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兵書對漢賦的影響
——以《孫子兵法》為主

2016-03-09 16:33伏奕冰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兵書漢賦主客

伏奕冰

(蘭州大學 敦煌學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20)

?

先秦兵書對漢賦的影響
——以《孫子兵法》為主

伏奕冰

(蘭州大學 敦煌學研究所,甘肅 蘭州730020)

[摘要]早期兵家講“主”“客”,兵書以主客對話為主;漢賦“述主客以首引”,虛設主客,就是從兵家來的。最早的兵書是講誦的,需要默記口誦,所以韻律和諧,節奏感強,便于背誦。兵家講氣勢,故兵書在修辭方面講究對仗排比、比喻對比,這和漢賦的鋪排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鍵詞]兵書;漢賦;主客;對話;鋪排

兵書一般是指人類對戰爭中戰勝之法經驗的凝練與總結,這類經驗應當是起源很早的,可以說自從原始人類有了戰爭,就有了對這類經驗的總結,最早的總結應當是針對生產工具——即武器的使用的總結,例如在部落戰爭中應當如何使用木棍、石塊、石斧、石刀、石矛等最為原始的武器,這種對戰斗中徒手與武器戰術動作經驗的總結,后世《漢志·兵書略》稱之為“兵技巧”,即“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也”[1]1762。到距今三萬年左右弓箭誕生后①,武器正式脫離生產工具,成為專門的作戰器具②。

進入文明社會后,戰爭的規??涨疤岣??!爸袊臍v史,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二十四史中記錄的戰爭的內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妒酚洝返摹断谋炯o》、《殷本紀》所記多半是戰爭?!蹲髠鳌匪洿呵飼r代的戰爭更是難以計數。降及戰國,戰爭更頻繁,更慘烈。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西漢初年。兵書是對戰爭和戰事的總結,所以中國的兵書經典大部分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盵2]《尚書》《逸周書》《左傳》等所記載的戰爭主要發生在平原地區,所以戰爭以車戰為主,交戰雙方一般選擇在空曠的平原上擺開車陣,每車有三名戰士,一名御手,負責駕馭戰車;一名弓箭手,遠程射擊敵人;一名戈手,掃清戰車周圍障礙,保證戰車順利前進。每輛戰車配備72名步兵在旁協助作戰,他們一般手持弓箭或者戈戟,與戰車一起構成一個戰車群組。這種車戰雙方一般約好時間地點,擺開陣勢,鳴鼓而進,鳴金則退,欺詐較少,由戰車群組沖擊進攻,勝負全憑沖擊強度、兵員的多寡以及雙方的氣勢。作戰時間非常短暫,失敗一方往往一觸即潰,丟盔棄甲,自相踐踏,潰不成軍。最經典的戰役如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由于周軍是統一有序的車陣,面對紂王臨時武裝的商朝奴隸,商軍陣勢一沖即潰,紛紛倒戈。車戰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齊魯長勺之戰也是典型的車戰[3]82。這種作戰方式可謂典型的君子之戰、貴族遺風,是符合周禮的,作戰過程中也體現出人道主義關懷,比如“半渡不擊”、“不重傷”、“不禽二毛”、“不以阻礙”、“不鼓不成列”。后來在禮崩樂壞的春秋中期,戰爭中已經是“兵不厭詐”,而沒落貴族宋襄公依然在戰爭中遵守上述法則,結果慘敗[3]397-398。

戰國以降,戰爭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首先,周天子更加衰微,戰爭的目的由春秋初期的“尊王攘夷”爭霸戰爭轉變為各諸侯國擴充自身實力的吞并戰爭。其次,戰國中期騎兵的出現,大大加強了軍隊的機動性、靈活性與遠程作戰能力。這種吞并戰爭的實質,決定了古時那種約時而舉、鼓進金退的君子之戰必將為各國將領所摒棄,取而代之的則是爾虞我詐、變化無常、出其不意、以假亂真的戰術戰法,并且有時借助陰陽五行之術,戰斗變得曠日持久且殺伐慘重。在這種吞并戰爭中,武將的個人謀略顯得愈發重要,往往在戰斗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將星,比如孫武、吳起、尉繚、孫臏、商鞅、白起、王翦、王賁、廉頗、李牧、項燕等等。如果說《漢志·兵書略》中的“兵權謀”中 “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1]1758主要是對春秋以前戰事總結的話,那么,《漢志·兵書略》中的“兵形勢”與“兵陰陽”便主要是對戰國時期戰事的總結:“雷動風舉,后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1]1760。

