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河津市城區與農村建設用地時空擴展研究

2016-04-09 02:09連宸琰吳振林王兆清郭青霞
關鍵詞:河津市驅動力

連宸琰,吳振林,王兆清,郭青霞

(山西農業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

山西省河津市城區與農村建設用地時空擴展研究

連宸琰,吳振林,王兆清,郭青霞*

(山西農業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要:選擇山西省河津市為研究區,采用該區2005、2009、2010、2011、2012這5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圖,通過GIS處理,引入建設用地密度、擴展強度指數、分形維數,對河津市城區和農村空間分異、時空特征以及變化形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研究期間內,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處于高密度的區域不斷擴大,低密度區明顯減少。(2)總體來看農村建設用地擴展面積和平均擴展速度均高于城區,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發展飽和,農村地區受到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建設用地擴展迅速。(3)城區和農村的建設用地擴展空間分異明顯,分鄉鎮統計擴展速度來看,高速擴展區主要集中在城區,2011年后有向農村發展的趨勢。(4)城區和農村的分形維數均小于1.5,走勢穩定。經濟發展、人口增長、自然環境、交通、政策導向和城市規劃是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的主要驅動力。

關鍵詞:河津市;建設用地密度;擴展強度指數;擴展速度;分形維數;驅動力

在城鎮化進程中,城市和鄉村的建設用地的動態變化已經成為土地利用變化研究的焦點之一[1,2]。我國城鎮化建設經過快速發展時期,目前正處于健康轉型時期。盡管如此,建設用地還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擴張。建設用地擴張不僅是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之一[3],也是耕地減少的原因之一[4,5]。建設用地快速擴張過程中,建設用地是否合理規劃,是否集約高效利用,都會直接影響土地資源利用的有效分配及空間格局的合理配置,規劃不當就有可能引發嚴峻的環境問題,從而關系到區域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分析區域內建設用地時空擴展的規律,將建設用地密度與速度分級處理,對加深城鎮化理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規劃研究區土地利用、制定科學的調控政策、促進研究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6]。

建設用地時空擴展研究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1,2]。國外側重于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變化與經濟發展、人口變化、政策等因素的關系[7];國內主要集中于研究城鎮化建設[8~10]、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11,12]、居民點變化[13]等方面;研究區域主要分布在北京[14]、上海[15]、南京[16]、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繁榮的大城市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地區,且主要側重于研究城市發展的中心城區,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研究的較少[17]。統籌城鄉發展,協調好城市與農村的同步發展,是當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的政策導向,而統籌地看待和發展城鄉建設用地是城鄉統籌的重要內容,所以研究農村的建設用地擴張,探索城市與農村建設用地擴張時空變化和空間分異的特征,對推動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18,19]。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山西省河津市,這樣的小城鎮作為連接城市發展和帶動農村進步的中間環節[20],具有研究意義。河津市建設用地比重大,遠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該市第二產業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經過多年發展全市已形成以煤電鋁、焦鐵鑄、煤焦化三大產業為龍頭的工業經濟新格局,晉西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國家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和晉西南新興工業城市,但是仍存在土地利用不充分,節約集約程度有待提高。建設用地內部仍存在空閑,閑置、利用低效土地,這直接影響建設用地利用率及利用效益。對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空間分異特征進行分析,有效促進土地利用規劃方案有效實施,進一步推動河津市城鄉土地合理布局,提高城鄉建設用地利用效率。

1研究區概況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區概況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隅,呂梁山南麓,汾河與黃河交匯的三角地帶,是運城市1區2市10縣之一??偯娣e593 km2,位于110°32′~110°50′E和35°8′~35°17′N之間(圖1)。2012年,全市總人口為40.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71萬人,城鎮化率為48.28 %。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184.7億元,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4∶66∶30。境內擁有209和108兩條國道,京昆和河運兩條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境內海拔在367 m至1 107 m之間,自北向南依次分為山區、平原和丘陵地形,北部山區是呂梁山脈延綿部分,呈東西長條狀分布,煤、鋁礦產資源豐富。中部因汾河橫穿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平原,是河津市主要耕地分布區域。南部為丘陵區域。境內氣候屬于暖溫帶大陸性黃土高原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44 mm。 至2014年,河津市轄2個街道、2個鎮、5個鄉:城區街道、清澗街道、柴家鄉、僧樓鎮、下化鄉、小梁鄉、趙家莊鄉、樊村鎮、陽村鄉。

