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草栽培下果園土壤酶活性與肥力因子的關系

2016-02-15 14:25方凱凱賈曼莉杜毅飛王志康李會科
江蘇農業科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通徑分析酶活性生草

方凱凱 賈曼莉 杜毅飛 王志康 李會科

摘要:為探究生草栽培下土壤酶活性與肥力因子的關系,通過短期室內培養法測定蘋果園清耕、蘋果‖百脈根間作、蘋果‖白三葉間作、蘋果‖小冠花間作、蘋果‖雞腳草間作這5種管理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質變化和4種土壤酶活性。結果表明,土壤剖面中4種酶活性的變化趨勢是表層明顯高于下層。土壤酶活性與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土壤pH值呈極顯著負相關。通徑分析結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對纖維素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數從小到大依次為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pH值>速效鉀含量,有機質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影響土壤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而速效鉀含量和pH值含量的直接和間接通徑系數相對較小,是影響土壤酶活性的次要因素。

關鍵詞:生草;肥力因子;通徑分析;酶活性

中圖分類號: S812.8;S158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8-0461-06

土壤酶常以穩定蛋白質形態存在,是具有高度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劑,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學過程都是在土壤酶的作用下進行的。土壤酶素參與包括土壤生物化學過程在內的自然界物質循環,既是土壤有機物轉化的執行者,又是植物營養元素的活性庫[1-5]。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營養循環過程的速率[6-7],可作為土壤生物功能多樣性的指標[8]、土壤生產力[9]和微生物活性潛力的指標[10],土壤酶活性能夠及時反映土地利用和生物的改變[2]。因此,研究土壤酶活性,有助于了解土壤的供肥能力,并可用其作為評判土壤肥力的輔助指標。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狀況的關系歷來為各國學者所關注,但目前所用的分析方法多見于簡單相關、多元回歸分析。應用通徑分析不僅能測定兩變數間的相互關系,而且還能給出原因對結果的重要性,并可將相關系數分解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提示各個因素對結果的相對重要性[11-12]。通過通徑系數的大小與正負來表示自變量對應變量的大小與方向,且通徑系數之間可進行相互比較,比相關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11-14]。

長期以來,酶活性研究已成為土壤學的研究熱點,但國內外學者對酶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農田[15-16]、森林[17-18]、草地[19-20]生態系統,對生草種植下的蘋果園生態系統的研究還較少。本研究以渭北黃土高原蘋果園為例,對4種生草栽培下的土壤不同酶活性及理化性質進行深入的探討,應用通徑分析方法定量解釋土壤酶活性與理化性質之間的相關關系,以期進一步闡明渭北蘋果園土壤酶活性特征,并揭示其對土壤肥力因子的指示作用,為渭北黃土高原蘋果園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豐富我國黃土高原蘋果園土壤酶活性研究的基礎資料。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是白水縣中部杜康鎮塬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蘋果試驗站果園,位于渭北黃土高原蘋果代表產區白水縣,地處109°16′~109°45′E,35°4′~35°27′N,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海拔850 m左右,土壤為黃綿土,土層深厚,剖面質地均勻,多年平均氣溫11.4 ℃,多年平均降水量 577.8 mm,降水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全年無霜期207 d。蘋果品種為十三年生喬化紅富士[富士/新疆野蘋果(Malus demestica Borkh)],栽植密度 3 m×8 m。

1.2試驗設計與土壤樣品采集

[CM(24]選取蘋果園清耕、蘋果‖百脈根、蘋果‖雞腳草、蘋果‖[CM)]〖LM〗白三葉、蘋果‖小冠花間作5種管理模式(下文分別用對照、百脈根、雞腳草、白三葉和小冠花簡稱),每個模式重復3次,共有9個小區,每小區面積是30 m2(6棵蘋果樹),2005年3月進行間生草播種,現已持續種生草7年,播前深翻整地,開溝條播,播種密度為0.74 g/m2,每年刈割2~3次,覆蓋于蘋果樹行間,各處理區的生態條件和田間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2012年7月在各處理區隨機布設3個采樣點,清除表層凋落物,用土鉆分別采集 0~5、5~10、10~20、 20~40 cm土層土樣,同一采樣點同一層次土壤混勻作為1個樣品,共36個樣,土樣去除根系、枯落物,分成2個部分,一部分自然風干用于測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質和土壤酶活性,另一部分裝入冰袋立即運回實驗室用于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室內培養測定。

1.3試驗方法

土壤有機碳礦化培養:將樣品放在30 ℃恒溫培養箱中預培養1周,以使土壤從4 ℃狀態下恢復到常溫狀態,使各種條件相對一致。稱取20 g預培養過的鮮土置于廣口瓶底部,用蒸餾水調土壤含水量至田間持水量的60%,在50 mL吸收瓶裝入20 mL 0.01 mol/L NaOH溶液,并置于廣口瓶內,加蓋密封,置于30 ℃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每個樣設置3個重復,每次用稱質量法矯正土壤含水量。分別在培養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3天、第17天、第23天、第31天,取出裝有堿液的吸收瓶,加入2 mL 1 mol/L BaCl2溶液和2滴酚酞指示劑,用0.1 mL/L鹽酸滴定至微紅色,測定土壤中CO2-C的釋放量。

