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促進選調生政策發展的認識和思考

2016-03-23 11:04任倩趙爽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責任制基層黨組織

任倩++趙爽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的階段,選調生政策的推行也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選調生政策實施能否突破工作方式、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理念直接關系到基層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全面梳理選調生政策與基層黨組織建設互動關系,發掘當前選調生政策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概括新形勢下選調生政策發展的趨勢,著重提出切實發揮選調生作用的四維分析,以期更好地發揮選調生政策在引領基層黨建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 選調生; 基層黨組織; 公平理論; 責任制

中圖分類號: G649.2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1.016

黨的十八大后重要人事調整密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基層經驗豐富的地方領導調任中央,可見重視干部的基層經歷已成為當前新形勢下非常明確的用人導向。作為新時期的年輕干部,到街鎮工作的選調生所處的位置是真真切切的基層,面對選調生工作在基層一線條件艱苦、困難大、矛盾多的現狀,在全面領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明確選調生政策的發展應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引領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改革,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有效化解基層工作中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才能為選調生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發揮導向作用開創一條順應時代發展的道路。[1]

一、選調生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互動關系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三農”問題的凸顯,由部分省市拓展到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了對選調生政策的普及和探索之路。從基層民生的角度來說,這一政策的推行是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村基層發展體制機制的一項重大舉措。

(一)選調生與基層黨組織的概念界定

選調生,是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的簡稱。[2] 26-28選調生的選拔和任用由各級黨委組織部嚴格負責,作為黨政機關后備領導干部,隸屬于各級黨政機關,其選拔條件嚴苛,在滿足普通公務員報考條件的基礎上還要求報考者為優秀學生干部和三好學生。

基層黨組織,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黨中央、上級組織的決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組織黨內外的干部和群眾,努力完成各項學習、教育管理、監督服務、聯系和引導群眾工作,是促進我們黨的各項事業在基層貫徹落實的重要載體,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落實上級任務的戰斗堡壘,長期以來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 38-42

(二)選調生與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基層為我國行政體系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是落實我們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神經末梢,是各項理論實踐最終發揮作用的落腳點。由于長久以來本土制的基層干部選拔和任職制度,使得大多數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具有文化程度偏低、思想守舊、政策水平低下的弊端。這一普遍的現狀阻礙了農村干部領導群眾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脫貧致富的步伐,影響了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目標的實現。選調生作為我們黨的青年干部群體,長期以來受到高等院校綜合知識環境的熏陶,普遍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全方位開放性的思維觀念,這正符合了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所需人才的必備特質。選調生的到來,使知識的力量在基層建設中不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彌補了基層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偏低的缺陷,加速了基層干部隊伍的更新換代,成就了大批優秀的黨政領導干部,充分優化了基層黨政領導干部結構。

選調生政策的實施,為擺脫農村基層傳統落后管理思想帶來了新的契機。受農村傳統管理思想的制約,基層管理常常出現管理方式單一、法制觀念淡薄、民主精神缺失、服務意識不強等阻礙農村基層建設的諸多問題。選調生政策的實施如同雪中送炭般的為基層管理者轉變觀念、突破治理瓶頸帶來了新思想和新觀念。首先,選調生利用良好的政治法律素養和基本的法律知識使得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法制意識不斷提升,顯著提高了基層的依法行政水平。其次,新形勢下基層群眾公眾參與的民主氛圍日漸濃厚,對于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意識不斷增強。選調生群體作為新時代的知識青年,切實尊重群眾意愿,樹立起民主的旗幟,甘于認真聽取基層人民的呼聲,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得到基層群眾的尊重和擁護,使得基層人民群眾參與集體治理的熱情更加高漲。[4] 44-46

選調生政策的實施,成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重要舉措。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推動基層組織協調發展,健全農村發展一體化體制,健全基層基礎設施,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需要不斷增強的市場意識,需要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經過嚴格選拔的選調生作為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利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市場營銷的手段,帶領基層干部群眾學習和領悟市場經濟規律,通過敏銳察覺市場的變化,降低農民在市場經濟浪潮中搏擊的風險,營造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良好氛圍,喚醒了具有陳舊思想的農民的市場意識,改變了農村固步自封的落后面貌。

