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磁場、磁偏角、磁傾角、地磁場倒轉及地熱熱源、地球自轉及公轉形成機理的研究

2016-04-14 21:07浙江省溫州市住宅建設公司浙江溫州3250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磁場速度

(浙江省溫州市住宅建設公司 浙江溫州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住宅建設公司 浙江溫州325000)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通過對地磁場、磁偏角、磁傾角、地磁場倒轉及地熱熱源、地球自轉及公轉形成機理的研究。探究這些成因和物理過程,對比觀察太陽系中多種物理現象和地球上多種物理現象,對這些物理現象資料進行整理,尋找方法,使對地球科學有更深入的認識。

地磁場磁偏角磁傾角地磁場倒轉地熱熱源地球自轉及公轉

1 地磁場的成因

地磁場的成因眾說紛述,但筆者認為地磁場是:海水離子流;地核(外核)電子逃逸而形成的負電層效應;地核外核自轉角速度與地核內核自轉的線速度差異形成的發電機感應原理綜合因素所形成。海水離子流即海水含有大量的正、負離子,在朝陽面由于太陽光子與正離子中和,而使負離子得到能量,大量的負離子隨著地球的轉動產生了一個微弱的垂直于地球的原始磁場;在地幔深層的高溫狀態下,外核鐵鎳體呈液態處于等離子狀態,按現代物理學研究的結果,高溫高壓中的物質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會被加速而向外逃逸,在地幔間會形成負電層,而地球自轉帶動地幔負電層旋轉,根據電動生磁原理而產生磁場;再由于負電層所處的環境是高溫與高壓,地核的外核處于超導狀態,電流在熔態的外核中作無衰減性流動。由于地核外核自轉角速度與地核內核自轉的線速度的差異,液態的外地核在最初的以上二個因素所形成的微弱磁場中運動像磁流體發電機一樣產生電流,這電流的磁場又使原來的弱磁場不斷加強,其產生的磁場的極性與地球地理極性相反。形成了現在的地磁場。

2 地球磁偏角、傾角

關于磁偏角產生的原因:地磁偏角是指地球上任一處的磁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的夾角。當地磁北向實際偏東時,地磁偏角為正,反之為負。。

磁傾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地磁場總強度的矢量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將一個具有水平軸的可旋轉磁針制做得內部質量完全均勻對稱,使其在磁屏蔽空間中自然地保持水平。觀測時使其水平軸與當地磁子午面垂直,這時磁針指北極N所指的方向即為地磁場總強度的矢量方向,它與水平面的夾角即為當地的磁傾角。地磁場中某處磁感應強度矢量與水平面的夾角叫磁傾角。地磁赤道處的磁傾角為零度,地磁兩極處的磁傾角為90度。

因為太陽風是等離子體,當太陽風粒子到達地球時,被地球磁場所捕獲儲存在范艾倫輻射帶中有高達幾兆電子伏的電子以及高達幾百兆電子伏的質子組成,一旦帶電粒子被捕獲,洛侖茲力便控制它們在地磁層中的運動,帶正電的粒子由西向東偏轉運動,帶負電的電子由東向西偏轉運動,這些帶電粒子的運動就產生了環繞地球的環電流,根據右手定則,其產生了一個與地磁場極性相反的磁場并疊加在地磁場上,由于兩極性相反兩磁場相對作用而產生力矩,這力矩的作用地球的磁軸并使磁軸偏離地球自轉軸,而使磁軸與自轉軸不重合,使得地磁場產生了磁偏角與磁傾角物理現像。極地是兩極性相反磁場交接處,因兩極性相反的磁場相抵,(在極地人們無法使用指南針)造成兩極地沒磁場的假像。

3 地磁場倒轉

地球磁場的倒轉原因:根據地磁場起源理論:所謂地磁場磁極發生倒轉是由地核自轉角速度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地殼和地核的自轉速度是不同步的,現階段地核的自轉速度大于地殼的自轉速度。其自轉速度從里到外一致。地球的自轉角速度越來越小并且向月球傳輸角動量。同時,地球也漸漸形成了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結構。當在地殼上出現地殼速度小于地核自轉速度時就可以感受到磁場的存在,因為地核以大于地殼的自轉速度形成了地磁場。由右手定則我們知道,磁場分為南北兩極,磁場的N極在地理南極附近,磁場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殼與地核自轉角一直在發生變化,速度不同步,地球為了改變這種趨勢,地核必然通過地幔軟流層物質向地殼傳輸角動量,所以結果是地核的自轉角速度逐漸減小,地殼的自轉角速度逐漸增大。最終當地殼與地核的自轉角速度此增彼減而最終一致時,地磁場就會在地球表面消失。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地球在此過程中一直在傳輸著角動量來維持地殼和地核角速度的增減,改變著地球的地磁場。

