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洱海地區白族觀音崇拜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2016-03-09 14:57楊正華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3
大理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南詔洱海白族

楊正華(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3)

洱海地區白族觀音崇拜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楊正華
(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3)

白族的觀音崇拜契合了天地孕育創造萬物的精神內涵,是白族人信仰追求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典范,也表現在白族古代統治者君權神授的王權觀,以及白族人的日常道德觀念與審美訴求中。

白族;觀音崇拜;天人合一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6.03.004

觀音,是佛教“西方三圣”之一,“四大菩薩”之一,也是大理洱海地區白族最崇拜的神。在洱海地區的寺廟里幾乎都有觀音造像,其中最著名的有崇圣寺的雨銅觀音和阿嵯耶觀音。大理市觀音塘每年的觀音會遠近聞名,崇圣寺的“崇圣論壇”已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宗教大會。據有關史料記載,初唐時觀音信仰傳入洱海地區〔1〕,隨著南詔大理國的興盛,觀音深受白族人崇拜,關于觀音的傳說廣泛流傳。大理白族文化中非常注重對上天的敬重感戴,隨著對觀音崇拜的盛行,白族人通過祭拜觀音與天溝通,以期達到“天人合一”而得到天的庇佑。

一、洱海地區白族信仰中的觀音創世說

人有了自覺的意識就會反思人類的起源,一個民族有了民族主體意識,也會思考民族來源問題,從而創造出各種版本的創世神話。白族的創世神話就與觀音有關。在大理民間神話中,相傳古時龍王降大雨洪水泛濫致天崩地裂,有盤古、盤生兄弟修成天地,二人死后,盤古躺在觀音寺,按照觀音的指示,順著觀音的手所指到的地方,他身體的各部分分別變成日月山川,飛禽走獸。洪水災難中在觀音的幫助下幸存了兩兄妹,為了人種繁衍觀音讓兄妹合婚,兩人不同意。觀音讓兩人各在東山和西山燒香,兩煙合一處;各丟一根小棒在河里,變成兩條金魚;各推兩扇磨盤到山箐,兩扇合一,最后兄妹同意合婚,人類得以繁衍后代〔2〕。在這個故事中觀音在天地中的人類及萬物的劫后重生、繁衍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白語稱天為“姑亥嫫”“亥嫫卡”,稱觀音為“觀乙嫫”,“姑”是古老的含義,“嫫”是母親的含義,母親的生育、養育之德是二者的共性。在洱海地區,許多著名的風物都與觀音傳說有關,這些景觀都是由觀音這位偉大的“母親”孕育而成。比如大理四景“風花雪月”的其中三個與觀音有關:相傳公主的丈夫是個獵人,被羅荃法師打入洱海變成石螺,公主望夫成云,觀音同情他們,借來九瓶大風,決心吹干海水,讓二人相會,卻被羅荃法師騙走六瓶風,所剩三瓶風只能吹開海水,讓獵人露個頭,公主只能在玉局峰山海相望,這是“下關風”的傳說。大理壩子躥來瘟神,散布“大理腐”(即瘧疾),有兄妹倆向觀音求得風雪各一瓶,風把瘟神吹得躲到蒼山上,雪蓋住蒼山,凍死瘟神〔3〕,這是“蒼山雪”的傳說。洱海有黑龍為害,觀音扔下金盆,盆上金鏈鎖住黑龍,將其鎮在海底,金盆變為一顆定海明珠——金月亮,明珠放出耀眼光芒,就是“洱海月”〔4〕278-279。另外還有:觀音扔下大印鎮住風浪,大印化作洱海中的小島,村民建觀音閣,如今稱“小普陀”,“嵐靄普陀”成為洱海八景之一,村為海印村;觀音伏羅剎,開壇講經處,成為“觀音市”,就是今天的三月街〔4〕270;山腰云帶為葉榆十觀之一,詩云:“天將玉帶封山公”,玉帶云世傳觀音云,云現即菩薩降臨〔5〕。在白族居住的地區,有許多觀音山、觀音箐、觀音崖、觀音巖、觀音洞等地名,這些地名往往有一個與觀音有關的美麗傳說。