圖1 河津市位置圖Fig.1 Location map of hejin city

1.2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研究數據包括河津市2005、2009、2010、2011、2012共5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圖,河津市行政區劃圖及2005-2013年山西省統計年鑒。

1.3研究方法

為了全面地反映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的動態變化特征,本文采用格網分割法,將河津市不同時期的建設用地采用9×9網格窗體(20 m×20 m)網格化分割,采用建設用地密度分級、速度分級、建設用地擴展強度等方法對河津市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定量分析。分別采用GIS技術對河津市城區和農村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歸納2005-2012年期間河津市城鄉建設用地時空動態演變的規律。本文所研究河津市的中心城區包括城區街道、清澗街道。農村包括陽村鄉、趙家莊鄉、僧樓鎮、小梁鄉、柴家鄉、樊村鎮、下化鄉7個鄉鎮。

1.3.1建設用地密度

建設用地密度可以表示為以某一個像元作為中心,統計研究區域網格中建設用地的像元數占總像元數的比例[21]。通過對建設用地密度分級可以反映建設用地的聚集度,建設用地高效集約利用反映在高密度建設用地所占像元數大,低密度的建設用地所占像元個數多說明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的擴展現狀。該指標在城市和農村上空間的差異可以反映城市和農村不同地域的發展程度,以及城市和農村發展的差距。首先,借助GIS軟件,利用其空間分析功能,將河津市建設用地的矢量空間數據進行柵格轉換,其柵格大小為20 m*20 m,并對其進行賦值,是建設用地即為1,非建設用地為0 。其次,采用9×9網格窗體,將每一個柵格的建設用地密度值計算出來。然后比較所有柵格的密度水平,將所有柵格的密度值進行從小到大排列后劃分為5個區間:Ⅰ級(低密度區:0~0.2)、Ⅱ級(較低密度區:0.2~0.4)、Ⅲ級(中密度區:0.4~0.6)、Ⅳ級(較高密度區:0.6~0.8)和Ⅴ級(高密度區:0.8~1)[22]。高密度區域表明該區域的建設用地高度聚集和緊湊,中密度區域表明該區域的建設用地較為聚集和緊湊,低密度區表示建設用地分布呈松散稀疏狀態。其表達式為:

式中:Ti表示第i個柵格建設用地的密度;Mi表示網格內建設用地所占的像元個數;Ni表示網格內所有像元的個數。

1.3.2建設用地擴展強度

擴展強度指數是指單位時間內非建設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的面積占研究區總面積的比例。擴展強度指數可以很好的反映建設用地的時空差異性。建設用地擴張強度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Ui代表建設用地擴張強度,ΔU表示在某時間段內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單位:hm2);Δt表示變化的時間。A為研究區的總面積。

本文以2005年河津市行政區劃為研究單元,對不同時段不同空間地域的建設用地擴展強度,運用Jenks最佳自然斷裂法進行聚類分析,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緩慢擴展、低速擴展、中速擴展、快速擴展和高速擴展,最后得到河津市各個時段內建設用地擴展的空間分異圖。

1.3.3分形維數

為研究建設用地在城鎮進程中空間格局的變化情況,選用建設用地的形態變化為指標。分形維數適用于描述建設用地的發展過程和形態變化。

本文利用 FRAGSTATS軟件計算分形維數。分形維數(F)范圍在1~2之間,其理論值越大表示形狀越復雜。F為1.0時表示建設用地為形狀最簡單的正方形斑塊;當F的值小于1.5時,說明建設用地形狀比較簡單;當F等于1.5時,表示建設用地分布狀態類似于布朗隨機運動,越接近該值,穩定性越差;當F的值大于1.5時,表示建設用地形狀更復雜。當F等于2.0時,表示在等面積情況下建設用地形狀為邊界最復雜的斑塊。

