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算中國銀行業資產

2016-04-11 13:04文‖秦
上海國資 2016年10期
關鍵詞:不良率非標不良貸款

文‖秦 曉

測算中國銀行業資產

文‖秦曉

不良率去年同期呈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逾期生成情況明顯改善,表明未來不良生成壓力趨緩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行,商業銀行當然面臨資產質量惡化的壓力。但目前市場上對銀行業不良率的估算分歧很大,2016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專門章節研究中國的“在險債務”(debt at risk)問題。根據IMF的估算,2015年國內上市公司在險債務占比14.1%,進而推導商業銀行的公司貸款中潛在風險貸款的比例為15.5%,對應潛在風險貸款規模1.3萬億美元(合8.2萬億元人民幣)。

IMF進一步假設這部分潛在風險貸款的損失率為60%,對應損失貸款規模7560億美元(合4.9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GDP的7%,這一估算結果激起廣泛反響。IMF的研究對于判斷國內企業部門的債務風險有積極的意義。但是,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的研究團隊所作的重復性檢驗發現IMF的分析方法有明顯的邏輯錯誤。

第一,IMF所采用的財務數據經過處理,將投資凈收益在EBITDA中扣除,導致風險債務比率計算結果偏高;第二,IMF報告將企業債務與銀行貸款混淆,須知貸款只是企業債務中的一個高等級的構成部分(通常含有抵押擔保); 第三,IMF忽視了不良貸款體現在債務人(企業)和債權人(銀行)財務報表上的差異,銀行作為債權人通過核銷轉讓處置不良貸款之后,這部分不良貸款已經離表,但企業作為債務人所欠的銀行貸款依然在其資產負債表中存在;第四,從不同國家的數據看,在險債務比率與銀行不良率之間沒有統計意義上的正相關關系。

鑒于《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的廣泛影響,以及IMF對中國銀行業貸款損失的過高估計對市場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誤導,需要深入分析和正確理解銀行不良率乃至銀行的貸款資產質量問題。

公開數據

銀行業不良貸款數據,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銀監會官方統計公告數據,其中又分為“商業銀行”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兩個口徑?!吧虡I銀行”數據按季度披露,包括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外資銀行?!般y行業金融機構”則是在“商業銀行”基礎之上增加了政策性銀行、郵儲銀行、農信社、農村合作銀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等)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信托、企業財務公司、金融租賃、消費金融公司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數據以銀監會年報的方式披露。二是上市商業銀行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數據,目前在A股上市的商業銀行有16家,相比銀監會數據而言,高質量和高頻度的上市銀行財務數據更具有分析意義。

在不同口徑下,最新的銀行不良率數據分別為:“銀行業金融機構”2015年末不良率1.94%,同比上升34個基點(bps);“商業銀行”2016年第二季度末不良率為1.75%,季度環比持平;A股上市銀行2016年第二季度末整體不良率為1.68%,季度環比微幅收窄1bp。

由于五級貸款分類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從審慎原則出發,我們擴大了巴塞爾協議不良資產的口徑,用“不良+關注類貸款”占比衡量已暴露和潛在的資產質量狀況。這一數據只在商業銀行和上市銀行口徑下可獲得。

2014年至今,商業銀行“不良+關注類”貸款占比逐季上升,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關注類”貸款余額為4.16萬億元,占總貸款比重為5.46%(其中不良貸款占比1.67%,關注類貸款占比3.79%);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商業銀行“不良+關注類”貸款余額增加至4.76萬億元,占比達到5.78%(其中不良貸款占比1.75%,關注類貸款占比4.03%),較2015年底上升32bps。

以A股上市銀行口徑觀察,不良貸款的暴露要更早一些。2012年以來貸款資產質量惡化的壓力逐步凸顯。2015年底上市銀行“不良+關注類”貸款余額為3.06萬億元,占比5.05%(其中不良貸款占比1.64%,關注類貸款占比3.41%);2016年上半年末,上市銀行“不良+關注類”貸款余額上升至3.42萬億元,占比上升至5.26%(其中不良貸款占比1.68%,關注類貸款占比3.58%),較2015年底上升21bps。

綜上,以“不良+關注類”貸款占比評價當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2016年上半年末銀監會“商業銀行口徑”為5.78%,A股上市銀行為5.26%。

潛在不良估算

估算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還需要考慮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規模?!坝白鱼y行”是指那些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從事與銀行信貸相類似的信用中介活動。它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從事類貸款業務;二是監管套利,規避相應的信貸業務監管。

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下的貸款指的是銀行表外的貸款,例如信托貸款(trust loans)或者通過理財產品(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投放的貸款。大部分表外貸款直接或間接地與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平臺相關。中國影子銀行的不良貸款如何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近來,雖然影子銀行體系下的貸款已經出現逾期現象,然而由于比較罕見,剛性兌付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違約回收率(default recovery rate)很高。

按照商業銀行表外貸款(表外理財非標規模和表內信貸類非標規模)推算,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總規模約為14.49萬億元。表外非標——2016年中期理財資金余額為26.28萬億元,其中非標資產占比16.54%,估算理財非標規模4.30萬億元;表內信貸類非標——銀行體系的應收款項類非標資產規模(假設全部為信貸類非標資產)約為10.19萬億元。

假設影子銀行體系的貸款不良率為10%-20%,估算其中不良貸款規模為1.45-2.9萬億元。若加上影子銀行中的不良貸款,2016年中期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從1.75%上升為2.98%-4.48%。若進一步加上銀行關注類貸款占比,商業銀行最大口徑潛在不良率(“不良+關注+影子銀行不良”占比)將達到6.41%-7.91%。

銀行不良率的未來走勢

2016年第二季度上市銀行的財務報告顯示,不良生成率從高位回落,先行指標預示不良生成壓力邊際好轉。如果不考慮加回核銷處置的不良貸款,估算上市銀行單季度平均不良生成率為25bps,環比下降19bps,下降幅度比第一季度的12bps加大??紤]加回核銷的情況下,我們計算2016年第二季度上市銀行單季平均加回核銷的不良貸款凈生成率(年化)環比回落7bps至128bps。二季度作為不良確認和核銷的季節性高峰,上市銀行單季度平均加回核銷后的不良貸款凈生成率(年化)延續一季度的下行趨勢應更為困難,這表明今年不良生成趨勢減緩。

作為不良貸款的先行指標,關注類貸款和90天內逾期貸款的變化對未來不良壓力有極強指導意義,2016年上半年,關注類貸款生成率和90天內逾期貸款生成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披露季度數據的7家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生成率環比回落,印證銀行資產質量邊際向好的趨勢。剔除逾期貸款生成的季節性因素,2016年逾期生成率(尤其是90天內逾期生成率)較去年同期呈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逾期生成情況明顯改善,表明未來不良生成壓力趨緩。

(作者系香港金融發展局成員,招商局集團、招商銀行原董事長,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志)

猜你喜歡
不良率非標不良貸款
非標設備制造質量控制計劃的編制和實施
基于BP與GA對非標部件結構對比研究
非標壓力容器報價快速估算方法探討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我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研究
銀行辭職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業信貸部
用活“三字經”密織不良貸款防控網
非標項目外協采購加權綜合打分法實踐研究
不良率農行最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