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下的6.5與你有關

2016-02-19 11:30任蕙蘭
新民周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制造業上海經濟

任蕙蘭

我們已經告別了單單追求GDP數字的時代,現在更要追求GDP的“含金量”,也就是經濟增長質量,包括就業、居民收入、企業效益、城市環境等方面。

這些日子,上海的老百姓在談論這座城市下一個五年的經濟發展時,最熱門的一個數字就是6.5。

“十三五”期間,上海預期全市GDP年均增長6.5%以上。上海市市長楊雄1月24日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稱,建議2016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6.5%-7%。

上海市市長楊雄在向市委全會作關于“十三五”建議起草情況的說明時解釋,保持6.5%以上年均增長率,可以使各方面比例關系較為協調,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也就是說,6.5%是個“協調”各方的數字,為實現整體經濟目標營造寬松環境、留足更大空間。

除了GDP目標之外,上?!笆濉币巹澾€提出其他的主要目標,如力爭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市民享有公平優質多樣化教育,平均期望壽命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等等。只有當GDP能轉化成人們的幸福感時,它才從一個數字變成一個立體的衡量標準。

6.5留下余地

“6時代”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畫上了注腳?!笆濉弊詈笠荒曛袊洕鏊贋?.9%,上海公布的2015經濟增速也是這個數字,趕上了全國增長速度。相比“十二五”時期,上海GDP年均增長7.5%,這個收官的數字或許并不亮眼,但老百姓從生活體驗中真切地感受到,“破7”對普通人家的經濟賬,并沒有帶來想象中那么大的波動。

首先從收入上看,經濟下行的寒意并沒有傳導到人們的錢包上。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據抽樣調查,去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7元,比上年增長8.5%。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增長9.5%。作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去年城鎮居民收入較2010年時已增長66.3%。

再來看就業方面,失業白領抱著紙盒子游走街頭的電影畫面也沒有出現。去年全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59.66萬個,超額完成年初的計劃目標。截至12月底,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4.8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82萬人。

于是人們對GDP數字上的變化,不再感到風聲鶴唳。因為大家漸漸意識到,我們已經告別了單單追求GDP數字的時代,現在更要追求GDP的“含金量”,也就是經濟增長質量,包括就業、居民收入、企業效益、城市環境等方面。打一個形象的比方,過去GDP就像一個光桿司令沖在前面,現在他要等一等大部隊一起前進。

制造業不能“自廢武功”

上?!笆濉币巹澨貏e提出一點,制造業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

當前上海服務業比重已達到67.8%,超過“十二五”規劃設定的65%的目標。制造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已降到30%以下,并處于下降趨勢中。按照過去人們的普遍理解,服務業比重高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但經歷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很多國家重新重視制造業發展,因為堅實的制造業基礎是抵御金融風險的磐石。

美國在危機后調整了產業政策,更重視推動和支持制造業發展,大張旗鼓要“重返制造業”,將其視為應對金融風險以及緩解國內就業壓力的救命稻草。德國提出了工業4.0概念,戰略意圖也是制造業的升級和轉型。

而在中國“工業2025”戰略棋局中,上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一直是中國的工業重鎮,又有廣大郊區和大量就業人口,具備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條件,因此保持制造業合理規模和比重,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大重點。

另一方面,發展先進制造業也是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必要條件。過去表述更多的是上海有關金融、貿易、航運三個中心建設,對經濟中心建設的專門論述比較少。在上?!笆濉币巹澲?,官方闡述了國際經濟中心的內涵和目標任務。

從國際比較看,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經濟中心都具有較大經濟體量,高能級、高層次的產業結構,這些國際經濟中心的基本特征,就是“綜合經濟實力雄厚、產業能級高、集聚輻射能力強”。因此經濟中心的支撐,除了現代服務業之外,還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

從全球看,很多國際經濟中心都保持一定的制造業比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紐約、倫敦等大都市再次重視制造業發展,以避免產業空心化。從亞洲的經驗來看,香港依靠發達的現代服務業,曾經是繁榮富庶的“東方之珠”,但是隨著服務業推高土地、勞動力成本,擠走了制造業,漸漸陷入后繼乏力的局面。而新加坡卻是一個反例,在十年前的規劃中就提出先進制造業比例不能低于20%,因此一直擁有源源不斷的經濟動力。這些外部經驗給了上海發展制造業的決心。

上海需要什么樣的制造業?

“十三五”規劃中的表述是,“要推動制造業整體升級,不斷向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p>

事實上,上海的產業升級早已開始布局。在全國性產能過剩爆發之前,上海就曾經歷過產能過剩的陣痛期,在金融危機前后關停過很多制造業企業。

2008年、2009年是上海經濟最困難的時期。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上海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大批貿易企業、出口加工型企業接不到訂單陷入困境,受到很大影響。2009年中央政府出臺了經濟刺激政策,但4萬億的雨露上海并沒有分到?!皬母星樯蟻碚f,當時是很難接受的,但反過來說,上海已經不適合發展4萬億投資的產業了,比如鋼鐵水泥,這些產業上海都是要轉移出去的?!鄙虾I缈圃航洕L石良平說。

上海當時面臨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以松江出口加工區為例,這是國務院2000年批準的第一批15個出口加工區之一,吸引了4000多家企業入駐。到2008年、2009年,2000多家企業倒閉,還有1000多家面臨倒閉。因為出口形勢不好,企業庫存多,資金鏈斷,大批工人下崗,形勢很困難。