2結果與分析

2.1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擴展的空間特征

2005-2012年間河津市城區Ⅰ級密度區逐年減少,共減少543.08 hm2;Ⅱ、Ⅲ、Ⅳ、 Ⅴ級密度區面積都增加了,變化幅度最大的是Ⅴ級密度區,面積增加了403.6 hm2。通過近幾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和城市規劃指導,了解到Ⅴ級密度區在2005年以前都主要分布在離中心城區較遠的地段,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帶動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建設用地不斷擴張,聚集度增大,導致高密度區面積不斷增加(表1)。高密度區面積不斷增加說明了河津市城區的建設用地規模向集聚高效的方向發展。2005-2012年農村Ⅰ級密度區大幅度減少,共計1 129.48 hm2;Ⅱ、Ⅲ、Ⅳ、 Ⅴ級密度區都有明顯的增加,增加浮動100~400 hm2左右,增加最多的是Ⅱ級密度區,共計380.68 hm2。農村建設用地變化情況說明,Ⅰ級密度區大幅度減少表示建設用地粗放利用的情況有很大改善,中高級密度區有所增加,幅度雖然不大,但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村地區建設用地利用規模有向集聚規模方向發展的趨勢。

從圖2中可以看出,中高級密度區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城區街道和清澗街道)附近以及交通設施較完善的地區。而低密度區主要集中在離中心城區較遠、交通條件較差的外圍地區。研究區建設用地擴展表示,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地區,建設用地密度呈現由低向高變化趨勢。其中中心城區所在的兩個街道(城區街道和清澗街道)從2005年開始已經處于高級密度區,2005年以后中心城區一直在不斷完善并且向四周擴展,此中心城區已經帶動周圍經濟發展,呈現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向四周連片式的建設用地擴展模式。2005-2009年,Ⅰ級密度區在城市和農村分別減少451.4 hm2和874.08 hm2,建設用地面積變幅最大的是清澗街道和樊村鎮。2010年這一年中,Ⅰ級密度區在城市和農村分別減少26.64 hm2和13.56 hm2;2011年Ⅰ級密度區在城市和農村分別減少65.04 hm2和77.24 hm2;2012年Ⅰ級密度區在城市和農村分別減少73.44 hm2和164.6 hm2。2010年和2011年建設用地變幅最大都是清澗街道和下化鄉,2012年建設用地變幅最大的是城區街道和僧樓鎮。數據顯示,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低密度區在不斷減少,減少幅度逐年增加,這說明低密度區在不斷地向高一級密度區推進。建設用地變幅最大的集中于城區街道或是清澗街道,這說明在城鎮化進程中,中心城區的建設用地利用情況不斷完善。

表1 河津市市區和農村各級建設用地密度區面積統計

圖2 2005(A)、2009(B)、2010(C)、2011(D)、2012(E)河津市建設用地密度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density of built-up area in Hejin City in 2005(A)、2009(B)、2010(C)、2011(D)、2012(E)

2.2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擴展速度和強度

2.2.1河津市城區建設用地擴展速度和強度

河津市城區2005-2012年建設用地面積增加了502.6 hm2,年均擴展速度為71.8 hm2·a-1,擴展強度指數為1.62;2005-2009年城區建設用地增加394.36 hm2,年均增長了98.59 hm2,擴張強度為2.23;2009-2010年,建設用地增幅較小為17.84 hm2(表2)。2010年后建設用地面積擴展速度加快,但是明顯低于2005-2009年均增長速度。2005-2009年河津市開展鐵路、公路項目、工礦建設用地項目等,加快建設用地擴展速度。隨后進入建設用地利用完善階段,擴展速度趨于平穩。

