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生態危機下的綠色倫理意識養成

2016-04-13 03:58齊冬妍
關鍵詞:倫理人類綠色

齊冬妍,陳 凡

(東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9)

哲學動態

農業生態危機下的綠色倫理意識養成

齊冬妍,陳 凡

(東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9)

隨著“綠色”概念的不斷深化,人類逐漸意識到綠色技術是一種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型技術,而農業綠色技術理念的出現為人類解決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極大的可能。農業綠色系統觀,要求人類活動按照整個生態系統的規律去運行,并強調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農業綠色價值觀,重構了人類生產、生活等多方面價值,將人與社會的發展同農業生態環境相結合;農業綠色正義觀,將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平等化,要求代際公正;農業綠色義務觀,將人類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更加明確化。中國的綠色倫理建設在農業方面一直比較薄弱,因此,農業生態危機下的綠色倫理意識養成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危機;綠色技術;倫理意識;農業生態環境;綠色倫理建設

近代以來,工業文明的崛起,科學技術成為主宰人類及自然的決定性力量,這使得技術的工具理性控制力愈發強勁,工業文明的基本要素和價值標準由日益積累的物質力量所決定。然而,自然在這其中處于被遮蔽的狀態,即在人文世界里自然缺失了內在性和自身的獨特性,人將自身的利益需要置于首要地位,這導致自然淪為滿足人類欲望的工具。在此思想影響下,人與自然的關系被割裂,這種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對等”狀態使農業生態危機在世界范圍內出現無法避免。因此,要解決農業生態危機問題,應使理性回歸,審視人類自身行為,找尋危機出現的源頭。

一、農業生態危機的出現

如今,農村已成為生態問題嚴峻、環境污染凸顯的重災區。人們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農業承擔生態修護作用時代已經結束,在對農產品的強大需求下,農業作為人類基本物質生產活動,已成為新的污染源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這些由農業生產造成的結果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這讓我們開始在人與自然緊張的關系中反思自身行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之中,緊張失衡的狀態已經普遍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1]。由于環境污染而引發的危機比比皆是,農村土地遭受污染導致市場上相當數量的糧食產品被扣上“有毒”的帽子。人類的活動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以及信息反饋,同時導致了生態有序性的系統性破壞,這也是生態危機的成因[2]。這些生態問題困擾著人類,不禁使我們思索到農業技術的發展在提升農業產量,創造出巨大生產效益的同時,也在無形中醞釀著巨大的生態危機。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一旦農業生態環境出現問題,將會對農業、農村與農民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城市環境、工業發展會因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而遭受牽連。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里所描述的景象既讓人感嘆,又催人深思。我國糧食主產區正在接連出現美國50年前所出現的觸目景象,過量對農作物施肥,大量依賴及肆意使用農藥,看似平常的行為卻給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危機,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

由此可見,農業生態危機的出現源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農民有著基本的生存需要,然而受到自身認識、實踐能力的限制,缺乏追求持續發展而改變現有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自覺性,更不會冒著極大風險謀求新的生存路徑。農民在獲得物質生產回報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影響,因為農民將利益作為首要關注的目標,在更多利益因素驅使時,會做出“非理性”選擇;第二,西方科技文化思想影響,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盛行,使得人類專注于自我需求實現,卻忽視了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沒有意識到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改造是否具有不可逆性。西方社會以貧困人口的增長、生態環境的破壞、自然的異化為代價來創造財富[3]。因此,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增加生產產量可以憑技術來解決,然而技術卻無法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修復以及合理利用資源的問題。為了尋求解決生態問題之道,就需要跳出單向思維框架,轉而采用寬領域、深層次協同解決問題的方式。

