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丘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2016-04-07 13:59岳秀芬趙波
山東水利 2016年6期
關鍵詞:鎮區行洪河道

岳秀芬,趙波

(章丘市水務局,山東 章丘 250200)

章丘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岳秀芬,趙波

(章丘市水務局,山東章丘250200)

“十二五”期間,章丘市先后有4條河道列入國家投資計劃,目前已完成3條。文章從工程前期規劃重要性、建設監督關鍵性、建后管護迫切性及工程文化相輔性等方面闡述了河道治理情況。

章丘市;工程建設;河道治理

“十二五”期間,章丘市列入國家規劃治理項目的河道共有4條,分別是繡江河下游段(水寨段)、西巴漏河下游段、繡江河中游段(繡惠段)、杏花河中游段(相公段)。這4段河道共同特點是:穿過鎮區中心,沿線村莊密集、人口眾多,河道內樹木繁多、河槽淤積,河岸無堤防,垃圾侵占,多處凹岸處沖刷,汛期行洪嚴重受阻,跨河建筑物年久失修。尤其是沿線跨河橋梁,大多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漫水橋,已是多年的危橋,嚴重影響當地居民出行,成為河道行洪的主要瓶頸。為此,章丘市按照國家及省市有關河道治理的政策,按照“先急后緩,先下游后上游”的治理原則,優先治理重點河段、薄弱環節,對全市河道的重點區域進行摸底調查,沿線鎮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擁護項目建設,為工程順利實施打好了群眾基礎。

1 規劃全面,確保前期設計到位

一項工程的成敗與否,首先取決于規劃的原則、標準與目的。章丘市河道治理的原則是民生優先、人水和諧,治理一段,達標一段。針對現有河道河窄、林密、水低、岸臟、灘裸、房侵等問題,對癥下藥,確定了防洪、攔蓄、生態綜合治理的理念,傾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現代生態河流。堅持做好三個結合,與鎮區建設相結合、與攔蓄景觀相結合、與農業發展相結合,營造人水和諧的良好人居環境,以水利建設為載體,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確保治理一段河道,建設一處精品,打造一條綠色景觀,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為科學確定治理設計方案,與設計單位和當地政府反復研究,對沿線河段的毎一處建筑物、每一處節點、每一處險工險段都找準方案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既滿足防汛行洪要求、又結合當地自然地勢,做到攔蓄景觀、補給水源。同時,為沿岸鎮、村沿線區域開發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拓展了較大空間。

2 多措并舉,多元監督順接地氣

按國家基建程序要求,工程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建設之初就成立了項目法人,建立了以項目法人為質量第一責任人、各參建單位代表為本單位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質量管理體系。項目法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工程建設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監控工作。以建精品工程、做樣板品質,真正實現做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為宗旨,做到每一項施工計劃,都潛心揣摩;每一個技術細節,都精心推敲;每一項具體工程,都精雕細琢。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立以施工單位自檢、監理抽檢、第三方檢測相結合的質量檢測體系,對工程建設用的建筑材料、水工構件、金屬結構、設備器材等產品和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工程建設期間,嚴格遵守基建程序,嚴格執行“四制”管理,與參建單位齊心協力,狠抓工程質量,敦促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安全。

除上述工程措施外,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與沿線鎮、村聯手,吸納了部分沿岸鎮村的義務監督員,對沿線河段治理的工程建設質量、險工險段處理措施、節點打造方案進行了溝通交流,對工程建設質量從程序、環節,到部門、民眾,做到了無縫隙覆蓋、監督,對細節方案、節點改造真正做到了與當地政府、沿岸百姓零對接;真正做到了權為民用、利為民謀、益為民受、景為民觀;真正做到了由規劃之初的民生優先到工程建設的民擁、親民、和諧;真正做到了百姓得實惠,政府得民心。

