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宗喀巴《緣起頌》中的哲學思想

2016-03-05 06:03許會梅
大觀 2016年1期
關鍵詞:哲學思想

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科研項目《宗喀巴<緣起頌>哲學思想研究》(項目編號:MYYJS2015007)階段性成果

摘要:宗喀巴的《緣起頌》總結了宗喀巴緣起自性空的思想精華。在哲學思想方面,他闡述了緣起與性空的關系,論證了緣起自性空思想,并反駁了外道人的邊見,是一部內涵深刻的哲學著作,因此,《緣起頌》中的思想值得探究,本文將淺談其中的哲學思想部分。

關鍵詞:宗喀巴;緣起頌;緣起;性空;哲學思想

《緣起頌》主要是宗喀巴因佛講說了緣起法而贊美佛之功德,頌詞開頭即先贊美佛“見說緣起”,接著解釋了贊頌緣起的根本原因和闡述了緣起之理的基本觀點。宗喀巴贊緣起的根本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緣起能滅無明,緣起是諸法之心要。由此,宗喀巴引出了其緣起自性空思想。

一、闡述緣起自性空

宗喀巴首先闡述了緣起與性空的關系。首先,佛說自性空的根本前提是緣起,認為性空與緣起相違背的人是理解不了的。然后解釋了自性空與緣起有是圓融一味、毫不相違的,順此又引出了與緣起之理相悖的常斷二邊的見解,此二邊之見只會讓人墮入苦惱。最后再次贊嘆緣起,并表達了緣起之理并非全部空掉現象、也并非承認自性存在這樣的觀點。

首先,性空之因即是緣起,緣起的道理,就是無與倫比的決定之因:恒作饒益者,為益眾生故,說教藏空性,無比決定因,謂緣起道理;見相違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昂阕黟堃嬲摺?,就是指導師釋迦牟尼佛。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永遠都是利益眾生的人?!盀橐姹娚?,說教藏空性,”為了利益所有的眾生,而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空性,也即緣起。緣起與空性實際上是一個意思?!盁o比決定因,謂緣起道理?!薄皼Q定”,也即抉擇?!耙颉?,也即推理方式。如何決定空性?怎么樣抉擇一切都是空性呢?緣起的道理,就是無與倫比的決定之因。雖然佛講的緣起,是真實存在的,但在除了我們看得見的因緣之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因緣,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作用,其中也包括了前世善惡業力的作用。這就是佛教的世界觀,其中沒有任何信仰的成分,是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但那些認為緣起自相矛盾與不成立的人,又怎么能夠了解釋迦牟尼佛的深奧教法呢?根本不可能!

然后,宗喀巴認為自性空與緣起有不矛盾,許性空者一切事成:尊許若時見,空即緣起義,性空與成立,作所作無違。意思是,什么時候能夠證悟空即是緣起,除了空以外,沒有緣起;除了緣起以外,沒有空。性空與成立,性空與所作都圓融一味、毫不相違,那我們就證悟了。我們寫字的時候,字就是所作,寫就是作;畫圖的時候,繪畫就是作,畫出來的圖像就是所作??招院妥魉?,絕對是矛盾的。凡是有作和所作,就不是空性;凡是空性的,就不可能有作和所作。在證悟空性之后,就能理解空性與成立,性空與作所作是不矛盾的。雖然是空性,但也可以有作和所作;在有作和所作的情況下,同時也是空性。

最后表達了緣起性空并非二邊斷見的思想,并再次贊緣起。二邊斷見不成立:若見反彼者,空則用不成,有用則無空,墮苦惱險處。如果見解與前者相反:認為空性和作所作,是相違而不能圓融的。凡是空性的東西,都沒有“用”,也即沒有作和所作;凡是有用,也即有作與所作的東西都不空,都是真實的,就會墮入極端的邊——斷邊和常邊。認為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不滅的、不空的,這就是常見;凡是沒有、空性的東西,永遠都不可能有作和所作,這叫做斷見。一旦墮入常見和斷見的兩邊,就無法證悟緣起。如果不證悟緣起,就會在輪回中經歷無數的痛苦和煩惱。

二、論證“緣起自性空”

上文闡述了緣起與性空的關系即緣起自性空,這部分就論證了緣起自性空。首先從有待無待方面講,萬物觀待因緣,沒有獨存之物,故得出萬法自性空無之結論。接著從有自性和無自性方面分別解說。若有自性,則一切不可改變,那么眾生脫離輪回亦不可能。若無自性,則萬法待緣而起,離苦得樂、入涅寂靜都有可能,一切法皆不相違。最后再次贊揚了緣起性空無違無礙和緣起之理的稀奇。