當時上海做了很大的產業調整,去消化這些企業,辦法就是讓這些企業把土地騰出來,注入新的產業。當時松江引進了漕河涇機制,讓舊企業把土地賣給創新企業,松江復制漕河涇開發區的功能,發展創新產業,松江就變成漕河涇開發區的分部。

最痛苦的時期是2009-2011年,那個時候全國GDP增長率在9%,而松江持續兩年負增長。當時上海好幾個郊區都出現負增長,整個經濟往下走。經濟轉型調整是很痛苦的。經過這幾年,上海經濟走出來了。松江的影視城、高科技企業、新旅游景點都發展起來。

現在整個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一些成績,高能耗、高勞動力成本、低品質的產業都遷走了,引進了一批高科技新產業。上海比全國提前一步進入新常態,也是全國經濟轉型的一個樣本。

第一步走穩了,但下一步能不能繼續走好,是更關鍵的問題。

“上海智造”的起點

在遭遇轉型之痛,并率先開始轉型升級以來,上海的經濟已經逐漸呈現出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明顯改善,但能不能從“上海制造”走到“上海智造”,最關鍵的還是在于創新動力。

草根的創新活力已經開始展現。上海以前靠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大企業實現創新,現在出現了萬眾創新的平臺,給草根創業者更多的機會。各地的創客聚集到這座城市,帶著創意、項目、產品,以及改變一個行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雄心壯志。

有人覺得上海城市文化比較保守,不適合創新創業。但一位創業者告訴記者,他最看中上海的優勢是“未飽和”?!霸谝粋€創業氛圍很濃的城市,最初你會覺得很興奮,很多技術人才,很多風投,很多創業論壇和活動,甚至很多掮客。但之后你就會覺得頭疼,因為太浮躁了,對于想安心做產品的公司來說紛擾太多?!??

有企業感嘆,在中關村的創業咖啡館一坐,周圍男男女女都在談創業,動輒幾億,能人多,忽悠也多。探討的不是怎么做好產品,而是如何融資、做高企業估值等資本運作的技巧性話題。所以很多創業者把公司搬到了上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可以專心于技術研發,優化產品,不用花很多時間應付各種人。

隨著上海打造科創中心的概念深入人心,全市興起了一批“上海智造”孵化器,有些是由政府牽頭,也有些是企業或高校背景,為創新人才提供了平臺和各種扶持幫助。雖然在“暖房”成長的創新項目離對接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但其中或許就有未來的“蘋果”。

石良平認為,制造業創新最重要的是打破互聯網和工業之間的壁壘?,F在的互聯網平臺大部分是在消費、交友領域和支付方面?;ヂ摼W滲透的一個難點,在于互聯網和制造業的結合。一個原因是,搞互聯網的人對制造業是很不熟悉的,制造業千差萬別,不像消費是通用的,它是專用的。第二個原因是,以前形成的專業化分工,造成了所有平臺的分割,各個平臺難以聯通。這都是大機器時代產物,而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就是跨界?,F在形成的條線管理模式,正好是跨界的障礙。

第一代“互聯網+”,解決的是消費和交友,第二代“互聯網+”解決的就是制造業。在第一代“互聯網+”過程中,上海錯失了優勢,BAT都不在上海。但在第二代“互聯網+”過程中,上海就有優勢了。上海的產業結構可以說是全國最全的,上海有很多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制造業企業,其他城市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互聯網+”的2.0時代,必然會在上海發生?,F在“互聯網+制造業”只在小范圍嘗試,未來“十三五”時期會全面展開。

作為外商投資企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站上巨人肩膀”無疑也是提高創新力的一種選擇。上海市商務委近期發布“智能制造招商計劃”主要內容,旨在把智能制造作為吸引外資的重點方向,鼓勵外資投向以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智能控制系統、智能集成服務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

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最重要的是市場主體的創新力,但政府監管的機制創新,要素配置、資源配置的創新都不可少。

楊雄曾表示,上海正處在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制造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創新引領發展的動力還不強,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撐平臺,即匯眾智搞創新,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匯眾力增就業,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愿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匯眾能助創業,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持、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方式,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匯眾資促發展,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社會募集資金,靈活高效滿足產品開發、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需要。

市長回答你

問:這兩年宏觀經濟景氣指數有所下降,請問您是否對上海的經濟發展依然保持樂觀,不知道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怎樣的?“十三五”期間,上海是否還有類似國產大飛機這樣的項目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

楊雄: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上海經濟經過近幾年的調整,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我們對上海經濟發展是保持樂觀的。為什么這么說?全國經濟基本面繼續向好,大環境為上海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上海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也是好的。

上海是比較早的進入了經濟新常態,“十二五”期間我們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使經濟保持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經濟速度有所調整,但我們的財政情況、就業情況、產業結構調整等各個方面發展都比較均衡。這些為我們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我們在“十二五”期間也進行了很多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比如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以及其他方面很多的改革試點,這些改革紅利都會在今后“十三五”的發展當中顯現出來。因此我們對上海經濟發展前景非常有信心。

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已經確定為6.5%—7%,這個預期目標的確定,是經過我們各方面綜合考慮,比如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包括我們還要進行的一些結構調整,應對各方面經濟情況的變化,以及就業、財政收入等因素綜合考慮的一個結果。

C919大飛機去年在上海正式下線,這是我國飛機工業上取得的一個重大進展。我們希望今年還要前進一步,能夠飛起來,這將是一個重大里程碑式的進步。當然,“十三五”我們希望而且肯定還會有類似的重大項目帶動上海的發展。

第一代“互聯網+”,解決的是消費和交友,第二代“互聯網+”解決的就是制造業。

猜你喜歡
制造業上海經濟
上海電力大學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