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探析

2016-03-10 12:28燕鐵艷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心理學大學大學生

燕鐵艷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710000)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探析

燕鐵艷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71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對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當代合格的大學生所要掌握的并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來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業。本文從自我管理能力的心理學基礎入手,通過分析當前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所面臨的問題,從學校、學生、教師等三方面闡明要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各方面所要做出的努力。

大學生;自我管理;培養方法

自我管理,最早由管理學大師皮特·德魯克提出,他認為“所謂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本身,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等表現進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組織起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我管理對個人的成長成才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學業成就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當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時候,學業成就也會顯著提升。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應不僅僅局限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應當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2004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也指出,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而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為了擺在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

1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心理學依據

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是管理學、心理學的跨學科命題。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與以往大學生管理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管理的方式,以往的管理方式以外界干預為主,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比如學校、老師等,而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更強調大學生自身因素,強調自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其心理學依據之一,是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理論。馬斯洛認為,人都具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個人能夠努力克服自身條件的限制,主動而又積極的實現自身潛能。而實現自我潛能,滿足成長需求,不斷提升自我恰恰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目標。

個體管理的另一心理學基礎則是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該理論提出了一個由個體因素、行為和環境刺激三者構成的復雜互動系統。這三者中每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另一個元素,并且這種影響是相互的。人的行為會受到思想、觀念、個體經歷以及環境中事件刺激的影響;人所做的會對環境產生作用,人的態度觀念也會根據環境的反饋發生變化。這一理論為我們指明了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途徑,通過改變環境,給予積極、正確的反饋,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2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2.1 家庭、學校環境影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

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強制性的學習,在學校有老師教導,在家里有父母約束。所有的學生學習都是在為高考而準備,為了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學生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在高考中取得好的分數,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訓練并未得到重視。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在生活方面,因為父母的過度關心愛護,很多學生不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來到大學后無法適應大學生活,更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以致出現適應困難,焦慮等情況。

2.2 大學的傳統管理模式不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發展

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要突出發揮學生自我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為了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管理者往往會對學生的活動干預過多,忽視了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這直接導致即使來到了大學,學生依然是一種服從式、聽從式的心態,欠缺自主意識,欠缺對問題的思考,無法形成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將會成為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而這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應該是從大學入學之初就逐步形成發展的。

2.3 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發展不平衡

大學生的自我認知,是指大學生對自我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的認識與理解,良好的自我認知是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前提與基礎。一個人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而當代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發展并不平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明確自己的目標,在面對選擇時,容易出現跟風、隨大流的情況,僅有小部分同學有明確的目標和目的。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幫助他們建立對自我清醒的認知。

3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方法策略

3.1 轉變學生管理理念

大學要轉變管理理念,從領導至普通教師貫徹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念。管理者要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人才的標準已經發生變化,真正的人才掌握的不僅僅是學校傳授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對自身擁有資源的管理,獲得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大學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其管理理念也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通過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3.2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正如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說,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基礎在于對自我有良好的認知。 因此,對于經歷了十幾年應試教育的大學生而言,首先要讓學生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形成有三種途徑:第一,即通過對自我的觀察,認識自己;第二,通過別人的反饋,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第三,內省,通過自省獲得對自己在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信息。在初入大學階段,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等形式,通過比較自己眼中的我與他人眼中的我,讓學生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自己。同時,通過對專業、就業前景的介紹,讓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樹立目標。在認識自我與明確的目標之間,則是學生需要實現目標的過程。當學生開始思考如何去實現目標時,自我管理的意識也正在形成。當然,自我管理的意識并不僅僅存在于對個體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還應存在于集體目標中。這也要求學校的管理者要充分發揮班委會、學生會此類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真正讓學生干部發揮自己的協調、溝通才能,帶領自己的團隊實現目標。

3.3 轉變管理者身份定位

教師要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將自己的定位從管理者轉為引導者,更要分析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實際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要打破以往求穩、求快的工作理念,在實際工作中,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去嘗試自己的想法。當然,在鼓勵學生實現自己想法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對學生完全放任不管。相反,教師要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引導導學生,包括幫學生分析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在失敗的時候,幫學生分析失敗的具體原因以及今后如何避免等。對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過程,更是對教師耐心和能力的一種挑戰。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它離不開學校、老師、家長的鼓勵和引導,更離不開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和教師要不斷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分析當前學生個體的特點,探討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為學生創造適宜的環境,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1]陳樂.大學生自我管理對學業成就影響的調查研究[J].山東高等教育,2016(2).

[2]王椿陽.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心理學探析[J].魯東大學學報,2016(2).

[3]鄭天霞.“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

[4]肖祎.新形勢下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人力資源管理(漢),2016(7).

[責任編輯:張濤]

猜你喜歡
心理學大學大學生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