中國兵書的主要經典,就誕生在春秋戰國時期,保存至今的主要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尉繚子》等,雖然并非完全在這一時期成書,但是其核心思想是在此時期形成的。其中尤其以《孫子兵法》的成就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秾O子兵法》除了在軍事哲學上取得璀璨奪目的成績外,其文學價值亦非常值得稱道,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語言精練,比喻形象生動?!秾O子兵法》僅短短六千多字,卻被后世贊為“百代論兵之祖”“千古武學之圣”,主要是因為它不拘于對具體戰役戰斗的論述,而是對戰爭的普遍原理進行哲理化的高度概括,故而行文簡潔,語言形象生動,且條理清晰,讀來明快流暢,在句式上有長有短,駢散結合。如《孫子兵法·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遍_篇短短19字,就點明了戰爭的重要性和殘酷性,以及國家對戰爭的態度。又如《計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蔽闹袃H用“利”“亂”“實”“強”“怒”“卑”“佚”“親”等八個字(詞)展現出敵人的八種狀態,再分別對以八個字(詞)說明我軍應采取的策略,即“誘”“取”“備”“避”“撓”“驕”“勞”“離”,非常精煉,言簡意賅,準確得當,可以說無一復筆,也無一閑筆。類似的經典還如《謀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少則能戰之,不若則能避之?!逼渲杏谩皣薄肮ァ薄胺帧薄皯稹薄疤印薄氨堋绷直硎隽藢Ω稊耻娪猩α康牧N方法,非常精煉準確。還有《勢篇》中關于“兵勢”的論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弩,節如發機?!薄凹に病笔谴笞匀簧酱ê恿鞯默F象,“鷙鳥之疾”是動物界的情況,《孫子》用形象生動的比喻闡明了戰爭蓄勢造勢和掌控節奏時機的道理,語言生動,發人想象。同樣,在《孫子兵法》中,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很多抽象的戰爭哲學用人們熟悉的自然景觀展現出來,使人豁然開朗。例如《形篇》:“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睘榱岁U明軍事中的形,《孫子》作了一個巧妙的比喻:軍隊實力強大,作戰時就如同懸崖上百丈高的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通過這種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無形的概念變為生動具體的說明?!毒诺仄罚骸肮噬朴帽?,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边@句是將能征善戰的將領比作自然中的常山之蛇,因為常山之蛇靈活多變,警惕性非常高,能首尾相顧,用此比喻善于打仗的將領,非常恰當?!兜匦纹罚骸耙曌淙鐙雰?,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边@是用親密的父子關系來比喻將領應如何對待士卒。

第二,行文氣勢磅礴?!秾O子兵法》中有大量運用排比、對偶的句子,行文氣勢磅礴,論點不容置疑,這也是先秦兵書的一大特色。如《計篇》:“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边@七個連續單句排比,從國君、將領、天時地利、法規號令、軍隊、士兵、賞罰七個方面來闡述取得戰爭勝利的根本。又如《勢篇》:“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薄胺仓伪娙缰喂?,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刑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痹偃纭吨\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笨偟膩碚f,《孫子兵法》中各式各樣排比句的運用產生了很強大的表達效果,因為排比這一連串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句子整齊地排列起來表達相關內容,看起來整齊醒目,讀起來一氣呵成,語氣強烈,表達效果明顯,給人不容辯駁的感覺。

第三,節奏明快,韻律鏗鏘。先秦時期很多子書都注重押韻,目的是為了便于記憶,兵書亦不列外。為了能讓將領誦讀記憶,兵書的押韻顯得尤為重要,在《孫子兵法》中主要有《計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眱蓚€“能”字,兩個“近”字前后押韻,形成相抱之勢?!吨\攻篇》中:“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薄吧啤弊?音)反復出現,如音樂旋律中的中心音律,不斷敲擊聽者心靈?!缎纹罚骸笆枪蕜俦葎俣笄髴?,敗兵先戰而后求勝?!薄皠佟弊智昂笙啾а喉??!短搶嵠分校骸肮饰矣麘?,敵雖高溝深壘,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薄皯稹弊?音)重復出現,“溝”(古音侯部)、“救”(古音幽部)鄰韻通葉。還有此篇“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辈坏靶巍?古音耕部)、“聲”(古音耕部)、“命”(古音耕部)押韻,而且“微乎微乎、神乎神乎”還具有歌詞吟唱手段?!盾姞幤罚骸肮视帽?,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薄跋颉?古音陽部)、“逆”(古音鐸部)陰入通葉,“從”(古音東部)、“攻”(古音東部)押韻,“食”(古音職部)、“遏”(古音鐸部),“闕”(古音月部)、“迫”(古音鐸部)入聲通押。這種語句押韻的現象在《孫子兵法》和其他先秦兵書中是很常見的。