2.2.2河津市農村建設用地擴展速度和強度

河津市農村2005-2012年建設用地面積增加了626.68 hm2,年均擴張速度為89.53 hm2·a-1,擴展強度指數為1.07;2005-2009年農村建設用地面積增加473.88 hm2,年均增長了118.47 hm2,擴展強度為1.42;2009-2010年,建設用地增幅較小為13.8 hm2,2010年后建設用地面積擴展速度加快,仍低于2005-2009年均增長速度(表2)。農村建設用地擴展情況與城區變化類似,原因是城區發展帶動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呈現由中心城區向外圍輻射式發展態勢。農村建設用地擴展速度要快于城區,這主要是因為河津市城區占地面積較小,建設用地已得到集聚高效利用,而遠離中心城區的農村地區,受到中心城區的輻射作用,建設用地擴展明顯加快,這說明農村地區發展的挖掘潛力很大。

表2 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擴展情況

2.3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的空間分異特征

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強度在不同地域呈現明顯的空間分異,農村建設用地發展情況大體上落后于城區,中心城區發展較好,有較好的向心性和集聚性,良好地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如圖3所示,2005-2009年期間,中心城區(城區街道和清澗街道)和樊村鎮是研究區內建設用地擴展速度最快的地區(33.8~56.7 hm2·a-1),其他地區相對比較緩慢;2009-2010年,建設用地擴展速度最快的區域只有清澗街道;2010-2011年,建設用地高速擴展區域仍在中心城區,包括城區街道和清澗街道;2011-2012年間,建設用地高速擴展區域只有僧樓鎮。從建設用地擴展速度分鄉鎮分級情況來看,高速擴展區域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區,但是不同年份也有變動;2011-2012年建設用地擴展最快的區域在農村,這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發展已達到飽和狀態,國家政府開始重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引起建設用地迅速擴展。

圖3 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的空間分異Fig.3 Spatial differences of built-up area expansion in Hejin City  注:Ⅰ:緩慢擴展Ⅱ:低速擴展Ⅲ:中速擴展Ⅳ:快速擴展 Ⅴ:高速擴展。Note:Ⅰ,Very slow expansion; Ⅱ, Slow expansion; Ⅲ, Medium speed expansion; Ⅳ, Fast expansion; Ⅴ, Rapid expansion.

2.4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空間形態演變特征

分形維數反映建設用地分布形狀的復雜情況,理論值在1~2之間,值越大形狀越復雜。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12年河津市城區和農村的分形維數都小于1.5;其中城區分形維數在1.35左右浮動,農村分形維數變動范圍是1.320~1.333,整個河津市市域分形維數在1.301~1.311變動;數據說明河津市建設用地總體結構穩定,城區、農村和市域分形維數走勢穩定,由于研究時間段跨度較小,所以變化浮動不大。通過表3可以看出分形維數城區高于農村,農村高于市域;從全市建設用地形狀分布來看市域由于建設用地連片式統計,分形維數最??;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建設用地呈簡單形狀分布。2005-2009年期間,城區分形維數由1.358 3下降到1.353 0,這表明建設用地分布形態趨向于穩定和規則,這與此期間城市規劃指導中建設用地以填充式擴展模式發展直接相關。而農村地區分形維數由1.322 2上升至1.331 2,這說明在此時間段,農村地區受政府扶持和鼓勵,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導致建設用地擴展迅速,但是隨意性較大;在2009年后分形維數又趨于穩定態勢,說明建設用地擴展受到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耕地保護制度影響,限制建設用地對耕地的任意占用。從整個河津市域來看,分形維數7年來比較穩定,建設用地利用相對規則。

表3河津市建設用地分形維數

Table 3Fractal dimension of built-up area in Hejin City

地區Area年份Year20052009201020112012城區1.35831.35301.35341.35231.3526農村1.32221.33121.33061.32961.3329市域1.31031.31081.31071.30561.3089

