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園空間結構探析

2016-04-18 14:22黃慧君劉偉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5期
關鍵詞:留園云峰空間結構

黃慧君?劉偉

留園,是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典園林。其通過多種空間藝術手法,構成了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空間處理精湛。本文試從園林構成要素對空間的影響及空間結構組織與聯系等方面進行分析,將留園的空間具體分為圍合空間、線性空間、透視空間進行闡述,總結其空間設計的方式和方法,尋找與現代園林空間設計的契合點,希望能對現代園林設計以及庭院設計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留園坐落于閭門外,位于蘇州古城的西北方向,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后經清代的多次修復和擴建,占地面積達到23300平方米,是清代園林的代表。留園園林部分總體上依據建造年代與主題分為中部山水、東部庭園、北部山林、西部田園,在總體布局上還兼顧這四部分之間的相互的滲透與聯系。本文將從園林構成要素及空間類型等方面進行具體闡述、分析其空間結構。

園林構成要素對空間的影響

建筑、植物配置、堆山和理水是限定、分割和組織空間的必要條件,這四類要素本身對空間的形成具有不同方面的作用。雖然在某些作品中,建筑占據空間結構決定地位的情況被弱化了,但是建筑依然是江南園林空間的結構性要素。

1.建筑

留園的總體建筑密度約為15%,其中大型的單體建筑主要包括廳堂、樓閣,大面積的觀景場地,如涵碧山房、林泉耆碩之館北部的臨水平臺等,此外多以亭、水榭等單體小型建筑作為為點狀建筑。

空間定位。在整體空間中,主體建筑一般設置在全園最重要的活動中心,地位顯要。留園中部景區的涵碧山房坐南朝北,為臨水建筑,為便于觀景,廳前設有寬敞的平臺。視野開闊,以水池分隔對面空間,并于對面設置假山以形成對景。視線所及范圍內,分布著許多觀賞點:可亭、遠翠閣、五峰仙館、曲溪樓、綠蔭等,這些建筑圍繞著涵碧山房這一主體建筑,使其地位更加顯然(如圖1)。

分割空間。園林的非主體建筑各自有專屬的名稱與意義,一般廊、橋等線性建筑能夠劃分較大面積的空間。留園中部的池水以折橋為界,形成大小兩個部分,上設濠濮亭,單檐歇山卷棚頂小亭,營造出一處清幽閑適的小空間,使得面積較大的池水層次更加豐富。

圖1 留園涵碧山房與周圍建筑視點分析(圖片來源:自繪)

空間滲透。留園東部揖峰軒一帶石林小院為院落群,組合布置六個不同的小院,每個小院各具特點、相互通透,同時為了突出景物主題,各小院中亦以湖石結合植物種植作為景觀。

2.植物

留園中較大的植物群落集中結合山體進行布置,中部山體以銀杏作為主題樹種,夾雜搭配種植楓楊、柏、榆等喬木;西部山體則以楓林為主,配以竹與少量銀杏……植物的生長形態多樣,層次豐富。

限定、聯系空間。較之建筑墻垣,植物對空間的限定是軟質的,枝葉使光線與人的視線沒有被完全遮擋,但又可以使空間得到不同的私密程度的控制。留園中的不同植物類型對空間的影響大致(如表1)所示:

作為視覺重心和空間主題。古樹、名木、生長姿態獨特的花木、有特殊觀賞價值的植物等,其自身往往就可以成為空間的焦點和重心。同時,在古典園林中植物不僅僅是植物,它被賦予各種涵義與象征意義,具有“比德之美”。 留園內的“古木交柯”,位于中部景區東南側,緊鄰住宅院墻,姿態優美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樹,兩樹枝干交錯纏繞,即構成“古木交柯”,寓意家庭和睦,夫妻恩愛。

3.山石

石是園之骨,水是園之脈。留園內山石造型豐富,或連帶成群,或特置成景,皆成趣味。

分割空間、豐富豎向層次。留園北部的堆山多角度的斟酌使景觀豐富性和景深大大增強,同時也自然分隔了空間,營造不同的空間視角。

平衡視覺空間,路線引導。中部及西部院落中存在中型山體結構、小型疊石或獨立景石,形成庭園景觀主景與視覺焦點。山石能利用天光形成較暗的山體空間,同時在山體內部觀察亮光就可找到出路等。