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先秦兵書的這些文學特點對后來賦體具有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二點。

第一,早期兵家講“主”、“客”,很多兵書也是以主客對話為主。漢賦“述主客以首引”,虛設主客,應當是從兵家來的。

先秦時期,很多軍事家都是在主客對話的形式中闡述自己的軍事主張,這些主張后來成為其兵學思想的主干部分,由自己及弟子門人書于竹帛,成為兵書。比如,公元前684年的齊魯長勺之戰,魯國將領曹劌就是在與魯莊公對話的過程中,闡明自己軍事主張的。兩軍對陣于長勺,魯莊公采納曹劌建議,齊軍前進之時,魯軍嚴陣以待,待齊軍三鼓過后,魯軍出擊,齊軍潰敗而走,曹劌下車觀察,發現齊軍“轍亂旗靡”,遂建議莊公追擊,魯軍大勝。戰后魯莊公問制勝之法,曹劌回答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盵3]183這是典型的問答體,回答簡明扼要,緊扣主題,將自己以逸待勞、敵疲我打的軍事主張表達而出,這個軍事主張后來被左丘明記于《左傳》之中。再如,春秋末期大軍事家孫子以十三篇兵法面見吳王闔閭之時,在對話之間雖未直接陳述十三篇內容,但表達了自己治軍以嚴的主張?!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記載,孫子以十三篇見吳王闔閭,闔閭已拜讀十三篇內容,命孫子以宮女一百八十人現場操練,孫子將眾人分為二隊,并以闔閭兩名寵姬擔任隊長,進行隊列操練,操練中眾位宮女嬉笑打罵,不聽號令,雖三令五申仍然不改,孫子說道:“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即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睂囟魂犻L,吳王見狀,急忙求情,孫子又回答說:“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庇谑菍⒍魂犻L斬首,宮女都聽從號令,沒有異議。這次演習中的對話反映了孫子嚴明軍紀的治軍思想。此外,問答體在先秦兵書中非常常見,例如《孫臏兵法》中有《擒龐涓》《威王問》《陳忌問壘》《強兵》;《吳子》中有《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尉繚子》中有《天官》?!读w》六十篇全為問答體。以《孫臏兵法》中《威王問》為例,全篇以孫臏回答齊威王、田忌問話而成。在面對齊威王時一問一答,威王一連十次發問,孫臏一一作答,威王的問話步步緊逼,層層深入,不給人以喘息之機,孫臏沉著應對,逐一解除了威王的疑慮,使其心服口服,最后以“善哉!言兵勢不窮”結束對話內容。之后是田忌與孫臏的問答,田忌亦連連發問,孫臏再次冷靜處理,對答如上??傮w來說,先秦兵書中這種問答體結構大致是一樣的,一般都由君主發問,將領回答,回答時一般論點明確,有條不紊,氣勢磅礴,一氣呵成,它不像《論語》中的問答對話比較簡略而偏重口語,而是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篇章。如果去掉“問”、“對曰”的形式,可以看作是論說文的濫觴。漢賦繼承了這種問答體,賈誼的《鳥賦》用人禽間問答的方式討論對待生死的觀點,枚乘的《七發》用主客之間的七次問答,描述了音樂、飲食、車馬、宮苑、田獵、觀濤、要言妙道七件事情。司馬相如的大賦《子虛賦》與《上林賦》也采用問答體的方式,可以說一問一答的形式也有利于賦體篇幅的擴展③。

第二,兵家講氣勢,故兵書在修辭方面也頗為講究,對仗排比,比喻對比,這和漢賦的鋪排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先秦兵書一般行文氣勢磅礴,令人無從辯駁,上文以《孫子兵法》為例,已做論述。漢賦“極聲貌以窮文”,行文氣勢宏大,波瀾壯闊,例如枚乘《七發》中描寫觀濤的一段:

太子曰:“善。然則濤何氣哉?”