宗教意義的天是主宰之天,稱為上帝、天帝,生成萬物,主宰萬物,包括人間禍福。比如在《周易》中乾為天為父,“萬物資始,乃統天”〔6〕4;坤為地為母,“萬物資生,乃順承天”〔6〕28。從白族創世神話看,自然的天地修成只是個大框架,具體裝飾點綴的花草蟲魚是觀音的手指向所成,觀音秉承天意,指示兄妹合婚,白族才得以種族延續。觀音的造化,一風一月,一島一石,終成大觀。洱海地區得天獨厚的山水,成為樂土佳居,美麗的山水中處處顯現著觀音的“神跡”。在洱海地區白族信仰中,是觀音點化生成萬物,孕育了洱海地區的乾坤萬象,為白族先民創造了美好的生存環境。從本源看,天意高不可測,觀音才是天意的具體踐行者。

二、觀音是溝通洱海地區白族天地人的神

白族人認為天是主宰,惟有虔誠敬天,天才會賜福。上古先民相信天人有感,試圖“究天人之際”,達到“人神同樂”“萬物一體”的境界。相傳伏羲創八卦、周文王演《易》就是“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6〕510。古人對上天神靈的敬祭崇拜最典型地體現在人神溝通的宗教祭祀中。比如玉最早是巫用來通靈的,“靈,靈巫也。以玉事神”〔7〕。用貴重之物獻祭,以示誠心,玉和三牲都是祭品中貴重之物。白族的原始宗教是巫鬼教,最大的鬼是天鬼,有天鬼廟。今天白族人去世叫“上天”,天上有神鬼世界,人去世,死者口中放點玉器和銀器,以便他更好地通往天上。在人神溝通的宗教祭祀活動中,白族人對觀音的祭拜最為重視,其中“繞三靈”是白族人最具特色的祭拜活動?!袄@三靈”也被稱為白族“狂歡節”,人們從各村趕往“佛都”祟圣寺,再繞到“神都”圣元寺,又繞到“仙都”金奎寺,通過祭祀,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據圣元寺寺碑載,唐初,感謝觀音開化之功,蒙氏倡建圣元寺,圣元寺由三部分構成:中間圣元寺原供奉三世佛,現已不存;南邊觀音閣由原來圣元寺鐘樓改建,內塑男身觀音;北邊神都一重殿為財神殿,二重殿為六王殿,三重殿供奉中央本主段宗榜〔8〕。崇圣寺是觀音道場,所崇拜的“圣”就是觀音,在寺的中軸線上,建有三大殿,入門后是雨銅觀音殿,相傳當時天雨銅珠鑄其像,尊為圣,中間是供奉三世佛的大雄寶殿,后面是阿嵯耶觀音閣,建在崇圣寺的最高處,供有12米高的鎏金阿嵯耶觀音像,是全寺最高的佛像,其他藥王殿、財神殿、羅漢堂、祖師殿等則分列中軸線兩側。大理南詔風情島上也建有17.56米高的漢白玉阿嵯耶觀音像,象征了白族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人類用自己的思想理解和構建鬼神世界,并把自己的愛憎反映在鬼神體系中。寺廟里供奉的神總是滿足當地人信仰中的某種需求,寺廟的格局和眾神的布局,也反映出當地人對神的體系的理解。在寺廟,進門常見的是笑口相迎的彌勒佛,背后是護法神韋馱。白族寺廟里進門是觀音,如觀音塘。白族受儒釋道三教影響大,多處可見多元文化現象,許多本主廟里往往三教神系共處,各教原有神系受到沖擊,有的添加當地的本主,可謂四教融合,白族人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四教神系重新安排座次,使眾神民族化、地方化。在三進院落的寺廟里,依山勢而建,常見的格局是:大雄寶殿在下,三教宮在中,玉皇閣在上。玉皇閣供奉玉皇大帝,或三清大帝,象征至高無上的天;三教宮供奉儒釋道三教教主;大雄寶殿供奉觀音、龍王、大黑天神、財神、土地、灶君、閻王、其他當地本主等。底層的大雄寶殿里,觀音是常見的,其他的神因各地各村崇拜風俗不同而各異。有些寺廟只供奉佛教的神,沒有玉皇閣,大雄寶殿在最高層,供奉的是三世佛,底層是觀音閣或三圣宮。

寺廟是人們祭祀的場所,祭祀是為了祈福禳災,在求財、修齋、安龍奠土、超度亡靈、廟會等祭祀中,誦經是重要環節,以舞蹈與唱經相結合,使神愉悅,降臨而賜福。白族的許多經文與觀音有關,如《觀音經》《十二愿經》《念觀音經》《藥師經》和《蓮華經》等。祭祀所念開壇經與觀音有關,有些經開篇即談觀音,如《開門經》:“童子領我拜觀音”“碾出香油澆蠟燭,敬上南海觀世音”,《開壇經》:“一進寺門拜觀音,八大金剛來引路”,《拜壽經》:“四月拜壽夏至來,觀音造下度人船”“九月拜壽是重陽,準是觀音來下凡,拜壽堂前來點化”〔9〕。