萬法觀待因緣,故萬法自性空無:無待如空華,故無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緣相違。是故離緣起,更無有少法,故說離性空,亦無有少法。宗喀巴說,所有物質、精神的存在,都是觀待的、有條件的。不觀待、不需要任何條件而存在的東西,就如同虛空中的鮮花一樣永遠不會產生。世上沒有任何不依賴其他東西而存在的東西,萬事萬物都依靠因緣而存在。如果物質的本質存在、實有,那它的產生就不需要依賴因緣。如果某個實有事物的產生需要因緣,那實有與觀待因緣二者就是相違的。凡是依賴因緣而產生的東西,都不是實有的;凡是實有的東西,都不能依賴任何因緣而存在。

如果諸法有自性:若法有自性,則說無涅盤,及無戲論滅,自性無滅故。如果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事物,有一個實有的本質,那就不會有涅槃。不僅沒有涅槃,也沒有辦法滅除任何戲論。因為實有的東西不會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永遠不會毀滅。同時,如果戲論,也即各種各樣的情緒有自性,那也不可能毀滅。但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嗔心、欲望等任何情緒,在達到高潮后,都會趨于毀滅。這就說明,凡是有誕生、有毀滅的東西,都是不存在、不真實的假象。

如果諸法無自性:故于智眾中,發大獅子吼,數唱離自性,善說誰能難?況無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違隨順;即由緣起因,說不依邊見,此善說即是,尊無上說因。法尊總結說:故自尊蓮口,說法本無性,獅音所宣說,于此誰見難?緣起故性空,諸建立皆成,說遍離邊見,是為無上說。況且任何事物都沒有一點點的自性,無論六道輪回或三千大千世界,還是所有的時間與空間當中的所有事物,沒有一個是有自性的,都是以此因生此果。前面否定了因和果,后面又說有因有果。沒有自性與此因生此果雖然看似矛盾,但卻是皆可成立、互不矛盾的。因為是緣起,所以不依賴于常邊和斷邊之見。緣起善說,是世尊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至高無上的學說。佛陀也因此而成為無上善說者。

再次贊揚緣起性空:此皆自性空,緣此此果起,二決定更互,無障為助伴;除此更有何,為甚奇稀有,以此理贊尊,成贊非由余。法尊法師總結說:諸法自性空,作所作皆成,雙運稀有教,禮宣說大師。一切物質的自性,都是空性。在因緣當中,又可以生起果法。我們在主觀上,應該理解、抉擇出物質沒有本質,卻可以有因有緣,二者互不矛盾的定解??招耘c緣起之間不但不矛盾,還可以互為助伴。因為是緣起,所以是空性;因為是空性,所以是緣起,這叫做助伴。

三、反駁二邊之見

宗喀巴認為外道往往偏執一端,不信不解性空之義。此部分即是宗喀巴對外道的反駁。

宗喀巴首先提出了外道不信不解性空之義:若有為愚使,與尊作仇隙,彼不忍無性,妙聲有何奇?若受行尊語,珍藏緣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說此為奇!已經被無明愚癡所驅使,并成為無明奴隸的那些人,他們與佛作對,時時挑釁,不能接受甚至不能忍受無有自性的空性學說,宗喀巴說這不值得稀奇。如果已經了解了佛教的思想,卻不能忍受佛教最核心、最珍貴的精華——緣起性空思想,這就是很奇怪的現象了。

因外道執有,陷入常見,故宗喀巴破外道執:緣起是無性,無上引導門;若即由彼名,反執有自性,既然已經了解了佛教思想,就應該理解佛教最核心、最精華的緣起性空。緣起,是引導進入空性的極佳門徑,是證悟空性的最好方法。如果有人因為緣起這個名詞,卻反而執著是有自性,那是不應該的。

宗喀巴由緣起而悟出性空之理:今有何方便,導彼眾生趣,勝圣善行階,無比尊喜道?法尊總結說:達性空方便,即于緣起理,執性有眾生,無性如何引?有什么辦法,能引導這些人進入無上空性之門呢?答案是沒有!本來緣起法門是引導眾生進入空性最殊勝、最善巧的解脫宮殿的階梯,也是佛極力贊嘆的勝妙之道,但小乘佛教和大乘唯識宗的一些修行人,卻反而會因為緣起這個名詞而執著為有自性。

宗喀巴說,緣起即無自性,緣起與有自性相違:自性無作待,緣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無違和順?自性是無造作,不需要觀待任何事物的。假如有觀待,就不是自性。緣起是有觀待的,任何有因有緣的東西,都必須依賴于條件。比如說,稻芽就是有作的,它必須依賴于因緣。如果稻種、土壤、濕度、溫度、空間、時間都沒有,稻芽也不會產生。稻芽,就是由濕度、空間、時間等因緣造作的,所以它是有待的。如果一切物質或緣起是真實有自性的,那就應該是無作無待的。但緣起卻是有待有作的,這是我們大家公認的。怎么可能有自性與緣起可以在一個事物上面無二無違呢?這個觀點絕對是錯誤的。

