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提升人文地理素養

2016-04-11 07:36寧夏金衛東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16年5期
關鍵詞:區位園林條件

寧夏 金衛東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提升人文地理素養

寧夏 金衛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之所以幾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歷經磨難,一次次鳳凰涅槃,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觀,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偉大精神支撐和崇高價值追求。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考生的人文地理素養,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中頻頻出現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材料的地理試題,其考查的重點不是傳統文化本身,而是傳統文化下所隱藏的地理知識。試題設問往往尋求傳統文化和地理知識的契合點,主要涉及我國傳統文化的遷移、擴散、傳承、功能、影響、分布特點、形成條件或原因等。

一、用人口遷移和聚居知識分析我國傳統文化的遷移和傳承

【例1】(2015年福建卷)下圖示意關中地區和楚河地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發源于關中地區的戲劇“秦腔”,歷史源遠流長。古絲綢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區有一塊“秦腔飛地”(乙城附近),當地有數萬人是關中地區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著原有的民間文化和風俗習慣。

材料二 吉爾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資源豐富;農業以畜牧業和小麥、棉花等種植業為主,在楚河中游地區,中吉兩國合資建設的造紙廠規模與產量居中亞地區前茅。

(1)說出渭河平原南北兩側(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異。

(2)簡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區位優勢。

(3)分析楚河中游地區出現“秦腔飛地”的原因。

(4)楚河中游地區某中學的同學對造紙廠的規模是否擴大展開討論,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看法。選擇你支持的一種看法,并為其提供論據。

A:可擴大造紙廠規模。 B:不宜擴大造紙廠規模。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通過圖文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地理思辨能力,尤其考查我國傳統文化(秦腔)的遷移和傳承。

第(1)題,從渭河平原兩側等高線的數值和疏密程度看:其南側,等高線數值較大,表明地勢較高,分布密集,表明地勢起伏較大,其地形以山地為主;其北側,等高線數值較小,表明地勢較低,分布稀疏,表明地勢起伏較小,其地形以高原為主。

第(2)題,從地形分析,兩城市均位于河谷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廣闊;海拔較低,且北側有山地阻擋,氣候較溫和;臨近河流,水源充足;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較好,農產品豐富;臨近鐵路,交通便利,是當地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第(3)題,該題主要涉及我國傳統文化(秦腔)的遷移和傳承。我國關中地區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楚河中游地區是古絲綢之路經過之地,而且楚河中游地區地形平坦,自然環境較好,促使關中地區人口遷移到此聚居,所以“當地有數萬人是關中地區居民的后裔”,帶來了秦腔文化,并世代相傳到今。

第(4)題,從該地造紙廠的區位優勢分析A觀點。從資源利用分析,當地農業發展可為造紙工業提供原料,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林木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國際合作分析,兩國經貿合作的加強,資金來源更充足;從市場分析,通過經貿合作和經濟發展,可以擴大市場規模。從市場規模、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分析B觀點。從市場規模分析,當地經濟不發達,市場有限;從保護環境角度分析,當地降水較少,水資源短缺,擴大規模會加劇水資源緊張,污水排放量增大,會造成水污染,砍伐林木增多,會導致生態破壞。

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出發,每種中華傳統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遷移的途徑和線路,以及人口遷移對調整人口分布、勞動力盈缺,促進地區文化交流和傳播、新資源的開發、經濟文化區的建立、民族和種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口遷移往往伴隨著文化的遷移與擴散,人口遷移到一個區域聚居,才能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二、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則把握中華人文景觀的形成條件

【例2】(2015年重慶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古典園林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與熱愛。下圖為我國某類古典園林的主要分布區域,明清時期該區域經濟繁榮,園林建設蔚然成風。

(1)說明明清時期該區域園林迅速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2)湖、池、泉等豐富多樣的水景是該區域園林的突出特點之一。分析該區域自然條件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

(3)以木結構為主的亭、臺、樓、閣等建筑是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圖2所示區域自然條件對該地古典園林建設可能產生的危害提出兩條防護措施。

