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新媒體 建構新業態
——四川廣電媒體融合發展探索概覽

2016-02-28 03:32
西部廣播電視 2016年24期
關鍵詞:客戶端廣播微信

李 好

編者按:當前,傳統廣電媒體向新媒體快速轉型融合,已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各市州廣播電視臺在媒體轉型、新媒體探索上,均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開啟了各自媒體融合的創新之路。今年,四川省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為順利完成省級科研課題《“互聯網+”環境下四川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研究》,課題組多次奔赴全省各市州電臺、電視臺進行新媒體課題調研,與當地廣播電視臺的領導、新媒體部門人員進行了座談、探討,并對當地新媒體實體現場進行了調研、考察,取得了大量一手材料。本期選編的一組文章,是當前四川部分市州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的一些概貌情況,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四川廣電行業積極探索媒體融合之路,打造新媒體,建構新業態的創新之舉,希望對業界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一定借鑒。

擁抱新媒體 建構新業態
——四川廣電媒體融合發展探索概覽

李 好

編者按:當前,傳統廣電媒體向新媒體快速轉型融合,已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各市州廣播電視臺在媒體轉型、新媒體探索上,均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開啟了各自媒體融合的創新之路。今年,四川省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為順利完成省級科研課題《“互聯網+”環境下四川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研究》,課題組多次奔赴全省各市州電臺、電視臺進行新媒體課題調研,與當地廣播電視臺的領導、新媒體部門人員進行了座談、探討,并對當地新媒體實體現場進行了調研、考察,取得了大量一手材料。本期選編的一組文章,是當前四川部分市州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的一些概貌情況,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四川廣電行業積極探索媒體融合之路,打造新媒體,建構新業態的創新之舉,希望對業界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一定借鑒。

1 綿陽:打造全媒體中心,構建新型資訊平臺

1.1 成立呼叫中心,整合新聞熱線

2014年,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成立,通過新聞中央廚房的搭建,開始改變新聞生產的組織架構和采編流程。2015年,以呼叫中心建設為平臺,全媒體中心整合了全臺新聞熱線,開通了了QQ報料號和微信報料號,建立了微信“新聞雷達”群,同時監控《直播綿陽》爆料臺以及日報、晚報、綿陽各大網站、微博、央視3N網、城市網絡平臺等可用信息,多渠道匯集線索,很好地實施了新聞的前置化策劃,發展了一批爆料人和手機記者(截止年底,發展手機記者有144人,校園記者101人),成功舉辦了手機記者培訓班,“新聞雷達”的觸角有效延伸。

同時,呼叫中心緊密配合《直播綿陽》欄目,協助欄目進行實時信息審核,每天對《直播綿陽》各條新聞的點擊量進行統計、分析,并與科技館中環電影城合作組織直播綿陽觀影團活動。

目前,呼叫中心2400000新聞熱線已經具備了一定知名度,實現了新聞線索的有效收集、梳理、分發,實現了群眾爆料、關注熱點的及時回應、及時跟進和解釋、說明,在為新聞生產發揮重大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樹立了綿陽廣播電視臺的形象,提升了廣播電視臺的公信力、美譽度,正全力打造全臺信息服務集散中心。

1.2 著力培養全媒體記者

全媒體中心每一位記者的一次性采訪,均適配于廣播、電視、互聯網(邁尚網)、移動互聯網(《直播綿陽》、微信、微博)。通過對記者的不斷教育和引導,包括制度層面的約束,各欄目相互溝通、相互協作、相互融合越來越好,傳統欄目在業務上優化整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融互動,新聞生產的思維方式和新聞的表達方式進一步得到改變,大部分記者已經從單一的欄目記者成長為全媒體記者。

1.3 著力改進新聞報道,提升欄目質量,提升新聞宣傳品質

全媒體中心及各新聞欄目堅持弘揚主旋律、堅持改進報道方式,強調“讓新聞回歸原點”、“讓報道觸碰人心”,注重以細節和故事贏得共鳴、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其《綿陽新聞》、《天天800》、《直播綿陽》、《陽光政務》、《有啥說啥》、《英語新聞》等欄目,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傳播方式來推送新聞,定位用戶需求,與臺各頻道、頻率、欄目緊密合作,全力配合臺各項重要活動,及時傳遞讓精彩內容,形成關注熱點,同時也與《綿陽發布》、《綿陽城事》以及公安、交警、電業、燃氣、氣象等部門廣泛合作,實現與市民生產生活相關的政策法規、信息的及時傳遞,并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務。

1.4 不斷加強制度和隊伍建設

目前,全媒體中心及各新聞欄目內有人員調整變化,外有融合發展的大背景,適應新的形態、新的形勢,正全面加強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