3河津市城區與農村建設用地擴展驅動力分析

3.1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條件是各類地形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地形地貌制約著建設用地的分布和發展,而且這種限制可能會形成城市特殊的發展格局。河津市由于特殊地形特征,形成東部及南部以農業用地為主,西部北部以工業產業和城市經濟發展為主的特征。河津市城區所處地形為平川微丘型,為城區建設用地發展提供優良的地形環境。

3.2人口因素

城市發展與用地規模與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水平相適應。人口的增長對城市擴張和建設用地擴展有直接刺激作用。隨著城鎮化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推動城市工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建設用地的擴展。由圖4可見,2005-2012年河津市常住人口逐年遞增,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趨勢和人口增長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伴隨城鎮化進程,河津市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注重內涵挖潛、節約和集約用地,推進產業集聚、人口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提高基礎設施運行能力和建設用地利用效益,并統籌城鄉用地。

圖4 河津市建設用地面積與人口的變化Fig.4 Changes of built-up area and population in Hejin City(2005-2012)

3.3社會經濟因素

經濟發展是建設用地擴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河津市以第二產業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經過多年發展全市已形成以煤電鋁、焦鐵鑄、煤焦化三大產業為龍頭的工業經濟新格局。河津市特殊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工業發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的服務設施,所以經濟發展尤其是第二產業發展,是河津市建設用地擴展的主要動力。

3.4政策和城市規劃

城市的規劃和土地利用布局對城市發展起著控制和引導的作用,是政府干預城市建設的主要手段。河津市為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統籌布局城鄉用地。

(1)優化配置城鎮用地。遵循“突出重點,促進集聚”的總體指導思想,統籌推進城鎮建設。河津市市域城鎮體系發展采用點軸開發戰略,空間布局形態為緊湊型的枝狀布局形態,即由較集中的城鎮群、發展軸(交通聯系帶和經濟增長帶)為框架構成的城鎮體系空間網絡。市中心城區堅持按照“一城兩區,兩位一體” 雙心并重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發展,將城市內涵發展與外延擴張相結合,提升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2)合理調整農村居民點用地。根據政府制定遷村并點、集中居住的激勵政策,加大零星農村居民點的撤并力度,統籌安排新農村建設用地,引導農村居民適度集聚,適時優化空間布局。以集鎮和中心村為核心,堅持集中緊湊的發展方式,加大農村新建住房農村學校、衛生所、醫院改擴建工程、農村集貿市場、農業資料、客運中心、供暖、郵政、電力、通訊、自來水、廢水及垃圾處理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投入力度,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3)工礦用地布局。圍繞河津市功能定位,結合自然、經濟、社會資源優勢,繼續發展建設以“煤電鋁”、“焦鐵鑄”、“煤焦化”為主的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在宏觀上構建一個各產業集聚相互促進協調的工業產業發展區,達到保障產業發展,產業向園區集中,以產業集聚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和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運行能力和效率,節約用地的目標。

3.5交通基礎設施

城市的發展需要靠便利交通與外界進行物資的聯系和交換。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與交通便利度直接相關,距中心城區最近的農村受輻射帶動越大,發展迅速;離中心城區遠且交通閉塞區域發展緩慢。構建現代交通體系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建設用地擴展,同時沿交通干線區域,城市發展迅速,推動建設用地擴展。河津市交通運輸網,主要功能是過境通道,對外交流,本市內部經濟輻射及經濟交流。交通運輸網發展以鐵路、公路為主。重點服務“龍門三跳”第三跳戰略——建設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的需要為出發點,建設完善交通項目,優化交通運輸網用地布局。這對提升城鄉交通通行能力,帶動農村建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4結論與討論

2005-2012年,河津市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低密度區逐年減少,中高密度區不斷擴大,增幅顯著。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分布集聚度和緊湊度日益加大,高密度區逐漸增多。城區發展體現了以中心城區為主的高密度區,向四周輻射式擴展模式。農村地區Ⅰ級密度區大幅度減少,減幅明顯高于城區,表明農村地區建設用地粗放式發展模式有所改善,有向集聚規??拷内厔?。在研究期間,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分別增加502.6 hm2和626.68 hm2,擴展速度城區普遍低于農村,這說明河津市近幾年來,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發展飽和,農村地區受到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建設用地擴展迅速,在此期間政府大力支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加大對鄉鎮企業發展的投資力度。

