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陵市居民分項收入結構優化研究

2016-03-23 09:10李增來
銅陵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樅陽縣銅陵市財產性

李增來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銅陵市居民分項收入結構優化研究

李增來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從分項收入角度考察銅陵市居民收入水平,不僅能夠發現產生收入差距的原因,還能夠找到優化收入結構的依據。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轉移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對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的貢獻度很低;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經營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略次之。因此,在平衡銅陵市城鄉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應該小幅增加工資性收入、適度調整轉移性收入、努力提高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以及穩步增加經營性收入來提高銅陵市居民收入水平。

銅陵市;分項收入;結構優化

提高我市居民收入水平一直是銅陵市委、市政府著力實現的目標和方向。2016的《銅陵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將“到2017年提前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為“十三五”時期銅陵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凸顯了政府提高居民收入的迫切之情。本文在借鑒、吸收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力求找尋影響我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并探索性地提出提高我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對策措施。

一、銅陵市居民收入總體情況

(一)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總體情況

從1999年以來,銅陵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了跳躍式提升。2014年,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為29234元,是1999年的5.30倍,年均增長11%。

從收入變化情況看,銅陵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1999-2003年,年可支配收入從5511.28元增長到7108.90元,5年間增長了1.29倍,平均每年增長5.22%。

第二階段,即2004-2008年,年可支配收入從7947.93增長到15172.54元,5年間增長了1.91倍,平均每年增長13.8%。

第三階段,2009-2014年,年可支配收入從16769.34增長到29234元,5年間增長了1.74倍,平均每年增長11.7%。

(二)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總體情況

隨著樅陽劃歸銅陵之后,本文認為必須將原銅陵市農村居民與樅陽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趨勢進行比較,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我市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對策措施。

自1999年以來,銅陵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了突破性飛躍。2014年,原銅陵市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為16405元,是1999年的6.56倍,年均增長13.4%。2014年,樅陽縣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為8456元,是1999年的6.33倍,年均增長13.1%。1999年,原銅陵市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為2501.36元,樅陽縣農村居民為1336.48元,前者是后者的1.87倍。2014年原銅陵市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為16405元,樅陽縣農村居民為8456元,前者是后者的1.94倍。

從收入變化情況看,銅陵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1999-2003年,銅陵市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從2501.36元增長到2834.7元,5年間增長了13.3%,平均每年增長2.5%。樅陽縣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336.48元增長到1957.18元,5年間增長了46.4%,平均每年增長7.9%。

第二階段,即2004-2008年,銅陵市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從3116.68元增長到5762.75元,5年間增長了84.9%,平均每年增長3.45%。樅陽縣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957.18元增長到3098.29元,5年內增長了58.3%,平均每年增長2.98%。

第三階段,即2009-2014年,銅陵市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從6540.23元增長到16405元,5年間增長了1.51倍,平均每年增長20.1%。樅陽縣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2532.92元增長到8456元,5年間增長了2.33倍,平均每年增長27.2%。

從總體上看,從1999年到2014年,不論是銅陵市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以及樅陽縣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突破性提升。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異明顯,顯著低于城鎮居民,2014年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是農村居民的1.78倍,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3.46倍。即使在農村,不同區域間的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分層現象,這15年間,樅陽縣農村居民與銅陵市農村居民相比,年可支配收入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根據收入增長倍數和年均增長率看,原銅陵市農村居民總體情況均優于樅陽縣農村居民。

二、銅陵市居民分項收入構成及其變化趨勢

(一)銅陵市城鎮居民分項收入情況

根據收入構成情況,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由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這四個分項收入構成。2014年銅陵市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為29234元,其中工資性收入為20886元,占71.44%;經營性收入為1865元,占6.34%;財產性收入為1972元,占6.67%;轉移性收入為4511元,占15.55%。從2014年看,工資性收入占比很高,轉移性收入占比略高,而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占比很低,這種現象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必須加以驗證。