2 樂山:拓展傳播渠道,發展多元產業

近年來,樂山廣播電視臺著力于夯實傳統媒體,創辦移動客戶端APP——TV搖搖樂、樂山網絡電視、樂山手機電視臺微信矩陣,初步構建起了以廣電主業為基礎,手機APP、網絡電視、微信平臺互聯融合的發展格局,促進了傳播渠道的拓展、互動性的增強和產業發展的多元化。

2.1 網絡電視實現“三網融合”

樂山網絡電視于2012年6月上線,現開設2套網絡電視直播,2套廣播在線直播,13個電視欄目點播。在傳統的無線傳輸覆蓋、有線傳輸覆蓋基礎上,向互聯網延伸,實現了廣播電視有線網、無線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樂山網絡電視將傳統的網臺打造成為一個移動的廣播電視臺、隨身的生活服務中心、全新的互動平臺,實現以受眾為中心的新型傳播方式和商業模式。

2.2 打造“TV搖搖樂”客戶端

“TV搖搖樂”是樂山廣播電視臺從成都臺引進推出的一款電視、手機互動APP平臺。目前已有注冊用戶8萬多人,是樂山本地知名度較高的媒體客戶端。

2.3 手機電視臺微信矩陣廣受關注

按照臺新媒體發展的需要,臺建立了手機電視臺微信矩陣,整合全臺各頻道、頻率、欄目子微信。目前,樂山手機電視臺微信矩陣活躍微信平臺超過10個,在樂山地區的微信公眾號關注、閱讀量 前十名中,樂山廣播電視臺占據四席,進一步增強了主流媒體對移動終端受眾的傳播影響。該臺重點打造的官方微信平臺《新聞天天報》公眾號目前關注人數達到5萬人,多條信息閱讀量10萬以上。

3 南充:打造智慧城市,面向用戶需求

南充市傾力打造以南充廣播電視臺為支撐平臺的“智慧南充”,以內容資訊和便民服務兩大核心功能匯集用戶,依托主流媒體公信力、權威性,傳遞黨委、政府聲音,從用戶中發現需求、創造需求、滿足需求、引領需求,滿足需求,把傳統媒體的受眾變成用戶,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民生服務?!爸腔勰铣洹卑凑找巹澐秩綄嵤?,總投入3000多萬元,前期投入1000多萬元,力爭三年內發展用戶80萬戶,可實現年產值近億元。

“智慧南充”核心功能依靠以下三個平臺。

(1)全媒體融合平臺。實現南充廣播電視直播、點播,隨身的資訊中心,黨建學習重地,數字政務發布交流中心,公眾應急平臺,全新的互動手段,每天南充、全國、全球最新最快最權威的信息 融合發布平臺。

(2)智慧城市民生公眾信息服務平臺?!爸腔勰铣洹币苿涌蛻舳碎_辦有:《路況信息》、《打的》、《智能公交》、《交通違章查詢處理》、《智慧醫療》、《政務微博大廳》、《南充黨建》、《南充效能》、《水電氣查詢繳費》、《票務服務》、《家政服務》、《號碼百事通》、《身邊》(美食、娛樂、酒店)、《爆料社區》等板塊,為南充市民提供各類便捷的生活服務。

(3)傳媒產業經營大數據平臺。踐行“互聯網+”業態美食,利用大數據平臺,致力于包括媒體、交通、衛生、教育等在內的“互聯網+”產業服務與生活服務,分析利用大數據服務于行業,開發產業鏈,改變產業模式,打造南充新興媒體產業。

4 德陽:發展重點項目,構建“云城市”

2016年,德陽市廣播電視臺繼續積極探索新媒體平臺的創建和應用,不斷在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并在多個重點項目中尋求突破。

4.1 “無線德陽”城市生活服務移動客戶端

引進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移動客戶端技術,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之勢,依托媒體信息采集的強大優勢,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的城市信息云平臺,具有新聞信息傳播、公眾生活服務、傳媒產業經營等多項功能。移動客戶端已于2015年3月起正式上線推出。

4.2 “鄉約德陽”團購移動客戶端

立足于德陽乃至四川的農副產品、周邊旅游、鄉村農家樂市場,打造的一個集企業宣傳、商品展示推介、商情信息發布、批發團購、全國加盟連鎖、整店輸出、商業營銷策劃等多功能與一體的移動互聯網交易平臺。2015年完成技術平臺開發,2016年下半年開始實施,2017年初推出“鄉約德陽”團購移動客戶端。

4.3 德陽傳媒網升級打造德陽網絡電視臺

升級改造德陽傳媒網,使之更加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網絡視頻傳播特點,壯大主流宣傳陣地。2015年9月開始升級,2015年12月前完成技術改造,并正式對外推出。

