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情感需求的室內環境設計研究

2016-04-18 16:26童超劉健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5期
關鍵詞:室內環境交流空間

童超?劉健

前言

室內設計最初只是為了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避寒和躲雨等需求,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人們開始追求情感和精神生活上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對室內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科學的空間設計,人們對其進行使用的過程中,一定程度的交流將產生于情感當中,可以促使人們的喜、怒、哀、樂得以表達,在這種情況下,現代室內環境設計過程中,積極融入了情感需求這一關鍵因素,本文首先對情感與室內環境空間關系進行了簡要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基于情感需求的室內環境設計探討。

情感與室內環境空間關系概述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對精神和情感要求增加,這種需求被有效應用于室內的環境設計當中,極大的促進了室內環境設計的發展。在室內設計過程中融入情感設計,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包括地域及傳統文化等內容,只有符合人們生活習慣的因素才能夠從情感上滿足人們的需求。

首先,“情感”在使用過程中, 不僅能夠代表人類之間精神上的交流,還能夠表示不同事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建筑等構建過程中將形成一定的空間,通過設計,營造成某種情境可以對人類的情感進行一定程度的影響,實現人與建筑之間的情感交流。這就是空間人性化設計理念產生的基礎。

在對空間進行定義的過程中,通常都是以人的存在為界線。人類生活過程中,會被周邊環境所刺激,從而產生情感上的變化,將多種情感變化進行有效連接,構建出一種設計理念,設計理念同室內環境設計的緊密結合將產生空間情感。室內環境設計中包含多種感覺要素,這些感覺要素的有效應用將促使空間感情得以構建。

基于情感需求的室內環境設計

1.從自然生態的角度展開室內環境設計

現階段,我國在積極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構建了越來越多的建筑和家具等,這些物體構建出來的空間促使人類同大自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新時期,在進行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要想充分體現情感需求,設計者必須能夠對自然因素進行充分的應用,促使室內環境當中處處體現出自然的美和生氣,促使人們在對該空間進行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被大自然的懷抱所包圍,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例如,在進行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應增加對自然采光的應用。室內環境當中的光和影,對居住于其中的人類情感擁有較大的影響。陽光總是能夠給人一種生命的力量之感,可以對周邊環境中的顏色進行轉變,甚至還會隨著四季的變化而發生轉變,因此,在進行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對自然光進行充分的應用,在墻面中進行生動的刻畫,通過陽光的照射產生一種質感的轉變,促使封閉的空間當中能夠生動活躍起來。這種設計方法經典的代表設計是朗香教堂,有著名建筑設計師勒·柯布西耶所設計,其同傳統的方盒子設計具有本質上的區別,將不規則形狀設計應用于室內空間當中,“光墻”位于室內南面墻體之上,色彩斑斕的玻璃被應用于不規則的室內窗子之上,在自然光照射的過程中,會產生五彩繽紛的效果。

2.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展開室內環境設計

不同民族經過上千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它能夠代表不同民族的靈魂,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的情感需求的。因此,現階段在積極進行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積極融入傳統文化因素,從而促使設計出來的空間能夠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并同空間使用者形成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將本民族當中的精華進行傳播和繼承,在室內環境設計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室內環境設計中體現出來的文化,甚至可以對該空間的使用者的審美觀點及人生態度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室內環境設計設計師應運用一定的形態結構來對傳統的文化內涵進行一定程度的轉變,并將其有效應用于室內環境設計當中,從而構建出一個具有特色的環境和氣氛,人們在對該空間進行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感知,對其進行聯想和想象,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情感信息的交流。

現階段,典型的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展開室內環境設計的建筑是我國的山東曲阜闕里賓館,該建筑空間設計由我國設計師戴念慈設計而成,有效的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同現代賓館內容進行了緊密結合,協調性充分的體現在了建筑物和古老文明之間,該賓館當中的二層建筑應用了我國北京傳統四合院的形式,同樣運用了青灰磚等建筑材料,促使人們在進入到該空間以后便能夠回想起老北京的特色文化。

結論

綜上所述,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室內環境設計領域也不斷發展,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現階段在進行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從人類情感需求的角度出發,對各種室內環境要素進行充分的應用,運用設計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同居住在其中的人類進行情感交流,促使構建出來的生活環境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個性需求等。新時期,在積極推動我國室內環境設計業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必須融入情感需求的理念。

(作者單位:遼寧工業大學藝術設計與建筑學院)

作者簡介:童 超(1993-),男,安徽六安人,本科 ,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室內環境交流空間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空間是什么?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創享空間
室內環境檢測及控制系統設計
多肉植物垂直綠化在室內環境中的應用探究
植物在航站樓室內環境中的應用
室內環境下移動機器人三維視覺SLAM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