吳國盛指出:“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相當嚴重,經濟又正處在高增長時期。我國無論是公眾還是學界,對環境的保護意識都非常欠缺。中國綠色事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確立綠色倫理,倡導綠色觀念,弘揚綠色意識是邁向新世紀所面臨的一個迫切又艱巨的工程”[4]。因此,進行農業技術創新推動社會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將農業技術創新片面地理解為一個單純的經濟學概念,認為對經濟效益的追逐是技術的唯一目標。在此影響下,沒能厘清人與自然的關系,以至于農業生態環境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盲目地索取使得自然物質基礎愈發脆弱。近代工業化過程中,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在人類物質生產中沿襲,對農業生態安全存在嚴重損害的技術被大量使用。人們在傳統工業化發展背景下片面地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為換取經濟效益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價。由于人們認識、實踐能力的局限,以及西方工具理性的狹隘影響,使得人們缺少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考量。

對技術過度崇拜,使人們將技術視為提高農業產量和農業生產效率的可靠手段,缺乏生態意識的審度使得技術肆意妄為地發展而難以駕馭與掌握,技術發展一旦偏離正確的軌道,就會對人與自然關系產生影響,引起一系列不可逆轉的社會和生態問題。因而,傳統農業技術的缺陷使它無法成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建立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完善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應該從文明發展的新高度去深入思考問題,合理對待人類發展中經歷的“陣痛”,理性地為人類和生態發展掃清障礙,才能實現科技選擇與生態環境的融合,創造人與生態和諧發展的新文明。符合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生態需要的倫理訴求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5]。然而,怎樣的技術才能被稱之為全面、系統和生態的?怎樣的技術才能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因此,需要尋找新的技術類型來替代傳統的技術,這就是綠色技術。

二、農業綠色技術緣起

20世紀中葉,西方國家在工業進程中,不斷出現一些因水體污染、大氣污染而引發的“公害事件”,環境問題不但對人類本身的基本生存和日常生活有嚴重危害,而且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造成阻礙,生態環境保護與技術發展應用出現了難以調節的矛盾。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工業技術帶來的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之間的矛盾,維持地球環境、資源良性發展,不得不研發新的技術發展模式。所謂“綠色”,指的是人類活動與外在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標志,是對生態環境無損傷、對自然資源無公害的行為特征。綠色技術(Green technology)是指“旨在恢復因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而遭到破壞的自然環境的技術,并以此涵蓋了幾乎所有與環境相關的技術”[6]。在近年的發展中,人類逐步認識到綠色技術是一種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新型技術。從科學設計、技術研發到產品生產都以環境生態為本,整個過程考慮的不再僅僅是產生GDP的經濟效益,而是從社會整體出發,兼顧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生態節約各方面,力爭以最少的資源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建設資源節約型技術生產模式。綠色技術服務于生態農業的發展,作用于農業生產之中。通過發展規?;蜆藴驶竽琉B殖實現農作物輪作、使用生物肥等途徑實現農業自我循環,盡量減少能量投入。真正的“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生產,是根本改變環境惡化問題的趨勢,是真正環境保護的道路,將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和足夠的消費產品[7]。

就目前研究成果來看,經過了整體性、結構化、系統性的發展研究過程后,綠色理念的中心內涵從“深綠”到“淺綠”有了全方面的構建,綠色理念不僅停留在經濟領域的研究,隨著發展又逐步上升到社會層面,甚至是深入到政治形態的發展,為綠色理念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認知理論基礎和現實實踐材料。在綠色技術的理論層面,學者們見仁見智。陳昌曙認為,綠色技術是少污染、低污染、無污染、可持續的技術[8]。甘德建認為,綠色技術是一門系統技術,分為綠色產品、綠色工藝和綠色意識三部分。他認為開發綠色技術是生態危機的呼喚,反映了人們對技術的理性思維,有助于促進生態平衡,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9]。王忠學、陳凡認為,綠色技術的生態負效應最小,很少造成環境污染;綠色技術是一個包括污染防治技術、環境監測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生態恢復技術等的技術群,具有戰略性和創新性。綠色技術的經濟功能的前提是生態功能[10]。

