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健康人格始于嬰兒

2016-04-12 01:21鮑秀蘭
中國家庭教育 2016年3期
關鍵詞:嬰幼兒人格小兒

你知道嗎?健康人格始于嬰兒

鮑秀蘭,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50余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窒息兒和早產兒早期干預、預防和減輕嬰幼兒的智力低下和腦癱發生。

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競爭的激烈,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增高,導致在養育子女方面偏重于改善營養和發展智力,忽視行為習慣的培養。據統計,全國4~16歲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高達13.47%,社會適應問題的檢出率為23.46%。由于家長、教育者和兒科醫生心理衛生知識缺乏,忽視早期心理和行為干預,忽視對孩子健康人格培養,釀成了很多痛心而愚蠢的悲劇。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和醫護人員不但要關注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知識的傳授,同時要注重心理和良好的健康人格培養。

什么是嬰幼兒健康人格

人格是個體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鄭雪2001)。健康人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現,培養方法在不同時期也是不同的。健康人格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在3歲以前創造良好的養育環境為以后健康人格發展打好基礎非常重要。如果幼年一旦養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如同佝僂病已經發生了“O”型腿一樣,再糾正將非常困難,所以早期培養良好的行為極其重要。

著名嬰幼兒心理學家孟昭蘭提出,嬰兒期(心理學中嬰兒是指0~3歲)人格的健康發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樂觀和穩定的情緒;思維和活動的獨立自主性;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養嬰幼兒健康人格的腦科學依據

蓋奇故事的啟示。蓋奇原本是美國一位鐵路工人領班,他在1848年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損傷了大腦的額葉,他奇跡般地被救活了,仍能說話和行動,但他的性格發生了巨變:他本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效率的領班,思維敏捷,對人和氣,彬彬有禮,但從這次事故后,他變得粗俗無理,對事情缺乏耐心,既頑固任性又反復無常,優柔寡斷。他似乎總是無法計劃和安排自己要做的事。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蓋奇了。由此不難看出大腦的額葉和人格的關系。后來又被腦外科額葉白質切除術的病例證明,有類似的人格變化。這個案例使科學家認識到大腦額葉和情緒控制及人格有關。

人腦支配情緒的中樞是邊緣系統,它由低級和高級中樞組成,低級中樞包括杏仁核、下丘腦和腦干等部位,它控制原始情緒,在出生時已有基本功能;高級中樞由額葉的眼眶皮質回和前扣帶回組成,是高級情緒控制中樞。通過PET影像學研究發現,嬰兒前額葉6~8月才開始發揮功能,這時前額葉的突觸開始形成,并且以極快的速度重塑自己的結構,完成接線,從2歲起,前額葉進入漫長的突觸修正階段,持續到青春期。這些突觸的精選、淘汰受環境和經驗的影響,奠定情緒成長的基礎,以備成人期人格形成所需。

因此,從新生兒期開始親子互動,建立安全依戀,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和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額葉皮層神經通路向正確方向完成接線,使習慣成自然,這樣發展良好的情緒能力,在兒童早期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3歲嬰幼兒健康人格培養的研究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由中國優生優育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和北京協和醫院兒科牽頭,組織全國21家醫學院校和婦幼保健院兒科進行了0~3歲嬰幼兒健全人格培養早期綜合干預協作研究,探索0~3歲嬰幼兒健全人格培養的方法和效果,為提高嬰幼兒素質培養提供依據。

在協作單位出生的594例正常新生兒隨機取樣分為干預和對照組,兩組在性別、1~4個月氣質類型、父母年齡、文化水平、母親人格類型、家庭收入、主要撫養人情況及父母和干預對象接觸時間等方面均無明顯差別。因此,兩組在生理和社會養育環境因素方面均有可比性。

干預組通過父母接受有計劃、有目的的綜合干預指導,結果顯示干預組人格趨向總分比對照組高13.0分,發展良好率提高了17.7%,較差率降低了8.31%;行為問題檢出率為4.74%,比對照組(10.28%)降低了5.54%,差別有顯著性。說明早期綜合干預對培養嬰幼兒良好行為和健全人格趨向方面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所采用的一套早期綜合干預方法的指導,使父母在養育中培養嬰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健全人格發展趨向打好基礎是有效可行的;早期干預能顯著促進嬰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0~3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黃金時期。

如何培養嬰幼兒的健康人格?

培養樂觀和穩定的情緒

嬰兒最早是以情緒和人交流的,新生兒生下來用哭聲呼喚成人的照顧;當寶寶吃飽了在睡夢中會顯露出甜美的微笑以示他很舒適。從2~3個月開始,他的情緒不僅受生理需要調節,也受心理需要的控制,2個月開始,當成人逗引時會出現應答性微笑;這種微笑發展愈來愈頻繁,3個月時會“??!呀!”發聲;當成人離開時他的微笑停止,會發出某些聲音或用眼尋找父母,希望父母和他面對面逗笑玩;如果成人不應答,孩子會哭泣,情緒低落。

父母日夜照顧嬰兒,在滿足他的吃睡和身體舒適的需要的過程中,嬰兒逐漸對照顧他的成人產生依戀感情。如果能培養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容易養成穩定的情緒,因為他對成人有一定的信賴感,不怕母親離開,所以他是快樂和安靜的。如果母親對孩子的感情不是一貫的,有時對孩子親近,有時突然“不告而別”或欺騙孩子,不履行諾言,當孩子因此而十分痛苦或反抗時,又十分粗暴地對待,或者對孩子的情感需要采取冷淡的態度,這會形成不安全依戀型。這些孩子會變得易生氣、急躁、多疑、焦慮、擔心、不肯探索周圍事物、不愿接觸生人,因此在認知和社會交流技能發展方面均受到局限,這些孩子平時很少有愉快的情緒,表情呆板,原因是嬰兒發出的感情信息受到冷遇,為了避免缺乏溫暖的回報產生痛苦而采取冷漠的預防措施,像很多福利院的孤兒常常有這種表現。

