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翻譯定義”的誤區
——兼論所謂的奈達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

2016-03-18 13:15李田心
關鍵詞:誤區定義

李田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南國商學院,廣州  510545)

?

走出“翻譯定義”的誤區
——兼論所謂的奈達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

李田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南國商學院,廣州 510545)

摘要:論述翻譯理論界的熱點議題何為翻譯和翻譯定位、定義,指出翻譯定義中的誤區是將翻譯定義與翻譯理想混為一談;兼論中國翻譯理論界、翻譯教科書視為“金科玉律”的所謂的奈達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的理由:一是“翻譯定義”四字是中國翻譯理論家加在奈達一論翻譯的句子的前面的,奈達本人沒有說那是翻譯定義;二是“定義”是對某一概念的客觀準確的描述,而奈達的那一句話是表達翻譯理想的主觀愿望的表述,不是對翻譯的內涵的客觀描述。時代在發展,翻譯在變化,翻譯需要重新定位、定義。

關鍵詞:定義;客觀描述;翻譯定義;誤區;奈達翻譯定義;主觀理想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翻譯界一直在構造翻譯學。翻譯學要成為“學”,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翻譯理論體系。翻譯定義是中國翻譯理論體系的龍頭。翻開每一本翻譯教科書,它們開篇的第一章無不是翻譯定義。中國的翻譯理論家對翻譯做出了無數個定義,還從國外引進了很多個翻譯定義。最近,中國翻譯界的最高權威刊物以大篇幅的編按者號召對翻譯重新定位和定義[1],國內很多著名翻譯理論家著文發表高見。翻譯定義在中國翻譯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本文論述何為翻譯定義以及翻譯理論界對翻譯定義的認識誤區,同時兼論奈達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

一、何為定義

新牛津詞典對“定義”的定義是:“definition .a statement of the exact meaning of a word,especially in a dictionary 定義,釋義。*an exact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e,scope,or meaning of something確切概述,明確描述。our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poetry我們對詩歌構成的確切描述?!盵2]1528

筆者對以上定義理解如下:

1.定義是對一個詞——特別是詞典的詞條的確切意義的表述,反過來說,對一個詞——特別是詞典的詞條的確切意義的表述是定義。

2.定義也是對某事或者某物的性質、范疇或者意義的確切的描述,反過來說,對某事或者某物的性質、范疇或者意義的確切的描述是定義,如,我們對詩歌構成的確切描述就是我們對詩歌構成的定義。

例如,新牛津詞典對意義為繪畫的paint的定義是:“dipict(an object,person,or scene)with paint——用顏料描繪(人、物、景)”[2]1861。對意義為跑步的run的定義是:“move at a speed faster than a walk,never having both or all the feet on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比走步快的、雙腳或所有腳不同時著地的移動?!盵2]1558

二、精美絕倫的漢語翻譯定義

根據英語詞典“定義”的含義,定義是對一個詞或者某一個概念的確切的描述。漢語“翻譯”是一個詞,自然符合“定義”的規定。

唐朝的賈彥公有一個“翻譯”定義說:譯即易,謂換易語言使相解也[3]。

賈彥公的翻譯定義空前絕后,妙不可語。他說,翻譯是轉換語言,以便相互理解。

漢語“翻譯”是一個詞,可是“翻譯”這一個詞是一個多義詞,它可以分解成為幾個詞:

第一,“翻譯”指的是行為或者行為過程,相當于英語translate或者translated,translating,比如“他經常翻譯小說?!敝械摹胺g”是行為,英語是He always translates novels;“他正在翻譯小說”中的翻譯是行為過程,英語是He is translating a novel.

第二,“翻譯”還指行為或者行為構成的結果——譯文或者譯著,相當于英語的translation,如,“我的那一本書已經有四種翻譯?!庇⒄Z表達是There are four translations for my book.

第三,“翻譯”指的是翻譯概念或者現象,如“翻譯很重要”中的“翻譯”,這個句子的英語是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第四,翻譯指的是翻譯工作者,如“我畢業以后當了幾年翻譯?!敝械摹胺g”,這個句子的英語是I worked as a translator for several years after my graduation.