土壤有機碳含量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測定;土壤pH值直接用pH計進行測定,水土比2.5 ∶[KG-3]1;土壤全氮消解,用凱氏定氮儀測定;速效鉀用醋酸銨浸提,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測定;輕組有機碳用碘化鈉提取,在島津TOC-SSM-5000A碳分析儀上測定;土壤蔗糖酶和纖維素酶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過氧化氫酶活性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土壤脲酶活性用靛酚比色法測定[20]。各處理土壤的基本性質見表1。

采用Origin 8.5和Excel軟件作圖表,數據的相關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指標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后建立土壤酶活性與理化因子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并完成顯著性檢驗,在顯著性檢驗成功的基礎上運用通徑分析方法[21]計算理化因子對土壤酶活性的直接、間接通徑系數和決定系數。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生草栽培下4種酶活性特征

圖1表示在白三葉、小冠花、百脈根、雞腳草4種生草的栽培下,取0~5、5~10、10~20、20~40 cm深度的土樣,測定過氧化氫酶活性。結果表明,在同一取樣深度,種植生草后過氧化氫酶活性比清耕高,種生草的過氧化氫酶活性為0.32~0.70 mg/g,而清耕的僅為0.25~0.45 mg/g,說明生草能夠顯著增強土壤中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在各剖面中土壤過氧化氫酶的變化趨勢是表層活性明顯高于下層,隨著土層的加深,酶活性逐漸減弱。

圖2中的蔗糖酶活性在各個土層深度都比圖1中的過氧化氫酶強。土壤淺層部分(0~5、5~10 cm)不同生草蔗糖酶的活性從強到弱依次是百脈根>白三葉>雞腳草>小冠花>清耕;而在土壤深層部分(10~20、20~40 cm)蔗糖酶的活性強弱順序與淺層不一致,表現為白三葉>百脈根>小冠花>雞腳草>清耕。

3結論

果園生草能顯著提高土壤酶活性,4種不同類型的生草對提高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效果不完全一致,總體上表現為百脈根>白三葉>雞腳草>小冠花。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蘋果園土壤酶活性逐漸降低,表層土壤的酶活性明顯高于下層土壤,層次之間變化明顯。土壤酶活性與土壤養分含量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相同。

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全氮、速效鉀含量、pH值等密切相關。土壤中過氧化氫酶、蔗糖酶、脲酶、纖維素酶4種酶活性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表明土壤酶在促進土壤有機物轉化中存在共性關系,而有共性關系酶的總體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指示土壤肥力水平。4種酶活性與全氮含量、速效鉀含量、pH值及有機質含量等顯著相關,土壤酶活性也能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狀況。

綜合3種生草的通徑分析得出,土壤肥力因子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全氮含量>速效鉀含量>有機質含量>pH值;土壤肥力因子對蔗糖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全氮含量>有機質含量>速效鉀含量>pH值;土壤肥力因子對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鉀含量>pH值;土壤肥力因子對纖維素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pH值>速效鉀含量。

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的結果均說明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纖維素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的養分水平,反映土壤的肥力狀況,可作為評價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標。

參考文獻:

[1]周禮愷. 土壤酶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2]Salam A K,Katayama A,Kimura M. Activities of some soil enzymes in different land use systems after deforestation in hilly areas of West Lampung,South Sumatra,Indonesia[J].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1998,44(1):93-103.

[3]Badiane N N Y,Chotte J L,Pate E,et al. Use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o monitor soil quality in natural and improved fallows in semi-arid tropical regions[J]. Applied Soil Ecology,2001,18(3):229-238.

[4]Acosta-Martinez V,Zobeck T M,Gill T E,et al.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emiarid agricultural soils[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03,38(4):216-227.

[5]曹慧,孫輝,楊浩. 土壤酶活性及其對土壤質量的指示研究進展[J].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3,9(1):105-109.

[6]關松蔭.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

[7]邱莉萍,劉軍,王益權,等. 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的關系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4,10(3):277-280.

[8]Bending G D,Turner M K,Jones J E. Interactions between crop residue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quality and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2,34(8):1073-1082.

[9]Sicardi M,García-Préchac F,Frioni L. Soil microbial indicators sensitive to land use conversion from pastures to commercial Eucalyptus grandis (Hill ex Maiden)plantations in Uruguay[J]. Applied Soil Ecology,2004,27(2):125-133.[ZK)]

[10]Bending G D,Turner M K,Rayns F,et al.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soil quality indica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differentiating areas under contrast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regime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4,36(11):1785-1792.