利用不同區位上建設用地擴展強度的差異性來衡量建設用地空間分異是可行的。2005-2011年,河津市建設用地高速擴展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城區街道和清澗街道),2012年高速擴展區域在僧樓鎮,這說明建設用地擴展有從城區向農村發展的趨勢。

本文選用分形維數來衡量建設用地分布形態的復雜情況。在2005-2012年,整個河津市市域、城區和農村建設用地結構穩定,分形維數都在1.5以內,變動幅度不大。2005-2009年,城區分形維數有下降走勢,而農村呈現上升走勢。這表明城區建設用地發展趨于規則和穩定,而農村建設用地擴展隨意性較大。雖然在研究時段內,農村地區建設用地擴展面積和擴展速度都高于城區,但綜合來看,城區建設用地擴展更加科學合理,集聚度和緊湊度較高。今后河津市農村建設用地的發展,不能只注重速度和面積的擴張,更應該關注建設用地分布的合理性、集聚性,避免隨意性擴張。

經濟發展、人口增長、自然環境、交通、政策導向及城市規劃是河津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建設用地擴展是幾方面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自然地理環境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河津市形成以煤電鋁、焦鐵鑄、煤焦化三大產業為龍頭的工業經濟新格局,經濟基礎決定城鄉建設用地的總體格局和發展趨勢;伴隨城鎮化進程推進,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共同推進了河津市房地產、交通基礎設施、工業、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大大推動了建設用地擴展速度。交通條件對建設用地擴展具有推動和引導作用,城鄉統籌發展工程“龍門三跳”第三跳戰略重點部署建設交通運輸網,加強農村和城市的聯系與交流,有效推動了城鄉建設用地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政府導向與城市規劃,對建設用地擴展的方向和規模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河津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指導思想已有效指導河津市城鄉建設用地合理布局,城區建設用地內部閑置、利用低效等問題已有改善,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處于高密度區,集聚度穩中向好趨勢,且對周圍農村起到較好地輻射帶動作用。河津市農村建設用地低密度區逐年減少,高密度區不斷增多。但土地利用效率較低,節約集約有待進一步提高。2005-2009年建設用地擴展高速區集中在城區街道和清澗街道,且高密度區不斷增多,這說明城區內部建設用地閑置情況有所改善,集聚度較好。2011年后建設用地擴展高速區進入農村(僧樓鎮),這得益于當地資源豐富和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僧樓鎮企業發展迅速,推動當地建設用地迅速擴展。但其他鄉鎮建設用地擴展速度較為緩慢,利用效率不高。在今后城鄉土地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規劃中,著重發展距中心城區較遠的鄉鎮,以完善交通干線網絡,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農村地區雖個別鄉鎮建設用地發展迅速,但是閑置低效土地利用情況普遍存在,積極發揮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指導,有效推進農村建設用地高效集約發展,做好城鄉用地合理布局,促進當地城鄉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季焜,朱莉芬,鄧祥征. 中國建設用地擴張的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09:1235-1241.

[2]羅媞,劉耀林,孔雪松. 武漢市城鄉建設用地時空演變及驅動機制研究——基于城鄉統籌視角[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4,23(4):461-467.

[3]劉旭華,王勁峰,劉紀遠,等. 國家尺度耕地變化驅動力的定量分析方法[J]. 農業工程學報,2005,21(4):56-60.

[4]Heilig G K.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97, 23(1):139-168.

[5]Verburg P H, Veldkamp A. Fresco LO. Simulation of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in China[J]. Applied Geography,1999, 19(3): 211-233.

[6]Deng S H, Mei Y, Chen Q, et al. A study 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based 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Hubei Province[J]. Resource Science,2010,32(9): 1746-1751.

[7]Montgomery M R.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ing world[J]. Science,2008,319(5864):761-764.