由此可見,農業綠色技術理念應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自然生態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發需要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作為技術支撐。農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才是解決傳統農業技術環境負效應的終極方案。農業高新科技所具有的改善生態環境的潛在功能,為人類解決所面臨的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極大的可能。合理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尋找處理農業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規律、機制和方法,在正確實踐觀基礎上樹立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新模式,將是改變人類發展進程的技術飛躍。二是著重發展農業技術使用對自然環境影響方面的預測和監察。功能性的不足和解決問題的缺陷是傳統農業技術自身存在的問題,因此無法完全規避科技負效應。問題關鍵在于怎樣對傳統農業科技負效應做出相應預測,使其負效應的影響最低。之前,人們對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標準主要定位在科技成果的現時有效性、最大經濟性和特殊獨創性,很少考慮到農業科技成果可能帶來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應用,其負面效應逐步擴大,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因此,近年來,各種農業技術決策可行性分析和科技效應預測的發展,尤其對于農業環境方面的預測和監管,有了突出的成效,這將對改善農業環境和資源合理利用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我國綠色倫理建設在農業方面比較薄弱,而農村是我國近90%物質資源的承載者,是我國基本物質生活資料供給的生產基地,農民也是占我國人口比例最大的群體。因此,綠色倫理建設問題在農業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和急迫??梢哉f,我國全面建設綠色倫理的關鍵是建設綠色農業,建設好農業綠色倫理關系到第一產業能否科學可持續、低耗高效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整體的協調發展;建設好農業綠色倫理,將極大推進和有效支撐農村基本物質文明發展,可以積極地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如果我國繼續按照現有的傳統農業生產發展模式,將面對的是農業生態環境破壞殆盡,基本耕地無法保證,基本農業資源嚴重不足,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因此,農業實踐模式的轉變日益變為推進傳統農業進一步發展和改善農業生態平衡的必然選擇。從我國基本國情來看,由于人口基數龐大,我國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有著更為嚴峻的壓力。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以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時代已經過時,當今時代我們必須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環境保護型、資源節約型農業,這就要求農業技術創新必須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情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環境保護型、資源節約型的技術研發。

美國學者諾蘭指出:“我們時代最富挑戰性的道德困境便是生態意識中所包含的問題。這些道德問題之所以是最新的,是因為要求我們考慮樹木、動物以及其他非人有機體同樣具有權利的可能性;而這些問題之所以最富有挑戰性,是因為可能要求摒棄一些長期堅持的思想”[11]。因此,要將綠色理念變成人類行為準則,需將綠色理念作為人類自身的道德根基。

三、農業綠色倫理意識養成

錢俊生、余謀昌指出:“生態意識是人與自然關系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等關系的反映,是人類在自然生態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生態意識是人類對于工業文明時期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失衡以及自然資源等生態環境問題所產生的反映”[12]。劉湘溶把生態意識界定為“是一種特定的行為取向和思維方式,是人類包括自己在內的自然中的一切環境與生物之間關系,并且以對它們的認識成果為基礎而形成的”[13]。由此可見,生態意識是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一種反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新的價值觀,它注重維護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并且強調從生態價值的角度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生目的。

農業綠色倫理將解決人的利益問題作為核心問題,目標是追逐人類長遠利益,主張規范、節制地對自然進行開發和利用,但不是一味地否定開發自然,這樣的觀點符合綠色發展需要[14]。農業綠色倫理主張將人類的道德標準與自然界的整體性相結合,在調整人與自然關系時,將人類的道德向綠色方向轉化。為了追求人類長遠利益,農業綠色倫理調整和規范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以及行為,從而使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實現和諧發展。

(一)農業綠色系統觀

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包含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人類又是自然系統的一部分,而自然界的系統性決定人類的系統性,這是人類能夠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人類主體性得到體現的基礎。