[11]劉廣深,徐冬梅,許中堅. 用通徑分析法研究土壤水解酶活性與土壤性質的關系[J]. 土壤學報,2003,40(5):756-762.

[12]曲國輝,郭繼勛. 松嫩平原不同演替階段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的關系[J]. 草業學報,2003,12(1):18-22.

[13]袁志發,周靜芋. 多元統計數據分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HJ1.8mm]

[14]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5]朱新萍,賈宏濤,鄭春霞,等. 高產棉田土壤堿性磷酸酶及脲酶空間變異特征分析[J]. 干旱區研究,2012,29(4):586-591.

[16]張雪梅,呂光輝,楊曉東,等. 農田耕種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12):177-182.

[17]王丹,王兵,戴偉,等. 杉木人工林土壤系統有機碳相關變量的通徑分析[J]. 土壤通報,2011,42(4):823-827.

[18]漆良華,張旭東,彭鎮華. 湘西北小流域植被恢復區土壤酶活性及養分相關性[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1,39(3):83-88.

[19]侯彥會,周學輝,焦婷,等. 甘肅永昌縣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與土壤肥力的關系初探[J]. 草業學報,2009,18(4):111-116.

[20]安韶山,黃懿梅,鄭粉莉. 黃土丘陵區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與土壤性質的關系[J]. 草地學報,2005,13(3):233-237.

[21]徐建華. 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2]賈曼莉,郭宏,李會科. 渭北生草果園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與土壤酶活性的關系[J]. 環境科學,2014,35(7):340-347.

[23]徐凌飛,韓清芳,吳中營,等. 清耕和生草梨園土壤酶活性的空間變化[J]. 中國農業科學,2010,43(23):4977-4982.

[24]吳玉森,張艷敏,冀曉昊,等. 自然生草對黃河三角洲梨園土壤養分、酶活性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13,46(1):99-108.

[25]張桂玲. 秸稈和生草覆蓋對桃園土壤養分含量、微生物數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植物生態學報,2011,35(12):1236-1244.

[26]龍妍,惠竹梅,程建梅,等. 生草葡萄園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6):99-103.

[27]安韶山,黃懿梅,劉夢云. 寧南山區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與肥力因子的關系[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7,15(5):55-58.

[28]明道緒. 通徑分析[M].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出版社,1990.

[29]王菊蘭,何文壽,何進智. 寧夏引黃灌區溫室土壤脲酶、過氧化氫酶活性與土壤肥力因素的關系[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2):162-165.

對酶活性的貢獻最大,這與圖1和圖2的分析結果一致。

圖1、圖2、圖3和圖4分析結果表明,酶的活性隨著土壤深度的加大而呈減弱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土壤表層積累了較多的枯枝落葉和腐殖質,有機質含量高,有充分的營養源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加之表層水熱條件和通氣狀況好,因微生物生長旺盛、代謝活躍、呼吸強度加大而使表層的土壤酶活性

較強[22]。果園生草與清耕對比能顯著增強土壤酶活性,這與徐凌飛等[23-26]的研究結果一致。

2.2土壤酶活性之間及其與土壤養分含量之間的相關分析

2.2.1多種酶活性之間的關系土壤酶活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線性相關關系,表2、表3和表4中蔗糖酶和纖維素酶的相關性較高,r值分別為0.989、0.936和0.940。蔗糖酶和纖維素酶的活性顯著相關,表明土壤中多糖的轉化與纖維素轉化之間關系密切并相互影響。同時,脲酶與纖維素酶的相關性較高,r值分別為0.995、0.884和0.904,表明土壤中尿素氮肥的水解與纖維素類物質的轉換關系密切。土壤酶活性之間的相互關系表明,土壤酶在促進土壤有機物轉化中不僅顯示專性特性,同時也存在共性關系。酶的專性作用反映了土壤中與某類酶相關的有機化合物轉化過程,而有共性關系酶的總體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27]。

2.2.2酶活性與養分含量的關系相關分析結果(表2、表3和表4)表明,土壤脲酶活性與所測土壤肥力因子存在極密切的關系。土壤脲酶活性與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呈正相關。其中,與有機質和全氮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在表1中最高達0.955和0.996,在表3中最低為0.836和0892,這表明脲酶在土壤中參與C、N轉化過程。

過氧化氫酶活性與有機質、全氮含量具有極顯著的關系。表2的r值分別為0.920、0.966,表3中為0.839、0.840,表4的r值是0.758、0.774,與pH值呈負相關關系。

[JP3]蔗糖酶活性與有機質、全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圖2中相關系數為0.964、0.958,表3中的為0.906、0.955,表4為0872、0940,與速效鉀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與pH值呈負相關關系。

猜你喜歡
通徑分析酶活性生草
果園自然生草及培肥技術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總結
橘園生草栽培的生態學效應
基于氫鍵誘導的納米金比色傳感器實時檢測脂肪酶活性
湖南主要辣椒品種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及通徑分析
沂蒙山區果園生草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