賈彥公的“翻譯”定義包括以上四個意義。

第一,“翻譯”是轉換(行為),所謂轉換(行為)是轉換語言(行為)以便相互理解。英語是“Translate”(or translating or translated)is an action of turning that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第二,“翻譯”是轉換(結果),所謂轉換(結果)是為相互理解而轉換語言(的結果)。英語是:Transl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urning that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第三,翻譯是轉換(概念),所謂轉換(概念)是轉換語言以便相互理解。英語是:Translation is the concept of turning that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第四,翻譯是轉換(者),所謂轉換(者)是使人相互理解的轉換語言(者)。英語是:Translator is a person who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each other.

三、翻譯定義中的“翻譯”指的是翻譯行為

翻譯理論體系中翻譯定義中的“翻譯”指的是翻譯行為,不是指翻譯結果、也不是指翻譯者和翻譯概念。

奈達講到翻譯理論中何為翻譯的時候都是使用translating(翻譯行為)來指代“翻譯”。如:“translating is far more than a science.It is also a skill,and in the ultimate analysis ful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art.”[4]266

這一句話應該翻譯成“翻譯(行為)遠遠不止是一門學問。它還是技巧,而且歸根結底,完美翻譯始終是藝術?!?/p>

奈達的代表作的書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書名應該翻譯成《邁向翻譯學》。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e natural 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5].

筆者的譯文是“翻譯以意義為先,風格為次,用接收語再現原語信息最相當的自然流暢的信息?!?/p>

上例說明翻譯理論中的“翻譯”指的是翻譯行為(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奈達使用的是表示動作行為的(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可是我們教科書的翻譯定義中的“翻譯”用的是translation,不一定指翻譯行為(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可能指翻譯結果。如一部翻譯教科書說“Translation is a science.Translation is an art.Translation is a craft.Translation is a skill.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4]282

中國詞典中翻譯定義中的翻譯也是指翻譯行為?!掇o?!氛f:“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盵6]英語是:Translating is to express the sense expressed in one language into the sense in another language.

四、牛津詞典“翻譯”行為(translate)的定義和西方翻譯理論界的翻譯定義

英語中的翻譯行為、翻譯結果、翻譯者分開是三個形式不同的詞——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translation,translator。

英語翻譯定義中的“翻譯”指的是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是翻譯行為。

如一部詞典說:“The action or process of turn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翻譯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行為或過程?!盵7]

另一部英語原版詞典“翻譯”(translate)的定義說:to change sth.spoken or writte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將說的或者寫的東西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叫翻譯[8]。

英語詞典的翻譯定義精美絕倫。

詞典之外,西方翻譯理論界[9]的翻譯定義也妙不可言。英國語言學家卡特福德(Catford)說:“翻譯是一項對語言的操作工作,即用一種語言(SL)中的文本(text)來替換另一種語言(TL)的文本的行為”[10]

五、有別于傳統的翻譯定義

賈彥公的翻譯定義、中國辭海的翻譯定義、牛津詞典的翻譯定義和卡特福德的翻譯定義都精美絕倫。

但是這些定義只是從語言文字的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到除語言文字這一種符號之外還有其他的具有交流功能的符號——數碼、圖像。他們的定義停留在語言符號層面上顯然是落后于對翻譯的認知。

《現代漢英詞典》的翻譯定義有別于傳統翻譯定義?!胺g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也指方言與民族共同語言、方言與方言、古代語與現代語之間一種用另一種表達出來 );把代表語言文字的符號或數碼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盵10]

1997年《現代漢英詞典》的翻譯定義就包括了非語言符號——數碼。

曹明論教授中西結合,古今結合,引進加工的翻譯定義。翻譯是把語言符號或非語言符號所負載的信息用另一套語言符號或非語言符號表達出來的創造性文化活動,它包括語際翻譯、語內翻譯和符際翻譯[11]。

