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校成為一個“引力場”
——基于校本人文管理實踐的思考

2016-04-11 16:05田玉龍
初中生世界 2016年32期
關鍵詞:海陵引力場校訓

■田玉龍

?

讓學校成為一個“引力場”
——基于校本人文管理實踐的思考

■田玉龍

要使學校成為一個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引力場”,堅持人本思想,實施人文管理是明智的首選。重視“儀式”的影響力,以校訓凸顯“核心力”,借集體備課凝聚合力,海陵中學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師生營造一個幸福的生命場,讓學校成為心靈的棲居所。

人文管理儀式學校文化集體備課

學校管理工作紛繁復雜,方式、策略因人而異,但究其本質,都離不開剛性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人文管理。如何規避矛盾與分歧,建立融洽順暢的和諧氛圍,使學校成為一個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引力場”?堅持人本思想,實施人文管理是明智的首選。

學校人文管理強調運用情感手段促使人進行自我約束,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既重視人在管理中的能動性,也重視人在管理中的自身完善;以人為根本出發點,做好人的工作,倡導人與人平等相處,快樂工作,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基于對我校人文管理實踐的思考,我們認為,要想方設法用柔性管理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的、幸福的生命場,充分調動全體師生工作學習的熱情,讓學校成為心靈的棲居所。如此,方能上下團結、勠力同心,使學校得以持續發展。

一、校際整合,用“儀式”吹響“集結號”

儀式很重要,大至國家,小到單位、個人,通過舉行特定的儀式,可以使具有特定意義的某一時點成為記住過往、指向未來的坐標。對于海陵中學來說,2011年的暑假就是這樣的一個時點。

為響應教育均衡發展的時代新要求,2011年暑假期間,海陵中學回歸公辦,參加海安城區初中教育資源整合,組建成新的海陵中學。在此之前,海陵中學以其優異的辦學業績領跑南通初中教育,是江蘇省最具有影響力的初中之一,回歸公辦后,重新組建的海陵中學還會保持原有的優勢繼續高位走強嗎?社會群眾拭目以待,身為校長,我深感重任在肩。

如何抓住“校際整合”這個學校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事件”,讓新教師迅速完成角色轉換和角色定位,融入新的海陵中學,是那個暑期我考慮得最多的問題。在開學前第一次教師會上,我做了主題為“了解海陵,融入海陵,凝心聚力,共創海陵新輝煌”的講話。我帶著全體教職工了解海陵中學的歷史,了解海陵中學歷年來的中考成績,了解原海陵中學的教師團隊是怎樣的一個教師群體,他們是靠什么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和他們分析學校的現實,一起展望學校的未來,向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反復強調,作為新海陵中學的教師,既要看到原海陵中學留給我們的品牌資源,又要看到隨著生源和師資的改變,如今的海陵中學與原來民辦時已大不一樣,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要弘揚勤奮實干的黃牛精神和創新進取的拓荒精神,加強師德修養,恪盡職守,樂于奉獻,提升專業素養,練好內功,搞好教學,團結一心,共創海陵中學新輝煌。

接下來,學校通過為期一周的教師培訓這種特殊的“入校儀式”,激發起大家“為海陵中學的榮譽而戰”的熱情。

我們圍繞職業道德建設、教學常規、校風校紀等內容,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提出“練好內功,向著教師素質專業化發展”的要求;明確“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突出個性,教學反思”的備課改革思路;要求大家“遵守校規校紀,使自己的師表行為規范化”;強調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不管東西南北風,抓住教學質量不放松”。

學校后來的發展證明,教師培訓這種特殊的“入校儀式”,喚醒了教師的職業自覺,促使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吹響了海陵中學“勠力同心,再創輝煌”的“集結號”。

二、提煉“靈魂”,以校訓凸顯“核心力”

每一所學校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精神內核,這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標志。有思想的學校管理者總是善于挖掘和運用學校文化元素來引領師生的精神追求,通過文化立校來提高辦學品位。

海陵中學植根于崇文重教的江海厚土,我們從校名“海陵”二字來挖掘和提煉學校的理念文化,構建學校的精神內核。海者,大海;陵者,深山?!昂A辍边@兩個字本身就寓含著一種希冀:像遠處的大海那么廣闊,像腳下的土地那么厚實。我們由此提煉形成海陵中學的校訓“惟廣惟實,求新求精”?!昂i煹睾瘛币呀洺蔀楹A曛袑W人內在精神氣質的寫照——既有包容萬方的廣闊,也有托舉百物的厚實;同時還折射了校訓中“惟廣惟實”的要義,“廣”“實”分別對應“?!薄傲辍倍?,廣可求新,實可求精?!拔V惟實,求新求精”的校訓,成為海陵中學的精神內核。

