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問題

2016-03-16 11:48鄭麗芬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年17期
關鍵詞:城鎮化率社會保險醫療保險

□文/鄭麗芬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河南·新鄭)

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問題

□文/鄭麗芬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新鄭)

[提要] 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發現,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在社會保障方面存在著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比例不高、參加職工“五險”的比例遠低于正常職工水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提高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水平的建議。

河南;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問題;建議

原標題: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收錄日期:2016年7月13日

河南省作為我國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其城鎮化建設的進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國家城鎮化建設的進程。隨著近幾年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河南省的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38.8%提高到2015年的46.9%,每年大約有200萬的農業人口變為城鎮人口。但是這些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對于剩余的其他人,在他們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缺少經濟來源,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面對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他們會無奈的淪為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人,這將在城市中形成大量的貧民窟和棚戶區,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目標是相違背的,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不相符的。所以對于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生活工作社會保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該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議。

一、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中存在的問題

課題組經過深入調研分析,發現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在社會保障方面存在著以下問題:1、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參加各類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比例為60%和80%;2、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就業,其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比例更低,分別為17%和14.8%,不足1/5,這就降低了其應該享受到的社會保障的水平;3、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參加職工“五險”的比例遠低于正常水平,且比例各不相同,最高的為17%,最低僅為7%;4、對于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的商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農業轉移人口參加的比例更低,不足3%;5、農業轉移人口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比例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農業轉移人口參加“五險”的比例因行業的不同而不同,在收入水平比較低、工作時間比較長且勞動強度大的行業其比例更低;7、農業轉移人口在外地就醫報銷費用手續繁瑣且耗費時間比較久;8、各地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僅僅面向戶籍在本地的居民,而戶籍不在本地的轉移人口則不能參加;9、“40、50”群體養老保險跨區域轉移受限;10、對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農業轉移人口存在一定的重復參?,F象。

二、提高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水平的建議

從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到,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情況不容樂觀,這將會影響到河南省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甚至于影響到其轉移后的市民化。為此,針對提高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1、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盡快實現人與戶籍管理的合二為一。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不僅僅是消除城鄉戶口名稱的區別,更是要盡快實現人與戶籍管理的合二為一,實現戶籍帶來的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水平的無差別化,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城鎮化建設不僅要提高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更要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到2013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4%左右,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只有26.6%左右,二者17.4%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群體身上,后者更能體現真實的城鎮化水平,這遠低于國家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6%左右”的水平。所以河南省的戶籍制度改革不僅要提高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更要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采取措施鼓勵吸引農業轉移人口穩定在城鎮、落戶在城鎮;3、采取措施降低農業轉移人口辦理居住證的隱性成本。居住證的辦理需要房東在稅務部門備案以辦理出租房屋基本信息登記,這意味著房租要交約為15.5%的稅,而這部分成本最終會轉移給租戶,增加了農業轉移人口辦理居住證的成本,使其不是在必需使用居住證的時候就不會去辦理,從而也就不利于農業轉移人口的管理,這也與“深化居住證制度,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戶籍改革目的相背離。

(二)不斷完善現有職工社會保障體系。1、從法律法規上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參加社會保障的權益。要從法律法規上規定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不僅是企業,還有個體經營者必須為職工足額辦理“五險”,保障就業人員的“五險”參與權和參與水平;2、加快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的步伐,以提高社會保障的能力,擴大其覆蓋范圍,增強基金的抗風險能力;3、簡化不同統籌地區的社會保險轉移手續和異地就醫結算手續,以利于農業人口的跨地區轉移;4、打破地區壁壘,使外地戶籍的常住人口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參加本地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5、拓寬社保資金的融資渠道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增加社會保障的覆蓋面;6、加強社會保險各險種經辦機構之間的有機銜接,逐步推行“五險合一”,盡可能使職工能夠被“五險”全覆蓋,同時也減少重復參保的現象;7、加強監管和查處力度。這就需要相關的監管部門積極監管,主動監管,盡早發現監管漏洞,不斷完善監管手段,使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無空可鉆,自覺守法的為職工足額辦理“五險”。

(三)完善企業為員工辦理各項社會保險關系的激勵約束機制。針對企業為職工辦理各類社會保險的積極性不高,政府除了采取加強監管,增大其違法成本等措施以外,還要采取措施鼓勵企業為其員工辦理各項社會保險關系。1、對于積極主動為職工辦理各類社會保險的企業,政府可以增大減免其稅收的力度,在其銀行貸款和項目審批等相關業務上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和照顧,以增加其為職工辦理各類保險的積極性;2、對于經營發生困難的企業,允許其緩繳或少繳一部分社會保險,在其渡過難關以后再補繳,以免起到負面作用;3、對于不依法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障的企業,除了要補交并征收滯納金外,還要加大其違法成本,譬如建立誠信黑名單,使其在銀行貸款、項目審批等方面受限,這樣才能對企業起到約束作用。

