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解鋼鐵產能過剩, 推進建筑工業化走鋼結構道路

2016-04-19 20:26岳清瑞
中國經濟周刊 2016年14期
關鍵詞:鋼材裝配式產業化

岳清瑞

我國是鋼鐵大國,鋼產量已經2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笆濉逼陂g,由于鋼產量增加過快,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從2016年開始,在近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化解鋼鐵產能過剩,推廣綠色建筑,推進建筑工業化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業一直是高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必然帶來行業生產方式的大變革。鋼結構行業是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是消耗鋼材主要的產業之一。同時,鋼結構的應用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方式,鋼結構建筑占比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鋼結構是建筑工業化的重要形式和發展方向,這一選擇將有利于化解鋼材產能過剩,促進傳統建筑業產業升級。

發達國家建筑鋼結構用鋼占粗鋼產量的20%~30%,我國僅為5%~6%

我國鋼結構的整體技術已處于國際水平,產業規模全球第一,具有巨大的國內外市場潛力。在大型公共建筑(體育場館、影劇院、飛機航站樓、高鐵車站)、超高層建筑(高度100m以上)、大跨度橋梁(跨度200m以上)、工業廠房、大型市場、倉儲等建筑中,鋼結構的使用已經占有較高比例;但是在其他房屋建筑(辦公、商廈、住宅、學校、醫院)中鋼結構房屋所占比例僅在6%左右,在橋梁中鋼結構所占比例更不到1%。建筑領域鋼結構用鋼量僅占我國粗鋼產量的5%~6%,遠低于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

根據我國鋼材產量的變化情況,我國鋼結構的發展經歷了節約鋼材、限制使用、合理使用和大力推廣使用四個階段。

“十二五”期間,由于我國鋼材產量增加過快,鋼材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我國雖然已經是鋼結構大國,但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占世界鋼產量一半的鋼鐵大國的角度來看,我國鋼結構的發展仍然十分滯后,“十二五”期間鋼結構用鋼量占鋼產量的比例徘徊在5%~6%,在量大面廣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橋梁中,鋼結構所占比例更不到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在我國發展鋼結構的空間巨大。

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鋼結構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鋼鐵大國,2015年鋼產量突破8億噸,鋼結構產量5000萬噸,鋼材累積量突破70億噸,千噸規模以上的鋼結構制造企業超過3000家,專項施工資質企業突破1萬家。2007年至2015年期間,我國鋼結構產量保持了年平均增長率15%以上的速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鋼結構大國。

我國也成功建設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鋼結構標志性工程,包括超高層鋼結構(上海中心、廣州塔、中國尊等)、大跨鋼結構(國家體育場、水立方等)、大跨鋼結構橋梁(蘇通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和大型工業廠房等。

此外,我國也建立起較完善的科研與教育系統、企業、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較完整的技術體系鏈條,涵蓋產品制品、技術研發、標準規范、設計、施工、驗收、檢測鑒定、加固改造、拆除和資源再生利用整個產業鏈。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提升工程質量、綠色施工和建筑產業升級的推進,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和推廣勢在必行。鋼結構的工廠加工、現場拼接施工特點本身就符合建筑工業化的基本要求,并且鋼結構也更加符合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而且鋼結構輕質高強,力學性能好,延性高,綜合結構性能優秀。因此,目前社會已經達成了基本共識,鋼結構是建筑工業化的重要形式和發展方向,這一共識將十分有利于化解我國鋼材產能過剩的困難局面。

阻礙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根本原因是傳統住宅產業鏈的既得利益

目前制約我國鋼結構發展和推廣的問題有兩大類,分別是人員與技術層面瓶頸問題、市場與監管層面瓶頸問題。這兩大類問題廣泛存在于技術研發環節、工程化應用環節和市場化推廣環節。

發達國家在建筑工業化的過程中走過了鋼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兩條道路,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業化的發展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對這些經驗與啟示進行學習和總結,將有助于我們思考鋼結構發展的瓶頸問題與對策,有益于我國鋼結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英國的建筑工業化走了鋼結構的道路,在這一進程中,英鋼聯對鋼結構的發展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對鋼結構的基礎教育與研究、工程推廣和產業政策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目前,英國是全世界鋼結構建筑市場份額最高的國家之一,混凝土的使用量逐年下降,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中人均水泥消耗量最低的國家之一,年人均水泥消耗不足200公斤,并且,英國建筑用鋼的95%以上被回收利用。近年來,裝配式模塊化鋼結構住宅在英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縱觀英國和日本等鋼結構應用較多的國家和地區,鋼鐵生產企業的強勢推動起了極大作用。而以前我國的鋼鐵生產企業缺乏像英鋼聯、新日鐵那樣重視鋼材應用研究和工程推廣的組織,甚至很少與建筑行業開展交流和溝通。目前,重慶開始試點成立由鋼廠牽頭,建筑、房地產、建材企業參與的龍頭企業或產業聯盟,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推廣,這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多地開展了裝配式混凝土住宅產業化試點,但是實際推行過程中阻力較大,效果并不理想。工業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優勢是“綠色、節能、環?!?,但是現行市場價格體系下,裝配式住宅的售價與普通住宅并無差異。因而,住宅產業化的受益者是政府和子孫后代,但承擔裝配式住宅額外成本的卻是開發商、建筑商和整個產業鏈。然而,開發商要考慮建設成本和當期收益,并不能接受成本的提升;傳統的建筑商為應對裝配施工需要重新配置技術、人員和設備,短期成本顯著增加,同樣也會抵制;整個產業鏈條上,包括設計院、材料供應商、運輸商、監管機構等都需要為此改變既有的經營管理習慣和利益,為此增加成本和減少利潤,他們也都不愿接受。