所以宗喀巴認為諸法如幻:故說緣起法,雖自性本離,然似彼顯現,此皆如幻事。法尊法師總結說:無待與有待,自性相違故,一切緣起法,尊說如幻現。雖然緣起法的自性本來就不存在,并不是以前存在,現在在某種情況下變成了不存在。但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這些現象卻都是存在的。自性本離與顯現,是物質的兩個側面,二者的結合,就叫做緣起性空。但所有的這一切顯現,都是如夢如幻的幻覺?;菽艽髱熤v的“菩提本無樹”,就是“自性本離”的意思。大圓滿徹卻中講的“本凈”,也即本來清凈。并不是原本有一個不清凈的東西,然后通過我們的修行,把它轉化為清凈。而是因為沒有自性,所以本來清凈?;菽艽髱熾m然還沒有講大圓滿,但已經把空性講得很透徹了。

最后宗喀巴認為,緣起所向無敵:說如尊所教,無有少敵者,能如法求過,善達即由此。何故由說此,于見不見事,遠離增益執,及損滅過故。意思是,佛的緣起法,沒有任何人能夠戰勝,所以是所向無敵的。沒有誰可以尋找出緣起的過失。如果能夠理解、通達、證悟緣起法,就完全可以徹知四無畏的原因了。佛所傳的緣起法,是佛教的真理,因為真理在任何人面前,都不需要心虛和膽怯。要客觀地去觀察和解釋世界,既不能把沒有的東西當成有,也不能把有的東西說成無。常邊和斷邊,也即有邊和無邊的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曲解。正確的解釋方法,就是“緣起”。

緣起于余起定智理:緣起道因相,見尊說無比,由此證余語,是量起決定。法尊法師總結說:由說實體義,稀有緣起語,證余說成量,無過處亦成。用緣起的道理,可以推導出另一結論:佛所宣講的道理,是無人能比擬的。因為佛教認為緣起是正確的觀點,也可以由此推知佛陀講的其他觀點也是正確的。

緣起止滅過失起定智理:見如義善說,有隨尊學者,衰損皆遠離,滅眾過根故。由背尊圣教,雖久依???,后后過如呼,我見堅固故。稀有諸智者,善達此二別,爾時于圣尊,豈不從髓敬。佛證悟了緣起的意義,并廣轉法輪。跟著佛修學的人,一定會遠離所有衰損,不會有任何的損害,其原因,就是因為斷除了所有過患的根源。違背佛法的尊圣教,不追求證悟的智慧,則哪怕歷經各種殘酷苦行,也如同呼喚一個人來到自己面前一樣,只能喚醒各種過患。因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非常堅固的我執猶在。

緣起通達所說義趣與安樂故起定智理:縱于一分義,得少許決定,尚與彼勝樂,況尊眾多說?噫愚壞我慧,于如此德聚,雖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然幸將近終,命相續未沒,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法尊總結說:滅眾過根本,啟諸利樂處,教誨緣起道,心禮彼大師。即使對佛經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得到了定解乃至證悟,也能給我們最殊勝的幸??鞓?,更何況是理解、通達了世尊所說的眾多佛教理論呢?下面宗喀巴大師用非常謙虛的語氣說:悲痛的是,因為我自己的愚昧毀壞了我的智慧,所以雖然皈依了具有圓滿功德的釋迦牟尼佛很長時間,卻到現在為止,仍然無法圓滿了知佛陀功德的一小部分。接著宗喀巴大師又用安慰自己的語氣講道:幸虧在我接近臨終,還未壽終正寢之前,能對佛陀生起特殊的信心。僅僅想到這一點,也是我最大的福分。

最后宗喀巴總結道:說中緣起說,慧中緣起智,二如世勝王,尊善知非余。他認為,所有的學說當中,最高深的就是緣起學說;在所有的智慧當中,通達緣起的智慧就是至高無上的智慧。由此可見,宗喀巴對佛教緣起理論的評價之高!

【參考文獻】

[1]《緣起贊論略釋》法尊

[2]《緣起贊略釋》慈誠羅珠堪布

[3]《佛理精華緣起理贊》多識·羅桑圖單瓊排

[4]《緣起贊句義略解見深義眼》觀空法師譯

作者簡介:許會梅,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中國哲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傳佛教哲學。

猜你喜歡
哲學思想
對哲學思想指導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思考
語錄體與對話錄:東西方不同語言表達形式的成因
孔子人本教育哲學思想及具體實踐
《西風頌》中的矛盾與調和
論中國養生文化
楊獻珍哲學思想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意義
以“微積分”理念推進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淺談《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辯證思想
高等數學中的哲學思想研究
回醫理論同構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