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景潤與“1+2”

2016-04-11 14:25孫曉祥
初中生世界 2016年13期
關鍵詞: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質數

孫曉祥

?

陳景潤與“1+2”

孫曉祥

1996年3月19日,“陳氏定理”的創立者、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不幸病逝,對這位與“哥德巴赫猜想”結下不解之緣的數學明星的隕落,世人無不為之震驚、痛惜.

哥德巴赫——一位德國中學教師、數學家.1742年,他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想:每個不小于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長期以來,它被人們譽為“皇冠上的明珠”,人們稱它為“1+1”.比如40=23+17,即不小于6的偶數40等于一個奇質數23加上另一個奇質數17.

對于“哥德巴赫猜想”,有人驗算了三億三千萬個數,都對,但這卻不能代替嚴格的理論證明.“猜想”,多么有誘惑力的字眼,它體現了人類向未知挑戰的智慧和勇氣.兩個多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數學愛好者苦苦求索,力圖從理論上嚴格地證明它,然而,它不愧為世界數學名題,至今人類依然遲遲未能證明這個猜想.但這并不等于說,人類對這個難題的研究毫無進展.

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郎證明了“9+ 9”,即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示成9個質數之積加上9個質數之積.后來,人們又陸續證明了“7+7”“6+6”“5+5”“4+4”“3+3”.1956年,我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2+3”.例如,“248= 11×13+3×5×7.1962年山東大學潘承洞與王元合作證明了“1+5”,同年又證明了“1+ 4”.1965年,意大利數學家龐皮艾黎等人證明了“1+3”.

1966年5月,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院刊物《科學建設》第17期上宣布:他證明了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另外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公認的“陳氏定理”——“1+2“.例如.40=19+3×7.

陳景潤用生命換來的“1+2”離“1+1”——“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遙.這一重大突破讓國人驕傲,被國際數學界譽為“杰出的成就“,至今仍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陳景潤用自己63歲的年華,為世界和人類的數學事業做出了永垂青史的貢獻.

猜你喜歡
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質數
怎么教讓質數學習更有趣
“最美奮斗者”——陳景潤
哥德巴赫猜想與我的解答
哥德巴赫猜想與我的解答
數學迷——陳景潤
陳景潤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論哥德巴赫猜想
論哥德巴赫猜想
科學的春天:《哥德巴赫猜想》寫作刊出歷程
質數“嫌疑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