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對第一夫人彭麗媛的報道分析

2016-02-28 11:24江若男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彭麗媛紐約時報第一夫人

江若男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

《紐約時報》對第一夫人彭麗媛的報道分析

江若男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重慶400715)

摘要:國內外媒體對第一夫人彭麗媛有著極高的關注,媒體關注的角度與中國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以及國家形象的呈現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以《紐約時報》中關于彭麗媛的報道為對象,從報道時間分布、議題分類、配圖情況、關鍵詞四個方面進行量化分析,探究該報中第一夫人形象的特點以及這些形象是如何呈現的。

關鍵詞:《紐約時報》;第一夫人;彭麗媛;形象;報道

一、背景與意義

“第一夫人”一詞緣起美國,它不僅是一種尊稱,更是禮儀和形象的存在。許多國家元首出訪,第一夫人往往會陪同前往。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夫人外交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們憑借著個人特質,在社會活動以及外交場合發揮重要的作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

2013年的3月,彭麗媛首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亮相國際外交舞臺。近兩年,彭麗媛每次外事活動都會成為媒體與公眾的聚焦點,國內媒體塑造了一個極為端莊大氣的國母形象。

國內研究者大多以中國媒體的視角來審視我國第一夫人的外交活動或媒介形象,極少文章涉及外媒,所以呈現的均為正面形象?!都~約時報》是美國高級和嚴肅刊物的代表,由不同背景和國籍的作者完成,觀點各異,相對客觀,在全球樹立了一個份不卑不充、莊嚴大方的報刊形象。國外主流媒體如何報道我國的第一夫人,彭麗媛的媒介形象呈現出哪些不同的特點,都直接影響到第一夫人乃至我國在他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對其加以深入的探索,對塑造第一夫人良好的媒介形象顯得尤為重要。

二、《紐約時報》對第一夫人的報道分析

(一)時間分布

在《紐約時報》中搜索關鍵詞“Peng Liyuan”,從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共有38篇相關報道。2013年3月隨訪俄羅斯、南非等國(4篇),2013年6月拉美之行(6篇),2014年3月彭麗媛隨訪歐洲等國,接著作為東道主接待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及其家人訪華,當月報道篇數達最高峰7篇,最后一個高峰在2014年11月,彭麗媛接待APECF峰會領導人(6篇)。由此可見,報道篇數與彭麗媛進行外事活動的頻率與主動性有著直接關系,她作為東道主對外國友人的接待最受關注,其次是與習近平的隨同訪問。

(二)議題分類

根據報道議題的異同,將報道進行分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隨同出訪(32%)、出席儀式(26%)、人物通訊(8%)、文體活動(13%)、衣著裝扮(5%)、其他(16%)。報道數量最大的議題是隨同出訪,該議題報道內容以中美外交關系為主,第一夫人作為配角與國家主席共同構建國家形象。特別是對方國家也有夫人出席時,體現了外交對等關系。

其次,占比較大的議題是出席儀式,指外國領導人或夫人來華,彭麗媛獨立或陪同習近平出席的接待儀式、宴會等。例如,2014年3月,彭麗媛單獨邀請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訪華,除了報道兩位夫人的行程以外,還涉及時尚、藝術品位,以及雙方針對婦女、教育、家庭等問題。

文體活動占比13%,主要是彭麗媛參加文體演出、公益活動的報道。從此類報道可以看出,第一夫人在外交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多數與公益、婦女、兒童事業緊密相關,以輔助和襯托元首在國際上的剛性形象和外交策略為主要目的,同時也成為國家形象塑造中的重要軟實力。[1]

(三)配圖情況

據統計,87%的報道中配有圖片,圖片中多數為其他領導人,含有彭麗媛的圖片僅占16%。圖片使第一夫人更為直觀地被人們了解,使公眾有更為立體、全面的認識,而在四篇關于中美第一夫人會面的報道中只有美國第一夫人?!都~約時報》在表面上看似中立、客觀的報道形式上,顯示了它的傾向性。

(四)關鍵詞分析

第一,名詞分析。對報道中相關的名詞進行統計,出現次數最多的依次是:wife(25次)、first lady(13次)、singer/chanteuse(12次)、communist(6次 )、army/major general(5次)、star(5次)、soft power(4次)、ambassador(3次)。

從這些名詞中能看到外媒對彭麗媛的定位。從家庭上看,是“習近平的夫人”;從國家上看,是中國的“第一夫人”;在意識形態上,是一位“共產主義者”;從職業上看,是一位來自“軍隊的歌唱家”,軍銜是“解放軍少將”;對她的政治評價最多的是“外交明星”“軟實力的武器”;公益上,是一位“親善大使”。

由此看出,《紐約時報》名詞的選用較為客觀,涵蓋了彭麗媛的基本信息。由于意識形態不同,有6篇報道中提到她是一位“共產主義者/共產黨員”,這在無形中與西方價值體系區分開來,產生距離感。

第二,形容詞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報道中運用了許多褒義形容詞,與“知名的”相似含義,就有六種表達。報道中沒有直接含有貶義的形容詞,但個別報道用中性的詞匯及語氣表達了負面的情感傾向。比如一文中寫道:她們的這次會面有些僵硬,彭麗媛表現得很順從……她一邊寫一邊用漢語承認“我也很緊張”。這幾句話雖然沒有直接帶有貶義的詞匯,卻呈現了一個不善言辭、拘謹的第一夫人形象。

綜上,形容詞從詞匯風格上看,積極情感詞語居多,少數負面評價,對第一夫人的整體形象采用了正面的詞匯。

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紐約時報》將報道的大量篇幅用于彭麗媛的外貌、衣著和姿態,而非她參與教育、公益事業的內容??梢?,新聞媒體仍十分關注女性的身體書寫,當今社會的父權文化仍然制約著女性的話語權。[2]

三、結語

通過對《紐約時報》中關于彭麗媛報道的時間、議題、配圖、關鍵詞分析,可以發現,《紐約時報》在報道我國第一夫人時受到了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以及意識形態的影響。第一,《紐約時報》中關于彭麗媛的報道總體上持肯定態度,塑造了一個美麗、時尚、充滿魅力、略有拘謹的第一夫人形象。第二,強化了彭麗媛的時尚形象和著名文藝演員身份,弱化了她的政治外交角色。第三,在配圖及詞匯、語氣選擇上傾向于米歇爾,把彭麗媛放在次要位置。

參考文獻:

[1] 程宏亮.“第一夫人外交”的柔性之美[J].人民論壇,2014 (10):7.

[2] 廖丹妮.《紐約時報》關于“第一夫人”報道的話語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07):205-207.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338-01

猜你喜歡
彭麗媛紐約時報第一夫人
畫中有話
青年彭麗媛
伊萬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兒”還是另一個“第一夫人”
馬可:衣以載道——彭麗媛的御用服裝設計師
麗媛style
彭麗媛選手機,國產的
米歇爾.奧巴馬與第一夫人的隱性影響
第一夫人內衣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