農業綠色文明必須樹立生態系統觀作為自己的發展理念,生態系統觀又要求人類將自身的活動規律按照整個生態系統的規律去運行并發揮作用。農業生態系統的本質特征便是整體性,這樣就要求人類在進行任何活動時,首先要考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循環性和承載性。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都要符合生態系統的基本運行規律,在生產和消費時,要從同自然和諧、統一的角度去控制、調節人與自然的信息、能量和物質交換。不能將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凌駕于自然系統之上,要通過各種方法或手段去降低人類對自身以及自然系統所造成的破壞。人類發展不僅要滿足自身物質需要,同時要滿足農業生態需要。而所謂農業生態需要便是去實現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樹立農業綠色系統觀,將人與社會的發展同農業生態環境的和諧作為首要任務。樹立農業綠色系統觀,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來切實提升農民群體的生態倫理意識,讓農民群體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15]。

(二)農業綠色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基于人的一定思維之上的認知、判斷、理解、抉擇,是一個人對待周圍事物的看法、評價及理解。價值觀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地理、歷史、民族等。由于主體不同,價值觀在確立過程中也呈現出變化和穩定的矛盾統一關系。普通的價值觀主要表現為價值追求以及價值取向,當凝結成一定價值目標時,又表現為價值準則以及價值尺度,人們通過價值準則和尺度去判斷事物是否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倫理道德的生態轉向,從社會倫理轉向環境倫理,有效地運用環境倫理的力量去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16]。雖然,從個人角度上看,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從整個社會群體角度去看,價值觀又處在一個變化過程之中,是隨著環境以及組成人員的變化而變化的,價值觀以及價值觀體系決定著人們的心理基礎和行為。在面對農業生態環境時,不能將其看作人類發展過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倉庫,不能僅僅將經濟指標的增長作為標準,而是要珍視農業生態環境。要懂得去反思,不能僅考慮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更要重視對自身行為的批判,從而調節農業行為[17]。

農業綠色價值觀實現了自然價值觀、人類價值觀的和諧統一,樹立了全面的生態價值觀念,重構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價值觀。

(三)農業綠色正義觀

個人或社會集體活動將生態平衡的原理作為首要原則被稱作農業綠色正義,其中包含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尊重,追求的是全球的共同利益。

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員,人的所有行為都要以此來思考,做出的行動才是正義的。自然環境的正義表現為人同自然及自然界里的其他生物享有同樣的生存權利。而農業綠色正義不單是考慮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也要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農業綠色正義要求全社會共同解決生態環境中出現的問題,從自身做起,維護好生態環境安全。

農業綠色正義要求代際公正,而代際公正同農業綠色發展中的可持續發展觀點相同,是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它要求當代人的發展不能損害到后代人的發展利益。農業綠色正義強調公平公正,強調環境被破壞的惡果不應由貧困階層獨自承擔,而對環境進行破壞的人卻在享受著安樂生活。在國際政治中,也強調各個國家間的平等性,發達國家獲取了巨大的農業生產成果,而這些基于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資源的消耗為代價,犧牲了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權利。因此,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相比,并沒有享有更多利用農業生態資源的權利。

(四)農業綠色義務觀

作為倫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義務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道德和倫理上的責任,這種責任具有強制性。人處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是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對農業生態環境影響巨大,而農業生態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類生存,因此人對農業生態環境具有綠色義務。農業綠色義務指的是人類需要承擔維持農業生態平衡穩定的強制性責任,這種責任強調人要與農業環境協同發展,人類作為自然環境的結構和功能單元,對整個農業生態圈具有應盡的義務,這不僅僅是農業綠色倫理強調的重點,也是人類綠色文明的導向。提高公民的生態文明素質,使公民養成愛護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態倫理道德,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進而實現產業的生態化[18]。然而,生態社會還不成熟,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生態公民意識養成尚未普及,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應發揮生態環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19]。

