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泥鰍綜合種養技術試驗

2016-03-28 10:51王建國李秋莉翟彩霞王福軍
漁業致富指南 2016年23期
關鍵詞:環溝泥鰍餌料

王建國 李秋莉 翟彩霞 王福軍 朱 濤

稻田泥鰍綜合種養技術試驗

王建國 李秋莉 翟彩霞 王福軍 朱 濤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瀕臨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境內地勢低,河溝縱橫,全區水稻種植面積達22萬畝,但單一的水稻種植勞動成本高、效益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2016年任城區大啟發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稻田生態養殖泥鰍技術試驗,取得了較高的回報。走出了一條稻鰍共生的立體種養生態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稻田里的光、水、土、氣、肥等自然資源進行泥鰍的養殖,達到水稻增產、泥鰍豐收的目的,真正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F將主要技術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稻田的基本條件

(1)水源水質條件

試驗地點為濟寧市任城區大啟發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為山東省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場 ,已取得泥鰍苗種生產許可證。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周圍無化工廠、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經檢測各項指標符合NY5361-2010《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建設有排灌渠,保證旱能灌澇能排。

(2)地勢土質條件

試驗稻田地勢平坦,土壤呈弱堿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較高,田埂無滲漏,保水性好。試驗稻田為南北走向,南北長80m,東西寬28m,面積為3.3畝。

2.稻田設施改造

(1)開挖魚溝

魚溝是稻田中增加有效水體和養殖泥鰍活動空間的重要設施,5月20日開始對稻田進行改造,在稻田四周開挖環形溝,環形溝寬1.5m,深1m,在干旱或捕撈時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環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15%左右。在稻田北端建設進水管,南端建設排水管,管口用細密鐵絲網攔截,排水管平時用PVC管套住,平時高于水面保證不外流。

(2)加高加固塘埂

利用開挖環溝的土進行加高加固塘埂,可以提高和保持稻田位,便于生產管理,并防止大雨、洪水沖塌。塘埂加高到0.8m,埂頂寬1m,加固時每層土都要夯實,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滿水時不能崩塌,確保田埂保水性能。

3.水稻栽種前準備工作

(1)清田消毒

6月3日將稻田深翻細耕進行清田消毒,每畝稻田用60kg生石灰化漿后趁熱全田潑灑消毒,潑灑范圍包括最高水位線以下的所有地方,以徹底殺滅田內的病原菌、寄生蟲及病菌孢囊等。6月5日排干消毒水,曝曬3天后加注新水,入水口用40目的篩絹進行過濾。在環溝水面上移植漂浮水生植物浮萍、蕪萍、鳳眼蓮等水草,總體控制水草的面積,一般水草占環溝、坑池面積不超過20%,以零星分布,不要聚集在一起,有利于魚溝內水流暢通無阻塞。水草在移植時用10mg/L的漂白粉進行了消毒。

(2)施肥培水

6月10日稻田整平后施入基肥,基肥施入稻田耕作層內,肥料一次性施足,減少日后施追肥的數量和次數?;视酶斓呐<S,輔以復合肥、尿素等無機肥?;实挠昧繛?00kg左右,輔以多元復合肥30kg,復合肥主要施用在環溝、坑池內,以便培養浮游生物。

4.水稻栽種

進行稻田泥鰍養殖的水稻品種為兩優培九,該品種具有生長快、分蘗力強、莖葉粗壯、抗倒伏力強的抗病力強的特點。水稻秧苗為室外水田育秧,6月13開始移栽,用人工進行插秧,移栽時水深3cm左右,采用大壟雙行技術,行間距20cm,株間距40cm, 稻株間空間不要太稠,通風透氣性能好,能保證泥鰍良好的溶解氧環境,便于泥鰍活動。

5.鰍種放養

(1)苗種選擇

養殖鰍苗來源于大啟發泥鰍養殖合作社當年人工繁育的泥鰍苗,鰍苗色澤光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品種為臺灣泥鰍,該品種具有生長快,餌料系數低,抗病力強,產量高的特點。