因而,成本和技術問題只是傳統建筑業消極對待裝配式住宅產業化的借口,它們都可以在實施過程中逐漸解決,而真正阻礙裝配式住宅產業化的根本原因還是傳統住宅產業鏈的既得利益。

從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考慮,大力推動住宅產業化是利國利民和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但是,開發商是住宅產業的決策者和利益承受者,他們以成本和技術為由與政府談條件,實際行動少。目前制約住宅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政策、法規、規范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二,試點工程的管理和技術缺乏經驗,亟須系統總結和創新突破;第三,產業鏈不夠成熟,設計、施工、生產脫節,施工效率較低,成本優勢無法體現;第四,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短缺,大規模建筑工程質量無法保障;第五,行業進入門檻低,監管不到位,惡性競爭導致質量參差不齊。

在住宅產業化的初創期和成長期,在銷售價格市場化情況下,與傳統產業相比,人員、技術、設備等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短期額外成本增加,以開發商為中心的建筑商及全產業鏈上的參與者不愿改變既有的經營管理習慣和既得利益,僅靠市場是行不通的。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與裝配式混凝土住宅產業化的情況大同小異,只是鋼結構工廠化制造已比較成熟。因此,在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初創期和成長期,政府也應堅定不移地進行推動,統籌優化全產業鏈,解決發展瓶頸問題,使得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盡快進入成熟期。

市場目標:鋼結構用鋼量過1億噸,鋼結構建筑占比15%~20%

“十三五”期間,我們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做好鋼結構產業供給側改革,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完成技術、市場和監管三大目標。

技術目標方面,我們希望解決技術和人員的突出問題,形成全產業鏈成套產業化技術,提高鋼結構生產效率和質量。

市場目標方面,我們希望鋼結構用鋼量突破1億噸,鋼結構出口量突破1000萬噸,鋼結構建筑占比達到15%~20%。

監管目標方面,我們希望建立以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政策、法規、規范體系,統籌優化全產業鏈的分工和利益分配,降低鋼結構建筑產業化的綜合成本。

為此,我們主要提出七點倡議。

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國務院成立鋼結構發展部際聯席協調機構,統籌鋼鐵、建筑、房地產、裝備制造、建材行業發展;將大力發展鋼結構作為節能環保戰略新興產業一項重要任務予以政策支持,設立國家和省級鋼結構發展基金,對推廣應用鋼結構給予金融支持。

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建立考核監督機制,在政府投資的建筑、市政及基礎設施相關項目中采用鋼結構的比例不小于30%,政府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及棚改項目中抽出10%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

扶持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落實鋼結構建筑試點項目。在全國扶持30~50個集鋼材生產、設計研發、建筑施工、房地產開發全產業鏈的鋼結構集成服務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明確考核目標,結合棚改和抗震安居等開展試點,以點帶面推進鋼結構行業全面發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應用鋼結構。各省份結合本地區實際,在專項基金、財政補貼、稅費優惠、金融服務、用地保障、行政許可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鋼結構建筑項目,對開發商和設計單位給予直接補貼,鼓勵企業和開發商的項目優先采用鋼結構。

創新驅動,集中力量解決共性的技術和人員瓶頸問題。在“十三五”國家科技計劃中設立鋼結構重點研發專項,重點突破在結構體系、建筑圍護系統、產業化配套以及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等方面的技術瓶頸,打破鋼鐵、房地產、建筑等產業界限,改革和修訂技術標準,集成創新出具有中國技術特色的鋼結構綠色建筑產業化成套技術,全面提升技術水平和實施能力。

設立國家鋼結構技術研究與人才教育專項基金,建立企業、學術界、大眾創客相對接的鋼結構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互聯網平臺,構建多層次鋼結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鋼結構專業設計人員培養和再教育,按照鋼結構設計取費標準的30%給予設計院和設計人員補貼。

以鋼結構帶動相關產業“走出去”。成立國際鋼材與鋼結構技術標準協調委員會,建立中國與國際上主要標準體系的轉移和對接機制,制定有約束力的鋼材相互代換設計的規范,為鋼材和鋼結構進入國際市場排除障礙,利用中央外經貿發展等專項資金和政策,推進鋼材與鋼結構出口和產能轉移,從而帶動鋼鐵、建筑、房地產及裝備、橋梁等相關產業“走出去”。

完善產業鏈條和監管體系。整合現有資源,以試點工程、技術集成、產業聯盟、管理創新為紐帶,推動鋼結構選材、設計、研發、制作、安裝、物流、檢測、維護、回收一體化建設,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條。健全質量和安全監管體系,組建國家鋼結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展鋼結構產品認證。

猜你喜歡
鋼材裝配式產業化
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居住建筑中裝配式鋼結構的應用經濟性分析
經受市場考驗,漢服步入產業化進程
預制裝配式波浪樁生態護岸研究
關于高層裝配式建筑預制疊合板施工技術探討
“手撕鋼”見證中國制造實力
浙江省為裝配式建筑劃分等級
論國產青春片的青春消費與懷舊敘事
淺談鋼材的火花鑒別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