客曰:“不記也。然聞于師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內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濤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云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也,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六駕蛟龍,附從太白,純馳浩蜺,前后絡繹。颙颙卬卬,據據強強,莘莘將將。壁壘重堅,沓雜似軍行。訇隱匈磕,軋盤涌裔,原不可當。觀其兩傍,則滂渤怫郁,暗漠感突,上擊下津。有似勇壯之卒,突怒而無畏,蹈壁沖津,窮曲隨隗,逾岸出追。遇者死,當者壞。初發乎或圍之津涯,荄軫谷分?;叵枨囿?,銜枚檀桓。弭節伍子之山,通厲骨母之場。凌赤岸,慧扶桑,橫奔似雷行。誠奮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渾渾,狀如奔馬?;旎鞄輲?,聲如雷鼓。發怒庢沓,清升逾跇,侯波奮振,合戰于藉藉之口。鳥不及飛,魚不及回,獸不及走。紛紛翼翼,波涌云亂。蕩取南山,背擊北岸。覆虧丘陵,平夷西畔。險險戲戲,崩壞陂池,決勝乃罷。櫛汩潺湲,披揚流灑。橫暴之極,魚鱉失勢,顛倒偃測,沋沋湲湲,蒲伏連延。神物怪疑,不可勝言。直使人踣焉,洄暗凄愴焉。此天下怪異詭觀也,太子能起觀之乎?”[4]

這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對潮水所作的生動描寫,非常具體和形象。

《漢志》云:“不歌而誦謂之賦?!辟x是用來“誦”的,所以講節奏、講韻律成了賦之所以為賦的本質特征,賦是韻文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當然,散體賦在行文過程中也很注重散韻結合,用韻比較靈活,不像后來律賦那樣有嚴格的要求。比如司馬相如《上林賦》:“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覽聽余閑,無事棄日,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于此??趾笕~靡麗,遂往而不返,非所以為繼嗣創業垂統也?!谑呛跄私饩屏T獵,而命有司曰:‘地可墾辟,悉為農郊,以贍萌隸,潰墻填塹,使山澤之人得至焉。實陂池而勿禁,虛官館而勿仞。發倉廩以救貧窮,補不足。恤鰥寡,存孤獨。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更始?!盵5]55或韻或散,諸多句子排比而下,結構相同。再如宋玉《風賦》:“楚襄王有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盵5]88其中“侍”(古音之部)和“之”(古音之部)押韻,“至”(古音質部)、“氣”(古音物部)、“師”(古音脂部)入聲相押?!疤斓刂畾狻迸c“溥暢而至”相押,“枳句來巢”與“空穴來風”對仗。

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校讎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中論述賦的體制特征,總結了“假設問對”“恢宏聲勢”“排比諧隱”“征材聚事”等四個特征,其中前三個都和兵書關系密切。

注釋:

①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報告(四)》,《考古》1977年第3期,載為28945年;楊泓、李力《中國古兵二十講》,載為28945±1370年,北京三聯書店,2013年,第5頁。

②早在弓箭發明之前,人類在狩獵過程中與猛獸近身肉搏,已經開始使用木石打制矛、棒、斧、刀,但這些工具同時也在生產生活中扮演切割、砍伐的角色,既是生產工具又是戰斗武器。由于弓箭精確的打擊性和強大的殺傷力,使得其專門司職于戰斗,作為兵器也正式從生產工具中獨立出來。

③饒宗頤《釋主客:論文學與兵家言》從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說起,提出“客主”與賦體的關系。此文雖寥寥數百字,對問題只是點到為止,卻啟示良多。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 [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伏奕冰.論漢代學者對先秦兵書的整理研究[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5( 2):20-23.

[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全漢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0.

[5]蕭統.文選[M].海榮,秦克,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張亞君]

收稿日期:2016-03-2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古文苑》校注與研究”(14ZW079)。

作者簡介:伏奕冰(1985-),男,甘肅會寧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兵書和絲綢之路文物。

[中圖分類號]I20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4630(2016)03-0017-04

猜你喜歡
兵書漢賦主客
《紅樓夢》中的“打趣”之妙
不是兵書的兵書——從吳起說《左傳》
經驗與存在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器樂考級的歷史演進及主客認同
一篇漢賦一座城
李善《文選注》基于經史的漢賦認同
四音格聯綿詞語音模式分析——以漢賦為例的探討
古代兵書覽要
兵書瑣談(續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