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左侍者,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前往極樂世界。祭祀是為了神賜福,人們還祈求讓死者的靈魂脫離苦海,早登極樂。農歷七月十四日是白族的鬼節,傍晚為已逝的歷代祖宗燒包具,包具背面印有大慈大悲觀世音的《救苦經》。包具里裝的是金銀紙錢,近年來又出現了冥幣,其模仿第五套人民幣,印有玉帝或閻王頭像,寫著:“天地通用銀行”或“冥府銀行”,一元、十元、百元、萬元等面值。從這個民俗活動看,觀音為人間通往地府的“郵遞”保駕護航,還為祖先“救苦”。

相傳觀音化梵僧來傳教,開壇講經,負石阻兵等,觀音演變成白族的福音和保護神。白族人認為上,天為尊;下,觀音為圣。寺廟是神在人間的受供奉場所和象征,在洱海地區白族的寺廟里,觀音的位置很獨特,也很重要,是眾神在人間最接近人的位置。入寺先拜觀音,觀音是眾神的先行者,也最具有世俗性。誦經的過程是行善、勸善和修行相結合,娛神和自娛相統一,在優美的音樂,虔誠的儀式中,祈求神靈降臨。事天敬佛是為了祈福禳災,誦經先要開壇引佛,所拜第一尊神也是觀音,觀音是溝通人間與天上的神。觀音不但把人們的心愿帶到天上,還能帶到地府,為已逝的祖先帶去福音,助他們銷罪早超生。因此,在洱海地區白族的信仰里,觀音是溝通天地人三界的全能信使。

三、觀音在白族文化發展中“神人一體”的內涵

西周時期已形成君王受命于天的思想,這在《尚書》中多次提及;漢初,董仲舒提出“天子受命于天”的觀點,用天人合一思想把統治者的地位神圣化〔10〕。中國歷代帝王治理天下,力求“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天人合一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政治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種天人合一的君權思想在民族地區又和當地的宗教信仰聯系起來,把天意在當地所信奉的宗教中具體化落實化了。洱海白族地區的南詔大理國統治者通過“觀音佛王”信仰的確立,體現其“天人合一”的君權神授地位。

古正美教授認為,7世紀以后,亞洲各國人民廣泛使用密教觀音佛王傳統,南詔晚期隆舜自號“摩訶羅嵯耶”,宣布自己是轉輪王,又宣布自己是阿嵯耶觀音,就確立了密教觀音佛王信仰〔11〕。侯沖教授認為,南詔觀音佛王信仰的確立,是南詔王室地位意識的覺醒,是南詔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意識覺醒后,顯示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有意無意地排斥、回避、淡化漢文化〔12〕。南詔王室命人繪制《南詔圖傳》,就是宣揚天命觀和觀音佛王傳統?!赌显t圖傳》以文字和繪畫的形式,講述觀音授記建國,王權神授的思想。第一部分:巍山起因,觀音七化授記,天降祥瑞;第二部分,鐵柱記,白子國主張樂進求等九人祭鐵柱,五色鳥從柱頂飛到邏盛肩上,張樂進求讓位邏盛,以此說明蒙氏立國乃是天意;第三部分,兩條毒蛇纏繞金魚金螺,喻示南詔蒙難,祭拜觀音就能使國復興??梢钥闯鲇^音授記是對華夏文化天命觀的繼承?!栋坠磐ㄓ洝贰赌显t野史》《白國因由》等一批地方史志又將觀音的功德大肆渲染,演變成十八化,觀音救護、托夢,指點段思平打敗楊干貞建立大理國,就是第十七、十八化,清代又編撰出第十九、二十化。觀音佛王傳統和天命觀都是“君權神授”的治國理念,實質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政治化。南詔王室將兩種理念融合,創造出獨特而具有地方色彩的阿嵯耶觀音,從王室到民間造像、建寺窟,廣泛加以崇拜,為感謝化梵僧傳教開化之功,授記建國之德,建觀音老爹祭拜,成為一方本主。南詔大理國時期信徒取名常用佛號或菩薩命名,其中用觀音的最多,如陳觀音錦、高觀音政、李觀音得等。又經白族民間一千多年的演繹,不斷賦予她傳奇色彩,觀音信仰已深入人心,與白族人的生活緊密相連。