(2)放養時間、規格、密度

6月17日進行鰍苗投放,鰍苗要一次性放足且規格一致,避免因個體差異出現搶食現象,造成泥鰍產量下降。共投放鰍苗20000尾,規格3-5cm。另外在環形溝內套養殖20尾鰱鳙魚,所有魚種用3%-5%的生理鹽水浸泡15-20分鐘,浸泡時注意觀察苗種的耐受情況,出現異?,F象要及時減少浸泡時間。

6.日常管理

(1)餌料投喂

泥鰍屬于雜食性小型經濟魚類,隨著氣溫水溫的升高,泥鰍的活動量和攝食量逐漸增加,應加強餌料的投喂,主要投喂全價膨化飼料,餌料應均勻地投在環溝內,注意觀察泥鰍的攝食情況,投喂量要根據攝食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投喂采取“四定”原則,定時:每天投喂3次,分別是上午9時左右、中午2點和下午5時左右;定量:根據泥鰍的不同生長階段和天氣、水溫變化進行投喂,在一定時期內投喂量相對穩定,投餌量為泥鰍總重量的6%-8%,以泥鰍在1-2小時內吃完為宜;定位:餌料投喂在固定的餌料臺上;定質:保證投喂的餌料不受潮、不變質、不霉變等。

(2)水質管理

在栽種秧苗15天內保持淺水位,這樣有利于提高水溫和地溫,促進稻苗發芽生根;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秧苗也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可以逐步提高水位,保持稻田水位在10-20cm。在夏季高溫季節還要采取加注新水排出老水的辦法,一般每月換水3-4次,換水量為10-15cm。每15天潑灑光合細菌、EM菌等微生態制劑和底改類產品進行水質底質調控,以改善水體水質,同時,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產品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

(3)巡田

每天固定專門人員進行巡田,認真檢查田埂是否有滲漏和坍塌現象,進排水口的護網是否有破損現象,遮鳥網是否有破損,泥鰍是否有病害發生,泥鰍的攝食量是否有變化,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同時做好巡田記錄。

7.泥鰍捕撈

10月中旬水溫降至15℃左右時,臺灣泥鰍的攝食量明顯減少,此時適時捕撈上市銷售,捕撈時可以捕大留小,小規格的泥鰍可以轉入第二年的池塘養殖。臺灣泥鰍具有不鉆泥的習性,可用地籠進行捕撈,一般能夠捕撈90%左右,剩余的可將環溝內的水慢慢放干,使泥鰍全部進入坑池后進行集中捕撈。

二、試驗結果

2016年10月16日,組織相關專家對試驗項目進行了測產驗收。試驗生長期共計153天,收獲臺灣泥鰍共計1068.6kg,平均規格67g,最大個體112g,成活率79%。平均畝產323.8kg。水稻測產畝產600kg。

三、分析與討論

1.泥鰍品種的選擇。因北方地區水稻種植時間一般在6月上旬,收割時間在10月下旬,稻田進行泥鰍養殖,要選擇生長快的泥鰍品種,才能保證達養殖達到商品規格。而臺灣泥鰍具有生長快,不鉆泥,易捕撈的優點,適合進行稻田養殖。

2.加強水質調節是關鍵。因稻田泥鰍養殖是利用稻田開挖的環溝進行養殖,水體空間相對較小,密度較大,在養殖過程中每隔3-5天進行換水,潑灑微生態制劑加強水質調節,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基本沒發生病害,僅使用了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是養殖成功的關鍵。

3.養殖苗種選用自繁的臺灣泥鰍苗。

養殖中的苗種來源于養殖場人工繁育的泥鰍苗,待長到3-5cm時,直接放入稻田養殖,提高苗種成活率,同時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 ,建議在大規模養殖中,苗種以自繁為主。

(通聯:272000,山東濟寧市任城區水產局 任興商務中心 電話:13853786148)

猜你喜歡
環溝泥鰍餌料
泥鰍籠
香餌
青蝦育苗新模式
——環溝直放抱卵蝦
蝦稻共生生態高效養殖難點及改進措施
捉泥鰍
捉泥鰍
養魚稻田 的 選擇 及 基本設施
一起去捉泥鰍吧
副溶血弧菌噬菌體微膠囊的制備及在餌料中的應用
秘制餌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