綜上所述,農業綠色技術是在應對農業生態危機背景下產生的,是為了解決人類與自然環境矛盾激化而形成的一種理論思考,并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逐漸形成成熟理論的過程。人與自然關系具有道德層面的意義,歸根溯源是因為人的社會現實生活受到這一關系的影響,觸及到了人的現實及長遠利益[20]。農業綠色技術的核心內容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需要以平等甚至敬畏之心對待自然,建立和諧的農業生態文明。農業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農業綠色技術支撐,而支持農業綠色技術不斷發展的動力是創新,不斷創新的農業綠色技術能夠推動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綠色現代化的實現。農業綠色技術是生態文明視域下農業技術的嶄新形態,其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時代特征。正如萊奧波爾德認為的那樣,應當將綠色生態倫理擴展到對于自然界的尊重中,并且充分地肯定生命的價值[21]。因此,農業綠色技術是推動環境生態保護的重要動力,其本身也踐行農業生態價值觀,不僅能夠滿足農業綠色發展的迫切需求,更提升了農業環境支撐能力和農業生態容納能力,在倡導人與自然、制度與技術等方面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倫理關懷。

[1]羅昊宇.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生態倫理觀探析[J].前沿,2012(11):24-26.

[2]唐新華.生態倫理視域中的德育新思維及生態德育體系建構[J].南京社會科學,2011(12):134-143.

[3]李本洲.福斯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J].東南學術,2009(3):4-12.

[4]卡洛琳·麥茜特.自然之死[M].吳國盛,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總序.

[5]劉建榮.生態農業發展的倫理訴求[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7-23.

[6]周少奇.環境生物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7.

[7]余謀昌.環境倫理與生態文明[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23.

[8]陳昌曙.哲學視野中的可持續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16.

[9]甘德建.論綠色技術[J].陜西環境,2000(4):25-27.

[10]王忠學,陳凡.綠色技術系統觀[J].理論界,2004(2):51-52.

[11]R·T·諾蘭.倫理學與現實生活[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435-436.

[12]錢俊生,余謀昌.生態哲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237.

[13]劉湘溶.論生態意論[J].求索,1994(2):17-20.

[14]TOHN L.Elias.Moral Education:Secular and Religious[M].Florida:Robert E.Krieger Publi shing Company,1989:182.

[15]張麗.生態文明視野下農民生態倫理意識的培育[J].農業經濟,2014(4):94-95.

[16]黃隨梁,余謀昌.生態文明:人類社會全面轉型[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134.

[17]謝大偉,趙芳媛,孫玉娟.生態倫理行為的經濟邏輯和效益分析[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0(2):440-445.

[18]丁開杰,劉英,王勇兵.生態文明建設:倫理、經濟與治理[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4):19-27.

[19]黃愛寶.生態型政府構建與生態公民養成的互動方式[J].南京社會科學,2007(5):79-85.

[20]周光迅,周夏.生態危機背景下的生態道德建設[J].浙江社會科學,2010(5):70-73.

[21]LEO POLD.A Sand County Almanac[M].University ofWisconsin Press(USA),1987:262.

Developing Green Ethical Awareness Under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risis

Qi Dongyan,Chen Fan
(College ofMarx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69)

As the concept of“green”continously develops,human beings gradually realize that green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technology conform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The emergence of the idea of agricultural gree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green agriculture system requires human activities to go accordance with the whole ecological system and it emphasize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tegrity. Agricultural green value reconstructs the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values,combining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idea of justice of green agriculture equ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human,human and nature to realize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Agricultural green concept of obligation makes the human 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more explicit.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ethics in agriculture of China has been relativelyweak,the green ethical awareness under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risis is particularlyimportant.

ecologicalcrisis;green technology;ethicalawareness;agricul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green ethics construction

B825

A

1674-5450(2016)02-0042-05

2015-12-28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L14BZX003)

齊冬妍,女,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科技哲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科技哲學研究;陳凡,男,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技術哲學研究。

【責任編輯:趙偉責任校對:張立新】

猜你喜歡
倫理人類綠色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綠色低碳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