(四)對于“非自愿性轉移”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土地補償時要考慮其長遠生計保障。對于“非自愿性轉移”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土地補償時,不僅要給予足額補償,而且還要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和社會保障費用。1、對于“非自愿性轉移”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土地補償時盡可能實行基本生活保障與社會保障相結合的辦法,對于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直接納入城鎮社保體系。2、在制度設計時,要適度向大齡人口以及勞動年齡段以上人口進行傾斜,如對于男45周歲、女40周歲以上的被征地農民,可根據城鎮“雙低”標準,直接為其一次性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費;對于男45周歲、女40周歲以下的人口,則視其年齡的不同,一次性為其繳納5~10年不等的養老保險費,并積極促進其就業,為其繼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提供條件;對于勞動年齡段以下的人員,則直接根據其年齡的不同給予不同數額的貨幣補償,從而使有限的土地出讓金發揮最大的保障作用。3、要加強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允許其在不同制度下的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可以進行合理的折算,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對他們的保障水平。4、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養老保險所需資金由政府、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個人共同出資籌集。政府承擔的費用從土地出讓收益中列支,村集體承擔部分從土地補償費和村集體經濟積累中列支,個人承擔部分在安置補助費中抵交從土地補償費、征地安置補助費中列支和抵交。

(五)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宣傳力度。在調研走訪中發現,農業轉移人口對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普遍不清楚,對養老保險的用途和優勢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不知道社會保險都包含什么,分不清都能夠提供哪一方面的保障,這就需要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宣傳力度。1、各地社會保障主管機構可在農業轉移人口務工集中的單位或園區開立相關的社會保險制度宣傳點,經常深入企業為農業轉移人口講解社會保險的知識,讓農業轉移人口了解相關社會保險政策及其意義;2、各地社會保險主管機構要采取各式各樣的宣傳方式,例如在火車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制作公益科普視頻進行社會保險制度的宣傳。將參保的益處進行細致的描述,讓觀看了宣傳短片的農業轉移人口切實意識到參加社會保險給今后的生活帶來的遠期收益;3、加強社會的輿論引導監督職能,督促企業履行其對職工的責任,積極主動地為職工辦理各項社會保險。

(六)建立政府、企業、商業保險“三支柱”社會保險體系。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社會保障的覆蓋廣度和深度,在政府和用工企業承擔起責任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對社會保險的補充作用。建立政府財政、用工單位、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三方共同負擔的新型社會保險體系。商業養老保險主要是保險公司的個人儲蓄養老計劃和醫療保險,為那些想在老年和生病時得到更多養老保險保護的人提供服務,個人自愿投保,政府應當給予相應的稅收補貼,鼓勵人們積極參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參與不僅能填補許多政府相關部門職能的空白,也能提高整個社會保險的效率。

(七)政府社會助力農業轉移人口的專業技能培訓。政府與市場聯動,相互取長補短,提升整個農業轉移人口群體的專業技能,以提高其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1、政府相關部門針對農業轉移人口的特點去設計一套適合他們的培訓體系,多開展免費的或者低收費的職業技能系列培訓以滿足其需求;2、市場上的商業培訓機構,對市場上的需求進行詳盡調研,設計出貼近就業市場、就業規律的課程供農業轉移人口進行選擇。

(八)企業要規范用工,積極主動為職工辦理各項社會保險。1、企業要規范用工行為,和職工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調查走訪發現,用人單位很少和農業轉移人口簽訂正式的勞務用工合同,造成勞資關系不清楚,這無疑給農業轉移人口維護自己的權益增加了難度。甚至還有許多不規范的私營企業、建筑施工隊經常拖欠工資甚至不發工資,更別說為他們購買社會保險了。對此,政府主管部門要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給予懲罰,用人單位要簽訂正式勞務合同是死條款,勞動管理部門應該定期對用工企業進行檢查和監督,對不簽訂正式合同或者不購買各類社會保險的公司記入檔案。金融部門應把相關違規的企業記入企業誠信檔案黑名單,限制其貸款授信;2、企業要承擔起對職工的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地為職工辦理各項社會保險,而不是千方百計地去逃避;3、用工單位也有責任去向其雇傭的農業轉移人口宣傳社會保險的優勢,使本身就處于社會弱勢群體的農業轉移人口能夠知曉自己相關的權益,提升其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

(九)農業轉移人口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1、一方面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開拓眼界,以便更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自己在勞動市場的競爭力,為爭取自己的權益取得較大的話語權。2、盡可能減少短視行為,深刻認識到社會保障對自己的重要性,不能為了目前的經濟利益而犧牲自己的長期利益,積極主動的參加社會保險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未來。3、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過程中要認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和雇傭方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并督促其按照勞動法的要求為自己辦理各種社會保險關系,在必要時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要參考文獻:

[1]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社會發展藍皮書.2014.

[2]張太宇.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4.

[3]齊新.市民化背景下農業轉移人口的養老保險參與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沙市為例[D].湘潭大學,2015.

F323.89

A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15B174)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城鎮化率社會保險醫療保險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三醫聯動”下醫療保險新走向
社會醫療保險
安徽省生態足跡與城鎮化率關系實證研究
降低醫療保險拒付率
2011年全省城鎮化率達45.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