我們還通過打造物型文化,賦予校園內的樹花木石、景觀連廊等以種種精神內涵,以彰顯人文底蘊。如矗立于校門廣場東側,雕刻著海陵中學校名的億年靈石,讓人自然地聯想到校名的深刻含義;惟實廣場上勒石鐫像的十二位或留蹤海安或生于斯長于斯的海安歷史文化名人,讓海陵中學的師生仰先賢以自勵,感桑梓而承重;惟廣亭內小憩,可細細體悟“惟廣”精義;桃李園中漫步,俯察甬道上鑲嵌的北大、清華、哈佛、牛津等中外著名高等學府的36方?;?,砥礪奮進之情頓生于莘莘學子胸間。

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色和歷史積淀的反映,是全體師生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也是核心力。在十多年的辦學過程中,我校堅持走“文化立?!敝?,堅持培養和孕育文化特質,除了提煉出凸顯“核心力”的校訓“惟廣惟實,求新求精”,還形成了“學習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仁愛美麗身心”的價值引領,“享受學習,奠基幸?!钡霓k學宗旨,“為了師生共享成功,讓規范管理一切”的辦學理念,“陽光學生心靈、健康學生體魄、啟迪學生智能”的核心追求,“團結、務實、創新”的學校精神,“有容有為,勇于擔當”的政訓,“想大問題,做小事情”的師訓,“立志遠方,立根腳下”的生訓等。

走進海陵中學,可以漫步甬道,領略靈秀木石風采;徜徉連廊,感受詩詞曲賦意蘊;聽朗朗晨讀,吟誦經典;看繽紛夕照,紫樟霞帔。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學習、生活,必將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也自然會把學校作為自己的家園,“幸福地棲居”。

三、集體備課,借“智聯”促成“眾行遠”

校際整合后,師資的重新配置一方面為新的海陵中學輸送了新鮮血液,但另一方面也使原海陵中學長期形成的教師個體和群體優勢不復存在。如何打造一支優質高效的教師團隊,保證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不低于甚至高于整合之前,給社會群眾一份滿意的答卷,就成為學校管理者必須面對的新思考。我們的做法是:集體備課,借“智聯”促成“眾行遠”。

這里的“智聯”,是指教師之間的“智慧聯合”;“眾行遠”出自一句古語:“獨行快,眾行遠?!币馑际钦f,一個人會走得很快,但是他不能走得很遠;許多人一起雖然走得不是很快,但是他們互相合作,將走得很遠。合作是提高團隊效能的前提條件,新課改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作為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教師集體備課對于發揮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以海陵中學原有的備課組活動模式為基礎,融入其他學校一些好的做法,形成集體備課研討模式:交流上周教學反思→主備課人說課→討論下周教學內容→布置下次集體備課內容(確定主備課人)→學習新課程理念或傳達學校相關要求。集體備課以備課組為單位,主備課人要提前一周下發教學設計,然后在統一安排的時間、地點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講授,其他成員提出不同見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形成個性化教案。為了指導各備課組更好地開展工作,學校要求每個備課組都有一名中層以上干部蹲點,全程參與活動,并做好活動記錄,活動結束后交給校長室審閱。

集體備課后,每個教師都要進行再次備課,對教材和教學內容充分熟悉,盡量脫案上課,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后,教師還要通過教學反思總結得失,堅持思考,并梳理教育行動中蘊含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集體備課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起到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課堂評價、作業布置等作用,從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在于它能夠使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通過參與討論、交流合作、集思廣益、生成智慧,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群體存在的互動意義,在比照中感受到優秀教師作為榜樣力量,對自身的專業發展的影響,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我們緊緊抓住“集體備課”,將過程管理落到了實處,使教育教學的效果得到了保證。如今,教師集體備課已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之一,這項把教師間才智的互通有無落到實處的舉措正越來越得到認可。

(作者為江蘇省海安縣海陵中學校長)

猜你喜歡
海陵引力場校訓
校訓展示墻
校訓展示墻
高斯定理在萬有引力場中的推廣及應用
Beautiful Summer
體現“親愛精誠”校訓的三件往事
《宋書·州郡志》“海陵”的一處句讀
《海陵叢刻》及其研究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訓”
對一道相對論習題解答的質疑
引力場高斯定理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