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貝殼里的光芒

2016-04-14 00:38劉洪濤
教育家 2016年2期
關鍵詞:青島市山東省信息技術

文/劉洪濤

?

發現貝殼里的光芒

文/劉洪濤

珍珠老老實實地躺在蚌貝的殼里,它永遠只是珍珠,它璀璨的光芒和驚人的價值將無法發揮出來。而把它變成項鏈,其價值則會成倍的增長。其實,每所學校的資源并不匱乏,只不過它就是躺在蚌貝的殼里的珍珠,需要高瞻遠矚的管理者去合理開發與充分利用,才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華樓海爾希望小學始建于1999年10月,現有12個教學班,學生436人,教師36人。教育部總督學柳斌同志檢查指導學校欣然題詞“群星燦爛,桃李爭輝”。教育部體衛藝司廖文科司長、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袁自煌司長及省、市領導先后蒞臨學校指導工作,對學校的跳躍式發展給予充分肯定。齊魯電視臺、青島電視臺、《光明日報》《現代教育報》《齊魯晚報》等多家新聞媒體也都對學校的發展進行過專題報道。是一所現代化的農村學校。

學校及學生家庭現狀分析

這也是一所地地道道的農村學校,學生來自附近10個社區,其生活環境和家庭情況等決定了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之間的無可比擬的差距:一是家長學歷情況參差不齊,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59%,高中及同等學歷占34.4%,大學學歷僅占6.6%,因家長文化水平偏低,且教育意識欠缺,因此學生很難在課后得到有效的輔導;二是由于學校地處庫區,70%家長需外出打工,常年早出晚歸,相當多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與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相差無幾,缺少關愛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節奏,品德、性格發展缺少關注,普遍表現為:膽怯、不自信;三是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流失是農村學校曾經面臨的一大問題。家庭教育環境的薄弱,再加上地理位置、信息渠道、設備配置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相比始終處于弱勢地位。面對這種現狀,按照常規發展,要想向市區學校一樣均衡發展是比登天還難。

農村教育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教育起點的不公平、教育過程的不公平,直接導致的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勢在必行。對于學校來說,如何解決孩子生活環境封閉,很多孩子課后無人監管,課余時間接觸新鮮事物和課外知識較少這一問題?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縮小城鄉差異甚至找到農村學校的發展優勢?如何實現“為孩子的一生幸福著想”的辦學理念?如何使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這些問題引起了學校深深的思考,于是一場“打井出水”“決堤引流”的變革在農村學校拉開了帷幕。

打井出水——挖掘有利資源

通過研究分析,發現學校在很多方面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在硬件配備上不遜色于城市學校,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配備與城市學校幾乎沒有差異。在“互聯網+”時代,教育要朝向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方向發展,社會要成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如果學校能夠抓住這次機遇,就有可能充分利用后發展優勢極大扭轉教育不公平的現象。因此,學校決定以教育信息化來變革傳統教與學的方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完善學校硬件配備,為共享優質均衡教育奠定基礎 幾年來,學校不斷配備各種教學設備,以滿足教學的需求。2002年,學校完成了校園網和衛星網的建設,實現班班通。學校還相繼配備了電子白板、錄播室、連線課堂等專用室,引入萬兆光纖,實現全校無線覆蓋,配備7個班的電子書包、1個班筆記本、1個班智能卡,一卡通、三D打印等設備。

完備師資培訓體系,為共享優質均衡教育提供保障 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推進教育公平,全面推進學校發展,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作用,這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新技術。因此學校加大培訓的力度:走出去,以點帶面;請進來,專家引領。一是改變傳統的講座的形式,請專家到課堂現場指導;二是對教師進行分層培訓,共同成長,以賽促培,比學趕超;三是依托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信息技能迅速提升,課堂效率有了質的飛躍。

決堤引流——實現跨越發展

如何拓展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呢?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孟繁華表示,“互聯網+教育”將改變教育,但是不會顛覆教育,更不會顛覆學校的現有體制。筆者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利用任何新技術都不能盲目地追逐所謂的“高大上”,要立足自身,冷靜的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好互聯網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學校的現狀,學校決定進行三個層面變革:一是嘗試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完成課外作業并和老師進行交流互動,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改變課后無人輔導的狀況;二是嘗試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獲取資源的重要手段,課余時間學校開放網絡,讓學生通過網絡多了解、多接觸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三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內外無縫鏈接,教師通過網絡及時跟蹤了解學生縱向、橫向的發展狀態,學生通過網絡即時向教師尋求支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變革學科教學,在行動中實現均衡教育 信息化的發展對農村中小學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巨大,一方面要快速提高自身對教育信息化認識和理解,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另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扼制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與潛能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鄉土文化融合,凸顯農村教育發展的優勢 農村學校具有其獨特的優勢,鄉土氣息濃厚,這是城市學校所不具備的優勢。學校以此為契機,開發鄉土特色課程研究,實現信息技術與鄉土文化的融合,既繼承傳統文化,又嘗試尋找與城市學校不同的特色資源,轉劣勢為優勢,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學校的探索主要是四個方面,即嶗山剪紙、嶗山葫蘆、嶗山中藥、嶗山民俗。

打造智慧校園,在探索中追求優質教育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學校開始嘗試依托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校園,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面向師生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其主要立意仍然是縮小城鄉差距,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

學?,F代化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育和藝術教育已成為學校特色,越來越顯示出她獨特的教育魅力。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新課程改革教師工作培訓先進單位、全國數字校園試點學校全國戴爾項目實驗學校、山東省檔案管理一級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校、山東省模范希望小學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優秀家長學校青島市電化教育示范學校、青島市依法治校示范單位青島市花園式學校、青島市課外活動示范學校青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島市文明單位青島市職工代表大會先進星、青島市雛鷹假日小隊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一路前行,一路思索。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依托信息化、帶動現代化、鍛造特色化,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形成一整套具有本校課程特色的學科教學方法,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向縱深化發展,達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縮小城鄉差距,這是學校的努力方向。

雖然起點不公平,但過程要公平,結果更要公平,讓每個農村孩子不但要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成長,更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華樓人的教育情節,教育理想。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華樓海爾希望小學)

猜你喜歡
青島市山東省信息技術
山東省交通運輸研究會正式成立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眷 戀
——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之歌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2019青島市科創板發展現狀
關于青島市地下城市空間開發的思考
山東省即墨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