4.水體

關于江南古典園林有“無水不成園”的說法,大面積的水對空間的影響多體現在對空間的分隔,一般多采用集中的靜水,整個園以水面為中心,并面向水面環列布置建筑。留園水體分布于中部、西部、東部,以及北部苗圃灌溉用水池。

限定、聯系空間格局。水的液態特征能夠較之其他硬質因子產生更強的空間分割。留園中部水空間,居于主景位置,全區山體、建筑圍繞其展開。池中一大一小兩個島經橋連接可進入通行。其中較大的小蓬萊與兩橋連接,結合坐南朝北的濠濮亭劃分出相對獨立的空間,整體水面形成一大一小兩個空間。

擴充空間、豐富視景。倒影在園林審美中占據了很多的位置,微微水波讓實物的形象變得模糊、柔軟,引人迷戀,水中為虛,水上為實,除了虛實對比外,實體加上倒影能夠在視覺上擴充空間,放大空間的寬宏感。其次,倒影空間色彩也更為豐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些只能生長在水中的植物也豐富了邊界的形態。東園中的冠云沼主要是為塑造冠云峰前庭院景觀服務,襯托主體景石冠云峰。于南側觀景面觀察,形成景石前橫向線狀水體。

留園空間結構分析

圍合空間可以包括線性空間和透視空間,線性空間又可以作為圍合空間的分隔。江南古典園林空間不是單指這些空間,而是這些空間的有機組合。以下主要探討留園中較為突出的圍合空間與線性空間。

1.圍合空間

江南古典園林的圍合邊界不那么明確,圍合空間不僅僅是實體的墻與建筑的圍合,而是以建筑為骨架,結合山、石、植物、水體,形成的不同形象的圍合空間。

(1)向心與發散

在江南古典園林中,“中心”通過不同的變化方式,對空間產生不同的影響。

留園的冠云沼、冠云峰、冠云樓、冠云臺的整體空間中,游人的視覺中心是冠云峰,冠云峰被譽為完美的太湖石,除了集瘦、漏、透、于一身本身的特點成功外,它的成功還在于周邊建筑明顯的向冠云峰的聚合,所有建筑面向它,形成了以冠云峰為焦點的空間布局。也是由于冠云峰的存在而忽視了周圍的景觀,冠云樓與冠云峰后面的假山都成為了它的襯托和背景。

(2)分隔與聯系

在分析留園的圍合空間時發現,其非常注重“墻”的布局藝術,即分隔。園中除了墻之外,植物、山石都起到對視線的分割作用。自留園入口向東經曲溪樓,西樓底層去五峰仙館的那一段空間,既曲折狹長,又暗淡封閉,本來是會使人感到單調沉悶的,但卻通過不同的窗口設計,使空間豐富。

2.線性空間

江南古典園林是一種以運動為方法來認知的空間,或者說,活動。留園主要是以環形觀賞路線和綜合序列的觀賞路線為主,使用者分為兩種觀賞模式,靜態的由一點看環境和動態的串聯景。

結語

園林空間最直觀的視覺客體就是最早由童寯先生在《江南園林論》中明確提出的中國園林造園的四大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體,這些對于園林內各個空間的營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當代空間理論家布萊恩.萊森所認為:空間不是說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

留園空間之豐富主要體現在造園的四大要素即建筑、植物、山石、水體的合理利用,園林內的各個空間之間又通過一定的結構與聯系組織起來的,就如一副畫卷,鋪陳開來,這也是古典園林所具有的別樣韻味。通過對留園各構園要素的分析及空間結構的探討,可對現代的園林設計以及室內小庭院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

猜你喜歡
留園云峰空間結構
冠云峰、凱旋門
留園:亭臺廊榭,秋色迷宮
格絨追美小說敘事的空間結構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冠云峰
磬云峰
蘇州園林的空間敘事與抒情研究
蘇州留園的營造與修復研究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間結構有限公司
基于社會空間結構流變的統戰工作組織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