3 齊抓共管,認識到位建管并重

目前已治理完成的4段河道,總長22 km,如果僅靠水利部門管理,涉及沿線鎮、村較多,建筑物及河道節點分布廣泛,加之水管單位人員較少,全線統一管理難度較大,針對這一現狀,著手試行三級管理聯動模式。即水利部門對全線河道統一管理,特別是汛期,統一調度指揮,統一調配水量;鄉鎮進行區域管理,對境內所轄河段全面負責河道內垃圾清理、建筑物日常維護、機電設備金屬結構正常保養及沿線河道安全巡查;沿線各村對所屬范圍內的河段、節點、綠化進行分片管護,做到日日有人清、事事有人管,全面擺脫了沿線垃圾成片、河內枯枝成堆、魚塘密布河中的情景。工程建設過程中,沿線百姓深刻意識到繡江河“母親河”的重要性,以河道治理為契機,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所帶來的利好,以河道治理為基礎,結合全線打造節點,徹底改變了原來的陋習,使河道治理價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升華。

4 因地制宜,全力打造功能齊備水景帶

章丘市在河道治理過程中,堅持生態水利建設,以保持河流水體與河岸的連續性,保持河岸植物群落多樣性,增進河流生態系統功能完善化,保持河岸帶功能延伸化,延續河流的健康生命。各建筑物關鍵節點以生態建設為基礎與鎮域經濟相融合、與地域文化相融合、與人文地理相融合,傾力打造行洪通暢、綠色生態、近水親水、休閑旅游、景觀優美、文化濃厚的六位一體的綜合性河道。

如在繡江河下游段治理工程中,在下游利用閆家水力自控翻板閘對上游水面進行攔蓄,形成長達3 km的綠色水景帶,并蓄水達30萬m3,借河道治理之機在確保河道防汛行洪安全的情況下,在鎮區段形成一個大的自然湖面,為鎮區兩側的經濟提升、濱湖社區公寓的開發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繡江河作為章丘“母親河”源源流淌30多公里入小清河。鎮政府深挖繡江文化,塑造繡江母親,為河道治理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再如,在繡江河中游、西巴漏河下游治理過程中,對河道所在地繡惠的古城文化發掘更是淋漓盡致。首先在該期河段建筑物治理的源頭,也就是西巴漏河與繡江河兩河交匯的地方,與當地政府共同挖掘區域文化,借助自然地勢,恢復了章丘八大景之一的“繡江春漲水流聲”宜人美景。同時建設地也是元代重臣、著名散曲家劉敏中的故鄉,當地政府也借助河道治理之際深挖人文歷史、重塑歷史人物形象、弘揚當地濃厚歷史文化,為河道治理項目錦上添花。對于本期的河道治理更是以河道綠色生態發展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思路,建設生態河道、打造水岸經濟,提高河道的防洪保障能力,同時與鎮區發展相結合,營造人水和諧的良好人居環境。其中榆林、船王、口盲3座攔河閘均采用水力自控翻板閘門,可自行調洪并抬升水位,在繡惠鎮形成4級閘壩蓄水、8 km梯級水面,水面面積達50萬m2,蓄水量100萬m3。同時,沿河修建管理道路,使汛期防洪更加便捷,沿線交通更加通暢。治理完成后,成為集河道防洪、生態保護、休閑游覽于一體的綠色生態長廊,讓鎮區居民能夠親水、近水、樂水,打造成了水清、岸綠、景美的靚麗風景帶。

通過近4年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使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充分融合、工程建設與歷史人文相得益彰,在單調的工程上賦予了濃厚的歷史色彩、人文色彩、地域色彩,將一條條傳統的防汛行洪河道打造成了集防汛行洪、休閑娛樂、鐫刻歷史、地域分明、水清岸固、綠色生態的歷史文化長河。

(責任編輯趙其芬)

TV85

B

1009-6159(2016)-06-0054-02

2015-11-27

岳秀芬(1977—),女,助理工程師

猜你喜歡
鎮區行洪河道
易地搬遷學生與鎮區學生在行為習慣上的差距及對策
滹沱河(南水北調—機場路)南岸高標準行洪區行洪通道布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淮河正陽關至渦河口段行洪區單獨運用時對淮河干流水位的影響研究
談編導在鎮區電視新聞工作中的作用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選擇與應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樓區黑臭河道的治理
鎮區規劃用水水資源論證實例分析
二維非恒定流模型在大遼河河道現狀行洪能力分析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