如果把上面的定義簡潔一下,定義可能更加完美,更新穎:“翻譯是把語言符號或非語言符號轉換成另一套語言符號或非語言符號?!?/p>

六、存在于翻譯理論界的關于翻譯定義的誤區

翻譯定義是對翻譯行為的確切意義的表述。翻譯行為的定義是對翻譯行為這個事情的性質、范疇或者意義的確切的描述。

不描述翻譯的理想——人的主觀意念?!胺g行為”是人的行為,可以脫離人的主觀意志對它進行描述,如上例——“翻譯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行為或過程?!薄胺g理想”不是翻譯定義描述的范圍??墒乾F在存在的翻譯定義,許多是對翻譯行為和翻譯理想的混合描述。

一翻譯教科書的翻譯定義說“所謂翻譯,就是用一種譯語語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換另一種源語語言的文本材料的跨文化的交際過程,也就是說譯者設法將一種語言所傳遞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等值地再現出來的一項跨文化的語言轉換活動,這一活動過程是以符號轉換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的?!盵12]

另一部翻譯教程的翻譯定義說:“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語言產物,在保持內容也就是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為另一種語言的產物的過程?!盵13]

上面翻譯定義中的“跨文化的交際過程”、“ 等值地”、“ 以符號轉換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是定義者的主觀意志?!霸诒3謨热菀簿褪且饬x不變的情況”也是定義者的表達理想的主觀意念,不是對翻譯行為的本質的客觀性描述。類似這樣的表達理想的主觀意念在所謂的翻譯定義中很多,如:“準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用對等語再現源語信息,首先是意義上的對等,其次是文體風格上的對等”、“在內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統一中所業已表達出來的東西準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等。

中國的翻譯定義數不勝數,有中國翻譯家自己創造的,有從國外引進的,有給外國人的某個句子載上翻譯定義的帽子作為翻譯定義的,林林總總的翻譯定義中許多定義是表達翻譯者理想的翻譯定義。

像上面表達理想的主觀性詞語不但與定義的客觀性相互矛盾,而且與翻譯本質相違背,因為表達的理想都超高——對等、完全、完全準確、內容和形式完全準確表達、意義和風格都對等。

實際情況是,譯文與原文不可能對等是翻譯的本質。翻譯具有不可譯性。

漢語中的“羊”只是一個總稱詞,只表示總稱,本身不指代實際存在的事物。大家都在說“羊”,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拿出一只羊給大家看一看。有人指著一只綿羊對美國人或者英國人說,這是一只羊,可是那個英國人或者美國人說,我聽不懂,你說什么呢?那不就是一只綿羊嘛。有人指著一只山羊對美國人說,這是一只羊,可是那個美國人聽不懂,說那不是一只羊,那是一只山羊。 中國人說“羊包括有角大公羊(Ram),山羊(Goat)和綿羊(Sheep),有角大公羊(Ram),山羊(Goat)和綿羊(Sheep)都是羊”??墒沁@一句話是無法翻譯成英語的。

我們不能把上面的句子翻譯成:“sheep includes ram,gaot and sheep;ram,goat and sheep are all sheep.”這樣的英語就是不太懂英語的人也感到好笑!

2015年是中國的羊年。中國的媒體在羊年前紛紛報道說,老外不知道怎么翻譯中國的“羊年”,全世界英文媒體零亂了。老外碰到了一個很糾結的問題:中國羊年的“羊”究竟是哪種羊?是有角大公羊(Ram),還是山羊(Goat),抑或是綿羊(Sheep)?英國和美國的多家媒體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甚至請來多位專家解讀,最后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還是紐約時報比較“聰明”,他們干脆放棄了考究究竟是什么羊,直接將羊年的“羊”翻譯成了any ruminant horned(“有角反芻動物”)[14]??墒亲x者說,“有角反芻動物”不一定是羊,也可能是牛。