洱海地區自漢唐以來深受華夏文化影響,敬天重禮的文化源遠流長。白族敬奉天,很多人家廳堂的正中用紅紙書寫:“天地國親師位”,將天列為首位。結婚時典禮,首先叩拜天地。白族的信仰中信奉:“上有天,下有地”“人做事,天在看”等,以此告誡自己,也勸慰別人,與華夏文化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似。白族人做事講天地良心,天主宰一切,還洞明一切。在白族的村子里,他們互借財物而一般不立字據,購物貿易,公平交易,老幼不欺,因為一切“天在看”。下雨有人遭雷擊,他們認為這是“天劈”,即天用腳踢死,可能是遭惡報了。天高居在上,無所不見,觀音聞聲而至,無處不在;天高深莫測,神龍不見首尾,觀音隨身在側,時刻警醒人們。白族人敬天愛人,勤勞善良,勇于開拓,講誠信,又嚴于律己,對天和觀音的信仰,深深影響了白族的民族性格并體現在日常道德觀念與實踐中。

不僅在民族性格及日常倫理中有觀音崇拜的影響,在白族人的審美追求中也體現著觀音崇拜的印記。比如無論是崇圣寺還是南詔風情島,阿嵯耶觀音已成為洱海地區白族心中的福星,瘦高赤足,細腰長腿,圓臉豐頤,衣華美褲裙,妝瓔珞珠寶,華美的衣著與端莊清潔的外形美融為一體,更顯莊嚴華貴。觀音又如一位慈善長者生活在世俗中,好善樂施,廣大的神力與人性的至善之美合二為一。白族的信仰追求會在器物和習俗中表現出來,這些審美也會在傳說和造像上體現出來,無論是觀音造像,還是神性,實質都是白族人審美訴求的實際體現。

四、結語

在洱海地區,觀音崇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觀音十八化、秉承天意,開天辟地,創建山川風物,授記建國,正契合了天地乾坤創造萬物的精神內涵,是白族人信仰追求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典范。白族崇拜觀音的歷史,也是白族宗教信仰發展的歷程,深受華夏文化影響,其民族意識覺醒后,創造出獨特的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阿嵯耶觀音,成為白族宗教信仰的砥柱。對觀音的崇拜,體現出白族人不辭辛勞、不畏艱辛、以德化怨的佛教信仰理念與道德自覺。天空的高深浩瀚、觀音的“大慈大悲”“普度眾生”,與白族兼容并包的民族性格是一致的。從宗教意義講,觀音參與并建構了白族的整個歷史,觀音崇拜是白族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白族觀音崇拜,也是我們今天解讀白族文化的一把重要鑰匙。

〔1〕王明達.南詔大理國觀音圖像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6.

〔2〕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白族民間故事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1-6.

〔3〕大理州《白族民間故事》編輯組.白族民間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8-9.

〔4〕白庚勝.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大理卷〔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5〕李元陽.嘉靖大理府志〔M〕.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翻印,1983:87.

〔6〕周易〔M〕.馮國超,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7〕許慎.說文解字〔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22.

〔8〕杜德威,李維斗,李錫鵬.大理攬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19-21.

〔9〕張明曾,段甲成.白族民間祭祀經文鈔〔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47-137.

〔10〕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5.

〔11〕古正美.從南天烏茶王進獻的《華嚴經》說起:南天及南海的《華嚴經》佛王傳統與密教觀音佛王傳統〔J〕.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000(5):159-161.

〔12〕趙懷仁.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第一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92-193.

〔Abstract〕The Bai people's Avalokitesvara worship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pirit of heaven and earth breeding and creating everything,which is a model of the Bai people's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is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Bai people's ancient rulers of monarchical divine,as well as in the Bai People's daily moral values and aesthetic appeal.

〔Key words〕Bai;worship of Avalokitesvara;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責任編輯賀曦)

On the Idea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the Bai People's Avalokitesvara Worship in the Erhai Lake Area

Yang Zhenghua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Cul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C955

A

1672-2345(2016)03-0018-04

大理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KYQN20132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ZX063)

2016-02-27

楊正華,講師,主要從事白族歷史與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南詔洱海白族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南詔大理佛精品》插圖
白族扎染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太湖石
白族火把節:一天星斗下人間
愛上洱海,只需要這十個瞬間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綜述
山,南詔國的“龍輿”山
白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