當前整個社會處都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基層管理改革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攻堅期,新挑戰不斷涌現出來,各種新矛盾層出不窮?;鶎右痪€成為選調生了解實際、磨煉作風、提高素質、增長領導才干、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的大考場。作為整個社會的縮影,基層一線濃縮了大社會的方方面面,是黨組織一切理論方針全面實踐的主體。選調生在基層工作中的作為才是真正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充分體現了選調生在奉獻基層的同時,基層的機遇和挑戰也終將成為選調生的政治生涯里濃墨重彩的一筆。[5]

二、內外互動:明晰選調生政策發展的兩方面問題

(一)選調生制度內環境的適應問題

1. 由于缺乏對基層情況的了解,選調生在基層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困難。一直以來對于黨政干部的培養,越是條件艱苦,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錘煉人,所以選調生從城市高校畢業后經過選拔被組織部門有意識地分配到較為偏遠的艱苦鄉鎮或街道工作。由于缺乏對基層當地人文、地理、氣候、風俗習慣等的了解,面對農村基層與城市生活方式的極大差距,飲食住宿和語言溝通的障礙成為阻礙選調生開展工作的最大難題,日常生活上的磨合與過度往往需要很長的適應期。

2. 與實踐結合不夠,選調生的工作熟悉慢。品學兼優的選調生通常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在自己所學專業上也有一定的建樹,但高校對于優秀學生群體的衡量標準與勝任基層紛繁蕪雜的工作對干部群體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表現在缺乏對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規劃的了解,對于基層各項具體工作政策和工作范圍的把握比較茫然,再加上缺乏貼近群眾的工作經驗,使得選調生日常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6]17-19

3.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導致選調生群體存在普遍的心理落差。選調生作為高校學生干部中的優秀群體,看待和處理問題容易按照熟悉的校園文化環境背景來進行,在解決基層現實的具體問題時,由于客觀環境的復雜常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卻又缺乏虛心請教當地基層干部的勇氣,使得選調生在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挫敗感,施展抱負的自信心受到打擊,逐漸封閉自己,嚴重影響了日常工作的狀態。

4. 政府部門人際關系復雜,導致選調生易陷入人際交往的困境,缺乏歸屬感。守舊的基礎鄉鎮干部機制往往采取上級對下級傳統的壓力型體制,處事環境較為壓抑,對于選調生來說通常難以把握人際交往的方式和度,偶爾也會對基層一些處事方式產生看法,卻又疏于及時與他人溝通,這種孤獨的心理狀態會使得選調生與基層環境格格不入。

(二)選調生制度外環境的保障問題

1. 組織部門的制約因素。首先,由于選調生上調機制不完善,導致高校畢業生雖經過嚴格的層層篩選脫穎而出,加入黨政機關后備領導干部人選的行列,卻限于基層財力、物力的制約,使得很多基層選調生一直處于選而不調的狀態,以至于一些選調生沉寂于基層幾年甚至幾十年。發展空間極為有限,提拔難度大成為選調生對前途最為擔心的問題。其次,選調生的培養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從總體上看選調生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培養模式,對選調生群體系統全面的培養方案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選調生在基層工作缺少合理的培訓和交流機制,只靠一味地積攢工作經驗而沒有與時俱進的科學培訓,選調生便失去了原有的高學歷、高水平的優勢,也使得選調生的工作失去了原本該有的意義。再次,缺乏選調生專門的考核機制。地方基層難以落實對選調生工作科學完整的考察管理體系,在地方基層選拔和考核時仍存在暗箱操作的現象,“任人唯親”、“論資排輩”的現象也依然存在,導致選調生的工作績效與考核評估界定方法不科學,結果往往有損公平。[7]90-96

2. 基層單位的制約因素。一方面,基層單位對選調生群體缺乏深刻了解。為增強地區選調生資格的吸引力,各地組織部門不同程度附加了對名校選調生的優惠政策,這種嘗試在將名校選調生吸納進基層落后地區公務員隊伍方面的成果顯著,而“高投入”背后是地方政府對選調生工作績效的“高預期”,而面對生活質量、工作環境、晉升前景三大問題時,“以人為本”難以落實,管理部門缺少個性化和柔性的目標定位,使得選調生們往往難以如愿兌現預期,這也勢必導致了選調生制度的延續出現障礙。另一方面,基層單位缺少對選調生在不同崗位上的培養和訓練。曲線上升是選調生成長的普遍規律,需要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多次的抽調、借調、外援、輪崗、幫助工作等多崗位的交流訓練,才最終能從不成熟到成熟,而這正是基層選調生所最為缺乏的。由于缺少多崗位的鍛煉選調生們對自身工作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導致基層的人才配備缺乏合理性。