4.4 德陽城市公眾傳媒(戶外LED大屏群)項目建設

該項目是四川乃至中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戶外LED大屏群,它依托德陽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信息采集的強大優勢,同時利用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新聞信息傳播、應急響應、多屏互動、廣電直播、商業發布等多種功能,如今已經成為德陽最重要的城市戶外新聞媒體、應急信息傳播平臺、商用廣告發布載體。從2011年到2015年,已先后投入近2000萬元,分三期工程建設了18塊LED大屏,2016年展開第四期工程建設。

5 達州:探索“媒體+”模式,實現媒體融合

5.1 狠抓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近期,移動客戶端與嶄新的達州新聞網同時上線,開啟了達州廣播電視臺全媒體運營的新篇章。以達州新聞網為主的官網集群,捆綁了達州廣播電視臺官方移動客戶端“達州全搜索”,該APP的內容全部由網站后臺功能實現。

達州廣播電視臺建立了優質直播、點播平臺,實現了4個電視頻道、2個廣播頻率、1份周報通過互聯網進行發布,觀眾可通過瀏覽網頁、手機客戶端查找自己喜歡的廣播電視節目、時政新聞、電視劇、微電影、綜藝活動等各類內容進行觀看,并可實現一周時間之內每天24小時節目的時移回放功能,實現電視欄目的在線點播,實現即點即播的播放效果。另外,觀眾還可以對收看的內容進行收藏、推薦、評論、投票等互動行為,改變傳統電視節目只能被動收看的模式。

同時,建立了更便捷發稿、交流互動平臺。新媒體中心全力推進全媒體記者考核管理辦法,搭建爆料平臺,受眾戶通過多個渠道均可爆料,為全臺記者及時提供新聞線索。達州市“陽光政務熱線”電視節目通過網絡平臺進一步貼近群眾,反映群眾心聲提升《陽光政務》節目質量。中心聯合市司法局、律師協會等建立“網上問法”平臺,實現與受助人群點對點服務。

建立了更貼心的生活服務平臺。新媒體中心著手建設手機客戶端“達州全搜索”,聚合各種生活服務應用,實現了從純媒體平臺向生活應用平臺的轉型,打造出市民高度依賴的生活、社交、信息娛樂消費平臺,并且開通達州IPTV,提供更多音視頻節目服務。

5.2 強化內容建設,不斷提升影響力

新媒體中心影響力日漸提升,各媒介粉絲數量穩步增長。微博粉絲數突破140000,在達州市各單位官微中處于領先地位,客觀上已成為該市對外宣傳的主渠道;微信增至75000、APP目前下載量逾55000人。

5.3 積極開展活動,多種舉措促營銷

新媒體中心緊密配合全臺大型活動,積極發揮新媒體平臺宣傳作用,不斷創新推出具有新媒體特色的各種活動,全年實現廣告創收近200萬。

5.4 強化管理,建章立制確保穩健發展

為確保新媒體導向正確,穩步發展,新媒體中心在臺領導幫助下,先后制定《新媒體中心稿件審查及責任追究制度》、《新媒體中心采編部門管理辦法》、《采編崗位職能職責》、《中心主任職責》、《中心副主任職責》、《中心領導值班制度》等,管理日漸完善。

6 內江:依托傳統優勢,加大媒體融合

6.1 規劃引領,理清媒體融合發展思路

2014年4月,內江廣播電視臺研究制定了《內江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發展規劃》,明確通過建設3個平臺(網絡廣播電視臺、官方網站、手機客戶端),建立2項機制(聯動機制、激勵機制),構建1個高效能的創業團隊,力推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全臺轉型升級。

6.2 多方借力,開發“接地氣”的新媒體產品

初步形成了內江網絡廣播電視臺、內江甜橙網、手機客戶端“大內江”為主,網絡論壇、子網站、官方微信、微博為輔的新媒體產品集群,對電視4個頻道、廣播2個頻率進行24小時網絡直播;內江甜橙網主打本地生活服務類信息服務,開設旅游、微電影、公益救助等主力欄目;手機客戶端“大內江”,實現了該臺所有電視、電臺頻道、頻率同步直播的同時,還加強與交警等部門的合作,手機客戶端用戶除了可以“隨時隨地”看直播、聽廣播、評新聞,還可以實時查看路況、交通管制公告等便民信息。該臺新購入的廣播直播車投入使用后,更是增強了全臺網絡直播能力。同時,其微信矩陣和官方微博影響力逐步攀升,微博粉絲71萬余人。

6.3 深度定制,依托傳統優勢拓展新媒體業務

除了承擔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宣傳任務外,積極與城管、住建、團委、婦聯等單位開展深度合作,根據行業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新媒體全案定制服務。內江廣播電視臺為城管部門拍攝微電影《我的男友是城管》、宣傳片《城管很忙》、卡通片《什么是城管》,策劃執行主題活動,拍攝制作的紀實圖文《城管人的一天》點擊率超1000萬,被騰訊網在首頁重要位置推薦。該臺策劃的“拯救燒傷祖孫三人”愛心募捐活動,募集到善款18萬余元,創內江單一事件公益募捐記錄,擴大了影響力,提升了公眾形象。