漢語“科學”是總稱詞,表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稱

英語的”科學”(science)指的是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social science中的science不是“科學”,不能翻譯成“科學”[15]。英語中的“科學”(指的是自然科學)和social science(被誤譯為“社會科學”)沒有一個總稱詞來統稱。中國人重整體思維,用“科學”作為整體詞,把意義為“社會研究”的social science翻譯成“社會科學”,于是就有了總稱詞“科學”,于是就有了“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科學”的說法。

有些人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科學”翻譯成Science is divided into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science.翻譯者認為這個譯文正確無誤。

可是英國人讀了以后,不知道它是啥意思。

七、奈達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

奈達有一句話被中國一些翻譯理論家視為翻譯定義,前幾年翻譯教科書講翻譯定義必須大講特講奈達翻譯定義,這些年有很大的降溫了,可是還是翻譯教科書的重要理論組成部分。奈達自己說那句話是論翻譯的性質的,沒有說是翻譯定義,中國一些翻譯理論家硬邦邦的把翻譯定義的名稱扣在奈達頭上。這一句話的原文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e natural 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筆者的譯文是“翻譯以意義為先,風格為次,用接收語再現原語信息最相當的自然流暢的信息?!?/p>

周領順教授修改李田心譯文后的譯文是:“做翻譯時,要用譯語把與原文信息最近的、自然的對應項再現出來,首先從意義上,其次從風格上?!盵16]

中國翻譯理論界流行的譯文是:“所謂翻譯,指的是在譯入語中,用最貼近的。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信息,首先是意義上的對等,其次是風格上的對等?!盵17]

中國翻譯理論界流行的所謂的奈達翻譯定義的漢語譯文是翻譯教科書的支柱性理論,是所謂的理論經典。但所謂的理論經典,爭議很大。筆者認為它是令中國一些翻譯理論家感到蒙羞的中國最大的誤譯。周領順教授經過研究發現,說:“關于奈達等人的翻譯定義,討論比較熱烈,爭論主要在李田心和譚載喜等人之間,言辭都比較激烈?!盵18]

周流溪教授認為,學術上錯誤的東西應該糾正,錯了就錯了,應該承認[19]。辜正坤和周領順發現了人們對西方翻譯理論的誤讀,發現流行奈達翻譯理論不合情合理,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說:“不管合理與否,深悟其意且約定俗成就好”[20]。

所謂的奈達翻譯定義不是翻譯定義,是中國一些翻譯理論家強加在奈達頭上的翻譯定義。

說奈達那一個句子是定義,是中國翻譯理論界的說法,說它是論述翻譯本質的,是奈達本人的說法。這一句話從頭到尾都是奈達的主觀判斷,主觀意念。

奈達的所謂翻譯定義說,翻譯要意義為先,風格為次。翻譯就是翻譯,為什么一定要以意義為先,風格為次?漢語“他死了”被翻譯成He has gone to see God是完全可行的,這樣翻譯是以意義為先,風格為次;漢語“他死了”翻譯成He died同樣可行,沒有以意義為先,風格為次,而是意義和風格同時翻譯,沒有先后之分。

奈達的所謂翻譯定義說,翻譯應該再現原語信息的最相當的信息。翻譯為什么要再現最相當的信息?什么是最相當的信息呢?這些都是主觀意念的表述。不再現最相當的信息、只再現相當的信息,是不是翻譯呢?有些翻譯還是誤譯,誤譯也是翻譯。翻譯定義不能把誤譯排除在翻譯之外。

奈達的所謂翻譯定義是翻譯要再現自然流暢的信息。翻譯為什么要再現自然流暢的信息?譯文不流暢,是不是翻譯呢?初出茅廬的翻譯者與翻譯老手翻譯同樣的作品,他們都翻譯,翻譯的結果都是譯文,盡管他們的譯文與原文的相當程度不一樣。再現原語的自然流暢的信息是翻譯,魯迅說保持原文的洋氣,譯文帶有一點洋氣而有一點點不流暢也是翻譯,這樣的翻譯增加譯入語的洋氣。 錢鐘書引用許慎關于翻譯的訓詁,解釋翻譯說 ,“囮,譯也。從‘口’,‘化’聲。率鳥者系生鳥以來之,名曰‘囮’,讀若‘譌’”。南唐以來,“‘小學’家都申說‘譯’就是‘傳四夷及鳥獸之語’,好比‘鳥媒’對‘禽鳥’所施的引‘誘’,‘譌’、‘訛’、‘化’和‘囮’是同一個字”[21]。