從分項收入占總收入比率看,工資性收入占比最高,從2002年以后一直維持在70%的高位,最高比達到78.6%;轉移性收入占比第二,基本維持在24%的比率,最高比達到30.7%;經營性占比第三,具有微弱的逐年增加態勢,在2011年達到10.1%;財產性收入占比最低且增長極不明顯,基本維持在2%的水平(見圖1)。根據分項收入占比,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比例為70%左右,轉移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占比很低,這種現象確實具有普遍性。表明工資性收入對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不平等效應影響最大,轉移性收入對城鎮居民收入不平等效應影響次之,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占比很低,對城鎮居民收入不平等效應影響較小。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源泉。

圖1 1999-2014年銅陵市城鎮居民分項收入占總收入的結構比例

(二)銅陵市農村居民分項收入情況

從分項收入占總收入比率看,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比例約為56.2%左右,2013年高達60.1%;經營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比例約為35.1%左右;財產性收入占比較低,比例為2.2%左右;轉移性收入比例約為6.5%,比財產性收入比例稍高。

再看樅陽縣的分項收入構成變化,經營性收入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比例在43.4%左右;工資性收入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比例約為42.8%;財產性收入的比例極低,約為1.2%左右;轉移性收入比例約為12.5%,比財產性收入比例高出11.3%。

由此可見,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對農村居民收入的貢獻度較低。各地的資源稟賦不同會影響農村居民收入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營性收入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與樅陽是個農業大縣有關。銅陵是一個新興工業城市,決定了工資性收入是銅陵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通過比較兩地分項收入比例變化,銅陵市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比例比樅陽縣農村居民平均約高13.4%;樅陽縣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比銅陵市農村居民平均約高7.7%;銅陵市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比例比樅陽縣農村居民約高1%;樅陽縣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比例比銅陵市農村居民約高4.8%。

綜上所述,根據分項收入占比,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轉移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對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的貢獻度很低;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經營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略次之;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對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貢獻度較低。

從收入總量看,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總量遙遙領先于農村居民,且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意味著工資性收入是加劇銅陵市城鄉收入差別的重要原因。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構成,二者在總收入中的占比越高會縮小城鄉收入差別。對城鄉全體居民來說,財產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都很低,因此財產性收入增加會縮小收入不平等差距。由于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總量遠高于農村居民,其財產性收入數量遠大于農村居民。隨著財產性收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別會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所以財產性收入有潛在的收入不平等效應。因此,在平衡銅陵市城鄉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應該小幅增加工資性收入、適度調整轉移性收入、提高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并努力增加經營性收入來提高我市居民收入水平。

三、銅陵市三次產業對居民收入水平的潛在影響

我們不僅要從分項收入結構角度考察居民收入水平變化,更要研究經濟總量對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銅陵市經濟總量顯著高于樅陽縣,從1999年的2.96倍擴大到2014年的3.76倍。銅陵市和樅陽縣的三次產業對經濟總量的影響有很大差異(見圖2、圖3和圖4)。根據圖2、3、4可知,樅陽縣第一產業明顯比銅陵市高并呈顯著的逐年遞增趨勢,由1999年的1.96倍增大到2014年的2.67倍;銅陵市第二產業高于樅陽縣,從2004年以后更是呈現嚴格上升趨勢;銅陵市第三產業也顯著高于樅陽縣,由1999年的3.50倍增加到2014年的1.45倍。

經濟總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經濟總量越大,可分配的社會財富越多,反之,則相反。經濟總量的大小直接受產業結構的制約。從量上看,三次產業結構變遷對銅陵市經濟增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銅陵市第二產業的發展壯大是1999年以來銅陵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然而,通過統計數據分析得出,即銅陵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拉動作用要大于第二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特別明顯。因此,要高度重視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才能增加社會財富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對樅陽縣來說,樅陽縣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拉動作用要大于第三產業,尤其是第一產業產業特別明顯,這與樅陽縣是一個農業大縣高度相關的;第三產業對樅陽縣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弱于第一、二產業。因此,在平衡第一產業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才能縮小與銅陵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圖2 1999-2014年銅陵市第一產業與樅陽縣第一產業的比較

