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三年中國變得更有見識更加博大

2016-02-19 07:41
環球時報 2016-02-19
關鍵詞:危機感中美大國

什么是中國對外戰略方向的主要變化?是中國更強大了,還是中國受到的外部擠壓更嚴重了?是中國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還是我們面臨了一個崛起大國通常會遭遇的種種挑戰?

從這些我們都能感受到的變化中分辨誰是最主要的那一個似乎挺難的,中國在風雨兼程,收獲成績和遭遇新問題不僅相互交織,而且它們有時更像是同一個過程的不同側面。

毫無疑問,過去的三年里中國成長了,中國不僅硬實力自我向前邁進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相對實力位置也在繼續向前移動。盡管中國仍有諸多短板,但中國的綜合大國建構更加成型了,在攸關國家生命線的一些關鍵領域,中國積累了更加雄厚的資源,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明顯上升。

更重要的或許是,中國的內部變革觸動了以往通常被認為不可為的領域,中國的外交戰略變得積極、增加了主動性,它們讓這個大國有了一些嶄新的經歷,幫它獲得極其寶貴的經驗。尤為難得的是,中國的諸多變化保持了穩健的總節奏,在創造這些變化的同時,我們創造了內外大環境針對這些變化的總體適應性。

“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以及亞投行的創立,這些突破都不像是中國勉為其難的極限行動。它們帶來的體驗具有深遠價值,形同捅破了一些認識的窗戶紙。就像一個人過去只做代數和平面幾何,現在開始做微積分了。

中國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美國人反應算不上積極。但是在華盛頓操控了中美一些尖銳議題的時候,北京更像是影響、塑造了中美大國游戲的大框架和分寸感。中美的麻煩越來越多,雙方沖動的人和主張也在增多,但兩國社會總動員般的接觸面就像夏天的沼澤一樣不斷擴大,這一切使得戰略敵對和攤牌只能讓一些人想一想過癮,它實際上越來越難以發生。

有人認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已經以街頭農貿市場的形態開始存在,但它離蓋出一幢大樓,掛上正式牌匾還有距離。

說到中國周邊,該怎么看呢?中國同南北兩大鄰國俄印的關系無疑能打高分,此外整個西部友好,中國外交戰略有了關鍵的壓艙石。當前的問題是海上風險上升,這些風險是中國壓力和不確定感的主要外部源頭。

然而必須指出,海上的壓力是中國建設海洋強國迎面遭遇的,中國應對壓力的手段增長應當說沒有滯后,從而實際造就了中國新的安全平衡。在這個變化的世界上,各方都會有點心里打鼓,但中國的回旋空間是不是比日本、菲律賓等都多些呢?在中美之間,海上的主動性是否也在重新分配比例呢?

中國的一個重大挑戰可能還是我們不得不做大國,但一時緩不過神,對何為危險,如何渡過難關缺少把握。向前走的同時要避免犯嚴重錯誤,歷史證明,崛起大國做到這樣的穩健殊為不易。

過去三年在實踐中學到的東西比我們曾經預想的多得多,由于我們不能停腳,它們將構成中國確保未來政策正確必不可少的一些核心條件。中國不僅實力更強了,而且見識多了,是為博大。

中國必須發展好自己,而且發展須從經濟增長拓展到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這是中國克服問題的動力源泉。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的成熟包含了對這一真理的再認識。我們不缺危機感,帶著危機感生活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習慣,然而社會的信心更足,核心感更強,這樣的平衡終將決定這個時代繼續向上的沖勁。

猜你喜歡
危機感中美大國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繪畫
多想記住你的臉
令人驚嘆的發明大國
近10年中美貿易額變化
中美防長在新加坡談管控風險
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
危機感影響成敗
破機關化立群眾性以危機感換進取心
中美投資和貿易談判研究成果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