“譯”、“誘”、“媒”、“訛”、“化”這些在意義上一脈通連、彼此呼應。

按照錢鐘書的解釋,翻譯就是“囮”,“囮”就是“化”,徹底和全部的“囮”,即徹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種程度的“訛”不可能避免。

“訛”指的是譯文失真和走樣,意義和口吻上違背或不盡貼合原文。

“訛”就是錯誤:如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以訛傳訛。

《共產黨宣言》的漢譯本為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建設共產主義事業立了不朽之功。但其漢譯本僅引言部分就有8個嚴重誤譯[22]。

如果奈達的這一句主觀性極強的話是翻譯定義,嚴復的“信達雅”也是主觀性極強的話,也可以視為翻譯定義?!靶胚_雅”中“雅”字是十足的主觀意念。有人反對“信、達、雅”中的“達”和“雅”,趙元任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說:“如果原文不雅,譯文也應該雅嗎?比方一個人告人罵他you are a damn fool,公司的通事翻譯成‘你是一位很愚笨的人’,雅的程度固然增加了,可是信的程度減低了,甚至還會影響打官司的結果吶”?!耙粋€小說家描寫各種人物在辭令上的個性的不同,要是一個譯者把人人的話都說的一樣流利暢通,那么達是達了,可是對原意就‘失信’了”[23]。

八、結語

《中國翻譯》2015年第三期以很大的版面集我國翻譯界名家討論為何翻譯、翻譯的重新定位、定義。

“忠實”幾乎被所有人認為是翻譯的本質。葛浩文那種對原文增增減減、似乎對原文不太忠實的翻譯使莫言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樣的翻譯對中國翻譯理論界有很大的沖擊和影響,這也是有人提出對翻譯要重新定位、定義的理由。

許均說:“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中國的學術界,尤其是文學界和翻譯界,對翻譯問題確實越來越重視了,圍繞什么是有價值的翻譯的問題,有過不少討論和爭論,在這樣的爭論中,有的學者的觀點被媒體渲染甚至歪曲,仿佛在當今時代,翻譯可以為所欲為,準確與忠實并不重要。我遇到不少自然科學家,有的還是院士,他們對此感到非常疑惑?!盵24]

筆者認為,類似葛浩文的翻譯早就有之,如林紓的翻譯。我們可以從錢鐘書的一篇論述翻譯的文章的題目“林紓的翻譯”可以推論,錢鐘書把“林紓的翻譯”看成是翻譯的一種。

“葛浩文的翻譯”雖然與“林紓的翻譯”類似,可是也有區別。

葛浩文的翻譯的目的是使莫言的作品適合西方人的閱讀趣味以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林紓的翻譯的目的是適合中國當時讀者的閱讀需求。他們翻譯的時候增增減減,量體裁衣,是為自己的翻譯目的服務的,他們都獲得了成功。

可是,林紓的翻譯早就出現,并沒有改變翻譯固有的忠實的本質,沒有改變翻譯的定義,也不要擔心葛浩文的翻譯會改變翻譯的固有的本質,本質是客觀存在的,是人的行為改變不了的。

林紓的翻譯和葛浩文的翻譯都合符翻譯的定義: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行為或過程,沒有違背翻譯的本質。

對于翻譯的重新定義,仲偉合說:“要充分討論、論證,要考慮翻譯的特征、作用、本質”[25]。謝天振對翻譯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充分的、令人深思的理由,他說:“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翻譯的對象除了傳統的紙質文本外,還涌現出了形形色色的涵蓋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符號的網狀文本也即超文本(Hypertext)或虛擬文本(Cybertext),對這些“文本”的翻譯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翻譯概念[26]。

