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廢棄礦山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

2016-04-14 21:07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1地質隊安徽銅陵2440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礦井礦區礦山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1地質隊 安徽銅陵244000)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1地質隊 安徽銅陵244000)

本文以廢棄礦山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種類、特性為切入點,就其地質災害的具體成因和針對性治理措施,做細致的探討研究,期望為廢棄礦山的環境地質災害防治,以及礦區環境恢復治理提供有益的參考。

廢棄礦山環境地質災害防治

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各行業水平,且對礦物資源的需求量,對礦物的挖掘開采工程的規模也隨之逐漸增大,然而礦產開發工程過快的發展速度,也帶來了相應的安全與環境災害隱患。特別是中小型礦山工程大多缺乏嚴格有效的管理,加上其開采選礦技藝相對落后,且缺乏環境地質保護手段,使得廢棄礦區的治理恢復工作難以開展,同時因礦產開采工程帶來的周邊環境惡化影響,使得廢棄礦山的環境地質災害日漸嚴重,給當地生態環境與周邊居民的生活安全帶來巨大危害。因此本文以廢棄礦山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類型、特點為研究出發點,對環境地質災害的成因與治理手段做詳細的探究分析。

1 廢棄礦山環境地質災害的類型與特點分析

廢棄礦山引發的環境地質災害種類多樣,且相互間的伴生關系也有不同,要進行廢棄礦山地質災害的有效治理與環境恢復,就需要對其災害類型,以及與廢棄礦山聯系做深入分析。

1.1 礦內污水引發的水污染

礦區關閉之后,因原由排水系統的廢棄,使得原本在礦區內的污水得不到有效排放,進而滲入地下土層污染其他地下干凈水源,產生嚴重的地下水污染。而礦區所廢棄的礦渣礦石所含有的酸性污染物,也會對地下河流、水源造成污染危害。同時地下污水在不斷深入侵蝕過程中,還有可能漫流進周邊正常作業的礦井地區,給附近礦井的正常運作與施工人員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地下污水得不到合理排放,還會上溢或因地表塌陷而從地面溢流,進而影響地表水環境。同時地下水上升涌出地表后,還會淹沒附近的農田土地,形成大面積的沼澤地,引發更為嚴重的水域環境災害。

1.2 地面崩塌及毒氣外泄

礦井關閉之后,會在原有礦區形成大面積的采空區域,長時間未加以維護管理,會使其地下結構逐漸遭受破壞,進而形成礦井上地表的塌陷、開裂問題。并且礦物等殘留物質在長時間高壓密閉作用下,所形成的有毒氣體也會隨地面的裂口溢出,進而造成當地空氣污染,危害區域生態環境與居民、動植物的健康安全。

綜合對廢棄礦山引發環境地質災害的種類與聯系的分析,其災害的主要特點可總結為:礦山區域存在大面積的地下水、地表水污染問題;地區表面存在塌陷現象,并在其塌陷部位溢出各類有害氣體;廢棄礦井存在二次沉降與殘余變形等問題,并且其廢棄礦區危害著周邊礦區的作業安全;環境地質災害的隱蔽性較高,潛伏期長。

2 廢棄礦山引起環境地質災害的成因研究

2.1 礦山開采技術原因

礦山開采活動會對礦區的地下水與地表水體系產生影響,進而對整個開采區域的地質水文環境,與地下水運行體系造成危害。而礦山在挖掘開采進程中,會對礦山的煤巖層造成較大的破壞作用,令地下水從開采巷道、井壁等部位深入煤系巖層之中,使得地下水含有各類復雜成本,在礦山關閉廢棄之后。因原有排水溝槽與渠道不復存在,帶有毒素的地下水就會因排放不及時。開始污染整個礦區地下水環境,并且在礦區地面出現塌陷或開裂現象時,還會令污染地下水溢出地表,進而影響廢棄礦山環境的地表水系統。

2.2 環保措施不到位原因

伴隨社會行業對礦產資源需求的不斷提升,礦業開采的利潤前景廣闊,一些開采企業為追求過高的經濟效益,對涉及礦區環保治理等,本身不具備盈利成效的措施缺乏重視。加上當地環保政府的監管力度不足,使得許多礦產開采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環保措施落實不到位,企業為追逐利潤對礦產資源做無需開采,而且也缺乏對開采工程可能造成的地質環境影響的評估分析,加上施工采集過程中忽略相應的環保治理手段,使得整個礦山開采工程造成的環境破壞極大,一旦礦山關閉廢棄,相應的環境地質災害便會涌現。

3 廢棄礦山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防治、恢復方法探究

3.1 廢棄礦山環境地質災害的防治手段

(1)建立對廢棄礦井地下水流及其動力學評估與預報機制,主要涵蓋對地下水流體的動力學觀測、滲透介質的具體參數檢驗測量、采礦進程中擾動對滲透介質的滲透性影響等方面。

(2)對廢棄礦山區域水文水質做動態監測和預報,例如檢驗分析廢棄礦山地區地下水水質遷移的機理與強度,并在現場做示蹤實驗,檢測地下水自凈的實現可能性,以及廢棄礦山區域地表水與地下水系統的物理、化學性質變動規律等。

(3)對已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手段,主要包含在污染水中填入凈化材料、利用注水井構建“水力壩”限制水污染范圍,避免進一步的污染擴散等措施。

(4)建立地質災害數據資料庫,為分析災害問題、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災害信息,與廢棄礦山區域環境數據依據,其數據庫主要應收集、整理諸如廢棄礦井內部的空間位置與狀態、區域地下水與地表水系統的水力特性、當地地質與周邊環境信息,例如氣候、降水、土壤、地層與植被等數據。

3.2 廢棄礦山環境恢復手段

對廢棄礦山環境的恢復應以“宜水則水,宜林則林,宜山則山”的思路進行工作,比如對高陡邊坡,依照其邊坡地質條件的不同,劃分為各類層高做爆破作業。對較低的山區邊坡,則予以直接的整平作業。整個礦區環境應留有水塘作為養護恢復的基本水源,并在水塘周圍建立栽種相應的護坡與植被。對礦井開采平臺,因本身規模面積較大,加上所處地區環境復雜,因對其廢棄山體做爆破、整平處理,進而復墾為各類建設施工用地。

4 結束語

廢棄礦山引發的環境地質災害,對本區域的生態環境、周邊人民生活質量安全存在著極大的危害,需要礦山開采企業與當地環保部門通力配合、高度重視,研究廢棄礦山引起環境地質災害的成因。并采取針對性防治與恢復手段,處理其地質災害,推動廢棄礦山區域的生態環境的優化。在處理解決礦產開采與環境保護矛盾的進程中,帶動采礦工程的可持續、環?;l展。

[1]逯平章.試析礦山環境地質與地質災害 [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4:111.

[2]閆闖,項曉麗,崔艷.廢棄礦山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及其防治研究 [J].科技資訊, 2014,04:230-231.

[3]王新杰,王新然.廢棄礦山環境地質災害治理探討 [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8:168-169.

談廢棄礦山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

■詹慧宗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421-2

猜你喜歡
礦井礦區礦山
四大“礦山修復”方法
在礦山里耕耘(國畫)
智能化礦山建設在中小型礦山的應用探討
我國礦企海外十大礦山簡介
加納Amanforom礦區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現與評價
加納Amanforom礦區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現與評價
湖北省??悼h堰邊上礦區發現超大型磷礦
廣東省蕉嶺縣作壁坑礦區探明超大型銣礦
建立三大長效機制 保障礦井長治久安
煤礦礦井技術改造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