子眼中,并不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極端。能做到齊生死,才能夠去憂懼?!兜鲁浞菲f“死生為一條”,《天地》篇說“死生同狀”,都是莊子齊同生死觀念的表述。為了做到齊同生死,莊子將生死形象化,認為生死就像“晝夜”的更替一般,或者像“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至樂》)。

子桑戶之友在其死后高唱“而已反其真”(《大宗師》),明確表達了對于友人重歸自然的羨慕之情。在這二人的眼中,死亡是對自然的復歸。莊子在妻死時鼓盆而歌的寓言更是對死是復歸自然這一觀點的大寫注腳。天地之間本沒有人之生與人之形,由無生無形變而有氣,進而有形,進而有生,進而有死,所以死不過是人生時所聚之氣又消散于天地自然之中,是死亡把人帶他回來時的地方,是死亡使人得以欣欣然回歸天地這個巨室之間。莊子順應天道自然,也想在死后寢于天地之間,與日月星辰為伴,這種豁達并非佯裝,而是明了生死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后流露出的真實情感。人之生是“道與之貌,天與之形”(《德充符》),沒有天道,沒有自然就無所謂氣之積聚,無所謂生。氣的聚散理論使得死生都與天地自然緊密相連,“圣人之樂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刻意》),“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至樂》)。

死是解脫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子桑戶的寓言中。子桑戶的兩位友人在感嘆桑戶已經復歸自然的同時,為自己還處在人世而感到悲哀。由此可見,人間并不宜居。人之生就像是長了一個大腫瘤一樣,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與之相比,死亡像是腫瘤的潰散,倒是暢快的解脫。為了消解死的恐怖意義,《莊子》一書還數次強調生的痛苦與累贅?!胺虼髩K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宗師》),自然賦予人生命似乎就是為了讓其勞苦,只有死才能讓他得到休息。生時不僅有勞苦要負擔,還有憂愁要承受,“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久憂不死,何苦也”(《至樂》)。同篇中的髑髏寓言更是用一種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把死的快樂提升到了南面王樂都不能及的地步。

四、《莊子》的宇宙觀

莊子的死亡觀和其宇宙觀緊密相連,正是因為其宇宙觀足夠宏闊,才能把死亡看得更加透徹。莊子的宇宙觀包括生生不息的時間觀和高遠寥廓的空間觀。這種宇宙觀念本身就具有超前性,所以它的現代意義也就更加深遠和豐富。

秦失吊老聃的寓言最后,秦失提出了“薪盡火傳”的觀點。遁天倍情者不能從親友的死亡中跳脫出來,放眼去看汩汩向前的歷史長河。莊子妻死時莊子的豁達,是因為他看到了生命處在無休止的運動變化當中。氣的聚散循環往復,如同四季之交替。個人生命與人類生命的微妙關系詩意地呈現在了這里,宇宙大視閾下,人們無需汲汲于生命之短長,而是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思考,該如何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留下自己絢爛而又獨特的一筆。莊子在久遠的戰國時代便能夠跳出一般人的狹小圈子,從整個人類命運的角度觀照個人存在的終極意義,實在是具有先知一般的智慧和膽識。

莊子高遠寥廓的空間觀來源于他對氣的理解。正是把氣看作人得以生的依據和天人相通的媒介,《莊子》一書便有了通天地之一氣的宏大境界。莊子要以天地為棺槨,何其高大,以日月為連璧,何其耀眼,以星辰為珠璣,何其燦爛!非擁有崇高視野之人,難以出此浪漫之語。子貢吊子桑戶,歸而問于孔子時所提到的方外與方內之別,正是視野高遠之人和矜乎名聲、牽乎形制之人的區別,世人久纓塵網之中,囿于人情世故、禮儀制度,不曾突破束縛,徜徉于無何有之鄉。

生生不息的時間觀和高遠寥廓的空間觀都強調“大”。生活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中,胸中沒有大的格局,只會為塵世的繁雜瑣碎所淹沒,沉溺于自己的小小世界,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于是一遇到看似難以克服的障礙,就認定自己已到窮途末路之時,從而灰心喪氣甚至了結生命。莊子的宏闊宇宙觀就是要給生活中的絕望者一個全新的視野,讓他們跳出自己搭建的城堡,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無窮,飄飄然欲與大鵬共同展翅,遨游于自由寥廓的境地。這便是《莊子》最重要的現代意義。

[1]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75.

[2]徐吉軍.中國喪葬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3]譚家健,孫中原.墨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32.

I206

A

1673-0046(2016)10-0195-03

猜你喜歡
子貢莊子天地
子貢文化心理釋義
不知不識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恥下問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拾天地之荒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