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城市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16-03-25 08:25廖應軍
湖北林業科技 2016年1期
關鍵詞:生態建設問題與對策

廖應軍

摘要:應城市地處江漢平原與鄂中丘陵過渡地帶,具有較典型的生態區位特征。本文從介紹應城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的成績和主要作法入手,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剖析,提出了解決生態建設和保護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應城市;生態建設;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S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1-0052-03

林業生態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證“自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礎。近年來,應城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加快建設富強、文明、宜居應城提供環境容量和綠色能量。

1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的成績

1.1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

一是林業工程項目順利實施,資源穩步增長。近年來,全市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退耕還林、長防林、血防林、日援貸款造林、低產林改造、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建設資金1 074萬元,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完成新造林450 hm2,完成公路綠化305 km,新建花卉苗圃基地440 hm2,全市森林總面積達14 100 hm2,森林蓄積量87萬立方米。二是村莊綠化突飛猛進,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市積極尋求林業生態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點,扎實抓好城鄉綠化、綠色通道和綠色家園建設,共建設“綠色示范村”90個,營造點、線、面結合的城鄉綠化網絡體系,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不斷得到改善。三是農田林網建設穩步推進。全市還結合土地整理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高產農田項目等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4 100 hm2,林網控制率顯著提升,真正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樹成行”。

1.2綠色長廊建設效果顯著

一是對漢宜公路東段進行景觀重塑。漢宜公路東段生態景觀綠化工程從隔蒲橋至八湯路,全長21 km,沿公路兩側各建50 m寬的綠化帶,集鎮建設園林小景點,新造林帶65 hm2,村鎮街道花壇3萬多平方米。二是建設八湯路沿線觀光林業產業帶。依托湯池溫泉、應城國家礦山公園、市國有林場等建設1 330 hm2的花卉苗圃和特色經濟林基地,整個湯池旅游公路沿線形成一條綠色生態長廊、經濟致富長廊和旅游觀光長廊。三是沿環繞城區的富水河、紅旗渠、鹽水河三條水系和長荊大道建設了長15 km、寬60 m環城綠化帶,新增城市綠地面積67 hm2,形成一條供市民休閑娛樂的綠色城市環帶。四是高規格、高標準建設武荊高速連接線。2011年,市政府投資2 200萬元建設武荊高速連接線,共栽植各類綠化苗木220萬株,其中栽植各類大樹2萬多株,花灌木120萬株,中型綠化苗木80萬株,新增綠地面積21萬平方米。

1.3林業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

一是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在南部湖區、河堤庫邊,建成楊樹基地面積達6 667 hm2,引進和發展速生用材新品種丹紅楊、南林95等,建成竹柳育苗基地面積30 hm2,建成竹柳造林基地面積330 hm2。二是大力發展花卉苗木。近年來,苗木產業規模出現井噴式發展趨勢,產業結構也從以前的常規、單一品種向名貴、高檔、稀有、精品方向發展,每年拓展的苗圃面積在133 hm2左右,全市林業花卉種苗總面積已超過1 333 hm2,產業資產存量已突破2億元。三是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經過幾年的發展,應城市建成金水梨基地、茶葉基地等已形成特色。金水梨基地被湖北省農科院確定為南方早熟梨示范基地,金水梨產品獲得農業部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認證。應城“景山春雪”茶榮獲全國“中茶杯”特等獎,“思朋春露”茶榮獲全國“國飲杯”一等獎。

1.4穩步推進林業系列改革

一是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現林場干部職工148人(在職64人,退休84人)全員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國有林場辦公、生產、生活環境大幅提升,國有林場種苗基地逐步發展壯大,規模效益逐步顯現,改革激發了國有林場活力。二是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確權集體林地9 467 hm2,確權集體林地2 773宗,確權發證率100%,林地流轉9 333 hm2,林權抵押5 333 hm2,林權抵押貸款5 000萬元。全市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基礎上,不斷深化林業經營方式改革,引導業主組建了金水梨合作社、聶山茶葉合作社、天景龍香料種植合作社、楊樹合作社、鮮桃合作社、天鵬野豬養殖合作社、蒲陽苗木專業合作社等10多家林業專業合作社,社員總人數達到3 000人,經濟規模達到6億元,搭建起了林業發展的新平臺。

2生態建設的主要作法

2.1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林業生態發展

一是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設立“應城市綠化發展基金”,整合現有中央、省級造林項目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投入林業生態建設。二是創新造林機制。成立專業化綠化造林公司,引導廣大造林業主、企業、合作社和個人共同參與全市造林綠化工程,形成全民參與造林新機制。三是創新管護機制。給造林成活率達到85%上的造林業主及時頒發林權證予以確權。鼓勵行政企事業單位、社團、群團組織認建、認領、認養綠化帶及林木。四是創新發展機制。培植發展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