地核與地殼間的角動量傳輸在慣性的作用下一直持續,地殼的自轉角速度還在繼續增大,地核的自轉角速度繼續減小,于是出現了地殼自轉角速度大于地核自轉角速度的情形。這時,在地球表面就會感受到來自地核逆地球自轉方向的旋轉質量場效應。按照右手定則判斷,新形成的地磁場的N極在地理北極附近,S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球一直在運轉,長期來看,當地殼與地核間的相對速度呈周期性變化的,自轉一直是減速狀態時,每隔一段時,地球磁場都要發生一次倒轉。當然,在地球磁場倒轉之前會發生一些征兆和變化,地球磁場會減弱直至到零。值得說明的是,無論地球表面測得的地磁場方向如何發生變化,但是,在太空中地磁場的方向卻始終是不變的。因為在太空中測得的地磁場,是整個地球自轉產生的旋轉質量場效應,并不會因為地殼與地核相對速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在太空中測得的地磁場的N方向始終在地理南極上空。

4 地球地熱熱源

地球內部自身儲存了豐厚的熱能,當內部熱量無法出來的,它通過火山爆發、溫泉以及巖石的熱傳導等形式不斷地向地表傳送和流失,從而降低內部溫度。

地熱來源(一)地球因引力收縮而產生熱。

地球的形狀與起源:地球是太陽系中一個赤道部分較為突出(半徑6378.5km),兩極部分較為扁平(半徑6357km)的近似球形的行星,它給數百萬種生命提供了家園。今天最能接受的關于宇宙和我們這個星系起源的理論就是所謂的“大碰撞”理論:宇宙是在約100-150億年前的一次大碰撞中產生的,在漫長的歲月里,宇宙膨脹、變稀薄而形成了無數的星系與星星,包括我們的太陽系和地球。由于引力的作用,物質相互吸引而不斷的收縮,在這漫長收縮過程中由于密度與壓力不斷的增加從而在地球的內部產生了極高的溫度,溫度將各種物質融化,液化將物質分層,密度大的物質下沉,密度低的物質上浮,形成了地殼、地幔與地核。

地熱來源(二)地球兩磁場相對作用。

地球本身的磁場及太陽風在范艾倫輻帶由于洛倫茲力作用及地球的自轉所形成的環電流產生的磁場,由于兩磁場極性相反而均垂直疊加于地球的兩磁極并作用于內、外核的鐵鎳合金環上,由于兩磁場均在不斷變化而使產生的電流與磁場也變化不定,從而這不斷變化磁場作用于內、外核的鐵鎳合金環上產生感生電渦流,這電渦流在內、外核的鐵鎳合金環上產生了熱量。

5 地球自轉

5.1 氣流的推動

地球內部溫度非常的高,原始地球根本不會自轉,地表與地心均衡的冷熱自吸力以及地表外圍的冷熱作用促使她轉動。冷熱有天性的自吸力,是產生引力的必須造物。白晝的半球溫度高,黑夜的半球氣溫低。白晝和黑夜將熱氣流一直交換傳遞著,使氣流一直在轉動循環推動著地球的自轉,所以說地球的自轉而是來自氣流。在太空中,地球的重力是微不足道的,追逐的氣流足以輕松的推動地球的轉動。有資料證明外作用力能改變地球自轉的速度。智利2010年2月27日發生的里氏8.8級強地震,使得地球自轉一周時間變短1.26微秒,人造衛星上天給地球產生的反沖力,也能使地球自轉發生變化。

5.2 地球內外核的電渦流磁場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產生轉動力矩

地球兩極性相反且相互疊加而又不斷變化的磁場,作用于地球內外核上,根據左手定則,其產生的電渦流與地球磁場會產生轉動力矩,從而推動地球的自轉。這種現象可在其它行星上得到驗證:行星—金星與月球。由于金星和月球上沒有鐵鎳的內核,僅有點很小微弱的磁性,故、金星和月球的自轉均很慢。木星上磁場比地磁場強,木星的自轉速度就比地球快了好幾倍。

6 地球的公轉

地球的公轉是地球運動的離心力與太陽引力(向心力)及虛擬的共同質量中心相互作用之結果

地球像一個旋轉的陀螺高速的轉動,如沒有太陽引力(向心力)的作用,地球會因自身運動的離心力的作用,地球會在運動的拋物線軌道的切線方向飛去而逃逸太陽系,但由于太陽引力(向心力)的作用,迫使地球只能沿轉動的拋物線軌道方向移動,故其公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一致,呈逆時針方向移動,并環繞太陽作橢圓形的圓周運動。但需要指出的是,地球公轉所環繞的并不是以太陽為中心,而是環繞一個虛擬的太陽與地球的共同質量中心。地球的公轉并不是單方面運轉,即地球繞共同質心運轉時,太陽也在轉動,并始終處于共同質心的相反兩側。故由于這虛擬的共同質心的作用,使地球的運動的離心力與太陽引力(向心力)得到平衡,迫使地球及其它太陽系行星遵循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的奧秘之所在,以至于地球公轉至近日點時不為太陽引力吸引而吞噬,而按部就班周而復始運行至今。

地磁場、磁偏角、磁傾角、地磁場倒轉及地熱熱源、地球自轉及公轉形成機理的研究

■楊益文

P318[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238-1

猜你喜歡
磁場速度
行駛速度
西安的“磁場”
為什么地球有磁場呢
速度
磁場的性質和描述檢測題
比速度更速度——“光腦”來了
2016年春季性感磁場
秒速5厘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