[8]郗鳳明,賀紅士,胡遠滿,等. 遼寧中部城市群城市增長時空格局及其驅動力[J]. 應用生態學報,2010,21(3):707-713.

[9]渠愛雪,仇方道. 徐州城市建設用地擴展過程與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學,2013,33(1):61-68.

[10]劉潤潤,胡業翠,鄭新奇,等. 北京市城鎮擴張的道路網絡影響分析[J]. 中國土地科學,2013,27(3):64-69+96.

[11]林國斌,蔡為民,吳云青,等. 天津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潛力測算[J]. 中國土地科學,2012,26(6):68-72.

[12]王婧,方創琳,王振波. 我國當前城鄉建設用地置換的實踐探索及問題剖析[J]. 自然資源學報,2011,26(9):1453-1466.

[13]周偉,曹銀貴,王靜,等. 三峽庫區近30a農村居民點格局變化與特征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2011,27(4):294-300+401.

[14]Kuang W H, Liu J Y,Shao Q Q,et al.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expansion in Beijing central city since 1932[J].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09,11(4):428-434.

[15]李曉文,方精云,樸世龍. 上海及周邊主要城鎮城市用地擴展空間特征及其比較[J]. 地理研究,2003,22(6):769-779+813-814.

[16]李飛雪,李滿春,劉永學,等. 建國以來南京城市擴展研究[J]. 自然資源學報,2007,22(4):524-535.

[17]徐俊鋒,黃敬峰. 基于GIS的丘陵山區小城鎮擴展模式及其機制分析——以浙江省仙居縣為例[J]. 山地學報,2005,23(1):115-120.

[18]周銳,李月輝,胡遠滿,等. 蘇南地區典型城鎮建設用地擴展的時空分異[J]. 應用生態學報,2011,22(3):577-584.

[19]馮健,張小林. 蘇南小城鎮發展與現代鄉村社區變遷研究[J]. 地理科學進展,1999,18(3):222-229.

[20]Sudhira H S, Ramachandra TV, Jagadish K S.Urban sprawl: Metrics, dynamics and modeling using G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04,5(1): 29-39.

[21]黃粵,陳曦,包安明,等. 近15a烏魯木齊市城市用地擴展動態及其空間特征研究[J]. 冰川凍土,2006,28(3):364-370.

(編輯:趙紅)

Research of spatio-temporal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built-up areas in Heji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Lian Chenyan, Wu Zhenlin, Wang Zhaoqing, Guo Qingxia*

(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Abstract:Hejin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choosing 2005, 2009, 2010, 2011, 2012 maps of la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IS technology, three indexes including built-up area density,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and fractal dimension were chosen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spa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urban and rural built-up area in Hejin City, with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discussed. In the study period, the high-density area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low density area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increased area and expansion speed of built-up area were evidently greater in rural area than in urban area.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had an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 High speed expansion ha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urban area, and it was developing towards to rural area after 2011. The fractal dimens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 was less than 1.5, and the trend was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transporta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policy-guiding, and urban planing were main driving forces of the expansion of built-up area in Hejin City.

Key words:Hejin City; Built-up area density;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Expansion speed; Fractal dimension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51(2016)03-0201-08

作者簡介:連宸琰(1990-),女(漢),山西晉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與規劃*通訊作者:郭青霞,教授,碩士生導師,Tel:13835487451; E-mail:gqx696@163.com

收稿日期:2015-11-12修回日期:2015-12-18

猜你喜歡
河津市驅動力
把“煩心事”辦成“暖心事”——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認真做好運城“12345”熱線轉派訴求辦理工作
河津市科協:送技術到田間地頭
東風徐來忙農事
河津市九龍山真武廟舞樓
河津市九龍山真武廟及其舞樓、碑刻考
油價上漲的供需驅動力能否持續
溫暖厚實,驅動力強勁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級功放
突出文化產業核心驅動力
以創新為驅動力,兼具學院派的嚴謹態度 Q Acoustics
前腳放生 後腳撈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