2.2開展科技服務,提高造林管護質量

一是做好種苗服務。造林種苗的質量是鞏固造林成果的重要環節。我市在督促各林木種苗生產單位搞好造林種的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及經營銷售的同時還重點加強了對各單位林木種苗標準化生產的工作,要求各林木種苗生產單位嚴格按《種子法》認真地做好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規范管理。二是抓好森林病蟲害監測防治。提早動手,提前監測,做好預警預報,并及時發布森林病蟲害防治簡報,指導林農提前做好防控工作。三是搞好技術指導。春季植樹造林期間,市林業部門和基層林業站都要選派林業技術人員深入造林一線,幫助業主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重點把好良種壯苗、起苗運苗、分級修剪、整地挖穴、栽植澆水和管護撫育“六道關”,確保造林成功。四是加強造林項目管理。對造林綠化實行項目管理,科學制定作業設計,嚴格按設計施工,嚴格按規程管理,嚴格按標準驗收。五是加強人員培訓。全市林業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從基層林業工作站、森檢站、科技推廣中心等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省、市森林資源調查、森林病蟲害防治、林木種苗等各類業務培訓,為推廣造林綠化適用新技術和工程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2.3狠抓生態保護,培植森林資源總量

一是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堅決執行行政首長負責制、防火預案制和日常巡查制。在全市制高點修建防火瞭望臺,購置森林防火專用車輛、風力滅火機,組建半專業化的森林消防隊。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基礎的工作,全市沒有發生一起較大以上的森林火災,發生森林火災案件1起,排查安全隱患10處。二是嚴打破壞森林資源行為。近三年來,查處無證運輸野生動物4起,處罰涉案人員4人;濫砍亂伐林木18起,行政處罰18人;毀壞林木2起,行政處罰2人;無證運輸木材23起,行政處罰23人;無證經營木材4起,行政處罰4人;全市登記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有40余株。三是嚴控森林資源消耗。嚴格執行限額采伐、采伐許可審批、采伐檢疫等制度和工程建設征用占用林地全過程的監管。

3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3.1生態總量不足

一是森林總量偏小,離生態示范縣市和森林城市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二是成片造林規模不大。林地調查與國土調查土地地類交叉,形成土地性質矛盾,林地與農田交錯,難以形成板塊,不利于龍頭企業規?;l展。三是濕地保護不夠,國家濕地公園項目才剛剛啟動,還有龍賽湖、東西汊湖等濕地需要加快實施保護。四是森林林種結構還不合理。闊葉林落葉林面積偏大,闊葉林常綠林面積偏小。

3.2林業總體投入不足

一是項目資金太少。近3年來,爭取林業項目13個,爭取項目資金1 074萬元,除去每年退耕還林坡耕地造林項目資金125萬元外,年平均獲得項目資金233萬元,項目扶持力度明顯不足。二是農村村莊綠化資金不足。村莊綠化一直以來沒有項目補貼資金扶持,村莊綠化只能停留在行政推動層面,沒有業主參與和項目資金扶持,難有大的發展。三是項目資金單位面積投入太少。由于造林成本不斷上升,3 000元/ hm2的造林補貼資金只是杯水車薪,業主造林積極性下滑。四是地方政府投入不均衡。地方政府偏重城鎮綠化投入,林業產業投入偏少,造成城鄉發展不均衡。

3.3林地用途改變,林糧矛盾突出

據調查,全市可造林綠化面積達0.33萬公頃,由于種植農作物在短期內比林業生產見效快,多數農民不愿退耕還林,林地用途被人為改變,造成了想造林的業主沒有林地,有林地的業主不愿意造林窘境。

3.4林業專業技術人才斷層,青黃不接

自2000年以來,由于林業系統工資、福利待遇較低,條件差,林業系統沒有調入過林業專業人才。目前,全市林業專業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11人,隨著林業系統內部人員逐步老年化,35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造成林業人才青黃不接,林業后備人才儲備不足,這將不利于我市林業快速發展。

4下一步的對策

4.1要把林業當產業重視

應城是個森林資源小的城市,跟周邊縣市比較,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我們要立足自身,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一是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扶持資金,為我市林業產業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二是要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林業工作重視和支持,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投入,尋求地方政府財政支持。三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合作社、老板投入林業建設,并積極扶持一批有規模、有特色、有前途的企業爭創省級和國家級龍頭企業,推動我市林業產業做大做強。

4.2加大林地資源保護力度

一是加強對野外火源的管理工作力度。要加強護林防火巡防力度,堅決制止和打擊一切在林區非法用火的行為。二是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活動。對于故意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活動,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三是堅決遏制非法侵占國家林地的行為。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大對全市林地的保護管理工作。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毀林開墾和非法侵占林地的行為。四是加強濕地保護力度。加快老鸛湖和龍賽湖濕地公園項目論證、規劃設計和項目申報,迅速啟動濕地保護工程。

4.3解決人才斷層問題

一是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做好林業人才“引進來”工作,吸收優秀人才到林業部門來工作,市政府要從編制、經費上給予保障。二是要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意識,要多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林業人才解決住房、職稱等實際問題。三是通過設立林業專門人才獎項,對優秀人才以崗位績效考核的形式給予補貼補助。四是鼓勵人才利用技術優勢進行成果轉化,支持人才創業。

4.4加強林業文化挖掘

號召全體市民,特別是國有林場職工挖掘國有林場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森林文化,創建富有地方特色、生態內涵的文化精品,建設具有標志性的生態文化設施,打造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態文化品牌,讓生態文化與旅游相互兼容,相得益彰,把應城打造成有魅力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

(責任編輯:唐 嵐)

猜你喜歡
生態建設問題與對策
植樹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環境安居樂業
“慕課”建設本土化問題及對策探析
探討生態堤防的現狀與建設思路
克拉瑪依城市園林綠化與生態建設思考
地方高校對宿遷生態建設影響之研究
唐山城市治理的問題與對策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信息化條件下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生存關注”階段中學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