三、新形勢下選調生政策落實的新態勢

(一)公平理論逐漸成為貫穿選調生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公平理論又稱為社會比較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啴斔梗↗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該理論是研究人的動機和知覺關系的一種激勵理論,理論認為員工的激勵程度來源于對自己和參照對象的報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觀比較感覺,是一種激勵理論,側重于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職工生產積極性的影響。[8]11-12對于選調生群體來說,由于工作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反差使他們形成了內心強烈的失落感,這種失落表現在回報與長期奮斗預期之間存在的不對稱性、難以施展抱負、不能經受真正的鍛煉和增強實踐、沒有平等參與基層選舉和競選的權利等多個方面。面對這一現狀,公平理論的深化逐漸成為解決選調生的基層工作困境所遵守的基本準則,通過公平理論來改善基層工作環境、待遇模式、福利保障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在這個傳統與現代、精神與物質、理想與現實矛盾交織之中,依照公平理論來逐步完善和推進選調生政策的實施逐漸成為促進選調生政策長效發展的核心,是選調生在基層工作中激勵理想變為現實的后備保障。

(二)各級組織管理部門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崗位負責制逐漸被基層干部群體所認知,這將有助于將嚴格的責任意識深入到基層管理工作中,通過逐步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把村、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納入基層政府預算,有助于對選調生實施“壓擔子”培養方式,支持選調生開展基層工作的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的建設,鼓勵各項便民利民舉措,為選調生在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服務群眾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有助于加大對選調生在基層工作的跟蹤督查考核的力度,使得選調生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越來越縝密,在監督下嚴格按照基層自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的步驟體現分類考核與動態管理的理念。這種集“責、權、利”于一體的培養方式,加大群眾對選調生作為基層黨組織成員和黨員干部服務評價的權重,最終將考核結果作為選調生對黨組織工作業績評價的重要內容,切實側重選調生從事的基層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為發揮選調生的專長,鍛煉其領導和組織能力,提高基層的處事能力提供良好的基層環境。選調生應抓住機遇,立足實際,積極探索,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工作的落實。[9]58-60

(三)創新力量不斷涌現,成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關鍵

陳舊的基層一線工作枯燥乏味,而今基層的工作創新體現在以互聯網治理促進選調生工作的全面升級。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在農村生產、生活、管理等各個方面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整理規范化、標準化。[10] 近年來,選調生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對于信息系統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隨著農村信息網絡建設不斷完善,基層的選調生通過現代的科技手段幫助群眾進行日常生產,教會基層群眾學會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以科學致富的方式,改變農村貧窮落后面貌?;鶎庸ぷ鞯男畔⒒兄谵r村基層倍增效應的發揮,對選調生群體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的要求不斷提升,要解決選調生在基層工作中存在的整合滯后、對基層群眾需求把握不到位等問題,還需要各級黨組織的極大關注和高度重視。

四、新形勢下全面發揮選調生群體職能作用的四維分析

作為黨政基層干部群體,選調生是促進黨的各項理論、路線、方針在基層貫徹落實的中堅力量和重要保障。選調生擔負著凝聚群眾、激發活力、促進發展,引領基層干部群眾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重任,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基層建設,就必須從地方政府主體、社會主體、選調生主體、基層群眾四個方面來促進選調生政策的持續發展。

(一)從地方政府主體層面而言,應強化人才觀念

1. 建立健全選調生的選拔標準和程序,利用一定的制度和機制擇優選拔,最大限度的在公平公開的基礎上確保有志向、有潛力的優秀人才擁有參與選拔和競爭的權利。

2. 加大資金的投入,切實改善基層待遇偏低、生活水平低下、福利保障缺失的現狀,這是保證基層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條件。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扶持的方式,能夠鼓勵選調生敢于創新工作,帶動基層群眾更好地走向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道路,為順應時市場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可適當給予選調生在基層申請市場相關研究項目的權利和資金的支持,通過利用基層的有利條件發掘出適應基層發展的研究成果,帶動基層干部群眾通過科學的知識改善生產生存環境。

