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經驗分享
——中國對外農業援助的方式之一

2016-02-16 06:58郭潔茹專欄主筆
國際援助 2016年6期
關鍵詞:圖說老撾平行

郭潔茹|專欄主筆

平行經驗分享
——中國對外農業援助的方式之一

郭潔茹|專欄主筆

筆者按:

中國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對依然面臨糧食安全和糧食缺乏問題的非洲來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對非農業援助也是我國對外援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國際援助》(以下簡稱國援)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李小云教授。同時,李教授還擔任中國國際發展研究網絡主席,南方國家智庫網絡主席。

國援:建國不久,中國就開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援助。不同階段,我國農業援助的特點有哪些?

李小云:對非農業援助一直是我國對外援助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主要是由于:首先,中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長期的歷史經驗。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克服了耕地不足、資本不足和技術落后的劣勢,成功的實現了農業發展,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次,接觸中國對外援助的發展中國家都以農業為主,而且農業相對落后。因此,中國以南南合作的形式通過平行經驗的分享機制,比較好的滿足了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在對外援助的不同階段,中國農業援助也呈現了不同特點。60、70年代農業援助主要以建立農業試驗站和農場的形式,這主要反映了那個階段中國在國內促進農業發展的一些基本經驗。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派遣大量農業技術人員也反映了那個階段中國通過普及和推廣實用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做法。80年代以后,中國將國內開始實施的承包責任制的做法應用到中國對外農業援助項目中。最近十年以來,中國開始將市場驅動型的農業技術轉移模式開始應用到新時期的對外農業援助工作中。希望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對外農業援助中的不可持續性問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對外農業援助一直是建立在平行經驗的直接分享上。

國援:在我國,南北方氣候的顯著不同造成農作物也不相同。我們輸出的農業經驗和技術的過程中,如面臨自然環境、氣候類型不符等情況,如何克服?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反哺作用體現在哪里?我國對老撾的農業示范中心以強化品種引進為手段,篩選適應本地種植條件的品種作為主推品種。比如引進我國的雜交玉米品種和旱稻等,豐富了當地民眾的餐桌。老撾本地的農產品以什么為主?原產量低下的原因是什么?

李小云與當地人(圖說待定圖說待定圖說待定圖說待定)

李小云:與其他方面援助明顯不同的是,對外農業援助本身面臨著歷史、政治、社會制度以及氣候方面差異比較大的問題。中國國內的農業發展實際上已存在著不同類型的模式。如中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就不相同。同時小農為主體的農業模式和大農場的農業模式也不相同。

就中國和非洲的情況相比,我國總體上因人多地少而形成的精耕細作以提高土地生產率為特點的高產模式在非洲的應用就遇到了很多障礙。非洲土地相對豐富,勞動力相對不足,而且非洲食物來源相對廣泛,對耕地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其農業社會經濟系統與中國有比較大的差異,這也是客觀上造成中國農業發展整體經驗在非洲遭遇到一定適應性問題的主要原因。

非洲雖然土地相對豐富,但是資本嚴重缺乏,無法通過機械化替代勞動。同時由于我國地域廣闊,有與大多數接受中國援助國家相似的自然環境與氣候問題,因此中國在農業援助過程中一直都強調地域和自然環境的相似性原則,通過選擇與受援國自然環境和氣候相似的省份提供對口援助。應該說,無論從自然環境的適應方面還是資本缺乏的共性方面,中國農業援助的基礎體系對非洲具有很大的參考性。特別是在非洲資本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替代勞動,也就是說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提高生產力的途徑對于很多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來講是可行的。在實踐中,主要問題是許多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農業社會生產系統的差異,也就是說農民能不能像中國農民那樣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事精耕細作的農作生產?這一點在對外農業援助中是相當困難的。

李小云與當地人(圖說待定圖說待定圖說待定圖說待定)

對于很多與我國很多地區在自然環境和氣候及社會經濟具有相似性的國家,如鄰國老撾,其農業環境與我國接近老撾的一些山區和貧困地區相似,所以中國在老撾的農業示范中心以強化品種引進為手段,篩選適應本地種植的品種,將我國熱帶地區廣泛種植的品種,如旱稻等推廣到老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效果,主要原因是老撾本地農業科技相對落后,呈現出了類似中國國內同一生態區內發達農業和落后農業梯度的特點,加上其社會經濟的許多特征與接近老撾的中國國內的地區相對來說比較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平行經驗的分享所遭遇到的社會經濟方面的障礙相對會少一些。

國援:中國對非洲的農業援助由來已久,坦桑尼亞設有減貧中心。請您談談該中心的情況,及其重要意義。

李小云與當地人(圖說待定圖說待定圖說待定圖說待定)

李小云:中國對非農業援助的時間很長,也是中國農業援助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按照平行經驗的轉移方式,并基于非洲發展農業資本嚴重不足的現實,將我國勞動密集型的農業技術介紹到坦桑尼亞。我們協助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kilosa 縣佩雅佩雅村建立了村級學習中心,同時我們通過科技部科技援外項目的支持在的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的wasimba村建立了另一個村級減貧學習中心。我們在這兩個村實驗了玉米合理密植間苗除草抗旱等一系列通過增加勞動投入提高玉米產量的示范技術體系。通過強化地方政府的作用,增強村一級的組織能力,然后通過建立示范戶和擴散戶的傳播機制,成功的將這樣一個技術體系在該地區進行了推廣,取得了成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示范區,過去3年中,農戶的玉米產量由過去的每英畝3-5袋穩定提高到每英畝15-20袋。示范過程中,的確出現了農民投工時間大幅增加,加重了婦女的勞動負擔。但是對于農戶而言,他們樂意接受能夠提高產量的技術。我們在坦桑尼亞的實踐說明,中國的農業技術通過當地的試驗與再開發過程是行之有效的,在實踐上再次確認了平行經驗轉移的可行性。

平行經驗的轉移是中國通過南南合作的形式實施對外農業合作的有效方式。這樣一個方式與西方通過在當地進行知識的再構建而展開的相對復雜的援助不同。這種方式成本比較低,相互學習的路徑比較簡單。當然這樣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由于我們還缺乏長期進行工作的經驗,還不能在理論上提出中國對外援助的系統體系。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

中國之援

猜你喜歡
圖說老撾平行
向量的平行與垂直
平行
老撾肉牛輸華實現突破
逃離平行世界
朝發夕至 乘著火車去老撾
圖說
圖說反腐
圖說
圖說
再頂平行進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