翻譯定義是翻譯行為的內涵的描述,具有客觀性,不因人的意志為變化。翻譯定義與表達主觀意志的翻譯標準、翻譯理想、翻譯目的等不同。我們現在正處在政治、經濟、社會大發展和繁榮的時代,要與時俱進的不僅僅是翻譯定義,也是翻譯標準、翻譯理想、翻譯目的等。修正翻譯定義、翻譯標準、翻譯理想、翻譯目的等,更好地為翻譯服務。

參考文獻:

[1]《東方翻譯》編輯部.何為翻譯?——翻譯的重新定位與定義[J].東方翻譯,2015(2):F0002.

[2]Judy Pearsall.新牛津英漢雙街大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羅新璋.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A].羅新璋.翻譯論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1-2.

[4]Eugene A Nida ,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United Bible Societies,1969.

[5]Eugene A 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86.

[6]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2336.

[7]蔡混霖 .牛津當代大詞典[Z].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7:1896.

[8]普洛克特.劍橋國際英語詞典(英漢雙解)[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872.

[9]劉川.英漢漢英翻譯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10]現代漢語詞典編寫組.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345.

[11]朱薇,羅列.漢英翻譯教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2.

[12]王振國,李艷琳.新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6.

[13]尹富林,阮玉慧.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162.

[14]張可,周茂川.中國羊年究竟是什么羊 全世界英文媒體零亂了網友歡樂了[N].揚子晚報,2015-02-16

[15]李田心.學術界必須對“社會科學”咬文嚼字——社會科學是英語social science的誤譯[J].社會科學論壇,2014(12):86-88.

[16]周領順.兩則經典“翻譯”定義的漢譯與兩種譯評觀——譯者行為研究(其二)[M].上海翻譯,2010(2):8-10.

[17]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276.

[18]邵璐.評誤讀論者之誤讀———與李田心先生談Ni-da“翻譯理論中幾個基本概念詞”的理解與翻譯[J.外國語言文學,2006(4):259-263.

[19]周流溪.也談對奈達翻譯理論的認識[J].外語與翻譯,2005(3):86.

[20]辜正坤.玄翻譯學引論[A].辜正坤.國際翻譯學新探[C].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386.

[21]錢鐘書.林紓的翻譯收入[M]//舊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67.

[22]李田心.共產黨宣言首句翻譯探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5(6):153-158.

[23]趙元任.論翻譯中信達雅的信的幅度[A].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翻譯通訊》編輯部.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696.

[24]許均.關于新時期翻譯與翻譯問題的思考[J].中國翻譯,2015(3):8-9.

[25]仲偉合.對翻譯重新定位與定義應該考慮的幾個因素[J].中國翻譯,2015(3):10-11.

[26]謝天振.現行翻譯定義已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對重新定位和定義翻譯的幾點反思——對重新定位和定義翻譯的幾點反思[J].中國翻譯,2015(3):14-15.

Getting rid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ranslating definition——also a study of Nida’s so-called translating definition

LI Tian-xi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hot topic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circle--re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definition by some theorists which confuses translation wishes with translation definition .The article also argues that the so-called “Nida’s translating definition” is not translating definition.The reasons are twofold:firstly,Nida himself did not call the sentence that is used by him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 a translating definition,whereas Chinese theorists labeled it as the translating definition; secondly,judging from the meaning of definition,that sentence is not translating definition in that it does not disclose the nature objectively,but instead expresses the subjective wishes of Nida.

Key words:definition; objective depicting; translating definition; misunderstanding; Nida’s translating definition; subjective wish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簡介:李田心(1946-),男,湖南祁東人,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6)02-0067-06

猜你喜歡
誤區定義
永遠不要用“起點”定義自己
定義“風格”
冬季洗澡的誤區
三角恒等變換中的誤區警示
2018年理財,要警惕這些誤區
冬病夏治走出誤區才有效
成功的定義
看病常有四個誤區
當前我們對軍事體育認識的幾個誤區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