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城鎮落戶政策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6-04-08 09:24俞沛
2016年8期
關鍵詞:成本收益農民工影響因素

俞沛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也進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群體——農民工?,F今,農民工數量與日俱增,農民工問題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在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歷史背景下,政府逐步放開城鎮落戶限制、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加快市民化,農民工落戶城鎮并實現市民化已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本文研究基于農民工個體的視角對農民工城鎮落戶決策進行分析,運用經濟學的成本收益方法,在理清農民工城鎮落戶過程中的成本收益基礎上,構建其決策的模型,并選取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過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調查研究農民工城鎮落戶的意愿特征和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推進農民工城鎮落戶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工;城鎮落戶;成本收益;影響因素

一、農民工城鎮落戶的決策邏輯

(一) 農民工城鎮落戶決策的理論模型

農民工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在進行城鎮落戶決策時,會考慮自身的綜合利益,結合當前的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做一個較為理性的判斷。在私人收益大于私人成本時,說明農民工落戶城鎮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收益。當私人收益小于私人成本時,說明農民工落戶城鎮需要花費一定數量的成本,農民工花費的成本越多,落戶意愿越弱。

(二) 農民工城鎮落戶的私人成本

1. 經濟成本

(1) 轉移成本。轉移成本是指因農民工從弄錯轉移到城鎮落戶過程中地域、職業、技能、知識轉移等發生的一切費用支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流動成本,即農民工在異地轉移過程中而發生的流動總費用,主要包括交通費、宿舍費、通訊費等。二是固定成本,即農民工為了轉移而向非農產業部門投入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總額。三是教育成本,即農民工落戶城鎮后,社會保障中的個人支付部分的支出為了彌補本人及其子女與城鎮居民素質的差異,也為了能夠盡快融入城市社會而用于本人及其個人發展所投入的成本費用。

(2) 生活成本。生活成本是指農民工落戶城鎮后所需要適應城鎮生活的一切日常費用支出,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指水電、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是指農民工城鎮落戶后他們要支付原本在農村可以免費享用的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費用,如額外需要支付的物業費等等。

2.非經濟成本

(1)精神成本。精神成本是指農民工在離開農村轉移到城鎮的過程中所引起的心理成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農民工普遍對農村有著根深蒂固的鄉土情懷,選擇城鎮落戶將在一定程度上阻斷其與農村的精神聯系,給農民工的心理帶來一定的精神損失。二是當農民工及其家屬轉移到城市生活后,由于文化環境、生活方式人與人交往的方式等的差異所產生的心理成本。

(2)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主要是指農民工的轉移而發生的農業生產損失。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土地問題。目前,我國許多地區針對有條件進入城鎮的農民工,在自愿的條件下用自己的承包地,宅基地換取城鎮的社會保障和住房。這就意味著農民工落戶城鎮很可能失去的農村的耕地和宅基地。

(3) 制度成本。制度成本是指在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過程中,戶籍政策、土地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不合理帶來的困難和障礙以及由此帶來的轉移成本的增加?,F階段,農民工就業還沒有納入國家的就業體系,農民工分享不到國家的就業資源和政策。

(三)農民工城鎮落戶的私人收益

1.經濟收益

(1)增加收入和就業。勞動力轉移的目的是尋求更高收入的就業機會。農民工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相對于農業人口我國農村耕地資源稀缺,農業就業崗位不能滿足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需要,使農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

2.非經濟收益

(1)改善生活質量。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農民工之所以往城鎮遷移,除了金錢的誘惑,還離不開城鎮豐富物資的吸引。農民工進城后,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鎮基礎設施完備,對農民工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給予很大的滿足。

(2)提高個人素質。由于農民工文化素質較低,經常處于不利地位。而城市濃厚的文化氣息影響,使他們急于提升自己的素質來完善自己。

(3)改善社會福利條件。在醫療方面,城市擁有比農村更先進的醫療設備、先進的醫療技術以及一流的醫生,農村醫療設備落后,缺乏醫療人才、社會醫療保障制度不夠健全。并且城鎮保障水平比農村高很多。

二、農民工落戶決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一)調查方法與樣本結構

在基于成本收益理論對農民工落戶決策邏輯進行闡述的基礎上設計問卷。本問卷主要由七個部分組成,分別從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就業情況,居住情況,子女教育情況,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情況及社會關系情況七大維度展開調查。本調查選取福州市13個示范鎮和試點鎮,采取定額抽樣的方法,在每個鎮隨機抽取30個樣本,共發放390份問卷,收回373份,有效問卷353份,有效率94.64%。

(二)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就業情況、社會保障情況、受教育情況對農民工落戶意愿影響較為顯著。

1. 就業穩定性關乎農民工落戶城鎮的能力,對其落戶意愿起著重要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農民工得以維持生計的關鍵。大部分農民工會根據就業前景的好壞來決定其落戶城鎮的意愿強弱,就業越穩定,預期越好,意味著農民工在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家庭收入是有保障的,因此會對其落戶城鎮起著積極的正向影響。

2.社會保障完善與否決定著農民工的生活質量,對其落戶意愿有顯著影響。城鄉二元的社會保障制度,人為地降低了農民工落戶意愿的可能性,由于受到社會保障制度的限制所導致在社會保障情況相對缺失,難以使其與城鎮居民享有平等的權力,從而削弱了農民工落戶城鎮的意愿。因此,社會保障的完善與否對農民落戶意愿的影響是顯著的。

3.受教育問題將成為農民工城鎮落戶決策的關鍵因素。目前農民工的文化程度總體上偏低,因此導致文化程度對落戶意愿的影響不如預期顯著。但從總體趨勢來看,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會影響到城市心理和農村心理,受教育程度越高,自信心相對越足,比其他教育程度低的農民工具有優越感,更能融入城市生活,認同與城市生活相適應的現代觀念和思維意識,從而愿意落戶城鎮的意愿越高。因此,從整體上提高農民工文化程度將有助于這個群體在城鎮實現落戶。另外,他們即將或正在面臨著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問題,能否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條件,給予子女同等的教育環境,成為其城鎮落戶決策的關鍵。

三、提高農民工落戶意愿的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對農民工城鎮落戶的成本收益及意愿模型的分析,從農民工個人意愿的角度分析,強化農民工落戶意愿就是要增加落戶私人收益和降低落戶私人成本。

(一)完善政策提高收益吸引農民工城鎮落戶

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和收益分配政策,建立宅基地退出農民權益保障機制,穩定農民工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自身的競爭力和住房消費能力;推進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制度改革,建立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分組保障機制,增加公辦學校接納農民工子女的數量,提供財政補助和加強管理監督,給農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

(二)加快改革降低成本助推農民工城鎮落戶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打破我國城鄉戶籍分割體制,讓農民工也能享受到和市民同等的社會保障;改革農民工城鎮住房保障機制,要高度重視和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其次,堅持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另外,設計合理的最低居住標準,改善農民工的居住質量,保障農民工的身體健康;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現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強農民工的社會保險意識,提高農民工誰會保險繳費能力等途徑。(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

參考文獻:

[1] 謝云,曾江輝,夏春萍.農民工落戶城鎮意愿及影響因素調查——以湖北為例[J].調研世界,2012,09:28-31

[2] 張翼.農民工“進城落戶” 意愿與中國近期城鎮化道路的選擇[J].中國人口科學,2011,02:14—26

[3] 吳興陸.農民工定居性遷移決策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人口與研究,2005

猜你喜歡
成本收益農民工影響因素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商業銀行信用卡壞賬風險研究
“經濟人”的行為選擇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