3. 明確選調生在基層的崗位職責,改變以往不規范的、枯燥單一的工作方式,與時俱進地加強科學培訓和管理,通過基層環境這一平臺為選調生提供展現其所學所見的平臺,及時滿足選調生對汲取基層建設知識的訴求,建立選調生與地方政府暢通的溝通機制。

4. 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公開機制和獎懲機制,可以選用“勤績聯酬”的考核體系,用工作能力說話,杜絕“平均主義”、人情考核現象的發生。使那些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說話辦事有灼見、對上對下實實在在、不玩虛招、清正廉潔的選調生,得到褒獎和重用;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于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選調生,受到警醒和懲戒。

(二)從社會主體層面而言,只有動員全社會關注選調生政策的發展,才能保證選調生政策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1. 高校作為選調生的人才來源,為加強選調生培養,必須抓好職業規劃、教育引導、重點鍛煉三個環節,提前在高校范圍內做好選調生的宣傳工作,有針對性地對有意為基層黨政管理貢獻力量的學生制定培養計劃并予以實施,引導他們自覺學習選調生必備的專項業務知識和基層管理知識,以擔任學生干部、參加社會實踐等途徑使他們初步掌握基層工作的基本要求。

2. 社會輿論要引導優秀的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成才觀。讓他們明白,越是想要有所作為,越要放眼到艱苦環境中去,到社會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通過各種媒體的大力宣傳,展現在基層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煉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干的良好輿論導向,將優秀高校畢業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強烈意愿轉化為志愿奉獻基層的實際行動中。[11]56-61

(三)從選調生個人主體而言,要注重在基層實踐中學習和提高

1. 由高校走向基層工作崗位,選調生要時刻關注和學習黨和國家在基層建設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刻苦鉆研農村法律法規和農業專業技術,提高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認識,提高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盡快轉變角色來充分應對新的環境,以務實的工作姿態和飽滿的熱情鼓足干勁,立足于基層崗位。

2. 選調生應樹立端正的群眾觀念,真心實意地對待基層群眾。要做到心里裝著群眾,時刻為了群眾,心底里敬畏群眾,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帶著感情貼近群眾,與農民以心交心,與群眾打成一片,始終把困難群眾的疾苦當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難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用群眾聽得懂、愿意聽的語言,用群眾能夠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工作。

(四)從基層群眾層面而言,要信任、支持和配合選調生開展各項工作

地方群眾是基層一切工作開展的主體,要具有主人翁意識,主動配合選調生盡早融入基層當地新環境,接納選調生群體,與選調生之間加強溝通,為他們提供當地方方面面的基礎信息,讓他們在面對基層陌生的、錯綜復雜的工作時少走彎路,使他們真正成為當地群眾的貼心人。包容選調生在剛步入基層工作時的不足,積極獻計獻策,幫助他們改進工作中方式,給他們提供一個向實踐學習、向基層人民學習的契機。

五、結論與展望

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這為選調生政策的不斷優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使得基層一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突破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選調生政策落實的科學化、規范化的新態勢。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新形勢下對選調生要求的方向和準則會不斷變化,選調生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只有使得自身努力與組織培養形成順應時代發展的有機統一,才能在時代變遷的長河中經受住實踐的考驗。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R].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吳琦.“選調生”對農村基層傳統管理思想的沖擊[J].江漢大學

學報,2006,23(4).

[3]吳超.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問題研究 [D] .北京:中共中央黨

校,2012.

[4]孟大川.基層法治政府建設實踐現狀與制度創新[J].成都行政

學院學報,2009,(1).

[5]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Z].2008.

[6]潘銀磊.地方選調生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D].鄭州:鄭

州大學,2013.

[7]張學偉.中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民主機制研究[D].長

春:吉林大學,2012.

[8]陽建國,亞當斯公平理論給我們的啟示[J].改革與戰略,2001,(4).

[9]林天飛.對省直選調生培養鍛煉問題的思考[J].廣東行政學院

學報,2002,14(2).

[1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匯編[G].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11]程毅.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設計[J].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9,(4).

[責任編輯、校對:楊栓保]

猜你喜歡
責任制基層黨組織
責任制助產護理結合導樂陪伴分娩模式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
以基層黨建創新引領和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究
加強鐵路運輸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
基層如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門診護理服務中首問責任制的作用分析
責任心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