6.4 開放融合,構建“媒體+”產業鏈

以媒體自身為著力點,以開放合作的姿態接軌市場,構建“媒體+”的媒體延伸產業鏈。發起成立“內江新媒體聯盟”,與有影響力的商業網站、自媒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媒體資源、商業營銷等方面實現信息共享,合作共贏。發起成立“內江市微電影協會”,以廣電媒體獨有的視頻拍攝制作優勢,贏得了該領域的市場話語權。拓展創收渠道,采取“分賬營銷”方式開展自駕旅游、票務團購等業務,成立無人機航拍小組,多次圓滿完成市級大型活動的航拍任務。

7 資陽:布局整體戰略,聯動融合發展

7.1 成立機構、專建專管

2015年1月28日,資陽廣播電視臺正式成立新媒體中心,統一負責門戶網站(資陽新聞網)、社交新媒體平臺(“掌上資陽”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內容生產、運營管理、資本運作、技術研發、渠道拓展、市場推廣等。資陽新聞網建站于2006年,是資陽廣播電視臺全力打造的第四媒體,是該市唯一獲國家網絡傳輸視聽節目許可證的音視頻新聞發布網站。掌上資陽是該臺通過騰訊微信注冊的訂閱號,以推送轉發生活服務信息、熱點新聞資訊、便民查詢和舉辦各類互動活動為主,目前粉絲20000余人。

7.2 高度重視、統籌規劃

形成“門戶網+微信+APP”新媒體矩陣,最終實現我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規劃。2015年,構建完善的新聞資訊平臺,形成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品牌。建成一個大型內容沉淀的門戶網,一個綜合社交新媒體平臺(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并實現多個平臺統一運行、一鍵聯通,內容交互、資源共享,實現各平臺用戶(粉絲)數量5萬。

7.3 理順機制、市場運作

新媒體建設管理運營將走上市場化、公司化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做大影響、謀求生存與發展。

7.4 整體聯動、融合發展

該臺新媒體中心聯合臺所屬宣傳部門,設立資陽電視臺全媒體中心,采用“全媒體指揮長制”,統一采編稿件,再根據各媒體平臺的定位和受眾不同,分發到各平臺,形成“中央廚房分盤出菜”的采編流程。與此同時,新媒體與傳統的電視、電臺、報紙等一并規劃,實行全媒體推廣和營銷。

8 廣安:以廣電媒體為龍頭,建設新型全媒體

8.1 建設新媒體品牌產品,增強“指尖上的引導”

在 “三微一端”新媒體產品的建設上,廣安廣播電視臺的官方微信、微博、微視,按照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進行改版優化,全臺的所有節目、欄目都要建自己的微信、微博、微視,形成強大的“三微”矩陣,力爭在2016年建成微信產品10個,微博產品5個,微視產品2個,粉絲達10萬人。對“廣安播報”APP手機客戶端進行全面改版,完善生活服務內容,力爭在2016年實現注冊用戶10萬人,努力把 “廣安播報”APP打造成廣安的新媒體品牌產品。

8.2 實現資源共享、內容融合、多屏互動、多媒互動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做到即時采集、即時編輯、即時回傳,各媒體即時審核、即時播出。形成網絡微信微博和APP先一步播放文字和圖片,然后廣播、電視和報紙精編后播出刊發,實現媒體之間在內容上互動與共享。同時,將各區市縣廣播電視臺的節目和報道組的新聞稿融入到“廣安播報”APP中,達到全市新聞資源的共享、實現市與區市縣的互動,滿足不同受眾群的需要。

8.3 鍛造全媒體團隊,提高“數字化生存”能力

新聞采編標準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堅持新聞立臺不動搖,打造“全媒編輯”“全媒記者”,不斷提高團隊的資源整合與立體傳播效率,鍛造更加專業、更為復合、更具創新創造戰斗力的采編團隊。

8.4 建設一流的技術平臺,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積極向中省和市財政爭取和自己籌措資金,力爭2017年年內建成全臺自己的新媒體技術硬件平臺,即數字化視頻網絡硬件平臺、APP技術硬件平臺和大數據硬件平臺,為該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8.5 拓展經營創收渠道,積極探索新媒體的創收辦法

在加大新媒體傳輸和覆蓋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經營創收的橫向與縱向聯系,橫向與各部門合作,縱向與各區市縣合作,開展新媒體電子商務開發,引進商業客戶,力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猜你喜歡
客戶端廣播微信
如何看待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斷舍離”?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縣級臺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如何應用手機客戶端
孵化垂直頻道:新聞客戶端新策略
大樞紐 云平臺 客戶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探索之路
微信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論交警廣播直播室的構建
微信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