所以,父母應注意在孩子不同年齡段,給予不同要求不同內容的感情照顧,幫助孩子適應成人社會中對他來說不可避免的環境要求,這將有助于逐漸培養孩子樂觀而穩定的情緒。

培養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長應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如果做事畏首畏尾,猶豫不決,那么長大以后,也許會成為一個懦弱的人。自信心決定人做事的成敗,制約著人接受任務、面向外界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自尊和自信是人格全面發展的基礎特征,從小培養有助于其優良品質的形成。

積極評價是激發孩子潛力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良好自尊和自信的源泉。自尊心和自信心從小時候就開始萌芽,當孩子用各種方式來吸引大家注意和贊美時,要給以適當的應答。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只關心自己孩子比別的孩子領先還是落后,更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及時表揚孩子的微小進步,不過分指責孩子的失敗和錯誤。孩子最微小的進步也值得表揚,不要把它當作“理所當然”而忽略。

多用精神獎勵,少用物質獎勵,否則會使孩子不關注自己的進步,而是只被“獎品”吸引。對于孩子的失敗和錯誤,應了解和區分動機和原因。面對這些問題,父母應予以諒解和寬容,給予幫助和支持。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方法,鼓勵他再來一次。

此外,應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不要把標準定得太高,超過孩子能達到的最大限度。如果不能達到標準,會使孩子產生失敗感;也不要把標準定得太低,讓孩子很容易完成,從而產生輕率和驕傲的心理。有的孩子感到壓力很大,這種壓力來源于父母期望過度,使孩子產生過度焦慮,極不愉快,喪失信心,是對孩子感情和人格上極大的傷害。

孩子從小就有人格,我們在和孩子相處時,應該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就像尊重一個重要的朋友一樣;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對他粗暴、冷淡或漠不關心。為了樹立孩子的自尊心,對他的體育技能或“藝術作品”如體操、唱歌、跳舞和圖畫等當場贊揚或贊賞。兒童也和大人一樣,當他們和那些尊重別人并且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感到舒服和愉快。

培養嬰幼兒的社會適應性

在社會任何地方,都有必須遵守的秩序和原則,在家庭和幼兒園中也是一樣,這種遵守社會團體規則的能力,就是社會適應力。為了適應社會還需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自我控制以及獨立思考,學習謀生所需要的技能等。

8~10個月的嬰兒就要開始培養社會適應能力了。當孩子要吃點心或要人抱時,父母要讓他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滿足,教會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如果孩子哭鬧,而父母不耐煩了,立即答應他的要求,孩子就會學會只要一哭就可以達到目的;如果父母不答應要求,他就一直哭鬧到父母答應為止。這樣,就不可能培養出他的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而且會養成任性的壞習慣。

教會孩子控制不正確的行為,諸如打人、搶別人的玩具或食物等,這是培養孩子社會適應能力最重要內容。和小伙伴玩時,要互相幫助,如交換玩具或有禮貌地借用玩具,然后按時歸還;在幼兒園學會和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游戲是嬰幼兒學習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每種游戲都有規則,而許多積極向上的游戲本身就含有社會行為規范的演示和訓練,在游戲的順利開展和進行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接納了各種行為規范的約束,并遷移到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適應能力,通過讓孩子觀察和參與一些父母的日常家務勞動,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有序的生活規則,如先洗手后吃東西,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等。這些小事都是培養孩子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起點。

獨立自主性格的培養

性格的形成與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貫穿于人的一生,但在2~3歲前,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會給性格涂上一層底色,這層最初的色彩甚至影響今后一生的性格色調。所以對小兒良好性格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為了適應當今的社會發展及克服獨生子女的弊病,從小培養小兒獨立自主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小兒1歲以后開始有了獨立的能力,嘗試著自己做些事情,從這時開始就要注意小兒獨立能力的培養。在這方面,自我服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這主要是指培養小兒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如教小兒自己用勺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學著洗手、洗臉等,雖然此時小兒干不好,家長要加以引導,先教他做容易的事,并給予一些必要的幫助,使他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從而更激勵他主動學習,獨立探索。如果家長嫌小兒惹麻煩而一切代勞或過分溺愛、過多照顧,就會挫傷小兒獨立性的萌芽,使他們養成一切依賴于別人的習慣,這對小兒是害而不是愛。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也是促進智力發展的一個方面,小兒自我服務的活動是發展手的動作、鍛煉技能的過程,是培養勞動觀念的過程,是培養獨立自主性格的過程,這對小兒今后的學業和生活,對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對待小兒摔跤的問題上也要注意,小兒摔倒后,家長不要大驚小怪,馬上把孩子抱起來,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應鼓勵小兒自己爬起來,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依賴別人。人生的哲理已經告訴我們,摔倒后再爬起來是吸取教訓、重新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小兒學走路時更是如此。

隨著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獨立進取、善于克服困難、自信及富有創造性是未來社會建設者更需要的性格特征。獨生子女家長們更要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出色的人才。

轉自《中國教育報》5月29日4版、6月12日4版、6月19日2版

猜你喜歡
嬰幼兒人格小兒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夜盜小兒(下)
夜盜小兒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小兒涵之三事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圖解嬰幼兒窒息緊急處理
逆境商 從嬰幼兒開始培養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辨證論治小兒慢性咳嗽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