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與漢字藝術表現

2016-04-18 15:22鄭強羽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5期
關鍵詞:武侯祠戲樓祠堂

鄭強羽

借幾個粗淺的例子,來說明在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還有這樣的文化現象,希望借此體味傳統文化精要所在的同時將其發揚光大。

漢字,實為中華文化之最重要的載體。文章、詩詞、歌賦自不必談了,乃至書寫漢字本身就是中國藝術響當當的一項大門類,傳統的繪畫藝術又與書法藝術聯系緊密,這就使得漢字在傳統文化藝術領域的影響無處不在。建筑自然不能有所例外,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文字往往賦予傳統建筑所塑造的空間以具體的內涵,提升建筑及其所塑造環境的意境美,是傳統建筑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文字于建筑上的應用,常見的手法即為匾額、楹聯,以及牌坊上的題字。西安鐘樓或許為來到西安旅游的人士必到之首要景點,這座著名古建筑四面皆有楹聯。

北面為: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歷史古今名城

西面為:十代京畿六合一統,九州奧域八分水流

南面為:古城遠韻承至寶,新風開元煥物華

東面為:賢哲東來海納百川方浩瀚,絲綢西去路通萬國乃繁榮

這四面的文字,并不單從鐘樓本身著眼,而是將整個西安的歷史延年(北聯)、地理要素(西聯)、人物輻輳流轉之盛景(東聯)以及文化啟承之關聯(南聯)皆一一盡道,觀此四聯,即知西安歷史格局之大概,會游者先登鐘樓,繼而讀此四聯,有了一個對西安歷史文化的整體認識,再去各處游覽時,便不至于懵然了。

泰山西溪有一千年古剎“普照寺”,寺北院有一亭,名為“篩月”,平日到此亭觀覽,不會覺得有什么稀奇,周遭景觀也沒有那么引人入勝。然而此亭四面亦有四聯,透露出了這座亭子的玄妙之處。

南聯:引泉棰竹開三廷,授釋歸儒近五賢;

西聯:曲徑云深宜種行,空庭月朗正當株;

北聯:收拾嵐光歸四照,招邀明月待三分;

東聯:高筑兩櫞光得月,不安四碎怕遮山。

原來這篩月亭的東側,有一株古松,名為“六朝松”,傳為六朝人所栽,樹齡近1600余年,樹干蒼勁,樹冠則亭亭如華蓋,亭半覆于蓋下。入夜若朗月升空,其銀光乍泄,經古樹枝葉篩漏,亭前地面上散落一地細碎的光斑,粼粼閃閃,變幻莫測,故此亭得名“篩月”,實在是一處賞月的勝地。游客白日而來,便不能得此亭真趣,實為憾事,于是在亭四周掛上如許楹聯,將空庭、古樹、明月、嵐光等等篩月之景的要素一一于文字中組合聯系,使游人得以想見此地月色過人之處??上У氖?,由于近年普照寺內施工,造成六朝松枯死,這篩月亭自此平平無奇,名不副實了。也惟有靠四面楹聯,后人才能得知此處當年的光采了。

也許還有人認為文字不過是建筑物的點綴而已。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有時候你很難在一處古建筑營造的場所中分清建筑和文字的主從關系,有時候在這種場所,卻明明白白顯示出文字的中心地位。

我們可以看看漢中勉縣武侯祠的例子。勉縣武侯祠位于定軍山附近,舊為諸葛亮丞相府之所在。諸葛亮死后,劉禪下詔于其府邸舊址修建該祠,為國內最早修建的武侯祠,故稱“天下第一武侯祠”。一進祠堂大門,便可看到一處牌坊,上書“天下第一流”,穿過牌坊后面的琴樓,便進入祠堂的第一重院落,這時你站在建筑群的中軸線上,向后面的主要院落空間張望,便可明顯看到一重重的牌匾第次顯揚。筆者認為,這些建筑的高度、比例與院落空間的尺度設計,明顯是服務于牌匾的觀瞻需求的。自魏晉以來,歷朝文人于此題字存墨甚多,祠內遍懸的匾額、楹聯,正是對于這種歷史傳統的繼承,也是對于后世所贊揚武侯精神的精要提煉。修建祠堂為的是使后人瞻仰武侯,銘記其可貴之處,繼而反省自身,達到一種教化目的。要實現這種功能,恐怕這些文字,才是整個建筑場所的關鍵所在了。繼續向內行進,走到祠堂主院落前,再抬頭看時,左中右三路遍懸匾額,你很難注意到其它的建筑構件了。并且在院前檐下,基本上每個牌匾的內容都能一覽無余。這一處祠堂,便是建筑和院落空間在為文字而服務的一個明證了。當然了,文字是為了傳承文化的精神,伸通教化的功能?;蛘哒f,傳統建筑群落為了實現其功能和意義,常常需要依托文字,故而將文字設于建筑場所中十分顯要的位置予以突出。

文字與建筑的關聯,幾乎是滲透到了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名勝古跡,鐘鳴鼎食的世家大族的府邸,名噪一時的文人墨客的宅邸,就算是市肆街巷,酒館戲樓,也處處可見文字運用之妙?!端疂G傳》中景陽岡下的酒店,挑出個酒幌子,上面寫著“三碗不過岡”,極平實的文字,卻盡道小店美酒之醇烈,是酒店極好的招牌。當然了,現實中各種店鋪的楹聯更是精彩紛呈:

客棧:充饑不必描畫餅;止渴何須望梅林。

藥鋪:只望世間人無??;何愁架上藥生塵。

竹器店:虛心成大器;勁節見奇才。

真是處處可見漢字之妙處,也正是處處仰賴這漢字的妙處,各行業的建筑在街市之上分別體現了各自的特色,煥發各自的光彩。北京有一處保存至今的傳統戲樓——正乙祠戲樓,在北京曲藝界聲名隆盛。不惟是有多少名家曾在這里演出,就是戲樓內的一副對聯,便可見這里的好處:

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

觀抑揚褒貶,劇中常有座中人。

真乃妙不可言,一下子說出了戲劇里演說不盡的妙處,一下子戳中了觀劇人心中的絲絲酸楚。要是沒有這樣的文字提點,我想正乙祠戲樓的文化藝術內涵將會大打折扣。

文字在傳統建筑領域的應用,還有數不盡的經典案例,也還有本文沒有述及的方面。筆者只是想借幾個粗淺的例子,來說明在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還有這樣的文化現象,希望借此體味傳統文化精要所在的同時將其發揚光大。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武侯祠戲樓祠堂
過武侯祠
梁家祠堂史話
陜西紫陽縣瓦房店北五省會館及其戲樓考述
陜西紫陽縣瓦房店北五省會館戲樓
武侯祠
謁成都武侯祠
介休城內五岳廟及山門戲樓考略
修武一斗水關帝廟戲樓及其碑刻考述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