圖3 1999-2014年銅陵市第二產業與樅陽縣第二產業的比較

圖4 1999-2014年銅陵市第三產業與樅陽縣第三產業的比較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意味著居民可獲得感的提升。從全局看,從1999年到2014年,銅陵市和樅陽縣的居民收入水平都有了突破性提升。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異明顯,顯著低于城鎮居民,2014年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是農村居民的1.78倍,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3.46倍。即使在農村,不同區域間的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分層現象,這15年間,樅陽縣農村居民與銅陵市農村居民相比,年可支配收入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根據收入增長倍數和年均增長率看,原銅陵市農村居民總體情況均優于樅陽縣農村居民。

根據分項收入占比,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轉移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對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的貢獻度很低;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經營性收入次之;經營性收入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略次之;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對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貢獻度較低。

從收入總量看,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總量遙遙領先于農村居民,且工資性收入是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意味著工資性收入是加劇銅陵市城鄉收入差別的重要原因。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是銅陵市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構成,二者在總收入中的占比越高會縮小城鄉收入差別。對城鄉全體居民來說,財產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都很低,因此財產性收入增加會縮小收入不平等差距。由于銅陵市城鎮居民收入總量遠高于農村居民,其財產性收入數量遠大于農村居民。隨著財產性收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別會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所以財產性收入有潛在的收入不平等效應。因此,在平衡銅陵市城鄉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應該小幅增加工資性收入、適度調整轉移性收入、提高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并努力增加經營性收入來提高我市居民收入水平。

從三次產業結構看,產業結構變遷對銅陵市和樅陽縣的經濟增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銅陵市第二產業的發展壯大是1999年以來銅陵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然而,通過統計數據分析得出,銅陵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拉動作用要大于第二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特別明顯。因此,要高度重視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才能增加社會財富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對樅陽縣來說,多元回歸結果顯示,樅陽縣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拉動作用要大于第三產業,尤其是第一產業產業特別明顯,這與樅陽縣是一個農業大縣高度相關的;第三產業對樅陽縣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弱于第一、二產業。因此,在平衡第一產業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才能縮小與銅陵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具體而言,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格局,適度增加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二是要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要適度調整轉移性收入以縮小城鄉差距;三是要完善“雙創”政策,努力提高居民經營性收入;四是要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切實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五是要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提升銅陵市尤其是樅陽縣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六是要著力提升產業結構,對銅陵市而言,要優化第二產業,加強第一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對樅陽縣來說,要平衡第一產業,重點發展第二產業,提升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

[1]范從來,張中錦.分項收入不平等效應與收入結構優化[J].金融研究,2011(1):40-51.

[2]梁東黎.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對歷史和現狀的理論考察[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ongling Residents' Multiple Income

Li Zeng-lai
(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Anhui 244000,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come structure, it can not only find the cause of the income gap, but also find the basis of optimizing income structure. Wage income is the main source of urban residents' income in Tongling, the next is transfer income, the contribution of operating income and property income is small. Wage income is also the main source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the next is transfer income,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fer income and property income is small. The operating income is the main source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 Zongyang County, the next is wage income. Therefore, Under the premise of balancing the income gap, it should be a small increase in wage incom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of the transfer income, improve the rural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and strive to increase operating income to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 in Tongling.

Tongling city; multiple incom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127

A

1672-0547(2016)06-0047-04

2016-07-21

李增來(1970-),男,安徽池州人,銅陵學院金融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

猜你喜歡
樅陽縣銅陵市財產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農村財產性收益扶貧 為精準扶貧開辟新路
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現狀及對策建議
論盜竊財產性利益
高鐵對銅陵市經濟發展影響與對策分析
銅陵市商業地產市場研究
論盜竊財產性利益
樅陽縣基層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實現居民收入倍增與有效控制通貨膨脹——基于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幸福指數倍增的中國化政策方案
樅陽縣糧食規模經營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