【解析】該題以古典園林為切入點,以區域地圖展示地理信息,主要考查園林建設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區域自然條件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區域自然條件對古典園林建設可能產生危害的防護措施等問題。該組題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區域定位為突破點,以區域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特征的分析為解答的關鍵,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能較好地考查學生區域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第(1)題,結合教材中農業和工業區位條件中的社會經濟條件,該題可以從資金、市場需求、交通條件、勞動力、技術等方面分析。從圖中所給出的地名等信息可推測出該地位于我國江蘇省南部,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三角洲)。明清時期該地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和文化重心,資金充足、文化繁榮,催生了園林建設;同時,該地水運便利,陸地交通發達,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園林建設的能工巧匠眾多。

第(2)題,考查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其實質是考查我國長江下游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可從氣候、地形、水文(河流水系、地下水)、地質等方面分析,分析時應先說明上述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再說明該特征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長江下游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能滿足營造園林水景對水量的需求;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有利于園林水景水源的匯集;河網稠密,水體類型多樣,為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提供資源條件;沉積物松散,地下水豐富且埋藏淺,有利于減少水景營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第(3)題,該地緯度較低,夏季氣溫高,木結構為主的亭、臺、樓、閣等建筑易發生火災,因此應注意防火;該地降水豐富,尤其是夏初受準靜止鋒的影響,常形成梅雨天氣,空氣濕度大,應注意防潮;水熱充足,易使蟻蟲滋生,木結構建筑應注意防蟻蟲;該地夏季氣溫高,大氣對流強,易形成雷暴天氣,應注意防雷擊。

人文景觀,又稱文化景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滿足一些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疊加了文化特質而構成的景觀。人文景觀最主要的體現是聚落,還包括服飾、建筑、音樂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為城堡、宮殿、園林,以及各類宗教建筑景觀。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則,將每種人文景觀的特征與當地的地理環境對接起來,分析其形成的地理條件和當地地理環境對建造該景觀的影響。

中華傳統民居和服飾都是中華兒女適應當地地理環境的產物,這些傳統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生動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傳統民居往往就地選材,根據當地的氣候、地形、水文、地質等條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藝術。例如,窯洞式住宅是陜北甚至整個黃土高原地區較為普遍的民居形式。因黃土高原區氣候較干旱,且黃土質地均一,具有膠結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質疏松易于挖掘,故當地人民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挖洞而居,不僅節省建筑材料,而且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

三、用歷史地理的觀點看待古城鎮的形成(選址)和功能

【例3】(2015年江蘇卷)下圖為《清明上河圖》(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繁華的城市風貌。讀圖回答1,2題。

1.東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條件是( )

A.文化底蘊深厚 B.商業繁榮發達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陸交通便利

2.東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為主 B.軍事功能為主

C.文化功能為主 D.經濟功能為主

【解析】該題運用《清明上河圖》(局部)和文字材料,主要考查城市形成的區位條件和城市職能,需要借用歷史地理知識分析解答。

第1題,易錯點是學生不能區分促進城市形成的條件和發展條件。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包括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交通、政治、宗教、軍事等社會經濟因素。據圖分析,東京城地處河流兩岸,且河流兩岸有拱橋相通,河上船只穿行,水陸交通便利。故選D。

第2題,易錯點是把開封當前的職能當做正確選項。東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時期的都城,因而在北宋時期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為主,而不是現在開封市的城市功能。故選A。

影響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很多,同一城市不同的發展階段,影響其區位的主導因素也不相同,要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動態地看待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城市區位因素也是不斷變化的,有些因素如軍事、宗教等對現代城市的影響已經減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資源等自古至今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有些新的因素成為影響一些城市區位的主導因素,如因科技因素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學城,因旅游因素而興起的桂林、泰安、黃山等城市。同時,也要從歷史的角度看待城市的功能,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歷史變遷,城市的功能也會發生變化。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教科室)

猜你喜歡
區位園林條件
排除多余的條件
袁奇峰:廣州南CBD,優越區位截留全城商機
選擇合適的條件
清代園林初探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鄭州:緊抓區位優勢 未來發展可期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